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6-29 13: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zy3 于 2021-6-29 13:32 编辑
数据来源:CRIC中国房地产决策系统
04 本土房企利用地利持续深耕
从房企排名来看,苏系房企在百强房企中占据6席,其中新城中南两大房企在2018年便实现了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全域布局,同属全国规模TOP50的弘阳离“做透大江苏”也只差连云港一座城。红星地产、港龙、朗诗、苏宁置业、颐居建设对省内城市的布局也较为完善,数量过半。苏高新、嘉宏、黑牡丹则据守大本营,外拓城市仅为1-2个,但在起家城市的各个区基本都有项目分布。
截至2021年4月底品牌苏系房企省内城市布局
从单个房企来看,红星地产、新城控股、中南置地及朗诗地产的全国化布局水平较高,2020年江苏省内销售金额贡献只占不到40%。其中头部房企如新城控股和中南置地,较早走出江苏省,开启全国化布局。红星地产则是凭借其家居集团红星美凯龙早年的商业布局,在建立初始阶段就开启了全国化布局。朗诗地产则是在2007年走出江苏省开启全国化布局,其后甚至走出国门在美国布局多个项目,加上总部多迁至上海,省内头部房企基本上已经摆脱了苏系房企的标签。但从长三角区域的销售占比来看,除了红星地产和朗诗地产,其他房企的长三角区域销售占比都超过50%,可以看出苏系房企整体侧重布局长三角区域,对长三角的依赖度较高。
考虑到外拓省外市场的风险,尤其当前整个长三角市场热度较高,我们判断苏系房企将持续深耕省内,扩大省内其他城市的土储规模。
双轮驱动拿地是苏系房企特点
苏系房企的投资展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借助商业基因商住联动拿地,双轮驱动的新城,早年就以吾悦广场为切入点,至今已开业百余座,成功在国内商业地产占据一席之地;弘阳2020年企业通过收并购和商住联动拿地的建面占比也达到了35%,商住联动拿地对企业的土地贡献比率也很高;而苏宁置业依托母公司电器销售资源,红星地产借助母公司家居资源,两家公司有着浓厚的商业基因,在拿地过程中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不仅仅是这些规模房企和拥有母公司强大商业资源的公司,江苏的小型房企嘉宏集团也积极借助商住联动拿地:2018年至2020年间,企业在常州市通过招拍挂以及收并购的方式成功斩获了4幅商住土地,均用于打造企业的星光系列商住综合体。
另一个特点是积极与规模房企合作,抱团联合开发。由于外来房企的持续进驻,土地价格上涨,本土房企仅靠单打独斗很难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合作拿地能有效降低拿地成本、扩大销售规模、分散风险,也成为苏系房企重要的拿地手段。
苏系房企百强中占据6席,6席当中出自常州就有5席。新城,红星,港龙,嘉宏,黑牡丹。还不算九州,环球港母公司月星。不是有人觉得外地房企很牛逼很Nice嘛,怎么弄了半天还是本体房企活的长久呢。自己家孩子考上了985非要去羡慕哪些去了211的邻居家孩子,奇了怪了。就算有的孩子考了清华北大那也要你是人家的爹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