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上刚好有一份丽源天际城的塔吊拆卸方案。经过简单的整理,发上来与大家共享共享。让各位高楼迷大致的了解“生长在高楼里”的塔机是如何拆下来的。
很多计算公式我都删除了。那种也没必要细究。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超高层住宅楼,位于南宁市兴宁区、民族大道与共和路交口的东北角,总建筑面积:114836.81m2,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16104.22 m2、裙楼建筑面积:16645.83m2。地下为3层,地上为57层,标准层每层1468.86 m2,建筑总高度为221.9m。塔吊最高点为230m。该工程由广西丽原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由广西华蓝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监理,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设备筒介
1、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技术参数
TC6517B-10内爬塔式起重机,是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按新标准JG/T5031-2008《塔式起重机》标准设计的新型式起重机。厂家生产许可证:TS2410612012;出厂编号:02066853。
本机公称起重力矩1600KN•m,工作幅度为50m,最大起升高度230m,独立起升高度为38m,塔吊距离地面高度约为220m。最大起重量为10T(四倍率),最大幅度处起重量为2.95T(两倍率)。
起升机构 型号 QE10100E2
倍率 a=2 a=4
起重量/速度(m/min) 2.5/100 5/50 5/50 10/25
最低稳定下降速度(2倍率) =5m/min
钢丝绳规格 6*29Fi+IWR-16-1770
卷筒容绳量 540m(缠绕层数=6层)
2、设备各主要部件的规格和重量
序号 名称 规格 重量(Kg)
1 内爬标准节 2000*2000*2800 1310
2 内爬基节I 2000*2000*2800 1645
3 内爬基节II 2000*2000*2800 1635
4 爬升架 2400*2400*6480 4300
5 回转总成 2400*2400*2251 5000
6 回转塔身 1495*1495*170 1380
7 司机室 500
8 塔顶 0~1380*6660 1550
9 平衡臂总成(含变速箱)2900*13900*1300 (8400)
平衡臂 7000*1600 4200
10 平衡块 7块 3000(单块)
11 50m起重臂总成 50m 8534
12 起重臂单个最长 10000*1486*1200 1250
13 外套架(爬升架) 6480*2404*2404 4500
注:单个构件最大重量为5000Kg.
内爬式塔式起重机拆除工艺部署
经过对天际城项目施工现场多次勘查、研究和讨论,结合屋面结构的实际情况,作出对内爬式塔吊釆取以下步骤进行拆除:
1、在屋面部分搭设钢管排架,铺设平台,9m高,2.5m宽,从A-6轴至A-18轴范围,以塔身中心为平台的中心线。屋面下两层搭设支撑排架。平台分两次搭设,塔吊配重位置向东先行搭设。塔吊配重位置向西待配重拆除后再行搭设。
2、设计、制作桅杆式起重吊装机一台和门式起重吊装机多台;
3、利用塔吊自身液压顶升系统,将塔吊下降到最低点;
4、利用门式起重机将塔吊平衡块拆除、解除平衡臂与塔身连接,固定起重臂,解除起重臂与塔身的连接;
5、利用塔身内爬装置,降低塔身,使塔吊旋转机构底面平屋面结构板面;
6、利用桅杆起重机,将塔身、平衡臂、起重臂等部件全部解体,并用3T卷扬机平移拆除下来的各部件,使各部件散放在结构的屋面上。
7、利用桅杆起重机,将拆除下来的塔吊各构件,通过塔机预留爬升洞口3200*3200mm,垂直吊运至一层电梯厅前室;
8、一层大厅内制作滑动运输平台,用3T的卷扬机解决水平运输问题,将塔吊配件运到建筑物外,用汽车吊运出场外。
9、解体桅杆起重机,并通过已安装好的消防电梯运至地面,并运出场外。
10、拆除钢管平台,通过人工搬运及消防电梯运至地面,并运出场外。
内爬式塔吊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1、成立内爬式塔吊拆除的专业小组,由公司领导、技术部门、安全部门、项目部、拆除部门等人员组成。具体拆除工作由南宁市同泰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负责。
2、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拆除方案,依据拆除方案,做好拆除前的准备工作;从公司、部门至班组操作人员,层层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由于本次拆除工作的特殊性,操作人员相对固定。
3、门式起重机、桅杆式起重机设计、制作、安装、调试。
4、拆卸工具及机具的准备:5T的手动环链葫芦5只、10T手动环链葫芦4只,3T的卷扬机两台。5T、10T转向定滑轮各4个。双轮定、动滑车组各一个,动滑车组附吊钩。缆风绳为6*19+1钢丝绳,并附多个卡箍。配备多套活动扳手、梅花板手、大小锤、棕绳、安全带等。
5、安全检查:拆卸前首先对塔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所有联接螺栓、销轴、绳卡、钢丝绳、制动器及各个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检查液压系统、钢梁、爬升框架等工作是否正常;确认一切无误后方可进行拆卸工作。
6、清理屋面现场内影响塔机拆卸的所有障碍物,对楼面所有预留洞口的防护进行加固,便于摆放拆卸下来的零配件。
屋面施工平台的搭设方案
