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是东湖高新产业用地不足、向市外要地发展,一边是三环内商务区需求不足、无限商改住,两极分化。
上次说狭义古城老城衰落的问题,其在文化上是没有衰落的。主要还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变迁,旧的产业衰落了,比如汉正街附近以前的商贸航运、前进X路的五金电子市场、汉口京汉大道内的一些市属国企工厂搬迁、江汉路周边的金融机构区内转移等。
新的产业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旧厂改文创园,老街改商务区,这么多年过去,拆迁缓慢,发展用地无法腾退,新兴产业规模有限。
广义的中心城区内环二环三环内市区,武汉是没有放弃的,从原址拆旧建新的城建方式就看得出来。老城区、次新、次次新片区生活配套方便丰富商业密集,自然资源优越,市政建设城市界面精致精细,交通配套发达地铁线网密集。三环内的养老生活还是很舒服的。
唯一的短板就是科创信息类的新兴产业很少,高质量就业岗位有限。市区内除了央国政金融机构编制的一些单位外,很多都还是中低端商业服务生活服务类岗位,目前来看就业质量不高。
总结一下提个建议,要不三环内限制限量住宅供应,多搞些科创园区,引入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留住高质量就业;三环外多建些住宅,找个房价便宜地方睡觉,降低新人口落户门槛。这样周边都到市区附近就业,中心城区就近就业,三环内包括市中心的房价不就稳住有支撑了?市中心和各区重点区域预留土地等时机成熟继续搞高端商务商业服务业不也是顺水推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