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yesno

[项目进度] 关于广州的总部经济(2年半后想看看网友朋友们的看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7: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esno

谢谢yesno的分享。
如果您能就广深的区别做一个分析会是如何?
总部有没有可能也会到武汉 ...
whonet 发表于 2014-6-21 17:08


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看法,但不权威。
作为企业看待广深的不同其实感觉就像我问一个广州人天河区跟越秀区的不同。就是你感觉一个更加自由有活力,一个则更加完善跟稳定。   
其实我常驻新加坡,偶尔到深圳出差,我认为,深圳如果自行发展会成下一个新加坡,因为两者太像了。
但是,珠三角的发展模式不是单一城市自己发展的,我们其实有出过报告,有指出大概2020年左右,珠三角一体化经济圈会基本形成,而5年后也就是2025年,随着香港完全被珠三角吞噬,珠三角会出现类似现在欧盟这样一个经济体概念,而且是一个体形庞大的经济体,我们估计在3万亿美元产值左右。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测算,到时珠三角会超越东京经济圈成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我们相信是这个模式,因此总部企业更愿意说其迁移总部至珠三角而并非广州或者深圳,因为这个界限太模糊。

至于后面的几个城市,相信会吸收大量的低端制造业,然后按照这个模式再吸收服务业,但是我想说,从经济结构来说,目前只有珠三角,北京和上海对外资有足够吸引力。内陆城市可以吸收很多事业部,比如JLL也想在武汉设事业部找生意,但你说道总部,区域总部,毕竟“配套”太落后,没有稳定市场,没有发达的港口,没有稳定的人才输送。暂时对于广深还够不成实质威胁。
如同曾经广东总量不如上海,如今是上海的几倍,但要说成熟度,经济结构完善程度,还是跟上海有相当差距,因此上海过去比广东更能吸引“总部”。但现在形势又变了,广东的结构原来越完善了,吸引力又加大了,至于能否超越上海,就靠大家努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19: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19: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0: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yesno



、1.人才,人才依存度越高的企业越希望往大陆迁,因为大陆的人才有总量大,人力资源成本低,人均工作时间长,而且人才可支配度高几个特点。基本上你老板叫你加班不给你加班费你不敢不加吧。
2.配套,何为配套,对于第二产业来讲,原料采购,交通运输,关税政策和市场潜力是最重要的配套。对于服务业来说,完善的产业体系就是最好的配套,因为任何服务都有市场需求。这里大家有一个认识,只有第二产业跟第一产业才创造价值的,第三产业是价值重分配。因此大家一味鼓吹三产是不行的,没有的价值产出,就不需要第三产业, 因为没有价值,就不需要重分配。香港的体系单一一直被诟病,就是因为过去太过强调服务业,如今大陆市场日益开放,商品数量增多,各种服务业发展,对香港将是毁灭性打击。希望香港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金融业。
3.政策与文化
这个比较虚,像管理书上的东西,但他确实重要。如果一个企业在某地设立总部而不尊重当地文化,那么这个总部的设立将彻底失败,某个客户在沙特设总部时他们深有体会。至于政策,大家比我清楚。
以上三点是企业最主要的考虑总部区位最重要的因素。其实说到底就是市场要大,能赚钱。成本要低,能省钱。渠道要好,能流通。政策要好,能疏通。
------------------------
楼主,你说的第三点绝不是“比较虚”,政策与文化在国内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忽视,总部是什么?决策管理的核心机构,发展尚可的信诚人寿为什么要冒着大量公司骨干辞职的风险非要北迁?(华南管理部门IT部门至今仍在广州)北京为什么能聚集48家世界五百强,这里的政策与文化的因素绝对能排第一。

楼主,我所接触到的信息及客户的反馈远没有你说的乐观,多说无益,我们来打个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0: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养贴,要顶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0: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设计个赌局,你只赢不输,以十年为限,你不会输的,如果我输了,我会非常高兴,因为是广州赢了。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0: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centre 于 2014-6-21 21:31 编辑
回复  yesno



