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758|回复: 24

[经济资讯] 深圳何以成“最不堵一线城市”是深圳的科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6 12: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商报记者 严偲偲 任建新

在百度地图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研究报告》中,深圳的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10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51位,相较排名第一、第三和第十三的北上广而言,深圳成为全国“最不堵一线城市”。

深圳何以摘掉“堵城”帽子?答案指向了神秘的“城市交通大脑”。这个智慧交通系统,不仅让路口的红绿灯更聪明,还让违法者无处遁形,更让市民享受到便利服务。9月5日,深圳商报记者走进深圳交通监控中心,近距离触摸深圳交警打造的“城市交通大脑”,探寻“最不堵一线城市”背后的秘密。

智慧治堵 一路绿灯不是巧合

“过去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是灯看车,读车数放行。”两个星期前的智博会上,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以红绿灯为例,讲述了深圳智慧交通建设的新变化。

在交警的专业表述里,这叫做“信号优化”。深圳公安交警局交通科技处处长李强表示,使用AI技术进行交通信号优化是工作方向,一方面是采用AI视频识别技术,对路口监控视频进行自动流量解析,并融合各种交通流量数据,获取较为全面准确的流量数据;另一方面,利用AI深度学习功能,结合交通仿真模型,通过不断地机器自我学习和训练,达到最优信号控制效果。简单来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可以通过多渠道自行感知和收集相关交通数据,再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分析研判,计算出更佳的信号控制时间和转向配置方案。

“数车放行”的红绿灯目前正在试点阶段,8个路口全部就在华为坂田总部附近。交警部门提供的案例显示,在冲之大道稼先路路口的信号优化试点,通过AI机器学习和训练后,7:30-9:30早高峰时段输出4个精细化分段配时计划,平均延误降低24.2%,高峰时段单位时间过车数增加3.5%。

会思考的红绿灯,只是“城市交通大脑”的一个应用案例。“红绿灯过去是提前设定秒数,因此,经常会看到红灯前挤满了车,绿灯前却是空空荡荡。”交通科技处计算机管理科副科长李志毅介绍,深圳一直在探索“会思考”的信号灯,早在2013年就开展了社会化信号配时,让每个路口的信号灯都“会思考”。目前,深圳2000多个红绿灯路口都有专业机构负责,借助大数据和自身的优势算法,根据单个路口的流量进行管理、优化。统计数据显示,自该措施实施以来,全市整体路口平均车速提升了25%。

有着大脑的统一管理,会思考的并非只有个体的红绿灯。开车的市民都会有对比,作为城市主干道的深南大道,车流其实一直处于流动状态。更为直观的例子在龙岗,从水官高速驶上龙翔大道后,红绿灯虽多,车速却不慢。在交通科技处监控科民警朱鸣的解释里,这就是绿波带的作用。“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一路绿灯不是巧合。路口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如果按照我们设计的时速驾驶,到达下一个路口的时间也是确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统一调控信号灯,即可实现一连串路口的绿灯通行。”朱鸣透露,全市最长的绿波带在光侨路,全长7.6公里,共计有12个信号灯。

目前,全市共设置了573条绿波带,联网协调率由57.7%提升至76.3%,道路交通拥堵指数从1.44下降到1.38。除了绿波,还有红波。按照交警部门的解释,当道路发生拥堵时,信号配时系统就会在外围增加红灯时长,限制车辆流入。

智慧执法

开车“打电话”难逃AI法眼

深圳交警的“城市交通大脑”项目,去年在巴塞罗那斩获“2017年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全球大奖。“城市交通大脑”拥有400G带宽光传输网络能力、20PB存储及百亿级数据处理能力,涵盖感知、计算、认知三类智能,能实现全量采集、全量运算、全面感知、全面执法,让城市交通管理模型更加弹性、更加精细化。在深圳交警的解释里,感知智能是实现对交通流量、违法、事件的深度感知,为智慧交通生态夯实基础;计算智能是开设“超强算力”平台,支持各种智能分析算法百花齐放;认知智能是融合各类AI 分析和智能辅助,可以认知交通态势、出行规律支撑决策、研判。

