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龙城轶事] 常州大手笔实施市中心老城厢复兴发展计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4 20:3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晋 发表于 2021-4-13 20:39
元丰桥到西水关这一段市河应该在研究怎么串联了。麻巷好像已经不让走汽车了,这样天宁寺就可以和青果巷连 ...

麻巷不走车不可能吧,中银员工,中医院怎么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22: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lzy3 发表于 2021-4-12 19:07
见笑的地方大家都在这里说了太多了。商业,高楼,地铁,市容市貌,古城文物保护,旅游,城市宣传等等。 ...

常州如果东一块西一块搞,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应该重点高规格大刀阔斧的搞西直街至长江路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5 10: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目湖zjguo 发表于 2021-4-14 22:01
常州如果东一块西一块搞,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应该重点高规格大刀阔斧的搞西直街至长江路段

我也是这个意思,仅存的古运河沿岸的好地方了。当年常州运河没拓宽之前也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迹众多。后来拓宽就元气伤了,80年代有一部片子“话说长江”可以去看看常州段,沿岸非常漂亮,古桥,古街,石龙嘴非常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5 1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zy3 于 2021-4-15 10:48 编辑

这个“美丽中轴”首先是高品味的文化“美丽中轴”,沿大运河将建成一批标志性的大运河文化展示项目。比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等。同时沿大运河也有一批传统的大运河节点,比如苏州的盘门、无锡的清明桥、宿迁的龙王庙将呈现出新风貌

其次要建成高水平的旅游“美丽中轴”,大运河两岸将建成一批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比如说无锡古运河度假区、扬州运河度假区、还有宿迁骆马湖度假区等。也要建成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比如说是苏州的“运河十景”和淮安的里运河文化长廊,通过这些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成为运河旅游的品牌和首选的目的地。

最后是要建成高质量的城乡“美丽中轴”,在大运河两岸建成有大运河独特风貌的城市和美丽乡村,使大运河两岸有着充满希望的生产生活,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
   常州古运河段确实没有留下一个特色景点,可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5 12: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发掘的金龙四大王庙,因明清时期位于常州城西门外,俗称‘西大王庙’,在《光绪武进阳湖县志》中就有记载。京杭大运河在常州穿城而过,这座大王庙建在运河的南岸,坐南朝北,面向运河,同一般寺庙坐北朝南有所区别……”

4月10日,在三堡街与长江路交界附近的明清大王庙遗址考古挖掘现场,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偈人带领数十个亲子家庭,实地参观常州金龙四大王庙遗址,现场普及考古科学知识,让大家亲身体验和感悟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的魅力。这是一次公众考古活动,我市正以这类形式,试水文旅融合新方式。
   近几年来,故宫文创持续出圈,《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综艺节目火爆登场;今年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的消息,又让“三星堆”成为全民关注的热词。随着文物“动起来”“活起来”,以往冷门的考古也热起来、被公众熟悉起来了。我市2014年第一次推出本地版公众考古活动,目的地是孟河小黄山六朝墓群。7年来,从象墩遗址、金坛土墩墓、青城墩遗址到淹城遗址、阖闾城遗址,常州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部门基本每年都推出不同主题的公众考古项目。

那么,什么是公众考古?“就拿我们这次活动来说,公众考古就是指在考古挖掘现场,通过一定的讲述或呈现方式向公众进行科普,让社会大众通过考古还原古代社会从具象的生活居住环境到抽象的人文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作为考古活动领队,王偈人认为,“通俗地说,就是让社会大众减少对考古的误解和神秘感,体会考古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比如,通过本次金龙四大王庙的考古发掘,我们能了解到明清时期一种独特的河神崇拜信仰,以及由其带动的运河宗教文化。”

公众考古一词最早见于1972年国外出版的公众考古学著作,本意为依赖公众的支持来说服立法者和开发者保护考古遗址或者减轻对这些遗址的破坏。而在发展过程中,公众考古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考古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管理保护等等。

还原历史 溯流常州漕运

据《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记载,金龙四大王庙祭祀的是运河神,其原型据许多史料记载为南宋儒生谢绪,明代徐渭在其所撰《金龙四大王庙碑记》中曾提到谢绪成神并成为金龙四大王的经历,《南宋书》卷第五十一江万里等列传中有附记。

