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规划建设] 工业富联前董事长陈永正:海芯项目广州、深圳选址,最终选择广州南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8 21:4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gzing33333 发表于 2020-3-18 21:37
紫光没有落地,还是有些可惜

这家伙到处圈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21: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zgzing33333 发表于 2020-3-18 21:37
紫光没有落地,还是有些可惜

不知道你可惜什么,本来就没这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8 22: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紫光黄埔芯片落实开工,参考武汉成都做法广州ZF出资数百亿参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8 22:5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去年9月份左右知识城就已经在准备给紫光腾出地块,后来没多久就在东莞买了地。在知识城拿地的可能性不是小了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8 23:0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lbaba 于 2020-3-18 23:14 编辑
zgzing33333 发表于 2020-3-18 22:57
印象中去年9月份左右知识城就已经在准备给紫光腾出地块,后来没多久就在东莞买了地。在知识城拿地的可能性 ...


东莞的是紫光云华南总部和智能汽车总部,布局紫光芯云产业;

广州的是紫光集团南方总部,投资1000亿在广州建两条12寸存储产线。

从紫光的存储布局来看,广州也成为继武汉、南京、成都之后的第四个重要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8 23:0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20-3-18 21:49
不知道你可惜什么,本来就没这么快

看到之前紫光广州的新闻里看到了这段:
—————————————————-

“此次签约,也与广州曾宣扬:除粤芯半导体外,再引进3条12寸线,相切合。

3条12寸线,紫光建两条。外界都是在猜测剩下一条就是富士康了,但还要继续等待官宣。”
—————————————————
剩下的一条就是南沙的海芯12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8 23:4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elbaba 发表于 2020-3-18 23:04
东莞的是紫光云华南总部和智能汽车总部,布局紫光芯云产业;

广州的是紫光集团南方总部,投资1000亿 ...

如果这样,要争取Q2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9 05: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zelbaba 发表于 2020-3-18 23:08
看到之前紫光广州的新闻里看到了这段:
—————————————————-

希望今年能有更多的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0 17: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半导体教父”张汝京挥师南下,“辅佐”广州打造半导体重镇

DeepTech深科技
发布时间:03-1018:59DeepTech深科技官方百家号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但丝毫无损中国半导体制造大举投入的热情,日前继 CIS 芯片设计公司格科微将在上海建立 12 寸厂,业界传出中芯国际创办人张汝京可能会参与日前浮出台面的广州南沙 8 寸和 12 寸 IDM 晶圆厂项目。
问芯Voice 询问张汝京本人是否将参与广州项目?目前正坐镇青岛厂的张汝京独家回应问芯Voice 表示,“考虑当个挂名的顾问。”
张汝京也对广州南沙项目的团队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指出,这批团队人员主要来自海外,包括美国、欧洲、台湾、日本等地的行业高手齐聚,预计 4 月份会正式对外公布细节。

张汝京:从未疲惫创业路
张汝京 2000 年在上海成立中芯国际,当年号招海外 400 名大军一同创业,为今日中国晶圆代工产业奠定基础。
随着中芯国际和台积电陷入漫长的商业秘密官司诉讼案,最后台积电要求和解的条件之一是张汝京必须要离开中芯国际。他便于 2009 年退出中芯的经营,之后待过 LED 产业,后来一度到大硅片供应商上海新昇担任总经理。
当前,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张汝京又做下一个重大决定,他放下过去擅长的晶圆代工路线,重新为中国开创 IDM 模式,成立芯恩集成 IDM 项目。

业界非常钦佩张汝京在国内半导体产业中,始终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愿意为 “中国芯” 不断奉献毕生经验与传承后辈。
只是,张汝京到青岛至今快两年,虽然该项目持续推动着,但一直传出**的支持度“犹疑不定”。因此,前一段时间业界传出他的团队到广州南沙进行评估,让业界揣测他是否有另起炉灶的打算。
若他未来在广州南沙的项目上,是先挂名 “顾问” 角色,可能是还不想这么快浮上台面,毕竟他仍是肩负着青岛项目的推进,但广州南沙项目有张汝京的“辅佐”,自然是难掩光芒。

