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4-19 1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是不想参与这个讨论的,
关于南宁地铁用什么语言方式播报、如何播报、没有太多纠结。
按国内其它已开通地铁城市参照,主流的播报方式“普通话+英语”。
一是面向国人;二是面向国外旅行或者商务人士。
其中的目的不言而言,国内56个民族,地方性俚语估计要过百。
如何有效并且通达明了传递需要一个载体加以解决,那么普通话是最有效的载体。
它能够把几百种不同的地方俚语归集到一个平台上来,清晰明了传递。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努力倡导和至小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作为通行语言拿来地铁播报再恰当不过。
其次,英语播报原因与普通话类似。
开放的世界需要主流的语言进行交流。
关于英语的作用就不展开来讲。
说实在的,如果从保护民族性语言角度考量。
最应该在地铁用地方性语言播报的不是粤语,而是壮语。
不知道大家是有意为之,还是选择性失明。
自古两广属于洛越族,后经分支广东演变粤语、广西演变壮语。
因近代战乱,广东地区流民进人广西。
如玉林地区的客家、南宁地区的广东人(建议学习一下广西族群历史)。
原归正传,对于大家呼吁用粤语作为地铁播报(所谓从保护本族群语言角度),个人不是看好。
因为广西作为壮族发祥地和近代最大异族,没有理由不用壮语播报反而用粤语播报。
这就是本末倒置(打脸了,不好意思!)
再来谈谈从开放包容角度就必须用粤语?
我看此类呼声多为战乱后羿。
必须承认,广西人非常包容,对待外来者都抱有良好态度。
虽然对外来者称呼不是很文雅(“捞佬”),但是也仅存在嘴角上。
骨子里没有地域歧视性。
既然在一个城市一起生活、工作,用普通话沟通有什么障碍吗?
难道非得用变了种的粤语(南宁粤语与广州、香港粤语的差异太大)交流才叫开放包容?
个人认为政府的行为值得表扬,既然未有共识,那采用惯例也是一种比较中肯的方式。
如果硬要政府在地铁播报上加上地方性语言(从保护语言的角度),我强烈建议采用壮语。
别说我俗,因为我是壮族人!(再次打脸不好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