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项目进度] 8月26日,国 务 院批复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4 09: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20-9-3 20:18
推动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落实落地
信息来源:黄埔融媒发布时间:2020-09-03 16:14:55
  9月1日下午,区 ...

928又见集体动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15: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日报:知识与经济的十年激荡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09-03 16:46:58


最近,中新广州知识城好消息连连。

8月28日,国 务 院批复《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三天后,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中新广州知识城又一口气与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群等机构签署了多个项目。

批复指出,《规划》实施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汇聚知识型人才、发展知识型经济,打造知识创新高地,大力吸引国际创新人才,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

不难看出,这段话里有几个关键词:知识、创新、人才、开放。围绕这些,知识城其实已探索十年。

2010年,距广州市中心30多公里,中新广州知识城鱼塘和农田遍地。十年间,曾经的广州荒凉地,已跃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十年磨一剑。在知识与经济的激荡中,知识城已引进百济神州、粤芯芯片、宝能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点项目。在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79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预计达产后产值将超3800亿元。

重剑无锋。中新广州知识城又到了谋划实施下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起步之年。下一个十年,知识城该如何再进一步?

南方日报记者 吴雨伦

始于才华

知识就是力量

1992年,那场重要的南巡不仅为改革开放奠定时代强音,也奏响了中新合作的序曲。此后数年间,多个省市摩拳擦掌,开启与新加披的合作,其中就包括广东。

2008年9月,广东与新加坡提出共同打造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构想。两年后,知识城在广州迎来奠基,成为中新政府又一跨国合作标志性项目。

这个项目有多大呢?从数据就能看出来:

新加坡面积约为724平方公里,中新广州知识城最开始规划面积为123平方公里,后扩容至178平方公里,约占新加坡面积的4/1。

虽然面积大,但刚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新加坡人陈培进却“心里没底”,因为这里除了九龙大道附近,到处是荒土。

“2013年我们开始打造项目的时候,招商非常困难,拉了国外很多企业进来,但很多企业来看了一眼,发现是荒地就打道回府。”当时,中新广州知识城招商的难度,让作为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的陈培进记忆犹新。

但那些打道回府的企业没想到,十年后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陈培进说,现在一听到是“知识城”,全世界各地优质企业都主动前来投资、建厂,实现了从零到一。

首个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双重一级上市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的二期到四期建设项目紧锣密鼓;填补了广州缺“芯”空白——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粤芯”)二期也如火如荼……

吸引世界级企业落户,靠的正是“知识经济”。

知识城建设初期,国人尚不理解“知识经济”背后的深刻含义。但“知识”,却是深入知识城肌理的“标签”。

2011年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下称“审协广东中心”)几乎与知识城共成长。

审协广东中心副主任董琤说,这是个“走遍全国也找不着”的知识产权高地。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里是全国唯一的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以审协广东中心为例,其专利审查结案能力突破每年17万标准件,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在审协广东中心之外,知识城还集结着广州知识产权法 院、审协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等各类知识产权机构百余家。

“这样一系列制度探索也好,举措也好,带动或者促进了高端产业向上汇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促进它的经济转型。”董琤说。目前知识城的知识经济发展要素高度聚集,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有“才”也要靠“财”撑,知识经济也获得广州“高含金量”的支持。

在2020年广州预算中,知识城得到40亿元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用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园区。

但这还不够。

“粤芯在知识城扎根,与政府的合作会进行一些新专利的开发。”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表示,知识产权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将国外相关的知识产权引入知识城,引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利用这些知识产权去创造价值。

“我觉得对于粤芯或者是对于整个中新广州知识城来讲,其实还是在一个起步阶段。”李海明说。

忠于创新

产业集群的“化学反应”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刘建刚来到知识城时,被“吓到”了。

一片荒土,同事惊呼“地上有蛇”;交通不便,没有公交车,出租车也不愿到这里,有时候打电话“连信号都没有”。

如今,沿着九龙大道行驶,高楼不断。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土地上,数年内,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世界知名生物医药项目已盖起数层楼房。

“在一期建成的基础上,我们把2年、4年后开始的二期到四期的建设项目拉到今年同时进行,整体工程的完成时间足足提早了4年。”刘建举例说,同样类型的生产基地,在美国可能需要7年才能建好,但在知识城可能只需2年。

去年9月,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式竣工,全球领先的抗癌新药PD-1将实现“广州智造”。

“从去年12月开始到今年6月,我们的药物申请了五个治疗适应症,进入报批阶段,而且随时可以开始正式生产,造福广大癌症患者。”刘建说。

而另一边,拥有广东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在继首季出货超越预期25%的基础上,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出货量环比增长105%、晶圆月平均移动量增长78.8%的季度记录。