、1.人才,人才依存度越高的企业越希望往大陆迁,因为大陆的人才有总量大,人力资源成 ...
金融和企业 发表于 2014-6-21 20:34



    第一,你没有读懂楼主71楼的论述,该论述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竞争,将从过去的“人治为先”(政策为先),逐步转向“法治为先”(经济发展的本来规律),顺序已经逐渐转向了

也恰恰是楼主79楼所提到的当前顺序:其实说到底就是市场要大,能赚钱。成本要低,能省钱。渠道要好,能流通。政策要好,能疏通。

上海搞自贸,也识时务地说要改革,不要政策

简言之,政策作用仍在,但重要性在“虽缓慢但看得见”地衰减



第二,此时,和你曾经提到的观点和认识,也是自相矛盾的

你曾以中信迁册香港为例
意思是
1,帝都在京津冀一体化下,无可逃避地要面临调整城市功能的大变局
2,外部,面临环境恶化压力、首堵压力、水资源匮乏压力下、迁都压力
3,负面清单语境下,显示决策层继续深化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决策倾向,那么帝都,包括魔都的某些些政策型的、垄断型的,同时又和市场经济息息相关的,但市场化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群落,将会没有更远的、更好的未来。他们不能再继续靠政策,而要更多地靠自己去打市场,如中国移动必须在广州成立独立盈亏的互联网公司,去和“微信”们展开无情的市场竞争,而不是继续靠垄断去轻而易举地压榨不菲的利润。在此宏大背景下,帝都很多企业(或一些事业部),可能要考虑外迁,这对于其他城市,是接收的大好时机。真可谓:成也政策,不成,也是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0: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信息令人振奋,希望广州政府能充分重视,抓住时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1: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1、诚如市社科院的报告,广州现在的短板是:总部、科技、金融

2、吸引总部,必须要真正理解企业的、市场的、决策者的“总部需求”,地理地缘、市场辐射力、交通连接性、产业资源就近性、人才储备、文化商业宜居环境魅力、行商成本、商务服务业便捷度...

3、广州的优势在于地理和地缘:东南亚、东北亚、大陆腹地、港澳台、泛太平洋乃至环印度洋的交接点,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文化多样性上,这得益于千年的南洋商贸+广交会+国家层面对外经济辐射面的设定。在跨国公司关于亚太区的覆盖范围定义中,如果在中国选总部,除了香港以外,广州可以说是最接近这一地理、气候、语言和文化多样性标准的。这是广州必须要把握住的自己的特质。

4、广深港未来必然是一体化的,所以永远不用抱有非此即彼的对抗心态,而是携手共荣的心态。真正的竞争是三大经济圈的内部角力,以及如何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

5、珠三角最大的问题是“政策+腹地+人才”。

6、未来的发展,政策越来越淡出,而市场会越来越强势,但政策虽不再是决定性的,但政策引发的连锁聚合反应还是不容低估的,知政势、行政商、要政策还是珠三角尤其广州要补的功课。

7、腹地的辐射力,来自交通、来自空海铁国际客货运枢纽、来自强势产业、也来自科教文卫优势,珠三角必须要借助高铁、路网和水运把珠三角对腹地客的货运物流实现时间和金钱的零成本化,实现德江所谋划的“泛珠”腹地化,统领“西南、中南、东南”,才能与上海所谋的长江经济区、京津所谋的北方经济区所抗衡。

8、人才和教育必须要通过开放和国际化来提升,体制内资源上是无法战胜底蕴深厚的北京和华东名校的。

9、内部四处造城,短期内万博和琶洲会较早落成,金融城速度也算快,四处开花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各个板块的定位,不要处处CBD,要清楚“投资-交通-产业-人口人才-就业-居住-消费服务业-公共事业”各个要素之间的勾连性,如何一点突破带动全局,而不是造成一个个睡城、囤地、泡沫写字楼。那么抓手是什么?

