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5827|回复: 242

[江城资讯] 2016年12月30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0 05: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武汉旅游卡新增7家特色景区
2016-12-30 来源:长江商报

本报讯(记者 江楚雅)2017年武汉景区旅游年卡新增解密汉秀剧场(非演出票)、园博园、姚家山、木兰三台山、木兰花海乐园、九真桃源、奇石馆等7家特色景区。昨日,武汉白云黄鹤旅游一卡通管理有限公司在万达汉秀剧场举办“2017年武汉景区旅游年卡(大武汉旅游卡)发行仪式暨旅游年卡惠民数据发布会”。

据悉,2017年武汉景区旅游年卡面值仍为200元,可以一年无限次游玩武汉市内32家优质景区和1个观光游船,总门票价格为1954元。“旅游年卡在手,大武汉任君畅游”的实惠和便利,使旅游年卡越来越受欢迎。武汉景区旅游年卡于2013年开始发行,当年访问次数约26万次,2014年上升至49万次,2015年上升到125万次,2016年访问次数接近200万次。4年间为游客省下门票约1.4亿元,每次出游带动的人均消费约为100元,4年来总游览人次为400万人次,拉动内需消费3.97亿元。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能共享“摩拜单车”入驻武汉
2016-12-30 来源:长江商报

本报讯(记者 李璟 通讯员 翟湘)昨日凌晨,全球首个智能共享公共自行车项目“摩拜单车”在武汉光谷多个街头亮相。继北上广深等8个城市后,昨日起,武汉成为摩拜单车入驻的第九个城市,春节前夕,将有数万辆摩拜单车在武汉三镇街头陆续投放。

据了解,和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或自备自行车不同,在除了小区、楼道等区域外的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市民将摩拜单车停放在道路两侧的自行车停放处即可关锁走人,方便下一位用户使用。

摩拜单车武汉负责人李欣介绍,目前单车主要在三环线内运营。市民只需使用手机下载摩拜单车(Mobike)APP,注册账号并缴纳299元押金后,即可搜索发现并用智能手机扫码解锁单车,畅行武汉三镇,费用每半小时1元钱。春节前,将视用户增长等因素,投放数万辆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克振现场调研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2016年12月29日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12月28日上午,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克振率领省直有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赴武汉港阳逻港区、武汉航交所等地调研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情况,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何光中及省港航管理局局长王阳红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赴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阳逻港园区和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实地查看了项目建设进展,了解港区的空间布局规划、集疏运体系等内容。
  
10时许,调研组一行赴武汉市民之家实地调研武汉航交所的建设情况,并组织召开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座谈会。在听取了相关单位的汇报后,许克振表示,这一年多来,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大家已经看到了航运中心的希望,看到了航运中心的雏形,也看到了航运中心的未来。
  
许克振指出,各有关部门以及武汉市要牢固树立加快航运中心建设紧迫感,使命感。一是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湖北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载体,一切围绕航运中心建设的基础设施都是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必须要抓紧重塑湖北交通的区位优势,得中独厚,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这一系列的提法已不再是湖北的优势所在,应该时刻感受到推进航运中心建设的危机感,要努力增强航运中心的辐射力、影响力、凝聚力,加快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充分发挥水运廉价、环保、绿色的物流优势。三是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升级版,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就是成本优势,以前武汉房价不高,还有点房价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武汉的生活成本、住房成本、交通成本都很高,长江黄金水道低物流成本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水运的物流成本大约只有陆运的三分之一,这也是产业向湖北集聚的最大优势,要尽快挖掘黄金水道潜力,通过打造黄金水道,降低成本,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力以赴支持和加快航运中心建设。
  
许克振强调,要进一步梳理明年的重点工作,加快推进航运中心建设。一是加快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确保长江武汉至安庆段深水航道工程2017年开工建设。二是积极推进阳逻港多式联运建设项目。三是抓紧完成阳逻港综合保税园区封关工作。四是加快建设武汉船舶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综合信息平台功能。五是加快江北铁路等航运中心重点项目建设。六是推动武汉港发集团体制机制改革。
  
许克振要求,对于武汉市各单位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省直各部门要本着积极的态度予以支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航运中心建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光谷31家企业集体登陆湖北四板
2016年12月29日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武汉12月29日电 (周雯)12月29日,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的31家企业集体登陆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据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天上午,湖北四板托管挂牌交易企业已达2126家。

据了解,今天挂牌湖北四板的31家东湖高新区企业中,有29家挂牌“股份公司”板,2家挂牌“科技板”,涉及生物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文化传媒和互联网等行业。

