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2455|回复: 42

[江城资讯] 自主创新碗里粮多了 新武汉造接踵领跑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3 11:2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江网4月23日讯(记者肖娟 李佳 陈诚 通讯员柳青 舒敏慧 方萍 高柯夫)“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我们国家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掷地有声。

  这是中国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思想在武汉的震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牢记嘱托,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已然在武汉这个国家中部工业重镇成为现实。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唯一”技术成果大量涌现
  4月11日,海南博鳌,**总书记接过一颗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仔细端详,这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第一台能够精准查胃的胶囊胃镜。

  这枚“世界第一”的健康“利器”,正是在武汉开始自主研发。

  时间回到5年前,武汉光谷展示中心,烽火科技、长飞光纤、安翰光电、高德红外、智能鸟无人机、3D打印……总书记一次次驻足,与企业家们认真交流。

  安翰光电创始人肖国华记得,总书记和他握手后,目光便投向了他手中小小的胶囊。

  总书记拿起小拇指大小的“胶囊”询问:“过去这种技术都要依赖国外进口。你们的技术是自主创新吗?”得到肖国华肯定的答复后,总书记鼓励说:“掌握核心技术很难,但这条路必须走。”

  “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坚持走创新之路!”对总书记作出的这句承诺,肖国华所在的安翰光电团队,用行动在落实。

  胶囊大小的内镜机器人体内,集成了300多个精密元器件,浓缩了80多项科技创新专利。目前,安翰光电在研胶囊机器人产品已经达到了数十种,振动胶囊机器人等治疗型新品也即将投入临床。

  肖国华说,在创新的赛道上,中国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从跟跑者,变成并行者,甚至领跑者。

  5年来,光谷展示中心里,习总书记曾走过的企业展台,已经全部焕然一新。自主创新企业和向世界给出“中国方案”的技术名单在不断增加:

  锐科激光,持续引领中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发展,成为“中国唯一”,打破国外垄断,5层研发楼创造的高新技术产值高达6亿元;禾元生物,全球首创“稻米造血”技术,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已进入临床研究。

  新经济新动能层出不穷
  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的希望在武汉勃发

  4月11日,国家存储器基地,芯片生产机台搬入。今年10月,中国首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就将在武汉光谷实现量产。

  信息化时代的“工业粮食”,正在光谷加速自主研发、生产,力争10年后,不惧国外存储芯片巨头的竞争。

  与此同时,武汉天马、华星光电、联想、华为等,都在光谷深耕,“芯-屏-端-网”万亿信息化产业集群崛起,瞄准信息技术核心,改写国家缺芯少屏历史。

  回望1890年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汉开建首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汉曾支撑起国家经济发展的钢筋铁骨。前后两个甲子时空穿梭,武汉依托东湖高新区,悄然完成了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惊人一跃”。

  裹挟着信息时代的锐气而来,光谷新经济产业板块同样引人注目。斗鱼、卷皮、斑马快跑等一批互联网“独角兽”企业领跑,天喻信息、武汉深之度、达梦数据库、武汉安天等一批“瞪羚”企业涌现;一年30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第二总部”入驻,光谷已成为中国“新网络经济”产业的中部聚集地。

  “鼓励新经济发展,关键是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程用文说,政府“加码”,为企业“减负”,方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年仅4岁,就顶着武汉首家互联网“独角兽”的头衔加速奔跑,斗鱼直播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直播潮”。今年4月29日,国际斗鱼直播节将在武汉江滩举行,规模是去年首届武汉斗鱼直播嘉年华的3倍。

  “斗鱼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创新,我们探索出的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希望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形成引领。”斗鱼直播创始人兼CEO陈少杰说。

  斗鱼也是直播界的“发明家”,2017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800件,连续两年发明申请量湖北省排名第二。“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让企业面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有底气。”陈少杰表示。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中国企业技术从“跟随”到“领跑”

  5年前,习总书记参观烽火科技展台时,企业的最新成果是1根光纤可让2.2亿人同时通话,5年过去,这项光传输技术已有全新突破:一根光纤上已能实现135亿人同时通话,牢牢占据着世界“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研究领域的制高点。

  烽火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副总裁余少华说,烽火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创新驱动,累计完成京汉广等331个国家干线工程、278个城市光网络,集团总资产、年销售收入均实现翻一番。

  “今年是长飞成立30周年,我们牢记习总书记5年前的嘱托,推动实体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丹回忆,2013年7月21日,习总书记视察长飞时,充分肯定了长飞“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对企业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积极推进国际化,取得全球领先地位表示赞赏。

  得知长飞不仅生产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连制造设备都自行研制,包括源代码的操作系统都实现自主化,习总书记非常高兴,说:“你们确实不简单!”

