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Loongx2

2019年安徽各市GDP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4 09: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秋十月 发表于 2020-2-29 16:17
和南京杭州的差距是在缩小吧?

杭州这几年,特别是G20峰会,让她在二线城市中脱颖而出。南京体量比合肥大,增速也比合肥高,甩开了无锡,走向苏州。虽然合肥这几年增速也可观,但是放眼全国,很多城市都能达到这个水平。毕竟合肥和宁杭历史差距太大,要想缩小差距得有深圳速度才行,目前来看,还很有难度。
退一步,就光从数字角度来说,增量超过人家才可能追赶人家,而不是增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ah294136422 发表于 2020-3-4 09:58
杭州这几年,特别是G20峰会,让她在二线城市中脱颖而出。南京体量比合肥大,增速也比合肥高,甩开了无锡 ...

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自己的发展,因为你能看得见,可看不见的是人家也在发展,比你发展的更好,我们还在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时候,人家可能注重社会精细化管理了,所以要么不比,要比就要全面客观,要心中有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1: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ah294136422 发表于 2020-3-4 09:58
杭州这几年,特别是G20峰会,让她在二线城市中脱颖而出。南京体量比合肥大,增速也比合肥高,甩开了无锡 ...

你讲的对,南京增速快体量还大,一年增了1200,合肥增了800,与南京差距还在拉大,杭州虽然增速不比南京,但是总量大,南京一时半会望尘莫及。但是无锡、宁波两城无论增速还是增量都不如合肥了,尽快超过这两城才是近几年的当务之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7: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首邑AH芜湖 于 2020-3-5 20:07 编辑

~~~~~~




安徽省唐宋元明清行政区划沿革
隋唐以前,郡县改置频繁、且于当前现状相差甚远,不足为鉴。本贴从唐代说起,略述唐宋元明清五朝概况。
1、唐代:地方行政区施行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唐初普改天下郡为州,变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后又于州上设道)。其时,苏北皖北均为河南道管辖;苏中皖中为淮南道;皖南之黄山以南地区和苏南、浙江、福建为江南东道,黄山以北地区和江西、湖南为江南西道。
2、宋代:改道为路,实行路、州(府)、县三级行政区划制(重于州者为府),省级区域拆分细划。淮南道一分为二:皖北地区和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为淮南东路;皖中地区为淮南西路。江南东道一分为三:皖南和南京地区为江南东路;苏南、浙江为两浙路;福建为福建路。南宋时省级区域进一步细划,两浙路又一分为二:苏南为两浙西路、浙江为两浙东路。
3、元朝:实行行省制,全境除部分地区直隶于ZY的中书省外,分设若干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只称省),施行省、路、府、州、县五级行政区划制。元初,皖北属于中书省管辖;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包括江苏省(除徐州)、浙江省全部合并成江淮省。不久后割中书省之河南地,江淮省、湖广省之江北地区增设河南江北行省,苏皖两省之江北地区均为其管辖。原江淮省之江南地区和福建省合并为江浙省。
4、明代:改行省为布政司,流俗仍称为省。施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制。划元朝时的河南江北行省之淮北和江淮间地区,于江浙行省之皖南苏南地区,组建京师(后改为直隶南京),从而形成江南省(苏皖省)之版图。朱元璋,江北省之濠州人、偏偏又在江浙省之集庆府建立首都,南直隶由此而划定,也造就了南京于江北人割舍不断的联系(南京,江北人的南京)。
5、清朝:改布政司为省,施行省、道、府、州、县五级行政区划制。改直隶南京为江南省,富甲天下。康熙六年(1667),正式撤消江南省,分置安徽、江苏二省。江南省财源主要取自江南地区,为均衡起见,实行了按南北方向中分的切分方案。
明清时的安徽行政建制
明朝时安徽全境隶于南京,有七府三直隶州,其中江南有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池州府四府和广德直隶州;江北有安庆府、庐州府、凤阳府三府和滁州、和州两个直隶州。康熙六年(1667)设安徽省时,仍辖七府三直隶州。雍正13年(1735),增至八府五直隶州。凤阳府属颍州升为颍州府,凤阳府属泗州及庐州府属六安州升为直隶州。全省辖五十一县,四个府属州。
一、江南四府、一直隶州(22县1直隶州):
1、徽州府(6县):
歙县(府治)、绩溪县、黟县、祁门县、休宁县(含今屯溪区)、婺源县。
2、宁国府(明初曾叫宣城府、宣州府,最终仍定名为宁国府)(6县):
宣城县(府治)、南陵县、泾县、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旌德县、宁国县。
3、太平府(3县):
当涂县(府治,1956年拆分设马鞍山市)、芜湖县(1949年拆置芜湖市)、繁昌县。
4、池州府(6县)
贵池县(府治,今池州市贵池区)、铜陵县(1957年拆置铜官山市,64-71年称铜陵特区)、青阳县、石台县、东流县、至德县(1955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为东至县)。
5、广德州 :辖郎溪县1个县。
二、江北四府、四直隶州(29县4直隶州4府属州):
1、安庆府(7县):
怀宁县(府治)、桐城县、潜山县、英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
备注:1936年拆潜山、霍山、太湖、舒城地置岳西县;
1949年拆桐城、庐江、无为县地成立后来的枞阳县。
2、庐州府(4县1州):
合肥县(府治,1949年分置合肥市和肥东、肥西二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和无为州。
3、凤阳府(5县2州):
凤阳县(府治,1947年拆置蚌埠市)、怀远县、凤台县、定远县和寿州、宿州(含今宿州、淮北市和濉溪县,另辖灵璧县)。
备注:1950年拆宿县西境地置濉溪县;
