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831|回复: 24

婺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5 1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景德镇市毗邻,南隔铜都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景区介绍


    婺源建县的历史有1200多年,原属歙州、徽州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之一。1912年直属安徽省,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又划归江西,现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

徽风遗韵

    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

    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随着移民涌入和自然增长,当地人口在唐末至北宋的两百多年间大量增加,山多田少的徽州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于是在南宋之后,徽州人逐渐外出经商,并逐渐发展成著名商帮——徽商。徽商将经商利润的一部分用来作为继续经营的资本,另一部分带回徽州,用来购田地、建造房屋,注重教育,培养子弟读书做官。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各种文化要素较之其他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徽文化走向了繁荣和辉煌。徽州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许多古村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是旅游和经济资源,而且也能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一府六县为核心,借助徽商的经济实力,并以商业移民的方式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而婺源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商贸联系都成了古徽州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比如:婺源的经济作物中历来以茶叶为主,所生产的绿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旧有“祁红婺绿”之称。祁红,是指祁门及周边地区所产的红茶,婺绿则是婺源的绿茶,而祁门、婺源都属古徽州管辖。   

    婺源产砚台,名曰龙尾砚;实际上,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是歙砚,其主要原料地就在婺源的龙尾山,和婺源的龙尾砚同出一辙,而歙砚的产地歙县是古徽州及其前身歙州的历代州治府治所在。  

   婺源的徽商和徽州其他各县的徽商一样,也都是新安商人的组成部分。


                     

                     


人文环境

  徽剧、傩舞为地方剧种。第二次海内革命战役时期是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之一。鄣山有皖浙赣省委旧址。名胜古迹有灵岩洞群、彩虹桥、龙天塔,李坑、思溪、理坑、延村等明清建筑群。南宋学者朱熹,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著名人物的祖籍均在婺源。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婺源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万余件,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誉;傩舞、茶道、抬阁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3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婺源有世界濒临绝迹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每年冬天有2000多对鸳鸯来到这里越冬,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传统礼仪
  
    婺源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民风俭朴,讲究坐不争上,食不争多,行不争先的“三不”礼节;与人交往,诚信为上;与人交谈,书往往来,对人尊呼,对已谦称;入私塾学馆,尊师为父。   

    对长辈按辈份称呼,平辈间称哥称嫂或直呼其名。对店主称老板、老板嫂(娘),对雇员、工匠称师傅。对有学识的人称先生。对老人称婆称公。邻里之间,有带小孩名称呼某家爸、某家*的。本县民间,向来聚族而居。族人人相见按字辈称呼,虽年高而辈分低者,仍称哥道弟,平辈之间直呼乳名。已婚妇女对男家长辈或平辈,随子女称呼,如夫兄称伯,夫弟称叔,夫嫂称伯母,夫弟称叔母;对丈夫父母称公婆;对丈夫叔伯夫妇及祖辈称叔公、叔婆、伯公、伯婆,太公、太婆。亲族以外冠以对方男子名讳,老者呼某某公,某某婆,中年者呼某伯、某伯母,某叔、某婶。家长对孩子自幼教会称呼。   

    旧时,祭祖、敬神、拜年、祝寿、新婚拜堂、幼辈拜会长辈、下级拜会上级均行跪拜礼。平辈相见,男子以抱拳作揖为礼,女搭手躬腰道“福”。   

    来客要请坐、奉茶、敬烟。为到家中的客人斟茶不能满,而酒是要斟满的,有“浅茶满酒”或“七分茶八分酒”之说。乡间待客更为热情,多以煮荷包蛋或以鸡蛋煮面条招待。客人进餐,小孩不得入座挟菜。给客人端茶、送饭须双手捧献。客人告辞须加挽留,告别时须送客出门,并招呼“慢走”、“有空来嬉”。路遇外乡熟人,要招呼回家吃饭。


                     

                     


旅游线路   

     婺源自古即为徽饶古道必经之地。周边有著名旅游景区庐山、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鄱阳湖、千岛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2006年11月已建成通车,婺源周边1个小时内有三个机场(黄山-景德镇-衢州),1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周边名山、名水、名镇,5个小时内可达武汉、上海、杭州等周边所有名城,武汉至婺源的公路交通已实现全程高速,婺源被旅游界称为“中国旅游精品线路上的明珠”,是江西对外开放与发达地区对接的前沿和精品花园。   2001年以来,婺源围绕“文化与生态”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开发了10多个景区,其中江湾景区 大鄣山卧龙谷景区 文公山景区 鸳鸯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婺源作为一个文化与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区。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论证,经过五年的发展,年接待游客量由最初的12.5万人次飚升至2006年的283万人次,门票收入4836万元,综合收入4.7亿元。去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1.6%,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此外,婺源还被众多媒体评选为“人一生中必到的五十个地方”,“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