“谢绪在元军灭亡南宋后不愿当亡国奴,投江而死。后凡人成神,带有鲜明的民间传说色彩。从被朱元璋封为‘金龙四大王’起,他逐渐被列为官方正祀神,明清两代都有追封。”王偈人介绍,明清时金龙四大王崇拜在运河沿线非常兴盛,越是运道艰险之处,金龙四大王庙越密集。此次发掘中,地层里的青花瓷片等遗物证实这座大王庙最早可上溯到明朝。在现场,王偈人指着遗迹,逐一为大家还原当时的大王庙面貌。

考古发现表明,大王庙遗址南北残长45米,宽20米,是一个中轴对称的封闭型院落,当年人们从运河边的正门进入后,便能看到一座戏楼,戏楼背后是座戏台,在开阔的观戏广场两侧,分别是东西看楼。广场的后面便是供奉金龙四大王的主殿,其整体结构和今天的常州孟河东岳庙很相似。

“为什么这座大王庙会建在三堡街?”面对这样的现场提问,王偈人边引导大家看现场展板边介绍,大王庙所在的运河是外来商船、货船进入常州府城的必经水道,三堡街附近众多的老地名显示了这里是常州漕运、木业、豆业经济集中区域。据文献记载,清雍正二年(1724),武进全县共有粮船120多艘,停泊在西门城外永丰里大王庙一带。1986年的《常州市木材志》记载,清代洪都木商公所在西大王庙附近,凡遇本帮木排到埠,就要做大王会,演戏酬神,大排筵席,招待同业。可以想见,金龙四大王庙一带已经成为当时常州人举办庙会和商业聚会的场所,引发商贸、水运、宗教、饮食、市井等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特色读城 促进文旅融合

“在现场聆听文物古迹背后的文化,在我看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平衡点。”考古爱好者王新宇说。

近年来,“盗墓”题材的小说、游戏、影视剧等层出不穷,让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误以为考古即是“持证挖宝”与“法律允许的盗墓”,这无疑加深了人们对考古工作性质、方法以及价值的误解。对大家的这些疑惑,王偈人解释:“一句话可以厘清‘考古’与‘盗墓’的区别,前者是抢救性挖掘保护,而后者则是主动性破坏。”

常州的第一次公众考古,是2014年8月5日市考古研究所联合教育部门,定向组织了150多名高中生来到新北区孟河镇小黄山,手持洛阳铲,身临盗墓洞,细观六朝墓这一当年的考古新发现。而在去年“淹城-阖闾城遗址”的公众考古路线,则更接近于一种研学式的旅游,吸引感兴趣的社会人士主动报名,前去寻觅常州先秦史的实物印记。我市不断尝试新的公众考古模式,在今年则探索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进行“线性遗址”的关联。

王偈人觉得:“在我们着力挖掘和打造常州大运河沿线文旅特色的当下,公众考古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文旅融合可能。文旅融合最关键的重点,在于文化提供了融合的本质属性,而旅游则呈现了融合的有趣形式。”在此意义上,公众考古成为“立体阅读”常州的一种新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5 15: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lzy3 发表于 2021-4-15 10:03
我也是这个意思,仅存的古运河沿岸的好地方了。当年常州运河没拓宽之前也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迹众多。后 ...


https://tv.cctv.com/2010/03/19/V ... 39.Pgs04HUnRbTI.0.0

常州好像没出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5 18: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于等于24米,这是给常州大酒店建大堂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5 18: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武晋 于 2021-4-15 18:40 编辑


《话说运河》 第十二集 常州的气魄:
https://jishi.cctv.com/2010/03/19/VIDE135559616149554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5 19: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Raynie_Huang 发表于 2021-4-14 20:32
麻巷不走车不可能吧,中银员工,中医院怎么走

我前几天经过发现一辆机动车都没有,路也修好了,不晓得真实情况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7 12: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别视察了位于天宁郑陆的寺墩遗址、溧阳古县遗址和位于钟楼区三堡街的大王庙遗址,观摩考古现场和出土文物,了解我市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情况。委员们认为,我市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议更加重视对考古发掘遗址的保护,增加投入,做好经费方面的保障工作;通过建设遗址公园等方式,扩大遗址及其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群众了解考古发掘出来的遗址文化,为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华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7 12: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佐证:2020年度“江苏省六项重要考古发现”全部花落常州。
2021年4月15、16日两天,2020年度“江苏省六项重要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市召开。同时2021年9月,常州市还将推出“江苏省六项重要考古发现”相关文物展览。
这六项重要考古发现是:
溧阳东滩头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骆驼墩文化时期。
寺墩、象墩遗址,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
金坛沈家村土墩墓,距今约2500年的春秋时期。
溧阳古县遗址。遗址年代跨度长,城墙最上层年代至晚为唐,最下层年代至晚为三国时期。
金坛南宋虞七二娘子墓,,距今约800年的南宋时期。
明清金龙四大王庙遗址,距今约400年的明清时期。

