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深圳发布《深圳市人民**关于印发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此次扩区旨在更好地发挥深圳国家高新区(下称“深圳高新区”)和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称“深圳自创区”)的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作用,促进“双区”联动发展,形成优势叠加效应,最大幅度提升改革效能,最大程度溢出创新红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广深港澳创新走廊的主要创新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方案显示,扩区后,深圳国家高新区将从原来的11.5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增长到总规划面积为159.48平方公里,扩容近14倍,形成“一区两核多园”的高新区发展布局(“一区”是深圳高新区,“两核”是南山园区和坪山园区,“多园”是深圳高新区由多个园区组成)。
具体来说,将科教资源集中的南山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核心的坪山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的龙岗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完善且孵化载体较为集中的宝安园区和以改造更新提升产业能级的龙华园区等五个条件比较成熟的园区纳入深圳高新区范围。
五个新扩园区总规划面积约147.96平方公里(其中深圳自创区范围内面积约93.36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约39.65平方公里。加上深圳湾片区(原深圳高新区,规划面积11.52平方公里),扩区后深圳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159.48平方公里(其中深圳自创区范围内面积104. 88平方公里)。
“一区两核多园”扩区细则:11个园区一览
留仙洞片区(东至石鼓路,南至茶光路,西至创科路、打石一路、南坪快速,北至留仙大道,面积1.8 平方公里)
大学城片区(东至南方科技大学,南至学苑大道、留仙大道,西至平山一路,丽山路、西丽湖路,北至动物园、丽水路、学苑大道、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南方科技大学,面积4.48 平方公里)
石壁龙片区(东至沙河西路,南至白芒收费站,西至二级水源保护区,北至南山区边界线,面积2.24 平方公里)
坪山园区(东、北至深惠边界,南至田头山,西至高压走廊及出口加工区)
坂雪岗科学城片区(由梅观高速、机荷高速、清平高速和南坪快速路围合成的区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
宝龙科技城片区(东至东部过境通道、西至深惠高速公路、南至翠宝路、北至丹荷路,18.03 平方公里)
尖岗山-石岩南片区(北至洲石公路,东至羊台山,南至铁岗水库,西至松白路;北至上川路,东至留仙三路,南至留仙一路,西至新安三路,面积8.31 平方公里)
西乡铁仔山片区(位于西乡街道中部,东至铁岗水库,南至西乡大道、西至宝安大道、北至航城大道,面积12.98 平方公里)
新桥东片区(北至庄村路,东至规划甘霖路,西至广深高速,南至凤凰水厂,2.23 平方公里)
九龙山智能科技城-福民创新园片区(由环观南路、观澜大道、观光路和九龙山合围而成,面积13.55 平方公里)
观澜高新园片区(由梅观高速、机荷高速、环观南路、坂澜大道围合,面积4.23 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3到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国家科技部的综合排名稳固第二地位。
到2025年,深圳形成5到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长一批国际领先的龙头企业;高新区内PCT专利申请量占全市70%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6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60%以上。
到203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广深港澳创新走廊的主要创新节点,深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和关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创意之都的重要载体。
知多点
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高新区以占全市不到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约11%的GDP,诞生了全市约14%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全国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成果最为显著、创新氛围最为浓郁、创新环境最为优越的区域之一,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