“现在公司规模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找到好的投资人,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今日挂牌湖北四板的武汉大唐映画公司董事长袁振忠表示,四板挂牌后将有助于企业更加规范的发展,提高可信度和知名度,有助于项目融资。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上午,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托管登记企业2776家,托管总股本1236.92亿股;挂牌交易企业2126家,其中,“股份公司板”1295家,“科技板”774家,“青年创新创业板”57家;累计成交52.36亿股,成交总金额93.82亿元;共为340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1044笔,实现融资总金额589.98亿元,其中,股权直接融资289.64亿元,股权质押融资300.34亿元。

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长龚波介绍,该中心成立和运营5年多时间以来,各项事业实现了稳健、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心的托管、挂牌、融资、创新探索和普惠金融服务等主要指标均已跃居全国前列,已经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蔡甸建2800亩生态农业园
2016/12/29  来源:长江日报



      如今,既能种植养殖,又可休闲采摘的农庄,受到很多游人的喜爱。28日获悉,有“武汉第一村”之称的蔡甸星光村在流转土地上建设2800亩生态农业园,预计2017年可实现300多万元收益。
  
  流转地上建设生态农业园
  
  星光村集团位于蔡甸区腹地,辖区内面积1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万余人,2014年工业产值30亿元,村民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有“武汉第一村”的美誉。
  
  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集团党委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奓山街的群建村、新集村流转土地,建设星光生态农业园。
  
  星光生态农业园是一家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配送、直销,农业高新技术试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占地面积2800亩,北邻小奓湖,西邻团山,先天自然环境优,交通便利,现已有2.4公里的环山道路和500亩钢架大棚。
  
  2016年投资600万元建设了农业园门楼、土特产销售长廊、中心四合院,目前都已经完工,这大大提升了星光生态农业园的形象,有利于农业园下一步的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园养殖建设:建成200亩水产品养殖区,300亩种植区,栽植桃树6000株,建成葡萄园100亩,草莓园100亩,预计在2017年底,可以实现300多万元收益。
  
  叫响“天然绿色”品牌
  
  自2013年成立以来,星光农业园本着“天然绿色”的企业宗旨,坚持科技兴农,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致力于“名、优、特”农产品的试养推广,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准则,采用高标准、高起点制订发展规划,大胆探索、实践,充分利用现有的规模优势,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效益农业推进。
  
  星光生态农业园的主要农产品有:莲藕、樱桃、青蚕豆、萝卜、大白菜、草莓等十多种无公害农产品。目前,星光生态农业园的绿色有机草莓已收获并上市。
  
  2013年9月1日,中组部、农业部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挂牌星光村,星光生态农业园也成为了培训基地的教学实践中心。农业园将以此为契机,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科研、实地教学、休闲旅游、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铁路局完成今年第120趟“中欧”班列运输任务
2016年12月29日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武汉12月29日电 12月28日5时7分,X8018次“中欧”班列经焦柳线郜营交口进入郑州铁路局管内,标志着武汉铁路局圆满完成今年第120趟“中欧”班列运输任务。

武汉铁路局今年第120趟“中欧”班列X8018次编组46辆,装有46只40英尺集装箱,12月27日23时49分由吴家山车站正点开出,经汉丹线、焦柳线运行,目的地是德国的杜伊斯堡站。由于“中欧”班列需要长距离高速运行,对运输集装箱的平板车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负责列车检修任务的江岸车辆段高度重视今年第120趟“中欧”班列的开行工作,严格按照标准挑选车况良好的集装箱专用平板车辆送入武汉北站修进行车辆技术整备,并在装车前、后组织技术骨干对车辆技术状态进行了逐辆鉴定,确保车辆技术状态良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建筑业年生产总产值达6千余亿
2016/12/30 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讯(记者邹明强 通讯员胡文辉)1093家企业,70余万员工。武汉市通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把这些隶属于不同部委和地方组织的企业团结到一起。两年多来,通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化学反应:年生产总产值达6千多个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夺得了4个世界级建筑领域大奖——理查德森奖;世界排名前20的高层建筑中,湖北武汉企业做了12个;整体水平进入全国领先、世界一流。

