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10 04: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解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中部新定位: “一中心、四区”
长江日报北京电(驻京记者柯立)今年正值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周年,未来五年中部崛起有哪些重点规划?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吹风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在会上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已经于7日在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正在进行修改,争取尽快发布。规划提出“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部署了九项主要任务,期限到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
中部崛起十年成就斐然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何立峰说,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占全国总人口的26.5%,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这十年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中心、四区”新定位
    何立峰介绍,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思路,将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相衔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
    经过十年发展,中部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规划》在继承原有“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
三基地 一枢纽:
    ·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原材料基地
    ·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
    ·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一中心 四区:
    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中部地区优势明显: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近年来现代装备和高技术产业实现高速持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地理位置特殊,全国影响力较大,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人力资源较丰富。
    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
    2015年,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为51.2%,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是我国外出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新《规划》把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就是要探索出一条就地就近城镇化道路。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
    中部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中部地区未来五年将通过实现农业现代化,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国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部地区要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特别是在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塑造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
    中部地区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能力和基础条件,同时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也具备向西部地区辐射的条件。
 十三五规划九大任务
    1.优化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主要包括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打造网络化开放格局,扶持特殊困难地区加快发展等。
    2.改革创新,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主要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主要包括推动制造业提升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4.做强做优,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主要包括巩固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统筹城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主要包括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建设和谐宜居智慧平安城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6.纵横联通,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网络。主要包括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7.绿色发展,打造蓝天碧水新家园。主要包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治理等。
    8.增进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主要包括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
    9.开放合作,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主要包括加快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双向开放,深化区域内部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