|
计划经济时代,汉口三区中硚口区工业占比最大,江岸区除了车辆厂和肉联厂,工业企业并不多,商业服务业占比大,江汉区就是纯服务业。所以那个时代硚口无疑是很厉害的,类似沈阳的铁西区,当然企业规模普遍小一些,因为多为地方国企,铁西区有不少大型企业。但都是本市的工业集中地区。
上世纪90年代是国企改革、职工下岗的转折期,90年代前期这些地方国企很多面对沿海的冲击,已经很多亏损。所以95年之后武汉的改制重点就是硚口,因为这里地方国企多。不像青山、武昌等,有很多中Y国企,当时叫抓大放小。所以包括江岸车辆厂在内的中Y国企都有政策安排,地方国企就完全靠地方财政。于是、硚口最艰难的时刻来临,97-99年,硚口的工业企业大部分垮掉改制了。硚口路的机床厂、一米厂甚至隔壁的3506,如今都是高楼住宅了。这里地段好,古田的那些就更不容易了。而江汉和江岸过去一直是武汉市的商业服务中心,所以依靠第三产业继续大发展。
硚口虽然有几大商贸集群,但毕竟对于就业和税收来说,远不如江汉和江岸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大。说白了,硚口的产业空心化了,制造业基本上垮掉,三产中现代服务业占比低,就靠传统的商贸业来拉动,自然城市地租和江汉江岸的级差也大。商业地产的投资吸引力自然也弱。当然,硚口也存在原京广线内外的差距。这个也是事实,即老硚口还算是老汉口商业组成部分,铁路外的硚口就呈现郊区化产业特征,类似上海的普陀区,传统商贸流通占比较大。
本来物流产业也是新兴产业,但这个优势又在东西湖手里,所以硚口的确很尴尬。
这就需要市里给与一定照顾。但武汉市ZF属于无为而治型的,都是让各个区自我发展,很少以行政力量来集中资源办大事。否则,王家墩CBD早就建成了,长江主轴也基本落成,而不是至今依然靠各个区自我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