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4-29 09: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商区开启智慧城市地下管廊管理新模式
台商区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月底投用
近年来,台商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主动融入环湾城市发展大局,绘就了现代生态型水城市新区的发展蓝图着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城市建设典范,体制创新样板,幸福宜居新城”。地下管线历来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经”,在全面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台商区对于新建各道路工程包含的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路灯、通讯等10 多种地下管线全部下地,打造形成了系统的地下综合管廊体系。伴随着新区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地下管线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负载量不断提高,如何科学高效地对地下综合管廊体系进行监管,提高地下管线安全水平,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日前,记者从台商区水务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获悉,投资446 万元建设的台商区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目前已经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于五月底就可投入使用,随着这一平台的正式上线,台商区将逐步实现地下管线的智能化管理。
管线数据接入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
在台商区水务公司的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集控中心内,透过集控中心墙壁上的LED 大屏幕,前期已导入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系统的台商区部分道路地下管线、5 座污水泵站、1 个污水处理厂、2 个原水泵站的流量、液位等相关信息都能够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据介绍,前期台商区水务公司通过委托第三方对区内各类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和测绘,构建了台商区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形成真实详尽的地下管线档案资料。未来,台商区新建市政道路的地下管线数据也将逐步纳入这一系统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打开“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系统,记者在大屏幕上清晰地看到了东西大道、南北大道、滨湖南路、泉东大道、海仑路等台商区主要市政道路上显示的不同颜色的管线。台商区水务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管网部经理赖志强告诉记者,为便于管理,不同颜色的管线代表不同的属性。“目前我们还只是录入雨水、污水等部分管线的数据信息,不过,我们为燃气、电力、通讯等各相关部门专业管线系统预留了对接端口,不久的将来,随着燃气、电力、通讯等管线信息数据的接入,台商区通过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将实现地下管网实时互联、数据在线互通、多部门信息共享。”
运用三维管网信息技术对管线立体监管
传统的二维管理方式难以准确、直观地显示地下雨水、污水、电力管线交叉排列的空间位置关系,而三维管网却能够轻松解决这一难题。在现场,水务公司管网部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系统的三维管网功能。只见其在系统上随机点开了台商区滨湖南路与杏秀路交界处的三维管网,屏幕上通过三维立体方式立即显示出这一路段下各类地下管线,包括雨水井的数量和信息都能呈现出来。
“智慧管网最大的用处就是政府部门和管线所属单位实现数据共享,施工单位只需在平台上轻点鼠标,通过三维管网就可知道需要施工路段的管线埋设情况和相关信息,避免在施工时,出现挖断管线的情况。”赖志强介绍,台商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汇集了台商区污水泵站、原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的数据信息,而且还涵盖了排水管线、设施和基础地形等地理信息,可实现数据输入、数据编辑、属性查询、数据统计、综合分析、资料输出、设施管理等多种功能。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三维技术,直观显示地下管线的空间层次和位置,以仿真方式形象展现地下管线的埋深、材质、形状、走向以及工井结构和周边环境。今后,台商区一旦出现道路塌方或地下管线爆裂等紧急、危险事故,可通过“智慧管网”进行分析该位置点地下管网分布情况,避免了开挖中再次损坏其他管线。
智能预警功能实现区域管线动态管理
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还有预警功能,据介绍,通过物联网数字化技术,台商区水务公司实现对下属的各污水处理厂、原水泵站、污水泵站的关键生产指标(液位、流量、管道压力值等)、生产运行数据(设备开关、电流、电压、温度等)的自动采集、远程实时监视、智能预警,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各厂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管力度。“根据往年的经验,我们还在污水管养的区域内増设了10 个液位检测点,通过设置的高低限报警值,对该区域的污水管网及相关的排水设施进行动态管理,当污水管网出现堵塞或者汛期来临时可以针对报警提醒的范围内进行排查,有效解决管网排水顺畅。”赖志强介绍,通过统筹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由“经验模式”下的人工调度向“数字模式”下的智能调度转型。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不但可以使台商区全面掌握城市地下管线的全数字信息,为管线事故提供快速定位和应急方案的制订依据,而且将使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逐步走上科学、规范、动态、高效的轨道,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