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486|回复: 18

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2014年12月9日全线贯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8 14: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号线自开始铺轨以来,进展顺利。
东莞阳光网讯 (记者 温龚锋)记者今天上午从东莞市轨道公司获悉,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即将全线隧道贯通,贯通仪式拟于明天(12月9日)上午在位于东莞市厚街镇的轨道交通2号线珊美站施工现场举行。
据悉,整个2号线最后一个隧道为珊美站至展览中心区间部分隧道,经过施工人员努力奋战,将迎来贯通的好消息。轨道交通2号线2309标段盾构吊出井至厚街陈屋站区间左线全长约650米,这个区间地面交通流量大,厂房密集,地下岩层强度差异大,喷涌严重,地面沉陷情况易发,因此建设方在最复杂的地段采用了“盾构空推法”进行施工。
轨道交通2号线总长37.8公里,目前只剩下珊美站至展览中心区间右线约70米的隧道未打通。另据了解,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设地下车站14座、高架站1座,目前已有13个车站正在装修,建设方将确保在2015年底开通试运行。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5: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慢了点,东莞地铁还是好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5: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先开通的  就是 火车站到虎门高铁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5: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盼着明天的贯通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5: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盼着明天的贯通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6: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5年之内东莞就靠你了 会不会吸引大把镇区人来市区买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7: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坐等明天的贯通仪式。不过10月的时候说的是11月全线贯通。。慢了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22: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huanglqi


    10月前试运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3: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阳光网讯 (记者 温龚锋 吴金华 通讯员 林培鑫 李畅)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迎来历史性时刻:12月8日,2号线珊美站~展览中心站区间(以下简称“珊展区间”)右线隧道盾构机刀盘顺利破除珊美站连续墙,进入设置在吊出井的钢套筒,标志着2号线隧道实现全线贯通。

  今天(12月9日)上午11时,2号线全线隧道贯通仪式在珊美站工地举行,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出席并宣布“市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隧道贯通”,建筑施工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媒体记者共同见证全线隧道顺利贯通这一历史时刻。


   2号线全线隧道贯通具“里程碑”意义

  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强调,2号线实现全线隧道贯通是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东莞市步入轨道交通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科指出,实现2号线开通试运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影响深远,需要我们付出更艰辛的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过程管理,确保质量安全,进一步明确并逐一实现2号线后续“轨道通”、“电通”、“联调”等重要节点目标。

  轨道交通2号线总长37.8公里

  东实集团董事长兼市轨道公司董事长刘波介绍,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010年3月26日正式动工,首期工程(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段)总长37.8公里,其中地下线长33.8公里,高架线长3.6公里,地面线及过渡段长0.4公里。起始于石龙镇西湖,经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止于虎门镇白沙村。

  根据沿线的地质条件,地下线采用盾构法和矿山法两种工法施工,其中盾构法施工46540.5单延米,矿山法施工11882.8单延米。由于沿线地下水丰富、流沙、淤泥、全断面硬岩、上软下硬和孤石群等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并且隧道施工需穿越DN2200供水管、燃气管、高压塔、寒溪河、断裂带等众多管线、建构筑物和复杂地层,工程风险高、施工难度大、涉及面广。

  2号线铺轨工作完成过半

  2号线全线隧道的顺利、安全贯通,实现了全线工程质量安全“零”事故的目标,这充分证明了东莞市有能力、有信心、独立地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今,全线隧道贯通之时,也拉开了全线全面进入铺轨及机电设备安装的序幕,2号线的开通试运营越来越近。

  东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李海峰表示,伴随着2号线全线隧道贯通,2号线铺轨工作完成过半,明年春节前完成短轨铺设,2015年4、5月份完成长轨铺设。

  珊展区穿越横岗水库排洪渠

  珊展区间地质条件复杂,盾构机还需穿越横岗水库排洪渠,安全风险点多,给盾构施工及风险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横岗水库排洪渠宽70米,地下水量大,隧道覆土浅。盾构机在穿越该地层时,正好穿越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又没有更换刀具的条件,为了避免击穿河底、造成河堤坍塌的风险,经过邀请盾构专家多方论证,决定采用盾构机高压力保压的方式掘进,确保了盾构机安全过河。

