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6-12 19: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下穿洛河盾构区间,由于地层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大,是目前洛阳地铁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区间,对如期实现地铁开通运营至关重要,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11日,洛报融媒记者从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日前建设单位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等盾构施工领域权威专家来洛,对盾构机设备新一轮优化进行支招,为“洛河第一隧”早日安全贯通问诊把脉。
掘进效率在全国同类地质中处于较高水平
博物馆站至九都西路站盾构区间隧道,是洛阳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在建的最后一个盾构区间隧道。
“下穿洛河区间,是2号线的控制性区段。”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间目前主要面临采石箱滞排、出渣管道及刀具磨损严重和三大难关,这也是业界公认的泥水盾构在卵石地层运用中难以突破的难关,这些困难造成盾构机掘进效率难以大幅提高。
进入洛河前,施工单位多措并举,先后克服开挖仓卵石堆积滞排、大孔隙率地层保压等问题,确保了盾构掘机安全平稳掘进。进入洛河区段后,由于大粒径卵石含量大幅增加对建设带来更大挑战,仅粒径大于20厘米的卵石含量就达到近30%,远超国内同类型地层15%大粒径卵石含量平均水平。
该区间施工单位、中铁隧道局项目总工王云峰介绍,进入洛河后,两台盾构机整体保持在平均每天3米的掘进速度和2环的管片拼装效率,目前博物馆站至九都西路站盾构区间隧道左线完成837环,完成总量的62.2%,右线完成627环,约完成总量的50%。
“在全国相同地质环境下,洛阳的掘进速度和效率属于较高水平。”王复明表示,综合洛河下部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当前确保安全是掘进作业关键中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