宁波、广州、青岛,芯恩一路波折
根据广州南沙区**披露的消息,在该处成立的公司将从事集成电路研发生产,以 IDM 模式建设年产不少于 30 万片的 8 寸晶圆生产线及年产不少于 5 万片的 12 寸晶圆的生产线,预计 18 个月内建成厂房并投产。
更重要的是,该处竞得人的核心技术团队须具备实现 40nm、28nm 芯片的技术能力,具有建设运营不少于 5 座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工厂的经验。
张汝京领军的芯恩集成在创立初期也一直想在广州落地,当时芯恩是锁定青岛、广州两个据点同步开发。
芯恩在 2017 年时曾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备忘录,预计投资 68 亿元打造 IDM 项目的 8 寸和 12 寸晶圆厂,只是双方签约之后,就没有进一步发展和消息了。
在广州之前,芯恩也考虑过在宁波建厂,但后来广州、宁波的项目都无疾而终,经过一番折腾后,张汝京最后将芯恩集成的重镇落地在青岛。
张汝京接受媒体访问时曾指出,IDM 模式在青岛是很合适的,因为青岛有很大的智能家电产能,需要很多芯片,另外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工厂也在山东,未来这些都是潜在的合作对象。

CIDM 模式在中国将崛起
被称为 “中国半导体教父” 的张汝京是从晶圆代工 Foundry 模式起家,已经年过 70 岁的他,步入了所谓 “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年纪后,为什么会开始从 Foundry “逾矩” 到迥然不同的 CIDM 模式?
所谓的 IDM 模式是指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多个环节于一体,例如三星在 DRAM/NAND Flash 芯片就是典型的 IDM 公司,英特尔的 CPU 芯片也是,都是自己设计兼制造。
早期 IDM 模式非常盛行,有设计能力的半导体都向往要有一座晶圆厂,没有公司甘于做 Fabless。当时半导体产业的名言是:有晶圆厂才是真男人!
终结 IDM 时代的企业就是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提出的 Foundry 纯晶圆代工模式,成功扶植全球重量级的 Fabless 公司崛起,像是高通、Nvida、AMD、博通等,从此之后 Foundry+Fabless 就成为半导体产业的主流。
IDM 时代的光环褪去后,目前仅剩下三星(DRAM+NAND Flash)、英特尔(CPU)、东芝(NAND Flash)这些少数的半导体公司得以继续 IDM 模式。
可以看出,IDM 模式比较适合标准化的产品,像是 CPU、DRAM、NAND Flash 就是属于高度标准化、商品化的芯片。

张汝京投入的 CIDM 是指 Commune IDM,就是共有共享式的 IDM 公司,他认为这是中国半导体制造的另一个希望之翼。
有别于数字芯片追求极低功耗、晶体管的数量要多、线宽极小,适合在台积电这类的半导体厂推进至高端的 7nm/5nm 工艺技术,模拟芯片是特别适合 IDM 模式。
模拟芯片不需要最高端工艺,但对技术非常敏感,需要设立固定参数,因此通常是设立一条专门的生产线来制造这类产品,因为晶圆代工厂也不可能为了某一类的小订单量产品,而去开发新的工艺技术来配合。
这类芯片产品以 IDM 模式生产,比现在 Foundry 模式适合。例如 5G 通讯中用到的氮化镓(GaN)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这种高功率芯片的供应商如 Skyworks、Qorvo 也都是 IDM 公司。
一般 IDM 公司需要有很庞大的芯片设计团队在背后支持,估计至少是 1000 人以上的团队。
不过,短期内集结这样庞大的设计研发团队难度十分高,因此,才会催生 Commune IDM(共享共有 IDM)这样的概念出现,也就是找不同的设计公司一起加入共享产能。
另外,像是车用电子芯片也蛮适合 IDM 模式,根据需求量身定做芯片,由车厂和半导体厂跨界合作,包下一条生产线专门做相关芯片。

广州后起之秀,IDM厂陆续进驻
这几年半导体制造行业在各个地方**的积极推动下,几乎成为遍地开花。
芯谋首席研究分析师顾文军指出,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很担心**可能会把建设半导体产业上的钱转移或减少,但现在看来还是遍地开花。他也开玩笑指出,“**太有钱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半导体制造最早的据点当属上海,再来还有北京、深圳等,这几年武汉、合肥、南京、厦门等 “芯片之城” 陆续崛起,广州虽是后起之秀,但非常积极。