婺源旅游已形成东、西、北三条精品线路,以下是简单的介绍:

东线景区

  东线景点由于开发比较早,都有了一些商业化了。主要景区有江湾、李坑、汪口、晓起、江岭、庆源。   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江湾,是江泽民同志的祖籍地。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为巨族。这里山水环绕、风水极佳是古徽州风水文化的典范,历代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了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著名经学家江永,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婺源首个4A级景区。   

    李坑景区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画里乡村--晓起景区被誉为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千年古商埠--汪口景区中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东线还有油菜花观赏胜地江岭梯田和电影《暖》的拍摄地庆源村。

北线景区

    北线景区以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和田园自然风光为主。主要景点有思溪延村、长滩摄影地、彩虹桥、灵岩洞、大鄣山卧龙谷。   

    以原生态的山水风光见长,大鄣山卧龙谷景区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的高山峡谷景区。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 90.7%,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 葱葱,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区四季变换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峡谷里更 是瀑布成群,飞龙吐玉;彩池连环、相映交辉。   

    灵岩风景区是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1995年又经省政府批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灵岩洞群由36个溶洞组成。洞内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更为称绝的是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朱熹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余处。石林奇景蔚为壮观。   

    彩虹桥风景区坐落于清华镇北侧河上, 它是以八百年廊桥彩虹桥为主体的一个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厚重的桥文化、历史古迹、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

西线景区

  是婺源良好生态环境的浓缩,鸳鸯湖景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面积2300亩。湖区环境幽雅甘美,山林青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每年秋末冬初,2000多对鸳鸯“携儿带女”,从遥远的北国翩然飞来。文公山风景区是文化与生态并重的江南文化名山,因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文公山。山上林木葱翠,周边是十万亩阔叶林海,森林覆盖率达95%,林内有野生动物金猫、鹿、锦鸡等。朱熹的祖墓坐西北朝东南,以石块垒砌墓周有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春,朱熹首次回故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24棵杉树,寓意“二十四孝”,历经八百多年风雨,现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米,有“江南古杉王群”之誉。 1985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金山生态茶园是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游客在此可亲手采茶、制茶、品茶,享受在茶乡旅游休闲的愉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景点

  博物馆,李坑(理坑) ,汪口 ,晓起 ,思溪,延村 ,彩虹桥 ,严田 ,鸳鸯湖 ,文公山 ,灵岩风景区 ,江湾 ,庆源 ,洪村、石城、江岭、大鄣山卧龙谷,百柱宗祠。其中的理坑村、汪口村、延村分别是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江岭风光

    婺源之源,森林水世界---卧龙谷;天上人间,梯田人家---江岭;徽建典范,民间的“金銮殿”---百柱宗祠;伟人故里,风水门庭(江泽民主席的祖籍地)---江湾;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晓起;徽雕艺术宝库—-汪口;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吉祥美丽的宋代廊桥---彩虹桥;梦里乡村---严田古樟民俗园;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   

古树

   婺源境内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古樟树。代表的就是严田古樟,这样的樟树在婺源有好多基本上每个村都有!   

木板廊桥

    木板桥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桥宛如金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下是清纯无比的江水,桥上不时有村姑农夫挑着担子从经过,山光水色与木板桥有机结合为一体,妙不可言。婺源著名的廊桥当数彩虹桥,该桥离清华古镇不远,始建于宋代,桥为全木结构,长达140米,宽为7米,桥上写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对联。  


 
民居
   婺源的古民居与皖南民居风格近似,比较著名的有理坑的官宅府第、思溪古村、延村以及其它。理坑的“大夫第”和“天官上卿”府都是明朝建筑的精品。  

野渡

    婺源山区的村落都依山傍水而建,村前多有古渡口。临水而居的村使得渡口几乎与村落的历史相同。古渡口或在翠竹掩映中,或在古树的烘托下,加上石板铺就的码头台阶,远远望去,显然是历经沧桑的模样。  

婺源县博物馆

   婺源县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属国家重点博物馆、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反映婺源历史的重要窗口。婺源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之乡,婺源民间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为源的婺源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自明代中叶以来,江南各地古董鉴藏之风炽热,一些婺源人不惜重金,大批购藏古玩字画。泽被今世,便有了今日的博物馆。婺源博物馆藏文物甚丰,有青铜器、陶瓷器、砚台、书画、工艺品等各类文物达万余件,其中等级文物千余件。1986年8月,国家文物鉴定会议在婺源召开,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专此撰联“数赣皖学问家多出星水,愿区县博物馆皆步婺源”。婺源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其中尤以唐宋名砚、两宋纪年墓瓷器、明清书画和明清历代工艺品为优。   

