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城市设计
设计单位:HHD华汇设计
荣获国际竞赛首奖
地点:广东省东莞松山湖
业主: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局
面积:6.8平方公里
时间:2011-2012
面对珠江三角洲众多各具优势的城市强力竞争下,松山湖果断地宣誓建立「自然山水与科技共一色」的科技园区,在灰色的珠江三角洲阴霾下,将精心打造清新的蓝绿环境,吸引科技人士的高度认同。
我们根据过去20年来累计的台湾高新园区规划经验、对高新产业界决策者价值观的理解、及在台湾实际生活的体验,为园区各种产品特质提出看法。针对各种议题,我们测试了许多可能的方案,最终汇整出代表性的方向。
各区具体构想包括:
产业研发区
· 转化北区低洼的排洪谷地为“生态公园”
· 改造南区水塘为高活力的“园区交流中心”
· 精心打造串联园区山水的“绿色景观环路”
· 因应现状地貌,精明地形成
“弹性开发地块”
· 用绿建筑、绿造景诗意地修复
“荔枝园地域景观”
· 因地制宜均衡布设精彩的
“研发区块生活中心”
· 运用现有道路及外围环道形成高效的
“服务道路系统”
居住生活区
· 采用东西向长街、南北向短街的
“窄路密网格局”
· 建构居中串连公交节点及公共生活设施的
“社区活力空间轴带”
· 整合教育设施用地,在南北各形成一个社区共享的 “社教资源基地”
· 运用四层楼高建筑形成街区肌理,确保邻里的 “人性尺度”
· 强化公交场站及公共设施周边使用强度,形成 “公共导向发展模式”
· 妥善组织社区空间及社会结构,落实科技社群追求的 “和谐社会理想”
· 全系统性地整合运用生态技术,打造台湾人钟情的 “亲水亲园社区环境”
企业总部
· 利用高速路的可见性及门户区位优势,布设
“企业总部群落”
· 沿门户林荫大道规划可随市场需求分割的
“弹性地块结构”
· 辟建滨河公园及公园路,形成
“企业总部后花园”
· 提供联系地块前后道路的“侧边服务巷道”
· 凸显总部群落中心及地标建筑的中央广场
· 选择重点区位布设 “地标性公共设施”
· 跨街联通生活街区,充实“多元的配套服务”
看这图,这个片区也有高楼,未来可以关注一下~
区位图
现状
规划总平面
模型效果图
模型效果图2
模型效果图3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