  在工会的旗帜下,如何让千余家建筑企业抱团发展?市建筑行业工会根据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行业工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和联系职工的优势,牢牢抓住集体协商这个“牛鼻子”,通过与行业协会集体协商、签定区域性工资专项合同、安全生产专项合同等方式,在服务产业职工、维护产业职工利益、协调产业劳动关系、促进产业改革等方面开展工作,最大可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在推进建筑行业集体协商普遍建制的过程中,市建筑行业工会积极同市建委、市建筑业协会等单位以及建筑企业进行协调,为全市开展建筑行业集体协商造声势、扩影响,为各区工会推进这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洪山、青山、汉南、东西湖、新洲等前期已经建立建筑行业集体协商机制的区,在“长”、“常”二字上做文章,以长期抓促常态化,坚持每年续签合同,并在工作方式和协商内容上不断探索创新。新洲区根据区总工会会同行业工会对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情况分析,对启动新一轮集体协商工作进行认真规划部署:组织全区建筑企业对照协议书开展自查,看条款是否落实;对建筑行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调整修改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条款;广泛征集建筑企业和职工对合同条款的意见和建议。硚口区,从2014年开始,对辖区二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进行了重点调研,经过4个月的多方协调,整合力量,反复协商,整个推进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完善行业工会组织,推选谈判代表,搭建协商平台;调研工资现状,准备谈判资料,起草合同草案;依照程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定集体合同。

  广泛开展行业职工技术培训、技术比武、技术交流、技能比赛等活动,依托行业协会开展好普惠化、订单式的职工技能培训,推动形成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职工技能提升机制;有针对性组织职工掌握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的技术培训工作;树立现场赢得市场和99分等于0分的理念,引导广大行业职工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弘扬工匠精神,铸造精品工程,通过过程精品,推动工程精品创建。促进了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5: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筱河潺潺 于 2016-12-30 05:57 编辑

武汉两大畅通工程开建
建设大道延长线 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


    武汉晨报讯(通讯员王思敏 辛达扬)昨从市城投集团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投资建设的我市重点道桥项目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工程及建设大道延长线工程于近日开始启动。

    杨泗港快速通道作为快速通道“三环、十三射”中的“一射”,全线由四新段、杨泗港长江大桥过江段、青菱段组成。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全长约4.8公里,红线宽60-70米,工程规划西起白沙洲大道接杨泗港过江通道工程,依次跨越烽胜路、黄家湖大道、武咸城际铁路、李纸路、珞梁路,东止丁字桥南路接珞狮南路。

    另外,为缓解后湖地区交通压力问题的建设大道延长线工程也于近日启动。该工程南起二七路,北至兴业路,全长约1633米,宽40-50米。以火箭军指挥学院大门口附近为起点,采取高架的形式上跨二环线高架和现状铁路,在正义路路口附近落地,后面以地面道路形式至兴业路。该工程高架与现状二环线高架通过4条匝道衔接,在二七路设置一对上下桥匝道。


8号线施工 两路段封闭时间延长
预计徐东至欢乐大道匝道明年9月30日恢复、兴业中路明年7月30日恢复


    武汉晨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刘丹丹)昨悉,地铁8号线一期岳家嘴站于2015年5月打围施工,施工期间封闭了徐东大街左转欢乐大道B匝道,原告示封闭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30日。现因盾构工程施工及后续配套项目建设,原定匝道开放时间已无法满足。根据目前施工进展,预计徐东大街左转欢乐大道B匝道恢复时间将延长至2017年9月30日。

    另外,8号线一期三金潭车辆段站于2014年12月打围施工,施工期间封闭了兴业中路(金潭路至银潭路段),原告示封闭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30日。现因施工组织调整,三金潭车辆段站兴业中路段需作为8号线一期汉口段区间隧道铺轨基地,原定开放时间已无法满足,预计兴业中路恢复时间将延长至2017年7月30日。

    敬请各位市民谅解,感谢对武汉轨道交通事业的大力支持!
    建议绕行路线
    徐东至欢乐大道匝道:经该左转匝道,去往红庙立交、欢乐谷及武汉火车站方向车辆,可提前在竹叶山立交、建设大道、解放大道及和平大道、友谊大道、团结大道转向,通过二七长江大桥、二环线进行绕行;原立交西侧左转去往欢乐大道方向车辆,可提前靠右行驶,经由地面辅道前行至交通疏解便道,通过灯控路口实现原转向需求。
    兴业中路(金潭路至银潭路):需通行施工路段的机动车,可绕行金潭路、银潭路、盘龙大道、金银潭大道等相关道路,通过附近路口指向牌实现通行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6: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筱河潺潺 于 2016-12-30 08:08 编辑

