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8月,湖北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已从顶层规划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形成“一个核心区+两条主线+N个全国率先”的推进格局,最新进展可归纳为“五个一批”:
1. 出台一批纲领文件
2024年12月,《湖北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两步走”目标:到2027年初具雏形,到2035年基本建成。
配套发布《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形成“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三位一体建设路线图。
2. 落地一批基础设施
主副数据中心:中碳登主中心(光谷)和副数据中心(武昌滨江)已投运,灾备中心同步建设,实现“数据零误差、系统零中断”。
武汉碳清算所:省**已成立筹建专班,预计2026年前完成央行备案并开业,届时将成为全国碳市场唯一资金清算枢纽。
“中碳指数”运行平台:3.0版本上线,已发布钢铁、电力两大行业碳价指数,成为市场定价“风向标”。
3. 集聚一批机构与人才
机构:2025年上半年,湖北碳金融专业部门及特色分支机构已达7家(目标2027年≥5家),提前完成节点任务;总部型涉碳金融机构已落地2家,全年力争突破3家。
人才: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设立“碳金融人才实训基地”,首期培训碳资产评估、碳交易员、碳审计师等紧缺人才1200人次。
4. 创新一批产品与服务
融资类: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余额突破180亿元,年增速保持30%以上。
交易类:碳远期、碳掉期已在湖北区域碳市场试点,累计成交21笔、金额9.4亿元;碳期货已完成合约设计,待证监会批复。
支持类:落地全国首单“碳减排量收益权保险”,为风电项目提供2000万元减排收益保障。
5. 建设一批示范片区
武昌区碳金融集聚区:中碳登大厦、碳汇大厦双楼联动,已入驻碳资管、碳评级、碳律所等上下游机构60余家,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低碳产业集聚区:武汉、襄阳、宜昌三大片区同步推进,重点打造电力、钢铁、建材三大行业转型金融示范区,已签约绿色技改项目43个、金额470亿元。
下一步,湖北将在2025-2027年重点完成“资金清算所开业、碳期货落地、碳金融总部机构突破10家”三大里程碑,确保2027年如期建成全国碳金融中心“核心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