这六项重要考古发现,分别反映了常州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春秋时期、六朝时期、南宋及明清时期的文明发展及经济社会状况,时间跨越约6000余年,串联起常州悠久的历史脉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7 13: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月15-17日,2020 年度“江苏省六项重要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召开。2020 年底,由江苏省考古学会公布的首届江苏考古重要考古发现项目中,常州包揽了全部六个项目,史无前例地实现了常州考古“全满贯”再次雄辩地证明了常州历史文化的悠远流长和深厚根基。2021年9月,此次“江苏省六项重要考古发现”的相关文物展览将与大家见面。
     金坛南宋虞七二娘子墓千年棺木上绘有宋代“宇宙星象”观念
     金坛南宋虞七二娘子墓抢救性发掘是常州市考古工作者继 2019 年金坛唐陵村元墓发掘后,又一次成功开展的实验室考古工作。
   此次考古出土一具保存完好的漆棺,漆棺四面绘有生动飘逸的四象图案:白虎、青龙、玄武、朱雀,棺内盖板绘有复杂的天象图和宗教符号,形制非常独特
    虞七二娘子墓出土的棺盖板绘有复杂的天象图和宗教符号
    棺内出土的木买地券明确记载了墓主的身份、下葬时间等重要信息。此外棺内还出土了木桌、木椅、成组锡明器、金银首饰等数十件文物。
   专家表示,南宋虞七二娘子墓是常州市近年来发现的墓葬形制最为独特,且有明确纪年和墓主信息的宋代墓葬,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江苏省六项重要考古发现”由江苏省考古学会从上一年度江苏省内具有重大学术意义、考古价值、社会影响的考古项目中遴选得出,代表了江苏考古的最高水平。2020 年度“江苏省六项重要考古发现”均花落常州,分别是:溧阳东滩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常州寺墩、象墩新石器时代遗址,金坛沈家村春秋土墩墓,溧阳古县六朝城址,金坛南宋虞七二娘子墓,常州明清金龙四大王庙遗址。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彭辉介绍,这六个项目分别反映了常州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春秋时期、六朝时期、南宋及明清时期的文明发展及经济社会状况,时间跨越约 6000 多年,串联起常州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悠久脉络。
   
     寺墩、象墩遗址:距今约 5000 年,太湖西北部五千年良渚文明的实证地
          寺墩、象墩遗址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工程“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寺墩遗址位于天宁郑陆镇三皇庙村,遗址于上世纪 70 年代被发现。
     
      部分良渚文化遗物
      在第六次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初步明确了寺墩墩体的内部结构。寺墩墩体顶部 4 层以下均为良渚文化堆筑而成,墩上曾存在良渚文化大型建筑基址。

寺墩东部是贵族墓葬区,此次发掘重新将四座良渚文化大型墓葬位置确定并测绘,新发现良渚文化小型墓葬 8 座、崧泽文化墓葬 7 座。

最重要的是,在三号墓南部发现良渚文化 G17,出土刻符大口缸残片若干,刻有“日月山”、“鹿角形”和“三叉戟形”等符号。另外在崧泽文化的水井中出土彩陶 6 件,其中一件绘有精美的编织纹饰,可以窥见寺墩遗址崧泽文化时期极高的工艺水平。

象墩位于常州市春江镇杏村,是太湖西北部地区新发现的一处主体文化内涵为良渚文化的古遗址,遗址中心为一明显高出地表约 4 米的大土墩,残存面积约 4000 平方米,俗称象墩。通过近两年的考古工作,主要发现良渚文化环壕 1 座、大型建筑台基 1 处、连排房址 4 座和道路 3 条。

专家表示,通过这两年江苏“考古中国”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描绘出了长江下游地区太湖西北部的良渚文化格局。常州以其聚落众多、分布广泛,堪称是太湖西北部五千年良渚文明的实证之地。
    常州明清大王庙遗址阅尽繁华沧桑的大运河守护神殿2019年常州博物馆在对长江中路西侧、劳动西路北侧地块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明清金龙四大王庙遗址,随后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大王庙建筑布局