东湖游船升级新航线直通绿道

    武汉晚报讯(记者匡志达 通讯员秦唐晓龙)明天起,东湖游船取消以往的“环东湖水上快线”,换以全新打造两条绿道直通观光线——“汉街-磨山观光线”“听涛-磨山观光线”。

    “汉街-磨山观光线”途经绿道-湖山道,联通了楚河汉街及东湖磨山的周边景点,沿途可欣赏梅岭一号、武大凌波门等东湖景点,经过一棵树、枫多红岭等绿道驿站。随后游客可在磨山梅园码头下船,进入绿道磨山道,游赏磨山景区。该线路运营时间为早上10点至下午4点,线路时长(往返)约为100分钟。

    “听涛-磨山观光线”则途经绿道湖中道,整合了听涛及磨山景区景点,该线路运营时间为早上9:30至下午4:30,线路时长(往返)约为40分钟。

    据了解,两条观光线路实行“一票通”,票价100元。游客一天内可在途经码头(汉街中心码头、汉秀码头、落霞水榭码头)各上下一次,中转码头(磨山梅园码头)上下两次,从汉街码头和听涛落霞水榭码头均可直接到达磨山,进入东湖绿道。

    此外,夜游线路“汉街-东湖精品游”的开放时间调整为每年3月-11月。



武汉首条快速公交线开通 不少社会车辆违章闯入
8分钟31辆电动车穿行BRT廊道




    武汉晚报讯(记者孙笑天)前天,武汉首条快速公交线——雄楚大道BRT开通,市民纷纷前往体验快速公交。然而,一些电动车、私家车横冲直撞进入BRT通道,让人心中不爽。昨天,市民曾先生就致电本报热线82333333,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

    曾先生住在雄楚大道附近,以前乘坐普通公交车上下班,道路拥堵,耗时较长,现在BRT快速公交线通车,快捷方便许多。昨天早晨,他从石牌岭乘坐BRT前往陈家湾却发现,途中有许多电动车行驶在BRT廊道内,对公交车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在书城路站,一辆电动车靠边缓慢骑行,导致BRT公交无法靠站停车。

    昨天下午,武汉晚报记者来到BRT卓刀泉南路站看到,十字路口处,两名交警正在执勤,但还是有电动车闯入BRT廊道。下午2点16分至24分,短短8分钟有31辆电动车行驶在廊道内。随后,记者登上BRT公交车,赶往石牌岭站。沿路,公交车不时与电动车擦肩而过,有两次公交车为了躲避电动车,驶入对向车道。

    在石牌岭站附近的十字路口,一名协警告诉记者,目前,施工尚未完全完成,封闭设施以及拍照设备等尚未安装,仅靠人力无法完全阻止社会车辆进入。这位协警表示,昨天中午,一辆私家车进入快速公交道,他上前阻拦劝阻,告知对方会违章罚款时,该车男性司机扬言“罚就罚吧”,而后扬长而去。

    记者采访期间,又有两辆车欲进入BRT廊道,被这位协警劝阻。

    “没办法,两边的路还没修好,公共道路拥堵严重,很多人看着廊道内空旷通畅,就想往里闯。”这位协警无奈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6: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筱河潺潺 于 2016-12-30 07:02 编辑

百亿级设计小镇明年落户武汉
2016年12月30日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张希为)国内设计创新行业领军企业深圳“浪尖”将进驻武汉,通过全产业链设计服务为“武汉造”添颜值。昨天,武汉市经信委和浪尖公司正式签订框架协议,致力于全产业链设计创新的“D+M小镇”将在2017年落户武汉,共同打造华中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基地,未来将产生超百亿元工业设计产值。

项目中“D”代表设计、发展、与众不同,“M”代表创客、制造、市场等意思,“D+M小镇”是融合这多种理念的全产业链设计创新平台。将落户我市的“武汉D+M小镇”,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将是一个以工业设计为核心,整合产业链资源,提供应用开发、监测检验、快速成型等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武汉D+M小镇”将由武汉市和深圳“浪尖”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据悉,该基地体量约为6万至7万平方米,以浪尖为龙头,协同设计、模具等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工业设计创新的全产业链,弥补武汉工业设计短板。
   
今年7月26日,本报“武汉观察”曾刊发题为《光谷大批企业南下买设计》的深度报道。报道指出:在光谷,光电子等四大千亿板块均涉及工业设计,市场需求庞大,本地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工业设计公司承接。许多企业不得不南下深圳、广州完成工业设计与开模,再返回武汉制造,成本增高。
   
