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yesno

[项目进度] 关于广州的总部经济(2年半后想看看网友朋友们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1 23: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要描述帝都如何不可战胜,但我们首先要有实际的目标,广州最新的总部经济目标是”力争到2016年,认定总部企业数量500家左右。到2020年,广州建设成为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高度集中的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这个任务要完成并不容易,我提供个数字,广州市目前认定的企业总部是不到300家。我并不赞成楼主提倡的耐心等待的心态,广州有包括上面说的很多事情要做。

我并不认为说话有很大的矛盾,楼主说的”目标把亚太总部从香港,新加坡和台湾三地迁移到广深的有2188家“(如果百亿美元公司的亚太总部迁到广深的就有2000多家,我想香港新加坡会震动的)
而我说的广州要争取央企职能型总部,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3: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onet 于 2014-6-21 23:29 编辑

回复 76# yesno

很中肯的看法。也让我们看到世界顶级咨询公司看待中国发展的角度,我相信这些看法后面有足够的数据、理论和逻辑在支撑,因为是直接指导你们生意上的行为的。这些看法也需要我们花点时间来消化和思索。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也特想听听你们对长三角、渤海三角的看法。特别当提到珠三角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群的时候,怎么看待长三角的城市群,毕竟那里的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经济腹地更加巨大。如果能从SWOT角度来分析这三个地方,那就更全面清晰了。

对于广州你们的SWOT又是什么?你怎么看广州这样一个没有特权和特殊政策照顾的城市如何去形成自己的高端生产要素?如何去面对北京上海深圳甚至hk这样的竞争者?欢迎即使是个人的看法。

如果问题不清晰也请指出。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3: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onet 于 2014-6-21 23:38 编辑

回复 81# 金融和企业

金融和企业最近一定熬了不少夜,猜比分猜得如何?我开始四场猜对两场比分。

yesno的分析后面应该有足够强大的数据和理论或模型在支持的,她的角度是主要是外企。更多听听她全部的看法,也许能打开一些眼界和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3: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金融和企业


    莫非你认为楼主在吹牛?还是?
asd321 发表于 2014-6-21 21:17


不是不是,我很赞同上面有网友说的希望楼主能尽力为广州建设添砖加瓦,先为广州实现2016年的目标加点油吧。

如果楼主愿意长期关注此事,每实现一家跨国公司迁移到广州就通通气顶顶帖,大家会更高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3: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5# 金融和企业

金融与企业的忧虑在于恨铁不成钢,需要一些积极地、有效地行动起来,对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3: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金融和企业

金融和企业最近一定熬了不少夜,猜比分猜得如何?我开始四场猜对两场比分。 ...
whonet 发表于 2014-6-21 23:32


哪有时间?小孩刚出生,不过,我还没老,所以特别希望和楼主打个赌,以十年为期打赌最低目标,楼主赢了广州赢了此帖会更热闹,大家关注的也非常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3: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金融和企业

金融与企业的忧虑在于恨铁不成钢,需要一些积极地、有效地行动起来,对不?
whonet 发表于 2014-6-21 23:40


是啊,如果我们什么都做了也就问心无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centre 于 2014-6-21 23:57 编辑
抱歉,我真没有时间把所有帖子都认真读完,我要指出的是楼主忽略了五百强选择总部更看重的政策和文化因 ...
金融和企业 发表于 2014-6-21 23:12



    从规模的角度观之,楼主大概划了这么一条线:资产60亿美元,那么就未必必须是500强的跨国公司了。从层级这个角度来解读楼主所言,可能是大总部,可能是区域总部,也不排除是子公司总部吧。无论哪个角度,哪怕它规模只有20亿美元,但只要它对世界经济潮流拿捏准确,核心技术和人才队伍的能力都比较强,以及对新经济反应敏感迅捷的跨国公司,就行

当然,你一直强调内资和央企资源的重要性,并且更容易在近期去争取和实现,这些观点和看法,都是可以理解和支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23: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 金融和企业

以我的了解,lz不是打赌之人。只是热心并知道一些内幕,希望帮助家乡作点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00: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广州的视野和格局,84是比较认同的看法,一直观点也类似84贴。