目前广州在半导体制造的代表作当属粤芯,其首席执行官陈卫早期任职于华虹宏力副总裁,身为广州人的陈卫选择故里再出发,地缘上有着特别的情感与意义。
粤芯于 2017 年 12 月在广州开发区中新知识城设立,是一座虚拟 IDM 厂,更是广州第一条 12 寸芯片生产线。
粤芯计划打造月产能 4 万片的 12 寸生产线,产品包括微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模拟芯片、功率分立器件等,朝物联网、汽车电子、人工智能、5G 等应用的模拟芯片布局。
如今广州又将加入新的 IDM 厂,且可能是由张汝京亲自 “辅佐” 和“督军”,相信会让广州成为中国半导体制造的另一个重要据点,或是中国的 IDM 重镇,预计也将让当地芯片设计公司和供应链更为聚集和活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0 2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0 22: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这几年半导体势头很猛,过几年就能见成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0: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家连线张汝京、陈永正:广州海芯CIDM项目的核心是什么
2020-03-23 12:10 作者: 赵元闯 预计 19 分钟读完
2020 年 3 月 18 日,海芯中国区总部及集成电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仪式在广州南沙举行。这是一个颇有影响的项目,也是参与人备受瞩目的一个项目。

青岛芯恩董事长张汝京博士参加了海芯项目奠基仪式,以至于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在海芯项目上,张汝京肯定不是“挂名”,而是“实操”

面对质疑,张汝京本人特意声明:海芯集成电路项目系由原摩托罗拉中国 区 总经理陈永正先生发起,由于彼此是好朋友,我同意担任该项目的顾问;由于陈永正先生刚刚从美国回来,还在隔离当中,所以替他参加了广州海芯集成电路的奠基培土仪式。

为此,芯思想特别连线张汝京博士、陈永正总经理,聊聊海芯,谈谈 CIDM。

相识缘于收购 MOS17

海芯集成电路总经理陈永正是原摩托罗拉资深副总裁兼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陈永正和张汝京是如何相识呢?说来话长。下面我们先看看陈永正的简历。

陈永正,1956 年出生于台 湾 省,1978 年在台 湾 交 通大学获得应用数据学士学位,1982 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数据系硕士学位和计算机系硕士学位,1991 年获芝加哥大学 MBA 学位。

1983 年加入 AT&T 贝尔实验室,1987 到 1992 年担任经理。1992 年加入摩托罗拉,在芝加哥任市场经理,1993 年来到中国大陆 任职中国 蜂窝系统部市场总监,到 1998 年升任摩托罗拉公司的副总裁兼中国网络系统部的总经理;2000 年 6 月离开摩托罗拉,担任香港上市公司 21 世纪通首席执行官;2001 年 9 月重返摩托罗拉,2002 年任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中囯总裁;2003 年正式加盟微 软,出任微 软公司副总裁、微 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2007 年离职转投 N B A,任 N B A 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2010 年底正加盟私募基金德福资本(GL Capital);2012 年出任澳大利亚电 信国 际集团(Telstra International Group)总裁及集团董事总经理,期间兼任汽車之家董事長并在纽交所上市。2015 年加入富士康,2018 年 6 月 8 日,陈永正带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 A 股上市,证券简称为“工业富联”,2018 年底陈永正辞去富士康,並于 2019 年加盟人工智能与通信云产品运营商随锐科技,担任联席董事長。

在联线中,陈永正和张汝京都表示,两人相识缘于中芯国际收购摩托罗拉位于天津的 8 英寸生产线(MOS17)。作为当事人,陈永正表示,摩托罗拉天津集成电路生产中心建于 2000 年,包括半导体前工序生产厂(MOS17)和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厂(BAT3),中心曾是中国最早的先进半导体生产中心。该中心项目始于 1995 年,但由于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不景气和事业部决策层对投资的信心不足,项目迟迟没有动工。

1997 年 1 月上任摩托罗拉 CEO 的克里斯托夫·高尔文(Christopher J. Galvin,小高尔文)在经过一年的调整后,于 1998 年 3 月提出要创造一个“数字时代的摩托罗拉”,并取得了成功,加上 2000 年 6 月“18 号文件”的出台,也加强了摩托罗拉对天津厂的投资信心。