文中,“工业大市怎样补齐设计短板”的发问,引起武汉市政府及东湖高新区多方重视。“D+M小镇的落户,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武汉市经信委主任金伟成表示。

深圳“浪尖”,是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拥有15000项知识产权,提供从产品规划、创意设计,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再到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的一体化的“大设计”解决方案。

武汉制造能否跃变“浪尖”舞者
2016-12-3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武汉)

南下深圳求真经
  一个工业城的转型决心

清华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工业设计每投入1元,可拉动500元至800元的收入。而在美国,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带来的销售收入是1500美元。

美国的苹果,欧洲的宜家,日本的无印良品,无不是通过工业设计拉动需求的经典案例。
   
深圳浪尖、嘉兰图、北京洛可可,是国内工业设计界的三大标杆。去年,浪尖700多名工业设计师,创造了近3亿元销售额。1000多家海内外合作伙伴中,不乏波音、高通、微软、飞利浦、华为等世界级企业。
   
此前,除深圳总部外,浪尖已在上海、重庆等多个城市,设立工业设计中心。
   
浪尖董事长罗成直言,在华中地区,浪尖曾在长沙和武汉之间犹豫不决。“我是湖南人,从个人感情上讲,会倾向于长沙。”他说,但从长远发展看,武汉更具优势,产业和人才的竞争力也更强。
   
为引进浪尖,武汉市经信委和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多次南下深圳。“一年之内来了多少回,连我都记不清了”,罗成笑道:精诚所至,看到了一个老牌工业城市转型的决心。

卧虎藏龙聚产业
  两大行业短板或可补齐

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
   
去年,该公司自主研发和设计的一款平板心电图机填补世界空白。首席设计师林天拿出设计图,却发现武汉没有一家模具厂能够开模。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韩道认为,工业设计与模具制造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而武汉在这两方面,都先天不足。
   
模具短板不解决,上游设计做得再好,岂不也是“空中楼阁”?
   
罗成对此并不担心。他说,浪尖落户后,一批上下游企业都会集聚而来,包括模具。加之浪尖本身有自己的模具厂,可以考虑将精密模芯放在东莞,把模胚放在武汉。
   
更重要的是,浪尖的设计平台,已是全国乃至全球协同。企业只用提一个想法,就能完成从概念定位、设计、模具到产品、乃至市场营销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至于把产品送到哪里开模,武汉有没有模具厂,都不重要。”

小镇瞄准“小目标”
  百亿产值有望快速实现

D+M,意在全产业链设计创新。D,可以代表Design(设计),Devel-opment(发展),Different(与众不同),也可以代表Dream(梦想);M,可以是Maker(创客),Manufacture(制造),Market(市场),也可以是Mi-crocosm(小宇宙)。
   
这是一种创新精神,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
   
罗成介绍,武汉有20多家企业都是浪尖的客户,比如烽火科技。武汉的强项是汽车制造,他跑过本地多家车厂,认为完全可以把现有配套服务资源整合起来,变成联动平台。

未来在“武汉D+M小镇”,将有设计创新、产业链整合及智慧工业、研究应用、众创空间、服务配套和教育培训等6大组团,计划10年引入及孵化100余家工业设计企业,实现100亿元产值。
   
这并非遥不可及。金伟成说,浪尖重庆基地去年启动,今年就吸引160多家企业入驻,拉动产值100多亿元。这也正是未来武汉制造转型升级的方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7: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江夏区再投59亿元“清水入江”
2016-12-3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武汉)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卫中、通讯员王夫之)昨日,武汉市江夏区投资59亿元,启动“清水入江”二期工程,分流山洪绕开城区,分离雨水直接入江,根治水患。

江夏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地面呈簸箕型向湖边倾斜,山洪暴发必“光顾”城区。今年7月,暴雨肆虐,江夏城区多次发生大面积渍水。水务部门统计,来不及排出的渍水,40%来自山洪。江夏区决定建设山洪外引工程,将背后三座大山的来水引向城区两侧,不再流经城区。

水务部门分析,排水不畅是导致城区多次渍水另一个因素。目前,该区城区仅有一条雨污混用的排水港——纸坊港,港内地下箱涵淤塞严重,排水不畅。
   
该区决定建设大容量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全面收集城区污水,实现雨污分流。新建大东港第二排水通道,引导雨水直接排入长江。与此同时,实施纸坊港疏浚及港渠改造工程,扩大城区排渍流量。系统解决城区雨水排放压力和汤逊湖保护,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7: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河机场主通道全线通车
两条隧道下穿T3航站楼东西两侧