创新要素带来产业集群的“化学反应”。

百济神州等项目催化了诺诚健华、赛默飞等30多个生物医药枢纽型项目在广州开发区聚集,总投资超200亿元,预计总营收近千亿元。

粤芯动工建设后,已有80家集成电路企业链企业前来考察,32家企业注册落地,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于一体,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圈……

改变来得如此之快。

“很多人认为是天翻地覆的,我认为这个说法真的不过分。现在不仅有很多的生物制药公司在这里聚集,而且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改善。”刘建笑着说。

截至今年6月,知识城累计注册企业1863家,累计注册资本1552亿元。如今,知识城正投资24亿元,建设“中国纳米谷”,推动智能纳米药物等关键领域技术升级,让创新驱动提速。

优于生态

“绿色生态最高等级”引凤栖

为什么在产业园里建住宅项目?项目最开始推进时,面对住宅项目,人们有不解也有质疑。

“不只是产业引进,一个项目本身还要解决居住、吃饭、生活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住在这边的人才会在这边工作。”陈培进这样认为。

南起步区是在中新合作开始的地方,工业产业园、邻里中心、地铁站、学校、医院拔地而起。前不久,这里被授予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设计标识认证,这也意味着该区域已达到国内绿色生态城区最高等级。

这里能收获这样的荣誉,其中一个原因,是就业与居住混合开发。

在南起步区里,邻里中心、产业服务中心相合,构建起15分钟生活圈与产业服务圈。

邻里中心将居住与配套功能有机融合,打造集商业、文化、家庭服务等于一身的社区服务综合体;而产业服务中心,构建起总部经济汇集区,将就业与居住衔接起来,实现居住到就业不超过15分钟慢行距离要求。

“在南起步区里面有若干个邻里中心,邻里中心是什么概念?基本上我们是希望一个人在这边工作也好,居住也好,500米的范围左右,你不需要骑车,也不需要开车,就可以达到生活一般的需求。”陈培进说。

生态,三山相拥,城景交融。

山、水、林、草,看似寻常的风景在南起步区里有机结合,湿地在这里也大有学问,南起步区不仅建设了湿地公园,还将城市道路、绿化、空间等与湿地公园有机结合起来,生态游憩系统可以“环山绕城”。

交通,串联城市,凝聚期待。

在知识城,未来将有40公里的风雨连廊,为人们遮风挡雨。还有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一个30分钟通达机场、火车站、港口,1小时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正在这里酝酿。

不管是住宅、交通还是生态,筑巢最终是为了“引凤”。“人缘”,是广州从新加坡“引凤”的一大优势。

广州拥有人数众多的华侨,而新加坡华人占比高达75%。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广州与新加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人文和贸易往来,改革开放后新加坡是除香港外广州的第二大投资主体。

目前,知识城中部区域规划建设科教创新城,面积2平方公里,计划引入13所科研院所,预计集聚硕博研究生及博士后等高端人才逾7000名,科研人员、教职工逾2000名,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早在知识城建设之初,位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跟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就已推进研发中心的建设。

“我们第一步引进了人才,把人才落地,下一步还有共同培养。我们下一步要和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以及本科生,把人才带到广州,把技术带到广州和大湾区,服务于大湾区。”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余龙说,目前,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建成6大研发平台,已经孵化出30多家企业,启动产业化项目47个。

合于开放

进入开发建设的2.0阶段

2平方公里的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330米高的知识城新地标“知识塔”已经开工、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争取2021年春季开始招生……目前,中新广州知识城已发展成为中新合作“3+1”旗舰项目。

尤其近年来,双方互动频频。

新加坡政企代表多次到访知识城,探讨中新合作新机遇。腾飞科技园、中新智慧园等创新载体高效运行,新加坡商务服务中心、中新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等100多家企业机构已经入驻。

如今,《规划》获批复同意,这意味着中新广州知识城又将迎来发展策略升级的新契机,据此前召开的中新广州知识城联合实施委员会联席会议透露,这座新城将进入开发建设2.0阶段。

规划版图正不断扩大,由原来的123平方公里,扩容至178平方公里,涵盖原九龙镇拆分的两街一镇(九佛街、龙湖街、新龙镇)。

版图已定,这座新城将开启怎样的新时代?