对于企业,引进和自己培育两方面都不能松懈,不管是引进还是培育,都应该抓住主要几个行业方向。
广州的问题是政策、资源、产业聚集度和北上深有差距。政策资源的环境不是广州所能大改,但可以争取,从广州的国家战略地位高度去争取,这需要领导智慧。产业聚集,表现为广州本土没有特别有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没有拔尖的行业,广州的地位主要是靠很多领域前三前四综合出来的,前一前二太缺乏。
广州之前打算合并国企,这是一个机会,按行业组建一些大型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和规模,尽快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这也是广州自身能比较好把握的。但重组步伐不能慢,时机很重要。
引进企业,总部当然好,多争取。但一些新兴产业,引进些培育项目、竞争项目也未尝不可。以机器人产业为例,除了依赖自己的企业,多引进外国企业,形成产业链也至关重要,不要怕人家抢市场,企业在市场中才能快速成长,视野和心态都放开些,产业聚集度才能早日形成。
产业聚集度高了,相应产业的龙头企业就不会轻视这个基地和市场。
广州总部引进除了政策资源这个最大原因外,也有行业聚集度不高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1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阵没意义的瞎吵,只为观点一个劲地找自己需要的却偏离客观的“事实”,而不是为交流讨论,对广州有害 ...
fangzhuang 发表于 2014-6-21 14:44



    网络上,黑子到处都是,很正常
很难保持整个帖子都是理性的网友在讨论
如何让黑子们“滚”呢?
以其人之身治其人之道
让他感到痛!
什么让他感到痛?
数据!
数据一出,保管他们好几页内、好几天内不敢露头,就像对付上次的那个“广本讴歌”的效果一样
本帖其实也是这样,后面大家就可以安心探讨好几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10: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onet 于 2014-6-22 11:10 编辑

回复 84# ansixo

ansixo的总结概括相当精辟、精确、到位啊,这就是广州的SWOT。之前都是优点与缺点,威胁点与机遇点单独的辩论。
如果再理顺一下主次、加上产业规划和产业升级、金融的描述多花点笔墨就更完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1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centre 于 2014-6-22 12:46 编辑

说缺乏国际影响力的企业
这个认识不那么对

不能仅用规模和利润来衡量
往往需要衡量技术,人才,时机,趋势,未来
像某些曾经骄横一时的通讯制造业巨头,随着创始人的老去,随着企业的臃肿等,已经开始被一业内人士不怎么看好

就拿canton那些近年才崛起的“小而美”公司来说吧

uc算不算?
全球第一大手机浏览器
国内互联网产业界,国际化程度相当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很多国家都打进去了,bat都比不上
总之,没有一定的国内外的影响力,马云不会急切地用50亿美金天价收购,也不会强烈要求全资收购

go算不算?
老美、韩国等互联网第一集团
那么多的用户喜爱go
硅谷原来还以为go是美国人开发的
接触真人,才知道是中国广州的公司开发的

唯品会,yy
这两个不用说了--------2012年,全球都不信任中概股的时候,却敢于赴美上市,并大获成功,没有实力和影响力,搞不成
两者都一样,是在中概股最低迷的时候,却敢于勇敢上市
引领和开创这几年内中概股的新一轮兴旺潮

其他的,大家到那份广州著名本土企业名单里找吧
譬如广汽广药等势头也很好

办企业,和大势紧密关联
每一轮大势,一般耗时30----50年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常态化,可能缩减到10----20年
有内在的大势,有外在的大势
深圳没有特区这个外在大势,不可能搞出什么企业
canton1850年有十三行大势,就能成为世界第四大城市
一般地,外在大势是不可持续的,历史上很多城市衰落下去,源于此
需要注意,好几个版友也列出中国历史以来十大都市,canton可是从未落榜的
现在关键还是内在大势
内在大势,除了天生的自然禀赋,例如区位、资源、生态、面积、河流港口等
主要看“人”------------------相信这是长期以来,广版多数网友最喜欢吐槽的一个方面了
这个“人”,前有林大人开创了一个百年基业般的大时代,搭建了舞台
现在的“人”,貌似大家吐槽颇多,其实现在的“人”,要负责在舞台上跳舞,“新广州,新商机”战略,就是跳舞,跳的不错嘛
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人的问题不算很大,林是草根拼搏型,这种类型,在天朝很需要运气的关顾,林很幸运
而现在的,则偏于背景型
各有各的特点,按一些朋友的认识,可能背景型的,更符合暂时的天朝特色呢

