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今日开始环评公示。记者了解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环境保护角度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分析,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的。
三条线路中有两个换乘站 分别为济南西站、西周家庄站
随着环评公示,我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也浮出水面。两纵一横总长度为98千米的三条线路,既贯穿了我市济南西站、济南站、长途汽车站、国际机场等几大交通枢纽,又连接西部新区、东部新区、老城区等几大城市片区。
具体来看,R1线为南北纵向,其站点从北向南依次为:于家庄北—济南西—大杨庄—王府庄—赵营—长清大学城—园博园—前大彦—池东,共9个站点。
R2线为东西横向,其站点从西向东依次为:小高庄—于家庄—济南西—文化中心—西二环—纬十二路—济南站—历山路—南全福庄—西周家庄—工业北路—韩仓—郭店,共13个站点。
R3线为南北纵向,其站点从南向北依次为:龙洞—孟家庄—龙奥—奥体中心西—丁家东—盛福庄—西周家庄—工业北路—王舍人—裴家营—新东站—滩头—川流—遥墙机场,共14个站点。
值得注意的是,三条线路中有两个换乘站点,分别为R1线与R2线之间的济南西站,R2线与R3线之间的西周家庄站。其中,R2线充分发挥了利用既有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思路,利用了闲置的五七铁路专用线和既有胶济铁路走廊,既可以减少对现有公共资源的占用,又能够降低投资。
充分考虑对泉水影响 主要以地面线路为主
此前,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研究已经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记者了解到,研究报告在探明我市地下水分类和泉水成因的基础上,划定泉水保护敏感区具体范围为经十路以北、明湖路以南、历山路以西、顺河高架路以东的区域。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一般深埋在15米以内,而泉水保护敏感区以外石灰岩埋深均在15米以下,因此我市绝大部分地区和路段可修建地下轨道交通。
从目前三条线路来看,其规划充分考虑到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虽然三条线都采用下穿敷设与地上敷设相结合的方式,但除了轨道R3线在龙洞至济南市新东站主要以地下为主以外,其余两条轨道线路则主要是以地面线路为主。
其中,R1线从北部起点于家庄北至王府庄路段采用下穿敷设方式,其余线路采用地上敷设方式;R2线从西部起点小高庄至二环西路、纬十二路至生产路路线,采用局部下穿敷设方式,其余线路采用地上敷设方式;R3线从南部起点龙洞至新东站采用下穿敷设方式,新东站至机场采用地上敷设方式。
特别是贯穿老城区的R2线,从二环西路向东一直到终点,利用既有铁路建设,全部为地面线路。不仅如此,在R1线玉符河一带,自王府庄站开始向南一直到终点,也采用地上敷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保护我市的水源地。
对规划进行环境优化达到多种效益统一结合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