  这让长飞全体员工大受鼓舞。庄丹说,5年来,长飞公司明确提出立足自主创新,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实现“全球第一、行业领袖”战略目标。作为较早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长飞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核心技术从“跟随”走向“领跑”。

  目前,长飞通过自主研发,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三大主流光纤预制棒工艺的企业。5年来,长飞光纤预制棒产能由2013年的1500吨扩大到2018年的4000吨,国内最大的供给优势进一步增强,为“宽带中国”和“网络强国”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烽火和长飞伴随中国光谷成长,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坚持自主创新,变跟随为领跑,才会让国家科技的根基夯实”,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子清介绍,去年,高新区发布“光谷制造十条”,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创新引领、升级发展。

  如果说“汉阳造”曾是武汉重工业时代的荣光,“光谷造”将在新的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智造、创造升级的时代,打造为学习型、创新型、精益型的制造和服务品牌。

  碗里装上自己的粮食
  北斗从湖北“落地”织起全国一张网

  “我们要用自己的碗,来装自己种出的粮食。”当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组成员、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专家刘经南院士,向**总书记介绍了北斗导航的高精度应用,原本4分钟的内容,讲了10多分钟,总书记听完频频点头,还打了那个比喻。

  刘经南回来反复琢磨总书记的这个比喻,“这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涉及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一定要能自主可控;一定要有引领性、原创性的科学技术,才能步入强国之列。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本事和杀手锏”。

  粮食不光能种上,还得保证能收获。“在2012年北斗区域星座没有布设完毕前,我们就前瞻性地开展了湖北北斗地基增强工程性实验网的建设,解决北斗高精度和高可靠应用需求的‘落地’问题。”刘经南介绍。2013年展示给习总书记的,正是最新的试验情况,当时的北斗经地基增强修正,就能实现车道级的导航应用。

  在国家北斗办统一领导下,聘请刘经南为首席科学家,从湖北试点,到全国铺开,现已建成包括西藏在内覆盖全国的1700多个基准站,实现了全国一张网。在刘经南努力推动下,全国已有约六成省份将原来各省建立的GPS连续定位服务系统,升级改造为北斗为主、兼容GPS的高精度实时定位连续服务系统。

  刘经南说,用了5年时间,实现了北斗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目标。未来,伴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推进、电力网改造升级、5G应用的推广等,北斗还将“+”起更多行业,连通和带动起更多“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更高质量的高精度时空位置服务。

  中国的北斗系统,不仅造福国民,还通过企业拓展,走入“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光谷北斗作为唯一将北斗系统成功输出海外的中国企业,已与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成为了践行北斗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领先者和排头兵。

  自力更生坚守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武重”

  “武重不错,你们是民族的骄傲。”2013年7月21日下午,习总书记在视察武重时的讲话,一直激励着武重集团的所有干部和员工。时隔5年后,武重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琢玉每每重温这句话时,仍感觉心头振奋。

  “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总书记的这句话,被刻在了武重集团展示厅的墙上。企业还将总书记的讲话编成文字,每天早上7时30分在公司广播台播放,给所有人鼓劲。

  在武重,总书记足足看了40分钟,看到这家老牌企业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说,工业化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武重能通过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强劲增长。

  武重,是我国“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156个重大项目之一,曾被誉为“亚洲明珠”,从2011年开始,国内机床行业进入下行状态,武重集团2012年后营业收入、利润全面下滑,逐步陷入困境。

  几年来,武重集团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止血、扭亏、增效。2016年提前实现扭亏为盈,通过改革攻坚,武重研制出了世界规格最大的28米数控立式铣车床、国内龙门最宽的数控龙门镗铣床等装备,展示了重型机床领域的“国家队”力量。

  杜琢玉说,他牢记习总书记“实体经济坚持干下去”的叮嘱,尽管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和洗牌,但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高效高精、柔性制造及“一带一路”建设,仍为武重带来了新的机遇。

  “再造一个武重!”杜琢玉说,武重将继续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聚焦智能制造,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朝着将武重创建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而努力奋斗,肩负制造强国重任,再现“亚洲明珠”风采。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2:0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视察背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2: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有什么利好啊,有知道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3:1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3: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大幅提高技术工人收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3: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烦那些一天到晚希望直辖以及自作聪明推测直辖直辖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4: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zmz990320 发表于 2018-4-23 13:14
不会是长江首尾和腰部,各一个直辖市?