长江日报讯(记者鞠頔 通讯员张霞 徐国良 杜红霞)昨日,横穿天河机场T3航站楼的空港西隧道正式竣工通车,与此前开通的东隧道汇聚成环,成为连接天河机场南区、北区的唯一通道,这也标志着从机场二通道至汉孝高速的天河机场主通道已全线通车。
   
据了解,天河机场主通道项目位于天河机场规划的中轴线上,南连机场二通道收费站,北通武汉—孝感高速公路,全长7.18公里。空港东、西两条隧道作为天河机场主进场路的一部分,分别从T3航站楼东西两侧穿过。两条隧道在地下汇聚成环,将T3航站楼及机场交通中心“围住”。
   
建设方中铁十四局相关负责人闫化浩介绍,两条隧道设计均为单向3车道。东隧道长1.2公里,只允许机场二通道收费站驶来的车辆向黄陂、孝感方向行驶。刚刚通车的西隧道长1.42公里,供黄陂方向车辆前往武汉市区。开通初期,隧道内限速40公里。
   
据介绍,T3航站楼主体结构基本成型后,为了保证施工车辆顺利通行,东隧道已于今年9月先行通车。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这两条隧道不但是连接天河机场南区、北区的唯一通道,也将成为武汉市区前往黄陂、孝感的一条快速通道。
   
就在昨天,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建设工程前线指挥部负责人宣布,随着近日T3航站楼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天河机场三期所有扩建工程已全面完工。
   
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于2012年进场筹备,2013年6月20日正式动工。扩建工程有T3航站楼、交通中心、飞行区(第二跑道)、空管、供油、武孝城铁、地铁等主体工程11大项,同时还有数十项配套工程,共有20多家建筑单位参与建设。高峰期时,1万多名建设者同时施工。
   
湖北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T3航站楼目前正在进行内部机电装修。如一切顺利,T3航站楼最快可于明年3月31日投入使用,机场交通中心也将同步开放。
   
机场三期整体投用后,武汉天河机场将形成“大航站楼加大飞行区”的格局,航班起降及旅客发送量将大幅攀升。预计到2020年,武汉天河机场将实现旅客吞吐量达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44万吨,高峰起降架次115架/小时,全年起飞架次达40.5万架,为打造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奠定坚实基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7: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绿道景点设计者为武汉建言:
申报设计之都 就奔大设计方向



王受之建言,武汉应该朝着大设计的方向去申报设计之都  杨晋文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徐章龙)武汉正在申报世界设计之都,这座城市的设计氛围变得越来越浓。12月28日,第三届武汉国际室内设计周在居然顶层武汉设计中心举行,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中国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王受之,台湾著名设计大师房元凯,向来自15个省市及港台地区的设计师们解读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会后,两位大师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为武汉申报设计之都“把脉”。

    大气的底蕴是武汉设计天生的优势

12月28日,武汉发生了几件大事,如一身艺术细胞的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武汉最美世界级绿道“东湖绿道”正式开放、改造升级后的百年老街中山大道重新开放等,无不彰显了武汉设计的特色。
   
其中东湖的“湖心岛”,也作为东湖绿道沿途的景点之一于28日当天亮相,设计者正是王受之。不过他来不及参加揭幕,在武汉国际室内设计周上,他正向年轻的设计师们传经送道。
   
王受之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1987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执教。1988年开始在美国设计教育最权威的学府——洛杉矶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担任设计理论教学,后升任全职终身教授。2011年出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我从小在东湖边长大,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王受之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一直对武汉的设计保持关注,并参与武汉一些项目的设计。他认为武汉近几年的发展步伐非常快,武汉设计也渐渐走向成熟,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王受之认为,武汉的设计是一种“大设计”,比如在高铁、桥梁、隧道、水利、机车等设计领域已达到全球尖端水平,拥有铁四院、中铁大桥院等一大批实力超强的大型设计企业,设计院的数量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不少企业甚至已经走出国门去承揽工程。“武汉这座城市很大,项目都比较大,做的东西有一种大气的底蕴,这是武汉设计天生的优势。”
   
“武汉如果要申报设计之都,就应该朝着大设计的方向去申报。”王受之表示,设计本身就包括工程、机械、土木等,再放到具体的工业产品造型上,才有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各种层级。“武汉如果用大设计的概念,就相对容易赢得设计之都的位置。”王受之直言不讳地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武汉的“大设计”水准已经超过之前获评设计之都的几座国内城市,“比如深圳,他们的强项侧重于文化创意产业、平面设计等,但大设计方面远不如武汉”。
   