1951年拆寿县、凤台、怀远、凤阳县地设淮南市;
1960年拆萧县和濉溪县地设濉溪市,1971年改称淮北市;
1964年拆灵璧、宿县、五河、怀远四县地置固镇县。
4、颍州府(5县1州):
阜阳县(府治)、霍丘县、颍上县、蒙城县、太和县和亳州。
备注:同治三年割阜阳、亳州、蒙城、宿州地置涡阳县;
1935年拆阜阳县地置临泉县;
1948年拆阜阳、太和县地设界首县;
1949年拆阜阳县地置阜南县;
1965年拆阜阳、蒙城、涡阳、凤台四县地置利辛县。
5、滁州 :辖全椒县和来安县2个县。
6、和州:辖含山县1个县。
7、六安州:辖霍山县1个县。
8、泗州:辖天长县、盱眙县、五河县和虹县(今泗县和泗洪县)4个县。
备注:1932年拆盱眙、滁县、来安、定远四县地置嘉山县(今明光市);1949年拆泗县地置泗洪县。
省际归属变动:
1、1934年7月,婺源县划归江西省;1936年2月,英山县划归湖北省。
2、1947年6月,婺源县回归安徽省;1955年再次划归江西省。
3、1955年,盱眙、泗洪划归江苏省,萧县、砀山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
省际归属变动:
1、1932年11月,拆霍山、霍丘、六安、固始、商城五县地设立煌县(今金寨县),属河南省;
1933年3月改属安徽省。
2、1934年7月,婺源县划归江西省;1936年2月,英山县划归湖北省。
3、1947年6月,婺源县回归安徽省;1955年再次划归江西省。
4、1955年,盱眙、泗洪划归江苏省,萧县、砀山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
1949年分合肥县置合肥市和肥东、肥西二县
1964年分肥东、肥西、定远、寿县地置长丰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皖南部分县市建制沿革
歙县:秦置歙县,先属会稽郡,后属鄣郡。
黟县: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原称黝县。
泾县:泾县建置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
休宁: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分歙县西乡地置县,名休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休宁县。
祁门: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唐永泰元年(765),方清起义,据黟县赤山镇设阊门县。永泰二年(766)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置祁门县。合县城东北祁山、西南阊门而得名。
黄山区(太平):天宝十一载(752)析泾县西南14乡置太平县。
屯溪区:历朝至中华民国,屯溪均属休宁县,为首镇。
徽州区:1980年代从歙县分析出来的。
石台: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划出泾县西境地,借陵阳山之名建陵阳县,石埭时为陵阳、石城等县地,属丹阳郡。
旌德:宝应二年(763)二月,析太平县东北境麻城等九乡之地置旌德县,仍属宣州所辖。
绩溪:梁大同元年(535),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唐永泰二年(766)析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属江南西道歙州。
婺源:唐开元廿八年正月初八(740),析休宁县回玉乡和乐平县怀金乡,置婺源县。
黟县: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将原歙县划分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置新都郡,从此改黝字为黟。
晋灭吴,新部郡更名新安郡。黟县属新安郡。
隋朝改郡为州,开皇九年(589年)黟县并入海宁,属婺州。十一年复置黟县,属宣州。十二年置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十二年,歙人汪华据黟,称吴王,增置黟州于黟县。
以歙县为例子。看看其在历史上的归属。
春秋,属吴。
战国,初属越,后属楚。
秦置歙县,先属会稽郡,后属鄣郡(浙江长兴)。
汉高祖五年(前202),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属江都国。元狩二年(前121),鄣郡改为丹阳郡(安徽宣城),本县仍属之。建安十三年(208)孙权遣贺齐取黟、歙,并置新都郡。
三国,属吴新都郡。
晋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本县仍属之。梁承圣二年(553),划出新安郡所辖歙、黟、海宁三县,置新宁郡。陈天嘉三年(562),撤销新宁郡,仍属新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并入海宁县(今休宁、屯溪);十一年,复置歙县并置歙州以辖。大业三年(607),改歙州为新安郡。义宁(617~618)中,汪华迁郡治于本县乌聊山。直至清末,郡、州、路、府治一直未变。
唐武德四年(621),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天宝元年(742),歙州又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新安郡仍改为歙州,本县隶属不变。属宣歙饶道(宣城);乾元二年(759),宣歙饶道撤,歙州改属浙西道;大历元年(766)十二月,设宣歙道;大顺元年(890),升宣歙道为宁国军;天复三年(903),复宁国军为宣歙道。
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称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称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改称兴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直至清末。本县隶属一直未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7: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人口原本很多的,和皖北差距不大,但太平天国运动搞得皖南十室九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7: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xzh.1987 发表于 2020-3-4 17:16
皖南人口原本很多的,和皖北差距不大,但太平天国运动搞得皖南十室九空