在新规划上,知识城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核两心三区多园”,重点打造以GE-龙沙、百济神州为核心的世界级生物医药园,以宝能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园,加快推进科教创新区、中试验证和应用推广示范区、大科学装置区建设,引进航空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及黄埔区先进材料研究院,并启动33亩大科学装置配套服务区建设。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知识城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知识城被视为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而在广东出台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意见中,知识城被提到多达6次,在《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里被提到多达4次。

仅仅通过这些数字,不难看出知识城在大湾区的重要位置。

而知识城所在的广州地处东亚南部,从亚太角度看,紧邻中国南海,面向东南亚地区;从南中国大陆角度看,广州处于珠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位,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因此,新加坡企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城将是重要着力点。双方将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推动知识城创新发展,推动中新合作迈上新台阶。


与华工合作的南洋理工在知识城不但要招收研究生,还要招收本科生?希望是真的并早日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4 16: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remywwgz 于 2020-9-4 16:02 编辑
niceGZH 发表于 2020-9-4 15:02
南方日报:知识与经济的十年激荡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09-03 16:46:58


新加坡的高校世界一流,如能成功引进的话是张好牌,特别是本科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7 13: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奶牛加饲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8 23: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埔太给力了,周sj太优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7: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都市报: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进入下一个十年,非照抄新加坡“作业”这么简单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20-09-09 16:32:57
  
  学习新加坡?粤新合作11年了!

  最近深圳传出要学习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消息,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以致8月底关于粤新合作的三个新闻事件所释放出来的利好,似乎没引发过多重视。

  这三则新闻分别是:8月28日,“广东—淡马锡联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在广州、北京和新加坡三地举行;8月31日,“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广州和新加坡两地以视频形式举行。会议期间,国 务 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消息公布。

  十年磨一剑!今年是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10周年,更是中新建交30周年!在粤新合作进入一个新高度后,以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为马首,带动广州东部产城融合发展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势必值得引起关注。

  后金融危机时代

  粤新合作新成果

  广东经济面对全球形势的大变化,最近一次的未雨绸缪,或许可追溯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

  其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已露苗头,中 央已注意到传统高投入、低附加值的经济生产模式已面临转型挑战,新技术、新材料、知识密集型的高新知识产业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广东,同样急需启动新的发展战略。

  上世纪90年代初,邓 小 平就对广东提出希望,要求广东赶超新加坡。

  新加坡面积只有724.4平方公里,不及广州的1/10。据新加坡《2019年人口简报》,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人口达570万人,约为广州常住人口的37.2%。

  2007年这年,广东经济总量超过4000亿美元,虽然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人均GDP仅为新加坡的1/9。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就是广东第五大外资来源地。截至2007年底,其在广东的实际投资总额累计49亿美元,而广东也是新加坡企业对华投资三大主要目的地之一。新加坡跟广州的关系更是紧密,它是除香港之外,广州的第二大投资主体。

  急需寻求提升竞争力途径的广东,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再度把学习的榜样锁定在新加坡上,并把它定义为深度合作的伙伴。

  仅2009年1-9月,广东就先后派出3000多名官员到新加坡考察学习。2009年7月,粤新双方在广东共同举办“新加坡-广东合作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粤新双方合作协调机构就此成立。至今年8月底,粤新合作理事会已举办了11次会议。

  11年来,在理事会的推动下,粤新双方合作取得不少丰硕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具深远意义的,无疑是2010年6月30日奠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下简称“知识城”)。

  七年之痒

  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广州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的知识城,规划和起点不可谓不高,但和新加坡在中国进行的其他三个合作项目比较,广州知识城却有着“先天不足”。无论是最早期诞生的中新苏州工业园,还是早一年亮相的天津中新生态城,抑或是后起之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它们均为国家双边合作项目,是国与国之间在推动。这三个项目,都被纳入到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这个平台,由中新两国副总 理与两国国家部委专场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而广州知识城是由广东省主动发起和推动,粤新合作理事会仅是省级协调平台,而知识城项目也只是其中一个协调项目。在与新加坡吉宝企业集团签署《关于合作建设“知识城”项目的备忘录》、与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星桥国际历经19轮谈判后,知识城项目才子落棋盘。此后,中新双方各出资20万亿元人民币,注册成立了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先行、ZF推动、市场运作”的开发运作模式。

  从这个合作模式来看,尽管和其他三个中新合作项目有着差异化的存在,但这里边能协调和分权的资源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知识城项目的建设,还因受国际因素的影响,经历了初期快速发展,随后减缓的过程。所幸七年之痒过后,2018年11月,知识城迎来高光时刻。随着中新两国总 理在新加坡签署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的协议,广州知识城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并成立了专门的省级协调机构——中新广州“知识城”联合实施委员会。