强烈建议高楼迷增加打负分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4: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125 发表于 2018-4-23 13:56
好烦那些一天到晚希望直辖以及自作聪明推测直辖直辖的人。

的确,发现不管是哪些论坛,喜欢谈这个话题大部分还不是武汉本地网友。而且只要武汉来了大人物或者有重大利好,总有些地市州的人喜欢说武汉要直辖。

你封了这些言论,他们还叫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4: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18-4-23 14:24
的确,发现不管是哪些论坛,喜欢谈这个话题大部分还不是武汉本地网友。而且只要武汉来了大人物或者有重大 ...

真搞不懂这些人的脑回路,直不直辖根本不是决定性因素,看看天津和重庆,哪怕一时光芒万丈也无法掩盖目前发展欠后劲,过度依赖投资的问题。因为ZZ而快速发展是有风险的,也有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没落,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好好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BJ和SH?不好意思,别人根本不在乎直辖市这个名头,就像清华北大从来不宣传自己是双一流或者9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4: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自处创新的问题(也不能说是问题,就是一个现象)在于,很多东西都层次太高或者说很不生活化,以至于普通民众都没觉得武汉的众多科技成果已经在各自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像支付宝微信之类的深入民众,大家言必谈阿里和杭州、腾讯和深圳;所以武汉宣传口和媒体还是应该多宣传,高大上的东西说一万遍,不懂的人也都能了解个皮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4: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主创新路很长也很难,但不是只有最难的路才是那条正确的么,加油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4: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2018-04-23 07:33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A+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经济运行情况。 22日上午,**来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考察,同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手续的农民交谈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时间的河流奔腾不息,奋斗的步伐坚定向前。

  **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武汉至今,时光跨过了5个年头。2013年7月,**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并亲自主持召开部分省市座谈会,纵论全面深化改革。在湖北武汉,着眼于破解“怎么改”的课题,总书记首次提出正确处理改革的“五大关系”问题,并明确说:“在湖北讲,实际上也是对全国讲。”随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一份约两万字的决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蓝图,改革再出发的意志和步伐铿锵坚定。

  **总书记对湖北武汉发展予以特别重托。视察湖北武汉期间,总书记对“复兴大武汉”充分肯定,要求我们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五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遵照“四个着力”要求,持之以恒对标对表,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三镇大地化为生动实践,一系列改革创新探索在武汉这片热土生根发芽,这座中部重镇和国家一起发生着历史性变革。

  这五年,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用功发力。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聚焦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层出不穷,自主创新碗里粮食多了,新兴产业成长为新支柱;“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响应热烈,人才留汉回汉如潮涌动,武汉成为全国风口城市。

  这五年,我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探索创新。创新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扶贫攻坚;探求现代都市农业,一座座美丽乡村,成为城里人向往、乡村人留恋的地方;高层次人才不断充实到农村基层,资智兴农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这五年,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攻坚克难。创设网上群众工作部,实行每月市区两级领导基层大接访制度,开展“万名警察进社区”,实施“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攻坚碰硬解决老百姓痛点难点问题,探索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五年,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定笃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首创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守住“一江清水向东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改供水“四水共治”,变水患为水利;高水准建设百余公里东湖绿道,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绿水青山。

  五年波澜壮阔的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湖北武汉发展,必须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狠抓落实、行动有力;必须把武汉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去定位,把复兴大武汉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认识,把武汉发展愿景放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去谋划;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抓铁有痕、踏石有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程接一程接续奋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不久前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总书记明确发出“将改革进行到底”最强音,打响改革开放再出发“发令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新关口,我们要把武汉发展深刻镶嵌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中,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担当。

  我们要做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勇当尖兵、奋勇向前,不断推动复兴大武汉战略蓝图和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再见效,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我们要做改革开放的开拓者。以武汉新作为、新举措、新突破,开拓创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为求解“深水区”乃至“无人区”的改革命题贡献武汉新担当。

