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2-2 20: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杂谈】写在双11,为什么我说天猫像月星环球港
2014-11-11 kaga 捷初商业健谈
创业以来,有幸接触了一些电商界的朋友,经常听到的论调是“天猫就和商场一样”、“天猫现在其实就在做商场做的事”……吧啦吧啦~
几个月的感受下来确实如此,就在双十一,谈谈我的感受。如果说天猫如商场,那我筛选了一下,最后个人感觉,与天猫最接近的商场,嗯,月星环球港荣誉当选!WHY?
体量大。月星环球港落成以前,48万㎡的体量就让我们汗颜,至今我也还没有把它完全逛完,而超大的体量也就可以让其容纳更多的业态。但拿其与天猫相比并不公平,因为天猫体量理论上虽是“无限大”,但你却没法在电脑屏幕前享受到IMAX的观感……共同点是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规模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是共性。
定位参差不齐。月星环球港开业时一度引来较大争议,主要在于其品牌定位问题,可以有BV,也可以有不知名杂牌,因此颇使业内人士困惑,其内部原因不去讨论,看最终呈现结果则是整个商场稍显杂乱。天猫当然具有同样的问题,上文提到的体量无限大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病因。高端的有Burberry,中端的有ZARA等国际快销品牌以及商场内曝光度较高的品牌,低端的有从淘宝C店发家的品牌,这些品牌们在同一个平台展现,虽然观感稍显不妥,但切切实实是电商的特质之一。
都在调整。前几天刚好有则新闻,月星环球港聘请了原恒隆地产高管,图什么?当然是其招商、品牌认知、布局、管控能力。开业一年多来,是应该调整一下,而现今如果你在去逛环球港,整体感觉其实与刚开业时已有所不同,凭借高涨的人气,越来越多成熟的、定位更为准确的品牌进驻,而在品牌氛围布局上,商场也越来越有心得。而天猫呢?100w注册资金的准入门槛就是最好的信号,天猫将更注重对大公司的扶持,甚至会将原先不到100w注册资金的公司“请”出去,如果说前几年天猫这个“商场”赚得了人气,那上市后的阿里开始要调整提档了。
消费力不强。虽然双方都有国际一线大牌进驻,但由于客群的问题:环球港在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天猫在于庞大的全国城市人口基数,导致环球港店中举家消费、低单价、以及体验娱乐性业态的人气要远高于大牌专卖店;同样在天猫,即使目前品牌结构在不断完善,品牌定位在不断提升,但品类中排名最靠前的还是以低单价国产品牌为主。
以上这些比较,权当消遣,天猫的玩法,确实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家体量无限大的商场,招商方面,前期需要有商家肯入驻,中期开始调整品牌结构定位(也就是天猫目前所在做的),后期品牌完善后利用互联网特有的优势提供给消费者真正优秀的线上购物体验,如此一来,一家优质的线上百货商城才算打造完成。
然后呢,线下实体店碰到的问题也会在线上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入驻条件提高、商家利润空间狭小等等……不过目前说这些有些杞人忧天,谁知道三五年后会怎样?
我在刚入行的时候,恰值实体零售店经历到快速发展的后期阶段,依稀记得店总的说法是“正常而言,商场可以保持每年10%的自然增长率”,这句话我牢记在心,但只维持了2年。这与目前众人对电商的乐观情绪何等相似,因此我个人目前当然看好电商行业,同时也持观望态度,毕竟实体店也在想方设法进行突破,若干年后,实体和电商必定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到时拼的才是品牌整合的硬实力,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同时涉足线上线下领域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