  十年搭台

  好戏或在下一个十年

  坐落于广州科学城北区的知识城项目,最早是请有“新加坡规划之父”美称的刘太格设计的。直至现在,包括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知识城大的框架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建设过程中,还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进行了一些调整。

  比如,为避免知识城成为依靠房地产发展的新城区,原先计划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其他配套用地各占1/3,后来把居住用地调低到1/6左右,真正做到“产城融合”。

  作为“大山中崛起的一座新城”,知识城被纳入广深科创走廊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后,其在交通互联互通方面,也得到了大力支持。据去年黄埔区官员透露的信息:中新知识城将构建大交通路网格局,推进“857”交通骨架建设(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争取高铁在知识城设立站点。这意味着,未来知识城半小时可到机场、火车站和南沙。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话,也只需要一小时。

  随着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升级、中新二期合作的开启,当下的知识城,正在进入开发建设2.0阶段。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其规划版图也跟着扩大,由原来123平方公里的总规划面积,扩容至178平方公里,相当于28个珠江新城的体量。

  据了解,知识城已在新规划上,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核两心三区多园”,重点打造以GE-龙沙、百济神州为核心的世界级生物医药园,以宝能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园,加快推进科教创新区、中试验证和应用推广示范区、大科学装置区建设,引进航空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及黄埔区先进材料研究院,并启动33亩大科学装置配套服务区建设。

  经过十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知识城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1304亿元。2020年起,知识城还将继续加码,计划连续3年,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投入500亿元。未来三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超过往昔十年。这意味着,知识城的发展将是加速度进行!

  如此下血本在山地中造一座新城,并且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知识城决非照抄新加坡“作业”这么简单。从过往十年和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来看,中新广州知识城称得上是超大经济功能区在中国的第一次尝试。至于未来它能否成为中国体量最大的知识经济区,与中关村遥相呼应,形成“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的局面,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不妨可以想像一把。

  此前,广州已成功打造出珠江新城、金融城、科学城和大学城这些重点区域。在科技兴邦的背景下,作为探索广州、广东甚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致力发展创新经济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可以预见的是,它将是下一个十年国家和广州重点发展的区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20: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华附落户黄埔,将在知识城开办78个班覆盖初高中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通讯员许婉 王琪 黄晓雪 9月10日上午,广州市黄埔区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华附将落户黄埔区,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开办省属公办中学,设置78个班,覆盖初中、高中阶段,共提供学位3900个。

总投入18亿元,提供省属名校学位3900个

据悉,华附知识城校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园区开放大道以西,属黄埔区龙湖街道辖区,用地面积约300亩,总建筑面积149505㎡,工程总投资约18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教学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与游泳馆等。其规划与建设将对标世界一流、国内领先、适度超前,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顶尖名校。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 记陈慧华介绍,华附采用“一校两区”的模式,在知识城落户新校区。知识城校区定位高,是省属公办中学。设置78个班,包括初中18个班,高中60个班,共提供学位3900个。初中采用就近入学模式,高中则面向全市招生,部分面向全省招生。

陈慧华表示,未来华附高中部的重心将逐步转移到知识城。在师资力量方面,知识城校区与本部资源一致,教师均由本部储备后派到知识城校区。本次华附校区落户黄埔,在知识城打下了地基,未来随着教学力量的逐步强大,条件成熟时,黄埔也有意向与华附合作托管初中。

黄埔区提供财政、人才政策多项支持

“黄埔区很有诚意,黄埔的发展战略也很有吸引力,特别是知识城,规划十分高端,聚集了大量的年轻人,他们对教育资源有需求。”陈慧华表示,华附也要做强做大,希望带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广州市甚至全省。

黄埔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黄埔区将充分利用知识城高校资源、高新兴产业、高端人才等聚集优势,为华附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条件;同时发挥华附品牌影响和辐射带动作用,为黄埔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加速打造广州东部教育高地,提升知识城高端人才引进水平。

按照协议,黄埔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补助800万元,每3年递增。华附知识城校区新招聘教职员工按规定享受黄埔区人才引进、人才奖励相关政策。设立校长基金,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华附知识城校区学校干部教师的培训、聘请专家、设立奖学金及开展特色活动。黄埔区将深化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委托华附管理若干区属学校,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骨干教师流动、优质课程开发、教科研训联动、场地资源共享、名校长名教师培养等。

知识城教育版图:已建成23所市中小学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知识城作为中新合作“3+1”旗舰项目,致力于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从2010年6月30日第一铲培土落下,知识城十年蝶变,如今已是产业高地、生态花园、高楼鳞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明珠”。