天津厂于 2000 年 8 月才正式启动,赴美培训人员有的在美国度过了 5 年的时间,培养了 200 多名相关技术人员,包括厂务、设备、工艺工程师,2001 年 5 月 15 日第一批产品下线,良率达到 82%,10 月良率达到 98.5%,创下了摩托罗拉的纪录。那时天津厂手中有国家鼓励政策,公司内部又有高层支持,以及当时中国最领先的技术团队,可谓是意气风发。但是在经历 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随着手机业务的下滑,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业务也大幅度萎缩,2002 年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业务第一次跌出了业界前十名的行列。天津厂的厄运也开始了,从投产开始至出售时,其月产能不足设计产能的 2%,天津厂几乎是闲置了两年

华尔街建议摩托罗拉整体出售半导体业务,但小高尔文拒绝此提议。原因有二,一是小高尔文认为在产业低谷时出售是愚蠢的行为,二是小高尔文还准备借半导体业务实现他的无线互联网战略。于是摩托罗拉开始调整半导体业务,关闭或出售相关半导体制造厂。

2003 年,出售摩托罗拉位于天津的 8 英寸生产线(MOS17)提上了议事日程。此时,正好赶上中芯国际要扩充产能,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战略协议。而此时摩托罗拉公司资深副总裁兼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正好是陈永正,授权处理 MOS17 的出售事宜。

收购摩托罗拉 MOS17 厂,不仅让摩托罗拉成为中芯国际的策略代工伙伴,同时中芯国际还获得了摩托罗拉先进 CMOS 制程技术授权和专利许可,而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获得了大批高素质的厂务、设备、工艺工程师,为中芯国际的下一步扩充储备了人才。

在电话连线中,张汝京表示,陈永正当时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促成了中芯国际对天津 MOS17 厂的收购。也正是缘于此次收购,张汝京和陈永正结下了友谊,也才答应陈永正邀请担任海芯项目顾问。

陈永正也表示,2019 年 11 月曾亲赴青岛邀请张汝京出来执掌项目,但张汝京表示要全力以赴做好芯恩项目,要确保芯恩 8 英寸项目投产;于是转而邀请张汝京担任项目顾问,基于两人的友谊,张汝京答应担任顾问一职。


海芯项目缘起和定位


陈永正表示,海芯项目的缘起就在于中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9 年 2 月 18 日,中 共 中 央、国 务  院印发《粤 港 澳 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2019 年 7 月,广东省 委、省政 府印发《中 共广东省 委 广东省 人民政 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同时,广东 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形成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以芯片设计为基础,拓展建立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2019 年 8 月,大湾区国家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也开始启动,创新中心计划在 3 年内总投资 200 亿元,打造“一个中心”、“二翼支撑”的发展格局,以广州黄埔区创新基地为“中心”,侧重于工艺研发、周边配套、产业聚集,“二翼支撑”指的是澳门珠海集成电路设计生态支撑、深圳香港产业链应用支撑,倾力打造大湾区国家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城市集中了大量国内优秀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深南电路、大疆、格力、美的、容声、步步高、VIVO、OPPO 等,具备极强的集聚效应。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基地,集中了广汽、比亚迪、广顺、长江等新能源汽车企业。

陈永正表示,海芯项目初时有两个选址,一个是在深圳,一个是在广州。经过评估,选择了广州南沙。在和广州南沙接洽 6 周后,双方就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陈永正表示,海芯项目将以数模混合电路为主,主要瞄准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工业物联、智能电表等领域,具体来说,主要产品包括功率器件(MOSFET、IGBT)、MEMS、CIS、MCU、GaN、SiC 等,达产年将形成年产 12 英寸为主以及 6-8 英寸特殊芯片为辅的生产能力。

在谈到团队构成时,陈永正表示,中高端人员将从海外邀请,利用他本人原先在摩托罗拉时积累下的人脉,从恩智浦 / 飞思卡尔、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公司高薪聘请愿意来大陆发展的人才;第二是利用广州高校多的特点,实行人才培育。正如海芯集成的名字一样,南沙靠海,海納百川,聚全球精英,是为海芯。