    武汉应在跨界交互设计方面多探索

王受之也指出,武汉设计虽然大气,但缺乏细腻之美。他认为这跟武汉人的性格有关,武汉人不如江浙一带那么细腻。他建议,武汉应在跨界交互设计方面多多探索,比如界面、移动影像、电子游戏等比较前沿的设计方面,这种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有一种交互的关系,这也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武汉有这么强大的工业基础和这么多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完全有能力在交叉设计方面创造又一个全国领先。”
   
王受之还认为,武汉设计在宣传方面做得很不够,有很多超级工程虽为武汉企业设计,但外界并不知晓,很多设计界的人对武汉这座城市并不了解。此次参加武汉国际室内设计周,王受之还将其学院工业设计系一名年轻负责人带了过来,这位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沈阳籍设计精英,却对武汉并不了解。“我把他拉过来,就是为了向他宣传武汉。”王受之说。
   
谈到武汉申报世界设计之都,来自台湾的知名设计大师房元凯也大感兴趣。房元凯介绍,刚巧他2012年曾受邀协助台北市政府推动世界设计之都申办事宜,而台北正好于2016年成功申都。“设计之都有16个要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全民参与和公民意识。”房元凯认为,好的设计不是看技术层面,其实是看设计人的观念。他建议年轻设计师们多提高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玩转未来主流的设计趋势——多元化的跨域设计。

王受之和房元凯鼓励年轻设计师们坚持原创,王受之表示,中国设计近几十年来取得这么快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全球化的推动,汽车、互联网、数码技术,甚至营销、设计等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很轻易地就能分享。但从2016年开始,国际上开始出现反全球化的浪潮,一些国家更注重自己的事情,不再那么热衷国际事务,他们的技术将不太可能拿出来共享。对于设计界来说,已经走上一条比较艰苦的——自己设计、创造、研发——要花更多成本的未来之路。
   
不过王受之认为,反全球化的出现,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中国设计师们都会在新的规则下坚持原创,把小聪明变成大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7: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筱河潺潺 于 2016-12-30 07:55 编辑

“中国桥都是哪座城市”引网友热议
看造桥能力,桥都我只认武汉


长江日报讯(记者欧阳春艳)日前,一条“中国桥都是哪座城市”的文章在“今日头条”上引发热议,数百网友留言力挺武汉为“中国桥都”。
   
长江日报记者登录“今日头条”看到,这篇署名“弹子石小生”的文章称,“中国桥都”之争此前处于白热化状态,重庆、武汉、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颇具竞争实力。文章还称,2005年重庆被茅以升桥梁委员会认定,在五项评价指标中,重庆有三项具有绝对优势,认为“中国桥都花落重庆,实至名归”。
   
这篇文章引起了网友的争论,其中很多网友都提出武汉更应称为“中国桥都”。网友们最为推崇的是武汉的造桥能力:网友“whhk123”称“世界造桥看中国,中国造桥看武汉,桥都我只认武汉”;“陌生人130808811”称“武汉不和别人争,你桥梁再多、技术再好,我只告诉你那有一大半是武汉造”。
   
网友“地上知一点天上不晓得”的评论则因为有理有据,引发了最多的回复,其写道:“桥都应该是武汉比较靠谱,第一,中国数一数二的桥梁设计建造机构都在武汉;第二,武汉长江上的十一座大桥(已建八座,在建三座)都在市内。重庆虽然桥也很多,但很多不在市内,重庆与其说是一个市,还不如说是一个省,用一个省去和其他市去比,呵呵。”
   
还有不少网友对于武汉的建桥历史、城市特质大加赞扬。网友“风随我动88”称“武汉当之无愧,第一座长江大桥在武汉,武汉是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武汉造桥技术雄厚,全国好多大桥都有武汉造”;网友“非常一代”则称“看了这些桥后还是觉得武汉长江大桥最气派”。
   
记者在查阅资料后发现,重庆是否“中国桥都”其实并无定论。在2005年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一次会议上,有专家提出重庆是“中国桥都”;2009年,当地媒体报道“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决定桥梁与都市国际论坛永久性在重庆召开,与会权威人士大多数认可重庆‘中国桥都’的地位,意味着‘中国桥都’称号最终花落山城”。
   