    馆内精品有东汉元兴元年陶权、两宋名瓷名砚、明代鎏金錾花铜烛台、钿翠座屏、透雕蟒纹玉带等、明代刘世儒《墨梅图》、吕纪《芦雁图》、清代渐江《黄山图》,以及明代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冯梦龙,清代郑板桥等名家书画代表作。此外,汉代番汉兴铜洗、明代翡翠鳌鱼佩、明代松纹犀角杯、清代猫眼等数百件文物也极为珍贵。其中,钿翠座屏是由名贵鸟羽组成的大型牙雕插屏;明代鎏金錾花铜烛台(也称百花金莲炬)是一座铜制烛台,重90公斤,高2米,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图饰由一百支牡丹、芙蓉、金菊花组成;朱熹使用过的宋代陶砚,为海内仅见;大型翡翠画,重300克,也为稀世珍宝。


                     

                     

美食推荐





荷包红鲤

                     

    荷包红鲤鱼是去婺源必吃的一道菜。鱼肉肥美细嫩,鱼刺少,汤鲜味美,味道和平常的鲤鱼很不一样,即使看着也会很有食欲。荷包红鲤鱼有着很高的食用和观赏价值,一般10元一斤。

粉蒸肉

                     

    粉蒸肉是婺源特色菜之一,为中国传统的待客名菜。粉蒸的肉肥而不腻,糯糯的,酱香突出。米粉油润,红白相间,有肥有瘦。有软、嫩、甜、香、咸的特点。滋味丰富,五香味浓郁。上菜前会有老藕作为垫底,更为此菜增添亮点。


糖醋鹅颈

                     

    糖醋鹅颈是一道有典型吴菜风味的婺源特色菜。糖醋鹅颈并非真正的鹅颈,而是把精肉剁成末,然后拌上豆粉,用油皮或豆腐皮包裹滚成了鹅颈粗的圆筒,下油锅炸后定型成长条,因似鹅颈而得此名。此菜菜色金黄,酸甜可口,常被用来做婚礼宴席上的传统菜肴。


酒糟鱼

                     

    酒糟鱼是婺源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食品,选用鸳鸯湖中的淡水活鱼为主要原料,并配以糯米酒、植物油、辣椒、精盐、香料、中药材腌制而成。以“老妪”牌的最为有名。


糊豆腐

                     

    糊豆腐是婺源一带宴席上的第一道下酒菜,其味鲜美可口。原料主要有嫩豆腐、肉松、虾仁等。一般起锅前会放些碎香菜或者葱花。很能过饭。几乎所有婺源当地的餐馆都能吃到这道菜。



婺源特产

婺源特产可以用四色概括:绿、红、黑、白。

    绿:即绿茶,以“颜色碧而天然,回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著称的婺源绿茶,曾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早在1915年就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可惜之后奖牌丢失,又被一好心人拾回。1935年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品质的最优者”。1999年又荣获“99昆明世博会”金奖。现有茶园面积13万亩,年产茶叶10万担,其中低农残面积90%以上,经欧盟有机食品论证机构论证的“大鄣山”有机茶面积3万余亩,鄣山茶味浓,可多次泡,却不失口感。目前,全县有机茶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

    红:即中华荷包红鱼。集食用与观赏于一体的中华荷包红鱼,是国内外唯一独特的鱼种,其色彩红艳,形似荷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为宴席珍肴。早在1985年就已被列入国宴,受到外国元首的赞赏。目前,婺源的中华荷包红鲤鱼已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保护。

    黑:即龙尾砚。享有“砚国明珠”、“石冠群山”等盛誉的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婺源古隶歙州,故又称“歙砚”。龙尾砚自唐代问世后,历朝被定为贡品,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历代名人都曾为龙尾砚撰文、写诗、填词、赋歌、记铭。香港商报评龙尾砚具有敦煌壁画传统,有六朝造象韵味,多次被选为外交礼品。   

    白:即江湾雪梨。因产地江湾,且果白如雪而名。据史载:明代婺源人从歙县引进梨苗,与当地野生棠梨嫁接而生。品种有“六月雪”、“西降坞”、“白梨”、“苏梨”等多种。江湾雪梨不仅体大肉厚,皮薄核小,而且松脆香甜,汁多味美,入口消融,属果中珍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1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清水秀好风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16: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帮顶一下,我也给贴几张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16: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6 23: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4 07:01 , Processed in 0.05715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