华附强势入驻,知识城教育版图更是“群星闪耀”。目前,知识城全面推进广州实验中学、南洋华中学校等学校建设工程,已建成会元学校等23所中小学。其中,广州实验中学是广州实验教育集团与黄埔区按照“区属共建”模式创办的中学,广州市教研院团队已进驻学校参与筹建工作,预计2021年部分开办;南洋华中学校位于知识城南起步区地块,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在其境外开办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最大的特色是6年制直通车综合课程;会元学校是由广州市第二中学承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广州市二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玉岩实验学校、知识城中学是区属优质中学,今年7月份正式挂牌成立。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科技研发的多元化发展,知识城逐步升级。今年5月,位于知识城中部区域的科教创新城启动建设,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计划引入13所科研院所聚集,成为高科技人才培育、高校科技研发和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地。启动区面积450亩,目前已引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研究生院,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以及大湾区生态环境科学中心等一批研究院所。

此外,知识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开展创新合作,共建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打造集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孵化与应用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


黄埔区有魄力,也有谈判能力。这也算是省里对知识城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0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城的学校越建越漂亮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5 08: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20-9-10 20:38
重磅!华附落户黄埔,将在知识城开办78个班覆盖初高中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通讯员许婉 王琪 黄晓雪 9月1 ...

好消息!华附、广州实验中学、广州二中会元学校、南洋华侨中学!都是好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7 11: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 务 院直接批复,这回真的是高规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7 12: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IchBinBerliner 发表于 2020-9-17 11:16
国 务 院直接批复,这回真的是高规格!

最高规格应该是中G中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7 19:1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eremywwgz 发表于 2020-9-17 12:16
最高规格应该是中G中Y

xiongan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19: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贻笑大方,中央批复的xiong an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都是整体的规划纲要

具体的阶段性规划都是国 务 院批准,去看看上海、广州、深圳城市规划哪里批的

目前应该只有北京的规划是中 央、国 务  院一起批,也很容易理解,并非北京比上海级别高,而是北京的城市规划涉及首 都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28 16: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新广州知识城应从园区建设模式 转向城市建设模式
2023-04-28 10:08:40 来源: 南方日报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城区功能、企业机构已经基本发展成型,但在建设模式上还有待改进。笔者认为,一座城市既要有享受自然的空间,也要有提供交往的空间,要把园区建设模式转向城市建设模式。
       一个远离中心城区的知识城到底应该怎么建,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怎么建才能留住人,才能吸引人;第二层含义是怎么建才能够反映一座城市未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新城和老城相比,要靠新的供给才能吸引人、留住人,城市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越来越重要。城市规划中要更多地关注人群的生活、发展、体验、交往等需求,把人的需求分析清楚,从年轻人友好转向全龄型友好,让城市的尺度更加人性化。此外,也要注重保护与开发的平衡,要让村庄和城市发展形成有机整体。
       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环境已经打造得极好了,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从建园区到建城区的转变,这就需要城市具有高品质的服务和人居环境。城市街道作为公共空间,在规划时要围绕一个人在街道上的感受来设计城市界面,因为城市街道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还是人与人交往的空间,也是人接受各种服务和体验的空间。
       中新广州知识城的规划,可以试着摈弃以大为美、以高为美的审美和价值观,不要高楼林立,所有的建筑控制在一定高度以内。当住宅高度降下来一半,这个城市可能就会变得亲切很多,住宅不光是一个视觉感观的问题,其实还涉及到绿色低碳、安全韧性。
       笔者认为,城市建设要考虑安全、韧性、节能、便利等各个方面,让老百姓能够亲切交往,让孩子们能够安心上学,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建设一个全民友好的城市,所以不妨试着把城市建设的空间尺度缩小,把更舒适的人居环境留给老百姓,把更多人性化的空间留给人民。
       城市要做到吸引人、留住人,还要弄清楚人的生活价值观是什么,基本的生活需求、企业需求、环境需求是什么。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一个人才密度极高的区域,这样一个科学家的城市、工程师的城市,应该更加具有人文气息。
       广州是一座千年商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城市文化是广州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所在。历史底蕴所带来的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新建设的城市所不具备的,这样的城市具有魅力和包容性。广州的可爱在于它的淡定、包容、多样、多元,知识城的新城建设如何传承这种文化,首先要用一种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建这座城市,这样才会更加有活力、更加有魅力。
       (作者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从最初的123平方公里,到2018年的178平方公里,再到2020年的232平方公里,知识城已经是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10:12 , Processed in 0.08402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