对此,中铁大桥局高级顾问、桥梁史专家余启新则表示:“世界上很多有‘都’之称的城市,比如‘车都’‘钢都’等,基本都是人们自发公认的,而绝不可能简单由某个机构命名。”

桥梁史专家余启新:武汉担得起“桥都”称呼

记者欧阳春艳 通讯员马永红
   
“如果一个城市的桥梁数量最多,我们就说它是‘桥都’,这是不可取的!”中铁大桥局高级顾问、桥梁史专家余启新曾担任《桥梁建设报》总编辑长达20年,著有《东方桥都》等多部桥梁史专著,他认为“桥都”应该是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而武汉这座城市担得起这个称呼。
   
能被称为“桥都”的城市,应该拥有相当的历史传统。“1957年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国建桥的‘国家队’在这里起步,从此真正走上了康庄大道。”余启新透露,“重庆的第一座大桥白沙沱长江大桥1960年才建成,而且是由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原班人马转战重庆建成的。”
   
城市的桥梁数量、种类也不可忽视。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中铁大桥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徐恭义就曾感叹,武汉有十多座各具特色的长江大桥,算上汉江、各大湖泊上的桥梁种类,武汉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桥梁展览馆”。
   
而武汉最受世人瞩目的,当属在桥梁设计、制造、施工、科研等各方面的超强实力,据统计,全国70%的长江大桥都是武汉造,“建桥之都”早已全国叫响。
   
“武汉集中了全国最著名的建桥企业,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中铁十一局等都在武汉,其中大桥局是世界上建桥最多的企业,据统计已经在全世界建造了2000多座大桥。”说起武汉的建桥成绩,余启新非常骄傲,“其实重庆的那么多座大桥,也基本都是武汉造。”
   
最让武汉建桥者骄傲的,是一江一河将武汉分成三镇的宏大格局。“我曾经接待过许多国内外的专家,他们都感叹说,武汉的地形地貌在全世界都是得天独厚的,这为武汉的桥梁事业提供了最好的舞台。”余启新说。


搜索了一下桥都。。。武汉宣传太差劲了,看了各种生气。而且除了大桥局,我们还有中交二航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08: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交二航局VS中铁大桥局,谁才是中国造桥No.1?
来源:工程技术分享
      
      造桥,哪家企业是祖国的No.1?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桥梁施工的No.1,自然要从水上找起。泱泱华夏,长江最长。谁在长江上建的桥数量多,建的桥难度大,建的桥得奖多,就应该离桥梁施工老大不远了吧。

  可是长江太长了,把长江上的桥全部弄明白,并且分清楚是哪家企业施工的是件浩繁的工作。长江上游水流湍急、江面狭窄,对于难度与跨度成正比的桥梁来说,上游造桥的难度普遍偏低。

      于是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这里选取了长江干流宜宾岷江口以下的大型、特大型桥梁来做比较。这些桥的名字里基本都加了“长江”二字,它们中的很多座都代表了国内桥梁施工的最高水平。截止2016年10月1日,长江干流岷江口至入海口已建和在建桥梁总数为109座。



1.比建桥数量:中铁大桥局以36桥领跑,中交二航局以27桥紧随其后。

数量上,作为桥梁界的老牌劲旅,中铁大桥局毫无悬念的拔得头筹,而由水转陆的中交二航局也可圈可点,20多年来成长迅猛。
  
2.施工难度较量

施工难度上,中铁大桥局再次大比分胜出。中国桥梁建设的“国家队”果然名不虚传。老大就这么定了么?我们把目光转到海上。
  
3.世界超级跨海大桥中的较量

好吧,跨海大桥,中铁大桥局又赢了。

4.桥类奖项获奖次数



比到这里,其实结果谁胜谁负已经不再重要,能够在一起比拼已经能说明问题了,能够去华山论剑已经是天下顶级高手了。
  
中铁大桥局作为桥梁建设的国家队捍卫了专业局的尊严,中交二航局从90年代开始高起点由水转陆,向桥梁施工一流企业进发,没有谁敢蔑视它今天的成绩。
  
其实比来比去你会发现最大的赢家是武汉,一座城同时拥有两家超级桥梁施工企业,这足以说明了武汉的实力。10年前 “桥都”之争武汉落败了,可是今天的“建桥之都”,武汉无需再争,事实已经摆在了眼前。

为什么武汉能够成就国内桥梁界的两大霸主?打开地图顿时明白了,“百湖之市”名不虚传,再加上长江汉江,这就是一座水做的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21:12 , Processed in 0.05325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