  珊美站端头地层为透水砂层,地下水与横岗水库排洪渠水体连通,盾构机到达接收时,将面临着涌水涌砂、造成车站周边大面积沉降甚至塌方的重大风险。轨道公司和施工、设计、监理、咨询等单位多次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论证,并最终决定在吊出井采用钢套筒接收这一工艺,以确保盾构到达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大数据解读2号线土建工程建设

  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首期工程(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段)总长37.8公里,其中地下线长33.8公里,高架线长3.6公里,地面线及过渡段长0.4公里。起始于石龙镇西湖,经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止于虎门镇白沙村。根据沿线的地质条件,地下线采用盾构法和矿山法两种工法施工,其中盾构法施工46540.5单延米,矿山法施工11882.8单延米。

  据统计,全线共投入盾构机23台、盾构始发/到达42台次,穿越河渠11台次,穿越住宅群、厂房区4360单延米,穿越砂层815单延米,穿越上软下硬地层3459单延米,穿越硬岩段9732单延米,穿越孤石群360单延米,带压进仓换刀作业1570余人次。

  全线土建参建单位14家、土建监理单位7家。高峰期参建人员:直接劳动力5700余人、监理170余人、承包商800余人。

  轨道交通2号线大事记

  2010年3月26日,试验段2304标工程举行开工仪式。

  2010年7月6日,全线第一幅连续墙(天宝站)正式施工。

  2012年4月17日,全线第一个车站-东城站主体结构封顶。

  2011年7月13日,全线第一台盾构始发掘进(天宝站~东城站区间)。

  2012年4月30日,全线第一台盾构机到达,第一条隧道(天宝站~东城站区间)贯通。

  2012年5月23日,全线第一个区间(天宝站~东城站区间)隧道双线贯通。

  2012年10月18日,全线第一个标段(试验段)2304标土建主体工程完工。

  2012年9月18日,全线高架第一孔梁架设。

  2014年6月6日,全线唯一的高架区间(展览中心站~虎门站)贯通。

  2014年9月10日,全线15座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

  2014年12月8日,全线最后1条隧道(珊美站~展览中心站区间右线)贯通。至此,全线14个区间隧道全部贯通,全线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揭秘轨道交通2号线土建工程

  珊展区间盾构遇到的风险和困难只是全线的一小部分,2号线线路长,沿线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所遇风险迥异。在施工过程中,其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还有以下几大风险被一一克服和突破。

  穿越高压线电塔

  2302标东莞火车站~茶山站区间盾构隧道沿方中路呈东西走向,临近盾构隧道共有6处高压电塔,其中4处电塔为桩基础,2处电塔为独立基础,高压电塔安全及沉降控制为施工重难点之一。施工单位专门编制了盾构机过高压电塔专项施工方案,明确盾构机穿越高压电塔各阶段相关掘进参数,并根据现场情况完善各应急预案。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掘进,同时加强地面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掘进参数,确保了电塔和施工安全。

  穿越寒溪河

  2303A标茶山站~榴花公园站区间盾构始发端距寒溪河只有50米,存在较厚的强透水砂层,若端头地层加固处理措施不当、效果不佳,盾构始发容易发生涌水涌沙、地面坍塌,进而造成车站及盾构被淹及人员伤亡事故。同时,盾构始发期间便下穿宽约100米的河流,穿越约200米的混合片麻岩上软下硬地层,硬岩单轴抗压强度高,是2号线14个标段中施工难点最多、风险最大的标段之一。市轨道公司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多次的方案审查,最终采取了增加素墙、洞门钢套筒并对钢套筒外植筋后浇筑混凝土挡墙的措施,保证了盾构始发够顺利安全。在掘进过程中,技术骨干加强值班,强化监测,保证了盾构安全穿越寒溪河。

  穿越供水管

  2304标天宝站~东城站盾构区间单线平均长度1423米,线路出天宝站后,沿东城中路向南前进,先后通过万园东路路口、东纵路口,到达位于东城中路和东城路口北侧的东城路站。两条DN2200供水管是该区间重大施工风险源,其走向基本与区间线路前进方向相对一致。西侧供水管与右线线路平行,距离隧道边线约8米左右;东侧供水管天宝站段距离左线边线3米,然后距离逐渐变小,进入左线隧道上方,约600米基本与左线线路重合,然后离开左线隧顶,后横穿东城中路(左、右线隧道)来到右线西侧。与线路平行段及沿隧道线路前进的管段管材为PCCP管,抗变形能力差;横穿线路段管材为钢管,但管基及隧道均处于中砂层,含水量大,双线盾构机将先后近距离下穿DN2200供水管,稍有不慎,会造成沉降过大引起水管破损,将严重影响全市的生产生活,其社会影响非常大。