CIDM 的核心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集成器件制造商)模式是指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产品销售等环节于一体,例如英特尔的 CPU、三星电子的存储、德州仪器的模拟 器件、华润微、士兰微等。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各家公司都要拥有自用的 FAB。

到 1980 年代,Fabless(无晶圆厂)开始出现,1987 年张忠谋创办纯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TSMC),Fabless 模式日益盛行,AMD 创始人兼董事长 Jerry Sanders 对此表示怀疑,曾发出“Real men have fabs”的言论。不过也确实有不少 Fabless 转型 IDM,比如美信(Maxim)、LSI Logic。时至今日,Fabless 商业模式的支持者经常引用 Jerry Sanders 的话来强调不遵循其战略的愚蠢行为,甚至 Jerry Sanders 自己创办的 AMD 最终也通过战略剥离其 FAB 制造,从而创建了 Globalfoundries。

发展至今,IDM 产业模式比较适合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产品,包括 CPU、存储器等,第二大类就是非尺寸依赖的特色工艺(More than Moore)产品(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工艺 eNVM、BiCMOS 工艺、RFCMOS 工艺、BCD 工艺、MEMS 工艺,乃至 GaAs、GaN、SiC 工艺)。

张汝京表示,目前要做 IDM 商业模式,公司需要有庞大的芯片设计团队在背后支持,估计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团队,要在短期内集结如此庞大的设计研发团队的难度太大。

因此,才会有 CIDM(Commune IDM,共享共有 IDM)和 VIDM(Virtual IDM,虚拟 IDM)商业模式出现,比如芯恩就是采用 CIDM 商业模式;粤芯就是采用 VIDM 商业模式。张汝京表示,CIDM 商业模式,

不管是 CIDM 还是 VIDM 模式,归根到底就是要找多个设计公司一起加入共享产能。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物。

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在 20 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例如台积电(TSMC)位于美国的 FAB11,就是 1995 年与 ADI、Altera 和 ISSI 合资兴建的晶圆厂(WaferTech),当时就是由三家公司承包产能;同一时期,联电(UMC)与 11 家 IC 设计公司合资成立联诚(USC)、 联瑞(UICC)、联嘉(USIC)三座晶圆厂;特许半导体(Chartered)也分别和 Lucent/Agere、HP/Agilent 合资成立晶圆制造厂,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由台积电、联电、特许等收购。同期运转比较成功的是位于新加坡的 TECH,这是由于新加坡**和惠普(HP)、德州仪器(TI)、佳能(Canon)合资成立的 DRAM 公司,但最后也归属了美光(Micron)。

我们看看 WaferTech 的三个股东,一个模拟芯片公司,一个数字芯片公司,一个存储芯片公司,确实不存在侵权行为,但工艺调整要耗费时间,结果让 WaferTech 的效益大打折扣;还有就是产业周期,如果某一类产品市场下滑,将导致晶圆产线的产能闲置。汇总这些经验,海芯则专注于模拟、数模混合以及第 3 代半导体的产品。

那么,海芯将以什么商业模式前行呢?陈永正表示,海芯将是 CIDM 模式,降低研发成本,快速推向市场。这是 CIDM 模式抱团取暖、互利共赢的第一步。公司也将成立一个 Power IC 设计团队,和 CIDM 合作伙伴们共同打造高端产品,进行中国自有品牌的打造。也许未来,将趋向 IDM 模式。

广州:后生可畏


2017 年,广州提出强“芯”工程,晶圆制造业成了广州的首选,加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做为改革开放的前哨,广州在晶圆制造也敢为天下先,提出打造 CIDM 和 VIDM 的概念。2017 年下半年,短短半年时间,芯恩和粤芯两个 IDM 项目相继发布。

粤芯半导体一期于 2018 年 3 月 5 日正式开启桩基工程建设,2019 年 9 月 20 日正式投产。公司官网表示,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 IDM(Virtual IDM)为营运策略的 12 英寸芯片厂,也是广州第一条 12 英寸芯片生产线。一期的工艺制程是 0.18um-90nm,规划产能 20000 片,生产微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模拟芯片、功率分立器件。

