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323|回复: 17

浅谈沙面的建筑风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9 13: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沙面 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占地面积330亩。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
“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从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建筑主要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
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
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号
-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
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
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
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古典主义建筑,又称古典复兴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9 13: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建筑评论家


    评论家又来给我们上历史课了,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仿歌特式建筑,也叫浪漫主义或歌特复兴式建筑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风格的沙面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座教堂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拱券廊式建筑 ,也称走马廊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衷主义建筑,也称新巴洛克式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主义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面西洋建筑风格千姿百态

    今天的沙面,四面环水,一幢幢西方古典建筑,散布在绿荫花丛之中,环境十分幽美,但它是经过了一段历史变迁而成的。
  100多年前,沙面是与沙基相连的沙洲,叫拾翠州。在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时期是行商人仓库区。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民众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恨,烧毁了十三行外国商馆。1857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于是成立了一个由两名英国人、一名法国人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控制广东衙门所有的日常工作,同时逼迫广东衙门辟沙面为租界。无力抵抗的清政府只好令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英国领事柏克签订了《沙面租约的协定》,从那时起,沙面便沦为英法两国的租界。1861年,英法殖民主义者“租借”了沙面,挖沟使它与沙基分开,在四周筑砌花岗石,将沙面西边4/5的地划为英租界,东面1/5为法租界,不许中国船只靠近沙面的河涌停泊。1865年英领事馆迁入沙面,并出卖了部分租界地给外国人。法租界也于1889年拍卖了部分土地。
  英法虽各霸一方,但沙面经营之初即有统一完整的规划,设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和绿化区,在南端设置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
  初期的沙面建有警察局、英领事馆、礼拜堂等,现已不复存在。现存沙面的建筑都是19世纪以后建设的,有领事馆、教堂、学校、银行、洋行、俱乐部、旅馆、小住宅等等。建筑形式有新巴洛克式,新古典式以及所谓殖民式,但已不再使用砖瓦和木材,而是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解放后,沙面回到人民的手中。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时,指示要保护沙面的原貌和环境。国家曾拨款1000万测绘和规划保护,拟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1996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如今,只要你一跨过六二三路,就会发现生活节奏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这里实行交通管制,因此空气污染与拥挤的问题好了许多,咖啡馆,饭店与酒吧逐渐占据了人行道。150多株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树种满大道两旁。那苍翠欲滴的古树、飘着曳地长须的老榕,弥散着幽香阵阵的巨樟,坐落在浓荫掩映中的许许多多的风格迥异、气派豪奢的欧陆建筑……仿佛隔世的逍遥乐土与浪漫林园,让人体味到一种时过境迁的恬静闲适,还有矜贵的华美与洋画的风情。仿佛一帧木刻画样的精炼提纯的黑白照片-沙面绿洲尘封了它风雨侵蚀的伤痛,收藏起深刻悲楚的记忆,在心底凝固逝去的时光,只给它的子民留下回味无尽的天然美韵与千滋百味的心情空间。  
整饰后的几座沙面建筑夜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4: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29 13:16 , Processed in 0.05020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