  在盾构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对线路进行了地质补堪,详细了解区间线路地层情况,为确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奠定基础。对施工沿线建筑物及管线进行调查,确定工程重难点,有针对性的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地面监测和盾构施工监控,全程监控指导盾构施工作业,在施工沿线布置了监控点,及时反馈地表沉降情况,确保盾构施工安全。经过各方努力、科学施工,历时9个多月的掘进,2011年12月4日在全断面砂层近距离下穿东莞供水动脉,攻克了东莞轨道交通2011年最大风险源。

  穿越孤石群
2307标西平站~蛤地站区间左线区间在掘进过程中遇到7处孤石群和1处基岩突起,右线盾构先后通过29处大小不一的孤石群、15处基岩突起,以及300余米砂层等不良地质。最大孤石群沿隧道方向连续30.5米分布,最高强度达到117Mpa。同时,该区间还需近距离穿过高压燃气管道和DN2200高压供水管等高风险区域。市轨道公司联合参建各方,组织专家现场会,数次反复研究施工方案。通过调整线路走向,采取地面钻孔爆破将孤石解碎、地面注浆加固、利用中间风井更换主轴承及维修盾构机、加强施工监测和掘进参数控制等综合措施,成功穿越孤石群,为后续施工积累了经验。

  克服上软下硬地层

  2309标蛤地站~陈屋站区间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掘进过程中,由于上下岩层强度差异巨大,导致掘进十分困难,喷涌严重,影响掘进速度。施工单位通过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分析喷涌产生原因,评估影响程度,最终确定了“加强管片二次注浆止住后方来水,地表压浆填充空洞及缝隙止住上方来水,土仓增大聚合物及膨润土注入量来改善土质稠度”的处理措施。同时,决定在局部成片的上软下硬地段,采用了矿山开挖、盾构空推与拼装管片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的掘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3: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0 09: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4 0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枪手 ,有城市中心站的图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4 09: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线15座车站进入后期建设阶段

  轨道交通2号线共设有地下车站14座、高架站1座,目前所有的车站都已经进入了后期建设阶段。

  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胡文伟:“一个是机电设备的安装,一个是车站的装修。机电设备的安装,主要是设备像屏蔽门、电扶梯还有我们的消防系统、巴士系统还有我们的环控监控系统,还有低压配电,还有牵引供电等等,包括广告灯箱等等这一系列的机电设备的安装。”

  车站装修风格凸显东莞元素

  2号线车站装修主题为“香都映像”,将站点区域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提炼,作为设计元素应用到装修设计中,充分体现东莞“现代、时尚、活力”的城市元素,以艺术剪影和文化映像的形态,成为东莞新的城市名片。

  部分列车已经到位

  记者蔡先艳:“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已经运抵东城车辆段的东莞轨道交通列车,现在都已经编组入库。据介绍,这些列车采用的都是目前非常先进的技术,每一辆车载客人数能达到2000多人,运行时速达到120公里,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的话,从起点站也就是东莞火车站跑到终点站虎门火车站,用时大概是40分钟,那么对于等待了几年的东莞市民来说,我们真的是距离东莞的地铁时代已经不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4 11: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一狼 于 2015-1-4 11:23 编辑
全线15座车站进入后期建设阶段

  据介绍,这些列车采用的都是目前非常先进的技术,每一辆车载客人数能达到2000多人,运行时速达到120公里,按照这个速度来计算的话,从起点站也就是东莞火车站跑到终点站虎门火车站,用时大概是40分钟,那么对于等待了几年的东莞市民来说,我们真的是距离东莞的地铁时代已经不远了。 ...
dickli01 发表于 2015-1-4 09:23

用时大概是40分钟包括各站的停车时间,和停车再启动速度变慢的时间了吗?如果是时间表上就是这个时间,那还真是挺快的。
但如果只是距离除以最高速度,那就不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6 14:11 , Processed in 0.05832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