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12 17:3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某人2014的话,
“去工业化”论,“晒地论”和“产能过剩论”,这些都是伪命题。哪里产能过剩了?地上都没东西,根本没产能,怎么就过剩了呢?人家产能过剩跟你有什么关系吗?剩下最后一件是你的,你的工作要做到剩下的最后一家工厂是你的,即使产能过剩,淘汰的最后一家是你,那你就是有本事。十个工厂九个过剩了,倒下的最后一家是你就行。你在杞人忧天,担心什么?没有必要,给自己找懒惰的理由,不作为的理由。
二、1-9月的情况,成绩是显著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我们同志准备的稿子很好,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讲。成绩是显著的,可以给大家看,工业有今天,尽管经济形势压力这么大,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工业倍增的结果。大家可以想,如果没有工业倍增,这三年怎么抓,我们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会比人家更困难,我们想突破万亿GDP,万亿倍增更没有基础,是同志们努力的结果。但问题也是明显的,经委排指标的时候,两个指标,即期指标,反映当前状况的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用电量、用地量、银行贷款、资本融资程度。排各个区即期指标多少。后劲指标,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签约、落地、招商引资项目,园区建设面积,用地申报,用电申报,要扩容、新增容量,这些数字很大,你就不愁明年后年,不愁长远。即期指标今年一定要完成,后劲指标你要打好基础。5个亿以上的项目有几个区是0,一年搞了个0,什么理由都说不过去。你说形势不好,黄陂也不好,都不好,黄陂还有其他几个区搞了5个,搞了4个的也有,你为什么搞了个0,问题是明显的。问题是我们有先有后,工业投资下降剧减,这些问题我看投资意愿下降是客观、次要的,是次要矛盾,不要上升成主要矛盾来当挡箭牌。
三季度,全国7.3%,7.3是个了不起的速度,我们最近谈的项目,没有谁说意愿下降,东风、英菲尼迪,感到最有压力的是汽车,东风、比亚迪都在上项目。你说北车,地铁竞争激烈呀,周大福,做首饰太多了,竞争激烈,周大福上项目呀。联想,竞争激烈多了,前面有苹果、三星,他要冲击第二或第三,下一步还要冲击老大,他投资意愿下降了吗?没有呀。天马、TCL、上海通用(刚签第二期)投资意愿都没下降,没有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有投资意愿下降的,那都不是真正的企业,真正做企业的这个时候会逆势而上、战略布局,抓住未来很重要,这是企业家战略思维。你们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我不承认,作为意愿下降才是主要问题,是主观问题,是主要因素,这是主要矛盾。尤其在工业领域作为意愿下降。难呀,环境难呀,经济也下行,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这个时候一想下行算了吧,再一想这个时候这么困难总是可以理解的吧。自己原谅自己,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作为意愿下降,不想做了。一个是次要矛盾,一个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作为意愿下降,次要矛盾是企业,少数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新兴际华在武汉搞装备,投资意愿强的很,我没有碰到企业家意愿下降的,稍微有点水准的企业家在这个时候都有文韬大略,都在搞战略布局谋划。这是我想讲的第二点。
有同志说太没有意思了,当领导搞那么细干什么?错,就是要搞那么细,能搞细的尽可能搞细,具体微观结构我不懂,我就问一下。问了后,他觉得我知识还是可以的,你还比较了解这个东西。我在高新区根本没有接触过化工产品,在襄阳,湖北化纤厂是个大公司,上市企业。我把我们的同志带过去,我从分子结构开始问起,工艺流程,工艺的关键技术,我就是要问。不懂逮个技术人员就问,回头再找找书。我们当时的经委主任,他说市长你这么搞啊?我说我不懂的东西我回头问你,你教我一下。我要问你湖北化纤厂的主要工艺,化纤的分子结构是什么,如果你说不清楚,那你今天晚上回去跟我加班。否则人家老总和你谈,听到脑袋是大的,怎么回答呢?给多少政策?给多了,是昏官,水平太差;给少了,他肯定不答应,没办法搞。这就是我经历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