深圳目前已建设完成全市2461个信号灯路口、1192套电子警察设备、1062套闭路电视设备、555套车牌识别设备以及RFID、地磁、雷达、声呐等一大批前端采集设备,构建了一张“无处不在”的交通信息感知网。今年4月19日,深圳交警在全国率先试点“刷脸”执法,通过“城市交通大脑”的多算法融合平台,实现了从查处“车”到查处“人”的跨越式发展

在监控中心的可视化系统,选择执法类型“打手机”后,当天抓拍到的所有“打手机”行为都显示在大屏幕上,车牌号、车辆型号、违法时间、地点都一目了然。据介绍,系统每天拍摄约3000万张图片,平均每天识别“不系安全带”行为1000余宗、“打手机”行为800余宗,运算和识别工作都由人工智能完成。此外,为了保障准确性,技术中心打造开放平台,采用多家企业的算法结果。

从“管车”到“管人”,人工智能为交通执法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深圳交警构建买卖分嫌疑数学计算模型,建设人脸数据监控平台,今年4月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就行政拘留33人,警告教育79人。有着“超级大脑”的支持,深圳交警开展隐患车辆清零行动。据了解,在深圳路面活跃行驶的10次以上违法未处理车辆,由2016年初的8000余辆,下降到现在的100余辆;假牌车辆由2016年初的1000余辆,下降到现在的50余辆。“即使套牌用了同一车型,只要同一时间在不同地段出现,系统就会发现异常,及时提示。我们便可以根据车辆的活动轨迹,进行精准设岗。” 李志毅表示,在“城市交通大脑”面前,套牌车辆难以遁形。

智慧调度

指挥监控一图搞定

4KS指挥作战平台是深圳交警的另一大“黑科技”,在交通监控中心大厅,这幅全景实时视频地图放在中间位置。点开滨海沙河南路段,该区域的卡口、停车场、诱导屏、道路视频、建筑物等信息都以AR形式叠加呈现在图像上。技术人员将地图拉近后,就连深圳湾公路大桥上行驶车辆的车牌号都清晰可见。

配合“鹰眼”摄像头,系统清晰度可达4k。李志毅说:“以前视频、卡口信息、诱导屏等都是自成体系,而4KS指挥作战平台将多个系统融合,进行可视化呈现后,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区域交通情况,还能直接进行调度管控。假设‘春茧’路段拥堵,那么我们就能在这张图上,提前在几个路口前通过诱导屏进行分流。”

百米开外的车牌号都“看”得清清楚楚,“鹰眼”摄像头会否带来隐私保护问题?工作人员点开了梅林皇岗路口的画面,在屏幕左侧,两个住宅小区是代表禁区的黄色。李志毅说:“在涉及居民生活区时,技术中心经过处理,对居民区范围进行了信号屏蔽,并设置权限,镜头是无法拉近的。因此,市民不必担心隐私问题。”

智慧服务

平台实现“服务找市民”

智慧城市,要管理,也要服务。今年8月底,深圳交警打造的“星级用户服务平台”推出了7.0版本,从有感时代进入无感时代,实现停车“无感支付”等7项新功能。“星级用户服务平台”成立3年来,通过6次升级完善,实现交管6大类171项业务的网上办理,变“市民找服务”为“服务找市民”。

1.0版本注重“注册查询”,实现了网上实名认证和交管业务的查询功能;2.0版本强调“办事服务”,实现了车驾管业务在线预约办理,开展了一键挪车的便民服务;3.0版本的核心词是“在线缴罚”,实现了线上处理交通违法,缴纳行政规费;4.0版本的主题是“尽享便捷”,实现了异地年审,手机办理,违法缴款,扫码支付;5.0版本强调“电子证件”,实现了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单的电子化;6.0版本的特点是“刷脸认证”,实现了星级用户刷脸认证注册,及时提醒个人证件和车辆信息;最新的7.0版本,则强调“无感支付”。

