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2 03: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楼狂 于 2016-1-12 19:53 编辑
苹果一挑开发商,二挑场子,三挑物管,
这三个都是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或者降低一些标准,退而求其次,
即开发商特别牛逼或者场子本身的软硬件质素足够优越,
这二者必须得满足其中一个。
所以不管是港资的新鸿基,恒隆,九龙仓,
还是内地的华润这样的国企,甚至泰禾这样的本土地产,
基本都是满足了以上条件的任意一个。
So,放眼北京路,阁下认为北京路目前有哪个场子能够满足苹果入驻的要求?
广百北京路店or天河城北京路店?
又或者其它(然并卵,至少我是找不出其它)。
都是京字辈,但北京路和南京路,基本不具备可比性,
南京路的整体档次和level可以秒北京路三条街不止。
北京路若不升级改造,苹果是永远不会来的。
尽管苹果已经沦为街机了,但苹果的选址是和奢侈品的选址理念是类似的,是非常挑剔的,政府的介入和助力没有决定性作用,只是推动(比如重庆某店),苹果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尽管现在逼格降低不少,但自身的标准还是在坚守。
所以说,有时候某些品牌不是为了卖产品那么简单,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展示也是非常被看重的方面。
如若真是为了买卖产品,也就不需要大费周章考虑那么多问题,随便进个场子就能卖。
还有一个问题要直面,为什么上海的合生汇也能招来苹果,这个场子的开发商可正是广州本土的合生创展,
但在广州自家地盘却没这个能耐?
这就说明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和开发商无关,和城市自身对高端品牌的吸引力有关。
试想一下,广州在建的合生广场是否能招来苹果?我看未必。
我非常热爱广州,但不得不说,广州在高端品牌高端要素的吸引力上,和上海完全没有办法比,当然靠近香港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也不能全部归结于此,一半对一半吧!
我举合生的例子,意在表明城市软实力的对比,是除却开发商场子物业管理这些硬件之外的对比。
不能说上海7家苹果入驻的场子和开发商都是一流,其中不乏二流,至少合生其实在广州都不能算一流本土地产商。
但苹果对上海的"偏爱"显然弥补了这个不足,广州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多说一句,合生汇这个场子的软硬件质素,在上海前10不入,但能招来苹果六店,这说明些什么,自己思考吧。
不过随着太古汇,天环,K11, IGC这些高端卖场的崛起,
广州高端商业发展也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了,
傲娇的不思进取的广州本土商业地产商在未来势必会自我升级,
改变思路,做出调整,不会坐等毁灭。
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商业大洗牌带来的竞争反而会促使广州本土商业地产改进和提升,这是好事。
说了这么多,其实简单一句概括: 现在的北京路整体太low, 苹果暂时看不上,所以二店选择了珠新,至于北京路什么时候来苹果,且看北京路今年内有没有改造升级计划再来断定。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