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21 08: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lebale 于 2017-8-21 09:57 编辑
我倒是觉得,中国尊不能过于通透,无论是从业主私密性的需求角度出发,还是单就审美而论,亦是如此,理由有如下几点(个人愚见,勿要见笑):
1、何为“尊”?从设计概念出发——最高规格的“礼器”,试想如果是个玻璃酒杯,即便是水晶酒杯,做为国之重器是否略显单薄,即便欧洲宫廷的酒具也有镶金带银的传统,更何况建筑,但如果为了凸显隆重而装饰繁复,难免失于艳俗,因此“小尊尊”用外立面本身的厚重感巧妙地容纳了“礼器”的内涵;
2、建筑,除了使用之外,更是一个体量巨大的雕塑,更何况其象征意义如此厚重,自然不可能过于“亲民”,凡是一眼望穿的,内涵也必然过于外露,和“尊”的建筑气质、风格并不匹配。更何况是一座500多米的超高建筑,如果过于通透难免“轻浮”,所谓的“压抑感”在我看来恰恰是“君临天下”的威严和震慑力;
3、从环境角度考虑,周围的三星总部明显走的是所谓的“通透”路线,但大家注意到没有,三星的玻璃幕墙自带“白框”,我想必然是为了配色清新活泼,但也有可能有私密性的考量;感兴趣的迷友肯定对核心区周边建筑设计图有所了解,玻璃幕墙占绝大多数,其中不乏有通透的设计出现,在这样的前提下,反观“小尊尊”,如果如水晶一般通透,即便鹤立鸡群,是否也会淹没在CBD的水晶丛林里,难以体现其沉稳厚重“技压群雄”的“霸主”地位呢?
4、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试想,如果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人群之中,身高最高,地位最高,万众瞩目,你的着装如果过于轻薄飘逸,你是否会觉得不自在,别人看你是否会觉得轻佻?CBD众多楼群的间距局促,有目共睹,然而“小尊尊”南部无楼群遮挡,在中心绿地尽头毅然挺立,这就客观上造成了三面被楼群“夹击”,一面被路人无限制的参观。试想如果一栋谁都可以看到的楼,幕墙还通透无比,里面的人会不会有随时被窥探的感觉,而缺乏安全感,就像在拥堵到停滞的车流中,你的车最惹眼,但却唯独就你的车没贴膜......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如果是高透玻璃,一定为了挡光而悬挂遮光帘,到时候从外面看到的不是通透的阳光,而是参差不齐的窗帘,除了凌乱何谈美;
5、再者,“小尊尊”毕竟还没有完成,开车从下面经过的时候还是能看见样板间那层的幕墙有明显的清洗痕迹(即便已经过了很久),可想而知现在大家看到的幕墙不是完工后的最佳状态,但即便如此,资深迷友一定看过晴空下“小尊尊”的照片,幕墙里面的几个“X”连接柱清晰可见,不能说不通透,想当年国贸三期B刚封顶的时候,还不是有无数人这则它“灰头土脸”的,最后清洗一新照样艳惊四座。对于“小尊尊”我想大家还是静观其变,静候佳音。
审美也有潮流,建筑美学必然不能免俗,抽象具象、古典现代、理性主义、生态主义、解构主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现当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往往个性张扬,特立独行,中央电视台新址的“立体几何”、国家大剧院、水立方就很有代表性。当然是美的,震撼的。美则美矣,但这些美是否因为缺少了一些中国传统美学的深沉与内敛,而让国人失去了带有归属感的文化认同。换言之,你会不会觉得央视新址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个了不起的建筑,只是“碰巧”放在了这里。“小尊尊”恰恰相反,我会觉得它的美放在哪好像都不及放在这里,放在北京,放在“中央的”中央商务区更为契合。
看着“小尊尊”长大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每天上班路上的唯一的乐趣就是沿着建国路由东向西看着它从模糊变得清晰,从遥不可及到近在咫尺。然而,就像上班为了躲避拥堵而选的路一样,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你没选的那条路到底堵不堵,所以你也永远无法肯定没有采用的设计到底会不会比现在更好。遗憾肯定会有,但之所以遗憾就因为它无从更改也不必更改,否则难保“无憾”也是一种遗憾。什么东西是美的,大家莫衷一是,但公认的美一定是在特定环境下经得起推敲和考量,并经得起时间冲刷的。“小尊尊”肯定不是最美的建筑,但我认为是最适合的,而且已然美的不可方物。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