据交警部门透露,“无感支付”的应用已有一段时间,但各个企业的数据并不相通,登记的信息不能使用,造成“无感支付”只能在同一企业开发的停车场系统内使用。“星级用户服务平台”是搭建成全市性平台,只需选择捷停车、小猫、蜜蜂、ETCP等全市各大停车服务商中的一家作为主服务商,并开通微信、支付宝、银联等任意一种免密支付通道,即可在全市主要商业停车场直接“无感支付”出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2: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zsb.sznews.com/PC/content/201809/06/content_457799.html对于拥有335万台粤B车的深圳来说这是了不起的进步!人口密度车辆密度全国第一但是交通拥堵情况全度第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6 13: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感谢深圳本土科技企业华为、腾讯等的持续投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6 13: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深圳 ,值得学习。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6 22: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实际的感受,我一般8点左右出门早高峰有点堵,晚高峰6点半左右不堵,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6 22: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否认高科技,高峰期限制非粤B呵呵呵呵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6 22: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YHTY 发表于 2018-9-6 22:09
不否认高科技,高峰期限制非粤B呵呵呵呵呵呵……

干得漂亮。
先把自己300万台车管好了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6 22: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tom87 发表于 2018-9-6 22:24
干得漂亮。
先把自己300万台车管好了再说。

慢慢等摇号吧……(吃个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6 22: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YHTY 发表于 2018-9-6 22:28
慢慢等摇号吧……(吃个瓜)

不想等可以买,偶尔有捡漏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11:3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om87 发表于 2018-9-6 22:34
不想等可以买,偶尔有捡漏的时候。

目前有一百多万人等着摇号呢!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11:4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HTY 发表于 2018-9-6 22:28
慢慢等摇号吧……(吃个瓜)

目前有一百多万人等着摇号呢,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12: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造访中国:我选华为做智慧城市
2018年09月07日     环球网
分享到:
[导读]德国杜伊斯堡**Sören Link本周亲临中国,对华为进行访问。
  尽管华为5G业务在海外市场遭遇挑战,但华为智慧城市业务在欧洲取得大幅进展,并受到国外城市和当地**的肯定,对华为而言是一大快慰,它向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有趣的是,在上次中国之旅,**Sören Link发现深圳办理港澳通行证仅需5分钟的时间,当下他马上表示,“要把这个带回德国”。原来,在德国办理类似卡证,仍旧使用传统的邮寄方式,最多耗时将近两个月。这也是为何德国工业大城寻求向高效的智慧城市转型,并选择与近年科技方面迅速突破的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为什么德国**造访华为?

  这已经不是**Sören Link第一次造访华为,今年二度参访华为的行程,他带上**代表团19人。杜伊斯堡在智慧城市的转型大计中,选择华为作为其数字化推手。紧密合作的背后,显示全球城市建设的转型趋势:智慧城市已经不再只是信息化的概念;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下,多座城市陆续起跑,为要建立下一世代的IoT城市平台。

  杜伊斯堡市,坐拥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口,是连通中欧的商业与物流中心。这个水陆枢纽,座落在德国传统的工业基地——鲁尔区。也就是说,这座工业大城正随着新的科技趋势,寻求升级之路。

  城市升级成为欧洲城市的普遍需求。欧洲城市现今思考的重要课题是:在其传统工业、物流发达的基础上,如何借助新兴的ICT技术,助力这些传统产业转型,从而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如果说,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是铁路,ICT建设将是下一世代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带宽、无线覆盖、城市数据中心,成为未来城市推动新兴产业技术的关键要素。

  “中国的先进技术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包括昨天看到中国一个在线商务的案例,有很多值得德国学习的地方,”Sören Link透露,杜伊斯堡希望由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型为服务型的现代化城市。

  身为工业大城的杜伊斯堡市,寻求将自己打造一座科技化之城,在智慧城市的大趋势下,他们找到了华为。在采访中,**Sören Link多次表示,对华为创新技术印象深刻。“华为强大的技术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之一。”



