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8-20 09: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岸区主动对接长江新区总体战略 提速长江新区谌家矶片区(长江新区江岸片区十四五规划摘要)
十三五时期,江岸区城区格局全面优化,发展空间有序拓展。圆满完成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保障任务,“办会、建城、化人”一体化推进。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后湖产城融合示范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新区谌家矶片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纵深推进“三旧”改造,高标准推进综合环境整治,畅通道路交通线,打造美丽天际线,做优地面景观线,实施社区“微改造”,“美丽街区”建设成效明显,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GM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从全国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部地区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从全省、全市看,ZSJ对湖北武汉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寄予“三个一定能”的殷殷期许,做出“三个没有改变”的重要判断,强调发挥武汉等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作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聚焦武汉,ZY一揽子支持政策赋能武汉;省W要求武汉发挥“一主引领”作用,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市W提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的发展格局,明确要求以两江四岸为核心,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主中心”,加快建设长江新区副城,这些都将惠及江岸。
从江岸自身看,江岸区位交通优越、金融商贸繁荣、文化底蕴深厚、教育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具备了雄厚经济实力和较强综合优势,经过抗疫大考的洗礼,全区人民同心同德、空前团结,汇聚起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强大势能。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创造新阶段更加辉煌的新业绩。
同时要看到,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艰巨,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与国内先进城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优,新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综合判断,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区总体将处于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区上下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变化新特征,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时代发展大势、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中找准江岸历史方位,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遵循发展规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型城区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国领先的融通创新型双创示范基地,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进全域自主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努力打造活力迸发、成果涌现的创新江岸。
十四五时期,加强与东湖高新区、硚口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企业双创示范基地联动发展,开展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加强与其他中心城区的差异化发展,在优势领域形成组团,在细分领域互补合作。
加强与长江新区及黄陂区、江夏区等新城区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双创先行地区紧密联系,建立一批面向科技前沿和新兴产业的新型创新载体,引导跨国际、跨区域的各类双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向江岸区集聚。
提高经济质量效益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强区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531”3重点产业,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高端高新、集群集聚的现代产业强区。到2025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00亿元。
建设中部金融保险中心十四五时期,巩固和提升江岸区在全市金融业中的地位,建立以主流金融机构为重心,优势金融板块为先锋,新型金融业态为特色,外资金融机构为补充,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和配套服务体
系全面发展的格局,加快构建“总部经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迭代金融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巩固和扩大保险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创投风投、非银金融、理财管理等创新业态,鼓励辖区企业上市,提升省级“优良保险生态示范区”品牌影响力,争创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
依托城市更新和文创时尚产业兴起的有利条件,打造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
与长江新区产业布局配套,建设金融科技综合示范区。
顺应消费升级的新形势,争创消费金融创新示范区。
到 2025 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505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5%,金融业法人及区域性总部机构突破 100 家。
优先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全面对接长江新区国家生命健康创新发展示范试验区建设,依托湖北高投医疗大健康产业园,支持平安好医、千麦医疗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医疗系统与创新创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加速新技术、新器械等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构建“研、检、疗”健康产业链。
大力发展数字医疗、健康物联网、远程医疗等,加快开发传感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及机能增强系列产品、定制化健康产品、可穿戴设备、一体化智能监测产品和健康体检系统、远程视频诊疗服务系统等。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文化、健身、食品等深度融合,打造集“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健康产业示范区。
纵深推进区域合作
加强与长江新区联动发展,推进功能平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公共服务、人才交流、干部交换等方面深度对接。探索建立中心城区—新城区产业合作机制,协助辖区成长性企业拓展发展空间。
对标上海黄浦、深圳福田、广州越秀等,借鉴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积极融入湖北省“一主两翼”、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