  我们要做改革开放的实干家。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功成不必在我,以实干苦干精神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贡献武汉新作为。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我们就一定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武汉生动实践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谱写武汉新篇章,改革新画卷必定气贯长虹。

  (长江日报评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4: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水道含金量高了 水陆空港连起世界


2018-04-23 07:37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A+


阳逻港核心区内集装箱整齐摆放着


中控员通过电子屏幕查看整个作业区的生产安全情况 记者任勇 摄


  长江网4月23日讯(记者汪文汉 梁爽 胡蝶 通讯员黎云 王遥遥 周钢 方芳 袁柯宇 吕作武 孟立 李军 沈蕾)2013年7月21日,**总书记视察湖北,首站来到武汉新港阳逻核心港区。大雨滂沱中,**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趟着积水,了解港口情况,留下谆谆嘱托:“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为黄金水道。”

  5年来,武汉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紧扣“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国际性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水港、陆港、空港“三港连世界”大格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阳逻港“铁水联运”
  打通内陆腹地货运大通道

  武港集装箱公司营运操作部经理余立麒时常走到阳逻港码头岸边,站在习总书记5年前曾经视察的地方,眺望码头,为眼前港区的飞速发展而欣慰,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4月4日上午下着小雨,在阳逻港码头,余立麒向记者回忆当年的情景。2013年7月21日,上午11时过一点,习总书记来到港区中控楼,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健步上到三楼中控室,余立麒和4名同事正在调度生产。习总书记同他们一一握手。余立麒介绍港口运作流程,习总书记问,设备技术水平怎么样?余立麒自豪地说,是内陆港口最先进的,习总书记脸上露出笑容。

  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总经理顾强生清晰地记得,总书记随后在滂沱大雨中来到集装箱港口作业区,边走边听他介绍阳逻港已开通直达上海洋山、外高桥等干线航班等情况。总书记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余立麒欣喜地对记者说,5年过去了,他从一名中控员成长成公司中层干部。5年来,他亲眼见证了集装箱货运快速发展的步伐:码头作业效率已达到每小时27吊,较以往增加每小时1吊。

  顾强生说,“总书记视察时的指示为阳逻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虽已退休,但我每年都要回阳逻港,走到码头上瞧瞧,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时靠近阳逻港二期还是一片菜地,就在总书记视察后不久,阳逻港三期开工建设,3年不到已建成中国内河港口中基础设施条件和硬件设备最先进的码头。”

  4月4日中午,记者在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货场看到,这里占地近400亩,集装箱堆满了货场。与3条铁路线连通的货场一片繁忙景象。25节列车厢停在货场里,几台吊机正在把集装箱一厢一厢吊上列车。货场负责人、长江新丝路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供应链事业部总经理姚志强一手拿着当日的《装车计划》,一手不停地接电话,一个电话刚挂,另一个电话又打进来了,都是安排发货的。

  下午4时,满载50标箱高岭土、板材、塑料等货物的集装箱,在阳逻国际港码头上岸后,快速吊装上专列,经铁路运输发往四川眉山、城厢和贵州改貌。

  姚志强介绍,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菜地,2016年6月29日,这里开工建设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工程,去年12月28日建成试运营,今年3月20日正式开启常态化运营,每天都有发班,批量发运从阳逻港上岸在场站转运的集装箱货品。

  这些集装箱装车直接发往云、贵、川等地。

  武汉港发集团副总经理、长江新丝路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政介绍,铁水联运是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形态,降本增效作用显著,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工程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场站仓储、作业能力年10万标箱,随着阳逻港铁水联运常态化运营,目前已经贯通东北粮食基地经武汉至西南云、贵、川方向的货物联运大通道,今年计划完成20万吨、约7000标箱,下一步将原有新疆物资经天津发往东南方向的货运通道引流,部分物资经武汉发往东南地区,形成“新疆-武汉-东南地区”的铁水联运通道。

  近洋快班航线
  武汉货运通达7个国家和地区

  “5年来,武汉打造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输规模、集聚辐射能力、流域协同发展、产城带动和服务平台等都分别实现大跨越。”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5年来,武汉新港港航基础设施投资从50多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新建11个集装箱港口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由120万标箱增至300万标箱,五年增长1.5倍;汽车滚装运输能力由50万辆增至100万辆,五年翻一番。