2020 年 2 月 28 日,粤芯半导体二期扩产项目正式签约,计划投资 65 亿元,规划产能 20000 片,将新建一条 12 英寸生产线,提供 65-90nm 模拟工艺平台,生产高精度数模转换芯片、高端电源管理芯片、光学传感器、车载及生物传感芯片等产品。

《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定下目标,到 2022 年,广州市争取纳入国家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建设国内先进的晶圆生产线,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分析以及深耕智能传感器系统方案的企业,争取打造出千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人才汇聚地、创新示范区。

广州拥有安凯微电子、昂宝电子、广芯微电子、慧智微电子、泰斗微电子、晟矽微电子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拥有晶科电子、风华芯电、飞虹微电子、华微电子、瑞芯电子等一批封装骨干企业。而随着粤芯 12 英寸生产线的投产,广州已初步构建完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较为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而海芯项目的启动,将使得广州将成为继上海、北京、武汉、合肥、无锡之后,第六个拥有两家 12 英寸晶圆制造公司的城市。

根据芯思想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陆晶圆制造厂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在建和规划中的 8 英寸和 12 英寸晶圆制造项目超过 20 个,2020 年以来已经有多个晶圆制造项目签约和开工,中国晶圆制造业已经进入刺刀见红的阶段。

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再来细数中国晶圆制造业,希望从半导体封装、LED 和光伏的经验里,中国会及早进行调整、合并、增强。到目前这三个行业整合的还不错。

祝愿中国的晶圆制造业,无论是国企或者民企都能更为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1: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汝京声明仅在海芯挂名 项目发起者为陈永正

https://www.baidu.com/link?url=T ... b91000000065e78ae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1: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沙去年GDP两位数增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过半

南方都市报 • 咩事
原创
2020-03-23 20:28
南都讯 记者赵安然 通讯员 罗瑞娴 南沙区统计局日前挂网公示2019年南沙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晒出南沙经济发展规模:去年1-12月南沙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1683亿元,比2018年同比增长10.5%,也是全广州市GDP唯一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的行政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一半。
分析指出,去年南沙GDP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前者同比增长了91.2%,后者增长28.3%。
第三产业GDP占比首次过半
数据显示,去年南沙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56.1亿元、708.7亿元、918.4亿元。三者比重分比为3.3%、42.1%、54.6%。
这是南沙区第三产业首次占比超过一半以上,在三个产业中贡献最大,分析指出,这意味着以科技创新、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南沙区主导产业。
在拉动GDP支出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上,南沙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8.3%,商品销售总额达2749.6亿元,同比增长17.2%。
内资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19年,南沙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586.7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重工业占比为74.6%。按注册类型分类,去年内资企业表现较好,总体产值增长幅度均达两位数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8.6%。
在总产值中,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去年达1267.9亿元,同比增长5%,潜力较大。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去年实现正增长的产品为汽车、精制食用植物油、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
人口增量拉动房地产开发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南沙2019年保持较高发展速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去年增加2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同比增长662.6%。
分析指出,房地产产业的发展与南沙区人口增长情况吻合。广州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南沙区常住人口总量79.61万人,在广州市11个行政区排名第10位,但较2018年末增加4.44万人,增长量全市第三位,而这一数字在2018年末仅为2.67万人。常住人口的逐年增加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印证。据统计,南沙区户籍人口为46.33万人,城镇化率为64.6%。
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2500亿元
去年南沙的重点项目对固定投资的拉动力度较大,不少跨年度重点项目将为南沙带来持续性经济刺激。
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涉及南沙的共有31项,包括:深圳至中山跨江隧道、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广州南沙港铁路等,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513亿元,将成为2020年南沙经济新增长点。
在对外经济表现上,南沙去年合同利用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同比增长8.4%;实际利用外资超18.6亿美元,同比增长91.2%,与2019年启动的多项外资合作项目有关,分析指,外资增长是拉动南沙GDP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南沙工业产值才刚刚超过2500亿,其中广汽丰田和配套项目占一半以上,希望随着广丰扩产和其他项目的投产,南沙工业产值规模五年内能达到5000亿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3 22:0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沙和增城也太坏了吧!再抢别人的项目别人就又要哭奶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16:08 , Processed in 0.03481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