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4 18: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梁溪科技城通江单元详细规划》批前公示
北至京沪高速,南至木材仓库河、北兴塘河沿线,西至通江大道、锡山区区界沿线,总用地面积约5.7平方公里。
(1)“一廊”:通江大道科创门户走廊。
(2)“两带”:中元路复合功能带、白屈港(严埭港)滨水绿带。
(3)“两园”:数字智造都市产业园、数字未来科技产业园。
(4)“多点”:任钱路生活服务节点、中元路产业服务节点、锡沙路产业服务节点。
(1)优化用地布局。围绕“数字+智造”“数字+科技”两大方向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增存并举优化两大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围绕通江大道、木材仓库河引导产业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产研一体的复合产业社区。
(2)加强用地管控。依托通江大道科创门户走廊,沿线集中布局研发设计、孵化加速、中试检测、产业邻里等创新产业载体,促进产研一体、复合利用,展示梁溪科技城北部门户形象。
(3)优化交通组织。按照加强组团交通联系、强化客货分流交通组织的思路,完善“一横两纵”快速路网和“一横两纵”主干路网,加密产业、居住组团内部道路网络。
(4)完善公共服务。按照社区生活圈理念,采用集中建设方式,围绕规划预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打造片区生活服务微中心。鼓励结合产业园区配置服务产业人群的年轻化、智慧化、场景化服务设施。
(5)提升蓝绿品质。落实北兴塘河-木材仓库河、白屈港(严棣港)等重要蓝绿廊道建设,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结合生活、产业组团内部河道水系,打造滨水活力绿环,构建便捷均好、功能多样的绿地空间体系。
(6)强化城市设计。塑造通江大道门户形象、优化主要滨水城市界面,打造高品质梁溪科技城北门户。加强通江大道科创门户走廊的形象引导,建立重心明确、疏密有致的高度秩序;鼓励临水建筑遵循近低远高的梯度控制原则,塑造流畅开阔、通透舒朗的滨水空间形象。
(7)加强安全韧性。落实安全、绿色、智能、创新要求,优化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和综合防灾体系,建设韧性安全城市。统筹地上地下集约发展,合理有序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