~~~~~~




太平天国后,人口锐减一亿多!是解放还是灾难?
节选
据《中国人口史》统计的太平天国战乱中南方七省人口死亡数字:
江苏战前4471万人,死亡1679万,死亡率为37.5%。
浙江战前3027万人,死亡1630万,死亡率为53.8%。
安徽战前3738.6万人,死亡1700万,死亡率为45.5%。
福建战前1621万人,死亡449万,死亡率为27.7%。
江西战前2428万,死亡1172万,死亡率为48.3%。
湖北战前2218.7万人,死亡500万,死亡率为22.5%。
湖南战前2180.9万人人,死亡200万,死亡率为9.2%。
全国其他各省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口和七省死亡人口总计达到11840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7: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7: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7: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与人口的变化http://www.doc88.com/p-712700016095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5 17: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人和广东的人太野蛮,那边人没有约束感,敢乱来,皖南人这么文弱,又规矩,肯定被欺负很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5 2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
1、元史地理因省过大,所以不以省为单位分卷,大体以诸道为单位分卷。

2、元朝的道分为宣慰司道和肃政廉访司道两种,介于行省和路府州之间,负责行政上面的上传下达;后者属御史台和行御史台,是监察机构。

----------------------------------------------------------------------------------------------------

淮西道宣慰司:至元十四年(1277)置淮西道宣慰司,驻庐州路;
       大德三年(1299)省淮西道宣慰司,后复置;
       至正十二年(1354)改属淮南江北行省。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至元十四年(1277)置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司;驻庐州路,二十八年(1291)改置肃政廉访司。

----------------------------------------------------------------------------------------------------
关于元代路府州军县的等级介绍:

1、元朝的路,除都城所在的路以外,分为上下两等。至元二十年(1683)规定:人户数在十万户以上的路为上路,
  不及十万户的为下路;位于交通要道的路人户数不足十万户,也定为上路。

2、元朝的府,不分等级。

3、元朝的州,分为上中下三等。北方和四川地区,至元三年(1266)规定:人户数在一万五千户以上的州为上州,
  在六千户以上的为中州,不及六千户的为下州;南方地区(南宋降元时管辖的地区),至元二十年规定:在五万
  户以上的州为上州,在三万户以上的为中州,不及三万户的为下州。

4、元朝的军,不分等级,视同下州。

5、元朝的县,分为上中下三等。北方和四川地区,至元三年规定:人户数在六千户以上的为上县,在二千户以上
  的为中县,不及二千户的为下县;南方地区,至元二十年规定:在三万户以上的为上县,一万户以上的为中县,
  不及一万户为下县。

6、警巡院/录事司,在路治设置,管理城中人户数,不分等级,两京设警巡院,诸路设录事司。城中人户数过少
  的路不置录事司,由倚郭县负责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5 2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全国设22个道,比现在31个省还要少,更接近今天的一级行政区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5 20: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全国设22个道,比现在31个省还要少,更接近今天的一级行政区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6 13: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看有些人的评论,合肥是不是应该独立出去?省内的小兄弟就要被省会冷嘲热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8 15:59 , Processed in 0.08045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