  华为企业BG 行业MKT与解决方案总裁喻东告诉环球网记者,华为做的是构建一个平台,而该平台汇聚城市需要的基础共性能力,包括大数据、物联网、视频技术、统一通信等基础技术,让该城市一开始即站在很高的技术起点。另一方面,华为会帮助城市发展生态,促进该城市可持续发展。

  尽管**Sören Link不断强调,选择由中国企业助其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原因是:“华为的技术”,但这究竟所指为何?环球网记者提出疑问时,Sören Link透露,华为提供了 “整体融合的解决方案” ——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应用上,提供操作层面的技术支持,比如基础设施、服务器、移动网络,包括日常城市交通的具体应用等等,都能给予各层面 “一体的支持”。

  换句话说,只要找到华为,能通过这个平台解决很多问题。这样紧密的合作,无怪乎Sören Link今年两度来到中国,并宣布双方的合作还要持续深化。必须指出的是,采访中,Sören Link还提到另一个关键原因是, “华为帮助杜伊斯堡构筑了未来方向的愿景。” 由此可见,德国寻找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时,看重的是一种综合能力,以及对于智慧城市要驶向何方的理解力。

  对于和中国的合作,Sören Link显露相当积极和期待的态度。据了解,这次19人的**代表团,来自德国经济界、市政界、学术界。**Sören Link表示, 非常自豪能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很自豪中欧的陆路运输,经过自己的城市,我们希望成为中国通向欧洲的门。”

  在欧洲布局智慧城市的意义

  对于华为而言,与杜伊斯堡的合作,具有相当的战略性意义。双方的合作,是华为在欧洲智慧城市打造上,第一个最为全面性的案例,未来计划陆续涵盖云、物联网、5G网络各方面的智慧城市项目。

  双方具体合作领域包括:莱茵云、校园的云基础设施如光传输DWDM;此外,华为也正为其建立云计算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5G等连接技术的物联网,联合包括大学的科研机构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核心生态系统,目标是将杜伊斯堡打造为数字化的标竿城市。

  对于近期5G进军澳洲受阻,喻东也做出回应表示,“澳洲对于5G的决定是处于政治考虑,不是基于事实和透明公正的法律程序。” 澳洲不惜抬高5G建设的成本,对该国选择先进技术的权利形成障碍。

  喻东认为,从网络安全的角度而言,5G、4G在安全和隐私保护上都有完善机制。他指出,5G从技术而言是更完善,**应该客观地管理安全问题,寻找长期的解决方案,用开放创新合作的方式,才是发展的主流。

  不难看见,相较于澳大利雅近期在5G政策上做出政治考量的干涉,德国在技术建设上显得开明与开放,而这样的态度,更有望使其成为下一世代城市与产业的领跑者。

  第一波互联网大势对社会主要的冲击,是面向大众消费行业。互联网改善了信息共享,增进了通信和连接上的便利。华为看见,第二波的趋势,通过信息化技术,传统工业将面临巨大改变。

  喻东表示,数字化转型已经从个人转向企业,在很多领域有深厚积淀的企业,都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是未来的一波大趋势。“未来是有深厚积淀的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这是我们对未来的判断。”

  德国因为优异的工业基础,在数字化转型中将成为全球的主流。喻东指出,中国也有很多类似的状况。 “中国在谈新旧动能转换,中国有些省市像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样面临新旧能转换的问题。中国也有很多传统工业,可望通过信息化技术转型。我们看到中国的**们,在这些方面动了很多脑筋。”

  喻东认为,如果德国工业城市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升级之后再进一步演进,将是很多中国城市乐于借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1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2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mmfly 发表于 2018-9-7 11:40
目前有一百多万人等着摇号呢,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所以在吹高科技治堵的时候,请不要忽略了限购和限制非粤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7 21: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重要一点是深圳是多中心布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8 06:19 , Processed in 0.04825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