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5-27 19: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大都市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宁波、无锡地铁即将试运行,国内地铁城市将超过20个,遍布大江南北。一个全新的地铁时代已轰然而至。
广州正在新建12条(段)284公里地铁线路,试图用超过以往20年总和的“大手笔”,勾勒出一个新的“大广州”:六号线二期连接新黄埔、四号线南延段挺进南沙腹地、十三号线串起增城、十四号线将从化纳入1小时生活圈……。
5月5日下午,广汕路上,车流滚滚,大雨瓢泼。
中铁二局六号线二期工程三标项目经理詹庆兴,撑着雨伞,绕过三四层楼梯走下黄陂站工地。“每天我起码要来看两次。”他用带着浓重川音的普通话说道。
地下11米处,已经被挖出一条长1公里左右的隧道,通往金峰站。小心翼翼走过用铁网搭成的行人通道,詹庆兴领着记者到达了施工前线。
机器轰鸣,通风管呼呼作响,工人们大汗淋漓。25岁的吉差木沙如同往常一样,熟练地操作遥控器,将一块块用混凝土制成的管片输送到盾构机,铺于隧道上,浑然不觉身上已经沾满了黄泥。他的同事们拎起工具,弯下身子将管片上的大型螺丝拧紧。
吉差木沙来自四川西昌,之前在成都干过工程,1年多前和父亲一起到六号线二期施工。除了吊管片,他还得在刚挖出来的隧道里接上轨道,供工程车进出。
工地是24小时运作,三班倒,地下闷热、潮湿,工作尤为辛苦。“一开始不习惯,很累,现在适应了。”吉差木沙说。
专心工作的他,还没体验过广州的地铁,他正设想着:以后能坐坐自己建的地铁。
“盾构机挖掘出来的圆形隧道需要由管片支撑。每6片拼接成一环,一环长1.5米。”詹庆兴介绍,如果没有碰到复杂地质,盾构机每天可以向前掘进15-18米。
他所负责的三标,包括黄陂站、金峰站以及两个区间,全长4公里多,自2012年7月开工以来,土建已经完成50%。
“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完工了。我们都是以项目部为家,项目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詹庆兴多年来参与过广州、深圳、东莞的地铁建设,他直言:地铁施工人员很辛苦,居无定所,家回不了,妻儿也照顾不了,有时很愧疚;但是回过头看,把项目干好了,很有成就感,下一次还想继续挑战。
“等以后老了还可以跟孙子吹吹牛,这是我建的地铁。”他开玩笑地说。
预计到2017年,广州地铁总里程将翻倍,超过500公里,线路遍及十一个区。
届时,无论是从东边的增城,还是北边的从化,市民乘坐地铁,都可以在1小时左右轻松准时到达市中心的公园前,无需再坐大巴挤上1个半小时甚至2个小时。
开通多年的广佛线,诠释了这样的美好前景。家住芳村坑口的广州市民袁先生,老婆在佛山禅城上班,因为地铁“一线牵”,他们得以每天团圆。
若把地铁线比作一条条毛细血管,其安全、畅顺则有赖于“心脏”的调度。
中山五路191号八楼,穿着制服的调度人员正盯着各自的电脑屏幕。而在墙壁大屏幕上,遍布着红黄绿多色相接交叉的线路图、电路图、设备图。公园前、三元里、体育西等各大站点的情况,从监控视频中看得一清二楚。
公园前控制中心值班主任梁嘉辉介绍,目前地铁共有7个控制中心,主要负责日常运营、设备操作、监控、维护、信息收发、行车组织等,该中心负责的是一、二、八号线的调度。比如往常在体育中心足球赛退场时,中心也会提前做好准备,从东站调出空车迅速疏散散场的球迷。
“别看大家似乎很轻松,其实都得集中精力。一旦发生故障或其它突发事件,车站会立刻报到控制中心,中心必须迅速应对,调整前后行车,做好信息发布等。没有统筹调度,情况难以想象。”梁嘉辉说。
实际上,控制中心也要分三班倒,即使在地铁收车后,中心也没得歇息,因为还要协调配合夜间轨道设备、供电设备等维护保养。
加入了六号线后的线网,客运量持续攀升。在刚过去的2014年“五一”当天,线网客流量再创新高,飙升到794.2万人次!从5月12日起,常态化客流控制的站点也增加到25个。
控制中心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梁嘉辉坦言,一是行车密度大、客流量大,尤其是存在不可预见的因素,如小故障、乘客自行拉车门,都可能引起全线列车晚点、车站客流积压。“高峰期影响就更大。”二是精神压力较大,对故障等必须做到快速反应,对调度人员要求越来越高。
等到3年后新一轮线网建成,日均客流将呈几何级数增长,预计超过1000万,这相当于每天搬动超过大半个广州市的人口。
广州地铁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高峰期运输组织压力将随之增加,他们也将未雨绸缪做好运输规划,不断完善协调处理机制,加强设备保养,提高调度员业务技能。
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地铁还将不断延续。“希望广州早日建成1000公里以上的地铁线网,广州地铁最终成为百年企业,广州市民出门步行10分钟内能坐上地铁。”地铁员工黄辉憧憬道。他说,北京、上海已经有1000公里的地铁规划,广州还要继续努力。
与多条地铁相连的城际轨道,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将轻快地串起广州与清远、肇庆、东莞等地兄弟城市。
风驰电掣中,以轨道交通为纽带,以广州为核心,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能否脱颖而出?时间会给出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