钢管脚手架平台的搭设高度最大为9.0米,最大宽度为2.5m,最大长度为40m。立杆的纵距 b=0.80米,立杆的横距 l=0.8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48×3.0。平台面层为18mm胶合模板,底层为50*80木枋,间距为200mm。平台分两次搭设,塔吊配重位置向东先行搭设。塔吊配重位置向西待配重拆除后再行搭设,并形成整体。平台与结构附着点设置详见图示。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一)、平台模板面板计算(略)
(二)、支撑木方的计算(略)
(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略)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略)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略)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略)
(七)、楼层承载力计算(略)
利用五十八层底板及屋面板两层楼板,承受荷载,五十七楼层高度为4.8m,支撑的搭设方法、区域同屋面的上支撑平台,另在设备层内增设梁支撑,间距为800mm。注意,屋面未搭设平台的区域,在相应五十七搭设梁支撑,确保楼面承受塔吊已拆除的零配件所带来的荷载。
(八)、楼板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工程经验]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平台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平台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平台模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局部增加立杆,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c.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立杆支座的底部要按设计要求垫垫木。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塔吊拆除方案,确保模板支架在塔吊大臂拆除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拆除的零部件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塔吊大臂拆除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门式、桅杆起重机的设计、制作
考虑到起重机在完成塔吊拆除工作后,也要运输至地面,因此,门式、桅杆式起重机的设计不能过于庞大。在拆除过程中,需要将塔吊各结构部件化整为零,其中,门式起重机吊运单件平衡块,单件重量最大3T;桅杆式起得机吊运其它构件,单件重量最大的为塔吊旋转平台,重达5T。
由于该工程屋面除搭设的钢管平台外,还有较大空间,可以存放部分榙吊构件,并且在垂直运输时,还要留有2.5M宽的工字钢铺设的通道,用于摆放塔吊部件。
1、 门式起重机的设计、制作
门式起重机的主要作用是拆卸塔吊配重,共七块,其中有五块重3T,一块重2.0T,一块重1.5T。
当塔吊大臂底平面降至搭设平台面时,停止下降,固定好塔吊各构件(平衡臂处未搭设平台),开始制作门式起重机,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吊运配重至屋面楼层,用卷扬机逐个水平运离平衡臂下。示意图如下:
2、桅杆起重机设计、制作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手册》表13-22,确定设计尺寸,具体要求如下:
钢管桅杆起重杆长度设计为10m;
钢管的直径为250mm;壁厚为8mm,Q235材质;
缆风绳直径21.5mm,倾角30~40°。共六根,后缆风绳4根,前缆见绳2根。
起重滑车组、卷扬机、吊钩均用用塔吊的起吊机械。
硊杆下端确保水平、竖向两个方向自由旋转,两个方向采用Φ40mm销轴连接,材质为Q235,
1、桅杆的受力分析
独脚硊杆由于有多根缆风绳作用,一般分析时作以下假定:
A、在吊重情况下,与起吊构件同一侧的缆风绳的拉力均为零;
B、与起吊构件另一侧的缆风绳,其空间合力与起重滑轮组及桅杆轴线作用同一平面内;
C、桅杆两端均视为铰接。
(1)桅杆所受的总压力计算(略)
(2)桅杆所受的弯矩(略)
(3)桅杆缆风绳的计算(略)
(4)其它桅杆部件的计算(略)
a,起重滑轮组采用原塔吊的滑轮组及钢丝绳,其它方面的定滑轮,采用同塔吊定滑轮相同的规格,吊钩、卷扬机也同样采用原塔吊吊钩、卷扬机,不再另行计算。
定滑轮组与桅杆节点组合如图所示:
b,桅杆旋转机构的销轴采用Q235材质,直径40mm,则最大抗剪强度达257.48KN,根据以上桅杆轴力的计算结果,销轴满足要求。
c,缆风绳卡环,采用销子直径达到40mm的型号为GD6.0的卡环,安全荷载达到58.8KN。绳卡按钢丝绳的厂家要求,建议每个接头采用4个绳卡。
d,桅杆的配件的焊接全部采用熔通型的焊接。检查方法见附表。
e,缆风绳与结构连接,在结构板或墙上钻孔,确保缆风绳能够穿入,结构板或墙背面穿直径大于40mm的销轴,建议每个接头采用4个绳卡。
f,后侧受力缆风绳安装10T的手动葫芦,前侧安全5T的手动葫芦,用以调节缆风绳的长度和角度,确保桅杆的水平及竖向旋转。
g,桅杆砼基础位置为(A-G)轴×(A-10)轴核心筒屋面交汇处,浇筑砼支座1000*1000*900高,双层双向钢筋网片Φ12@150,网片钢筋与(A-G)、(A-10)轴之钢筋砼结构墙植筋。原擦窗机基础梁包含在支座内。
一层电梯厅水平运输平台的搭设
一层电梯厅已经精装修,为了不破坏装修,须搭设保护性的平台板。搭设范围为[6轴~7轴]*[0/c轴~A轴向建筑物外2m],宽度为32000mm。
先铺50*80@200木枋,木枋上满铺18mm厚木模板。
塔吊零部件水平运输采用3T的卷扬机,图示如下: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