金龙四大王庙,主要分布于黄河、大运河沿线。明清时期,运河沿线供奉的最多的水神是金龙四大王。金龙四大王,原名谢绪,为在南宋灭亡时期自杀殉国的杭州书生,家中排行老四,读书于金龙山,故称金龙四大王。传说元兵入侵中原,他不愿当亡国奴,投江而死。明太祖朱元璋敕封他为护国济运黄河之神,并兼管运河。隆庆六年,万历派兵部侍郎万恭前往鱼台献祭,正式敕封河神谢绪为“金龙四大王”。
   考古发掘揭露了四大王庙的主体结构,为多进院落式结构,从南到北依次为大殿、看楼、戏台、戏楼、过门楼等,发现了记事石碑、功德碑等碑刻,以及高浮雕龙纹、云纹的石构件、望柱、须弥座,勾栏等,还有龙纹滴水、瓦当、金砖等建筑构件,同时还出土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紫砂壶残片、铜钱等。
   大王庙遗址作为运河附近一处重要的明清建筑遗址,结构完整、规模宏大。与大运河的运输、商贸、信仰直接相关。为当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员进行庙会,商帮聚会的重要地点。各地的经济模式、风俗习惯在此交汇,从而引发了商贸文化、水运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市井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对常州地区大运河文化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7 13: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晋 发表于 2021-4-15 18:38
《话说运河》 第十二集 常州的气魄:
https://jishi.cctv.com/2010/03/19/VIDE1355596161495544.shtml

感觉不错把,运河边是不是热闹非凡,临街店铺此起彼伏,拱桥密布,船队连绵。有点清明上河图的感觉。就是很可惜运河一拓宽就完了。当时情况是无锡苏州运河都走外围从而保护了城区段,但是常州就是原地拓宽,后来知道老王来了以后才从外围走,而且还是和沪宁高速拓宽取土配合工程才搞成的。否则更难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8 0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lzy3 发表于 2021-4-17 13:10
感觉不错把,运河边是不是热闹非凡,临街店铺此起彼伏,拱桥密布,船队连绵。有点清明上河图的感觉。就是 ...

这部纪录片是我看了2008年运河南迁的新闻后找到的,我有下载保存。确实,据新闻报导,常州当时看准修建高速公路需要土方的时机,适时提出了运河南迁的计划,两相结合,为国家和省里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还得了奖的。另外新闻背景讲到,常州在80年代运河改造时不是没有想过另开河道,只是当时国家很困难,有限的资金只够给苏锡两市新开漕渠,常州只能选择在原有河道上进行拓宽,而运河上的石拱桥又不能劈叉,于是被迁建缩建于别的地方,譬如文亨桥从现在怀德桥的位置被转了90°缩建在了护城河上。有利也有弊吧,虽然沿河的景观已经物是人非,但是拓建后的运河上也出现了一座座别具一格的现代桥梁:同济桥为常州第一座现代立交桥(可惜已经改平桥了),桥名即来自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广化桥为全国首创的刚性悬索吊桥,与历史上的城门吊桥相呼应;怀德桥为三拱肋无风撑系杆拱桥,与原来的运河拱桥相呼应,老城厢段运河堪称现代桥梁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8 00: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毗陵我里 发表于 2021-4-13 08:36
还可以继续申请的吧 常州太少

常州运河段遗产相当丰富,只是缺乏相关规划和研究将之串联起来。如果非要总结一个特点的话,那就是河随城迁,城河相依。从古至今,至少有3次南迁运河的历史,第1次即是流经青果巷的那段市河,两端分别是西仓桥和元丰桥,这段河绕开了常州子城厢,开挖时间应不晚于宋代。第2次则是同济桥、广化桥下流淌的那段,常州府志记载为绕开城郭(今已变为吊桥路)而兴建的“南兴渠”开挖于明代,两端恰好分别为明城墙处的文亨桥和东坡公园连接半月岛的广济桥。第3次就是新世纪开挖的南运河了,两端分别是新闸镇和戚墅堰,基本沿着当时的常武行政边界走向。每次南迁都是因为城建规模的扩大,这本身就是很生动的故事,就看怎么讲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07:22 , Processed in 0.05627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