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摩天圳 于 2018-6-25 22:45 编辑
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处于体制机制调整过渡期,近期正商请汕尾市开展移交前期准备工作。
近日,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产耀东作了上述表述。第一财经记者亦从合作区一位官方人士处了解到,合作区正式挂牌成为深圳的第11个区的时间尚未确定,但估计不会等太久。
合作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距广州200公里、深圳60公里、香港82海里,包括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2011年2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成立合作区。
6月19日,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率市政协委员赴合作区调研时,产耀东介绍说,合作区正处于体制机制调整过渡期。合作区结合体制机制调整、发展定位变化,重新编制了总体规划,制定了《<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工作方案》,纳入全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并明确了总体空间布局思路。
他补充道,合作区深入推进体制机制调整,检察院、法院、深汕公安分局等机构成立划转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组织全面接管“四镇一场”,已制定“四镇一场”接管清单初稿,近期正商请汕尾市开展移交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早些时候,深圳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实施了《关于深圳市组织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机制体制调整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将合作区作为深圳市一个重要的经济功能区,按“10+1”(深圳市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并最晚在2018年6月底之前完成组建合作区领导班子和管理机构、理顺工作关系、中央和省事权的落实和规划建设等事宜。
据产耀东介绍,合作区重点突破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区域治理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8年是深汕特别区的基层基础全面建设年。记者了解到,合作区的招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许多知名企业已经竞相进入。一部分布局早的企业已经实现了项目投产,大部分企业正在积极推动产业项目落地,施工工地随处可见。
编辑:杨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