  2013年9月,习总书记视察后仅2个月,武汉首条近洋航线“泸(四川泸州港)汉(武汉阳逻港)台(台湾)快班”起航。2014年,“武汉-东盟试验航线”起航,航线覆盖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2015年,“武汉-日本、韩国集装箱快班航线”起航。

  今天,武汉依托“江海直达”骨干航线发展“轴辐式”运输,通达7个国家和地区。

  集装箱吞吐量由76.5万标箱增至135.56万标箱,五年增幅77%,占湖北省的82%、长江中上游的30%,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汽车滚装运输量由20万辆增至84.53万辆,五年增长3.2倍,成为内河最大、全国第三的汽车物流集散分拨中心。

  目前,武汉新港建成四大功能平台,航运服务功能全面升级:武汉航交所2016年正式运营,首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2017年完成交易额35.8亿元,实现200%增幅;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去年投入运营,封关运营4个月共完成进出口总货值4.69亿美元;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4个月共办理通关业务逾20万票;建成阳逻港国家进口肉类、粮食、水果指定口岸,启动建设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组建长江航运产业研究中心,LNG产业链、港航岸电、港航装备监测和智能港航4大产业项目启动。

  滚滚长江向东流,黄金水道上的武汉新港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产城带动能力实现大跨越。拉动石化、造船、航天等制造业和沿江临港产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阳逻国际港总部区建设启动,阳逻、花山、金口等一批临港新城初具规模。阳逻港已成为湖北武汉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重要窗口。

  流域协同能力实现大提升。推动船型结构改革,6艘汉申线江海直达1140标箱集装箱示范船陆续开建。推进全流域运输组织结构改革,水水全中转模式已见成效,水水中转箱量占武汉港总箱量比例由初期的29%增至43.4%。

  当下,武汉港的吞吐能力、硬件设施、航线网络、运营水平均在长江中上游港口中首屈一指,武汉港作为中部地区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大宗货物中转港和外贸货物主通道的地位更加巩固。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将武汉打造成联结“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在汉落实,推进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2020年,武汉市将基本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2025年,建成流域型航运中心;2035年,建成亚太型航运中心;本世纪中叶,建成国际型航运中心。

  阳逻港串联“汉欧班列”
  武汉连通亚欧的物流高效搭档

  阳逻港连接着东南沿海和内陆,更连接着亚欧。阳逻港串联“汉欧班列”成为辐射广阔的进出口物流高效搭档。

  4月4日下午,在临空港吴家山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海关监管区查验现场,28岁的小伙陈萌忙得满头大汗。陈萌是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运营中心主管,中午没有顾上休息,扒了几口饭就进入现场,开始紧张地核对重箱进场情况和从俄罗斯回程运载的木材到站情况。

  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军说,与阳逻港串联的汉欧班列,2014年实现常态化运营,2015年,汉欧班列在全国率先开通“俄罗斯-满洲里-武汉”木材专列。截至2017年底,汉欧班列通过阿拉山口、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已开通武汉至捷克、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德国、法国等17条线路,辐射欧洲、中亚、西亚等28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三驾马车”格局有效缓解了阿拉山口出关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增强了汉欧班列的通道运输能力。在此基础上,2017年11月,汉欧公司又与广西展开合作,通过多式联运,打通了武汉经凭祥出关的通道,今年还将启动中亚-霍尔果斯-武汉班列,从而实现“五龙通关”。2017年,汉欧班列重载率达97%,居全国第一。

  继宜昌-武汉-欧洲货运班列去年底开通后,“襄阳-武汉-欧洲”班列今年3月底开通,汉欧开启湖北城市群国际通道共享模式,深度融入湖北三大自贸区建设,为湖北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王利军介绍,武汉水、陆、空、公多式联运系统正在日趋成熟,阳逻港“汉欧班列”将具备更加多样化、便利化、快速化的货运条件。“汉欧班列”更大范围地集结湖北省、长三角、珠三角的出口货物,从武汉运抵欧洲、俄罗斯及中亚;同时集结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俄罗斯木材、机械设备、日常生活用品运抵武汉,再从阳逻港用铁水联运等方式,分拨至省内及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天津、山东、辽宁、安徽等省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4:5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5:1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4 03:04 , Processed in 0.04859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