城市发展,主要还是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不能被局部的、短期的变化、辗转,甚至变弱、衰退,所迷惑和干扰

可能有人又会投诉
你又来这么笼统一大堆
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那么好吧
请看
林大人那一批,评价标准是:南沙港---------舞台-------------这个最基本的项目,林的团队的代表作,完成得很好
现在这一批,评价标准是:广州期货交易所----------跳舞--------------万陈配,如果没有完成这个指标,就算失败
行了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1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4# ansixo

ansixo,一直再期待你对一个城市类似迪拜、首尔如何去聚集高端生产要素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11: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4# ansixo

ansixo,我用SWOT来为你的概括分下类,让大家看得更清晰点,冒犯勿怪啊。

S 优势(现在):

3、广州的优势在于地理和地缘:东南亚、东北亚、大陆腹地、港澳台、泛太平洋乃至环印度洋的交接点,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文化多样性上,这得益于千年的南洋商贸+广交会+国家层面对外经济辐射面的设定。在跨国公司关于亚太区的覆盖范围定义中,如果在中国选总部,除了香港以外,广州可以说是最接近这一地理、气候、语言和文化多样性标准的。这是广州必须要把握住的自己的特质。


W 弱势(现在):

1、诚如市社科院的报告,广州现在的短板是:总部、科技、金融;
2、吸引总部,必须要真正理解企业的、市场的、决策者的“总部需求”,地理地缘、市场辐射力、交通连接性、产业资源就近性、人才储备、文化商业宜居环境魅力、行商成本、商务服务业便捷度...
5、珠三角最大的问题是“政策+腹地+人才”。

O 机会点(未来):

4、广深港未来必然是一体化的,所以永远不用抱有非此即彼的对抗心态,而是携手共荣的心态。真正的竞争是三大经济圈的内部角力,以及如何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
6、未来的发展,政策越来越淡出,而市场会越来越强势,但政策虽不再是决定性的,但政策引发的连锁聚合反应还是不容低估的,知政势、行政商、要政策还是珠三角尤其广州要补的功课。
7、腹地的辐射力,来自交通、来自空海铁国际客货运枢纽、来自强势产业、也来自科教文卫优势,珠三角必须要借助高铁、路网和水运把珠三角对腹地客的货运物流实现时间和金钱的零成本化,实现德江所谋划的“泛珠”腹地化,统领“西南、中南、东南”,才能与上海所谋的长江经济区、京津所谋的北方经济区所抗衡。
8、人才和教育必须要通过开放和国际化来提升,体制内资源上是无法战胜底蕴深厚的北京和华东名校的。


T 挑战点(未来):
5、珠三角最大的问题是“政策+腹地+人才”。
9、内部四处造城,短期内万博和琶洲会较早落成,金融城速度也算快,四处开花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各个板块的定位,不要处处CBD,要清楚“投资-交通-产业-人口人才-就业-居住-消费服务业-公共事业”各个要素之间的勾连性,如何一点突破带动全局,而不是造成一个个睡城、囤地、泡沫写字楼。那么抓手是什么?
10、琶洲的会展商贸如何从卖货走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猪心如何吸引500强总部+高端服务业落户聚集?金融城的金融如何找到突破点?知识城+科学城+智慧城+生物岛+创新城+教育城如何撑起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生态?白云-花地+南站如何承接传统批发商贸的转移升级?万博和番禺带动珠三角制造业升级和第二总部聚集区?南沙如何成为空海江铁联运的泛珠地区航运大通道+“一国两制港澳台飞地“?从化如何利用生态优势打造生态会议休闲之都?花都、增城、番禺如何利用土地储备和生态承载力优势强化先进制造和适度重工业基地?越秀如何推进城区精品化和历史文化旅游医疗行政中心?关心广州应该关心广州面临的机遇、挑战、短板与课题,而不是一味粘粘自喜,夸夸其谈。


机遇点还是很多的,挑战点也不少。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还没到高枕无忧、沾沾自喜、夸夸其谈的地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12:47 , Processed in 0.04876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