10、琶洲的会展商贸如何从卖货走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猪心如何吸引500强总部+高端服务业落户聚集?金融城的金融如何找到突破点?知识城+科学城+智慧城+生物岛+创新城+教育城如何撑起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生态?白云-花地+南站如何承接传统批发商贸的转移升级?万博和番禺带动珠三角制造业升级和第二总部聚集区?南沙如何成为空海江铁联运的泛珠地区航运大通道+“一国两制港澳台飞地“?从化如何利用生态优势打造生态会议休闲之都?花都、增城、番禺如何利用土地储备和生态承载力优势强化先进制造和适度重工业基地?越秀如何推进城区精品化和历史文化旅游医疗行政中心?关心广州应该关心广州面临的机遇、挑战、短板与课题,而不是一味粘粘自喜,夸夸其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1: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金融和企业


    莫非你认为楼主在吹牛?还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1: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centre 于 2014-6-21 21:27 编辑

回复 76# yesno


    其实广州和新加坡应该更为相像

1,从城市格局来说,两者都是大港口大机场

2,从人文角度来说,两者都是多元文化,而且本土文化个性比较突出

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南洋文化,也是有着比较亲近而深刻的血脉渊源关系

3,从产业角度来说,两者都是有意识以综合性为目标,实行产业多元化,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再譬如在金融领域,新加坡的外汇市场发展的比较好,而近年,各层次的专家也建议原来外汇市场基础比较好的广州和广东,在这个领域有所考量,在高科技领域,新加坡的上游研发能力比较强,而广州在互联网产业方面,则呈现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

4,从两者的互动来看,10几年前,新加坡港务局开始投资广州港口,近年双方缔造出名动中外的“中新广州知识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1: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centre 于 2014-6-21 22:57 编辑

广州规划数量众多的新城(超过80%,都是商务区和新兴产业区)

第一,就是为承载未来的定然会出现的总部经济大发展期,大跨越期

第二,正如楼主及本帖一些网友所言,现在canton的各大商务区,尚在建设中,要让企业置身其中,无论交通还是各种配套,都还是很不完善,都还是不很便利

显然,这种硬件的建设期和完善期,短则5年,长则10几年,甚至20年30年,如楼主所述,总部的搬迁,也有其固有周期律,不是说走就走,所以接受意向名单中的总部进入的时间(不管是它自愿来的,还是咱们招商来的),也需要5---10年,乃至20年,这个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韧劲,坚定不移地干下去,而不是碰到局部短期内有点起伏和风吹草动,就动摇,甚至有些人还造谣传谣

像信诚、忠利这些案例,根本就不能作为硬证据去说明canton的总部经济发展的
因为当时,即本世纪初,canton还在埋头打基础,还处在全面崛起的前夜
条件还不具备,还没到大规模发展总部经济的时机
信诚忠利这些因为短期政策,短期培育市场,都是短期因素,就突然就进来了
显然和广州当时默默打基础、不及其余的大格局方向和特点,是基本不能互补匹配的
要来,要走,都是正常的
不能作为正常的论据
但有些人就是刻意要这些个案做论据
其实和造谣传谣的性质差不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你问了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我倘若回答你,可以再开个专题讲很久,这里简单的说几个关键吧。希望大 ...
yesno 发表于 2014-6-21 16:28


看楼主的谈吐,感觉气质不凡,多谢你的分析,再次感谢你为广版增彩!{: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1: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1、诚如市社科院的报告,广州现在的短板是:总部、科技、金融

2、吸引总部,必须要真正理解企业的、市场 ...
ansixo 发表于 2014-6-21 21:09

和我想法差不多,这才是广州的格局所在,大视野,大魄力,需要细节和执行力,当然耐心也需要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你没有读懂楼主71楼的论述,该论述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竞争,将从过去的“人治为先”(政策 ...
guocentre 发表于 2014-6-21 20:52


抱歉,我真没有时间把所有帖子都认真读完,我要指出的是楼主忽略了五百强选择总部更看重的政策和文化因素,成本并不应该是他们首要考虑的事。这里说的是亚太总部,不是区域总部。

我是曾经特别提过中信迁册香港的事,呼吁有了共鸣,后来,在广州市转型升级产业大会上有了“大力引进央企总部型企业。成立大型央企总部招商专责小组,建立招商目标库,实行靶向式敲门招商,吸引更多央企总部型企业落户广州发展。支持央企在广州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形成区域金融总部等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12:53 , Processed in 0.04776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