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2-25 14: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经济发展是有梯度的,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一般来说应该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体来说贵阳多发达,就反映了贵州有多发达,但贵阳在清末以前一直不具备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实力。二是区域市场分散。直到现在我省仍没有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区域市场格局。比如,遵义认为他属于重庆经济体,六盘水的有钱人都跑到昆明去发展,铜仁也天天讲他们的经济中心在湖南,那么黔南、黔东南是不是应该认为他们的经济中心就在广西,照此发展下去,贵阳还有什么希望?当然,也怪不得人家,因为贵阳的物流条件和经济实力还不具备带动全省发展的实力,全省的整个市场仍然分散,没有形成发展梯度。三是贵阳发展的起步比较低。元代在湖广、贵州、四川、云南共设立了400多个驿站,后来贵州建省是为了在驿站之间找一个中心地方,当时将贵阳作为省会,并不是贵阳有多大的基础可以作为经济中心或者其他中心,而是在几何位置上是中心,清末以前贵阳一直都是这个状态。直到抗战,贵阳作为陪都重庆的一个屏障,日本军队到独山就打不进来了,当时贵州作为后方省之一,一些工厂和银行搬了进来,战时经济撑住了贵阳的发展。贵阳之所以现在还有点名气,首先是抗战,许多人都是因为抗战来到贵州的。后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对推动贵阳发展作用也很大,都是好人好马上“三线”,但当时主要还是出于战备考虑,并不是系统地考虑搞好区域经济。更为关键的是,由于长期贵阳的物流条件和人居环境差,不仅留不住人,而且生产的产品也没有更多的竞争能力,整个经济实力始终没有大的提升。现在道理很明白,作为一个省,如果省会城市都搞不好、实力不行,怎么去实现全省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省委、省政府都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地支持贵阳把城市规划建设抓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