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7-1 15: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邯郸市丛台区真抓实干奏响项目建设最强音(全文)
今年以来,丛台区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要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建设为平台,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推进项目到一线,靠前服务解难题,奏响了项目建设最强音。
该区按照“做优南部,繁荣北部”双轮驱动战略,狠抓项目投资保增长,力促经济实力新提升。今年共推进总投资1423亿元的106个重点项目,计划年内完成154亿元的投资目标,增速达到10%。今年上半年,实现20个项目竣工,占年计划58%。45个项目开工在建,占年计划的80%。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6亿元,占年计划投资56%。串城街文化旅游步行街、翠宫环球中心等9个列入市重点的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占年计划的57%,各项指标均超时间进度。
科学规划明确方向
去年4月区划调整后,丛台区的发展空间、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产生了重大变化。该区在全面分析研判形势基础上,确定了建设实力魅力平安新丛台的总目标不变,重点在“做优南部、繁荣北部”双轮驱动战略的界限和内涵上进行了调整充实。在北环路以南丛台主城区区域,按照“一核引领、三带突破、四圈集聚”的发展布局,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特色街区经济“三大经济”,努力把丛台南部建设成为邯郸现代城市形象展示区、现代都市经济聚集区和智慧城市先行区。
加快“一核引领”,以邯郸中央商务区(CBD)为核心,积极培育专业型、主题型、地标型高端商务楼宇,打造邯郸现代服务业代表区。人民路中华大街路口是邯郸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该区盯紧这个黄金区域,新上了几个资源稀缺的高端商业项目。新世纪商场广场北扩项目位于此中心区东北角,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设一栋41层商务楼宇,做商业零售+餐饮娱乐功能,9层以上以高档写字楼为主。目前主体20层施工,底下商场拟于10月份先行开业,预计年底封顶。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整个区域的商业价值。友谊时代广场、邯郸金融大厦项目位于此中心区西南角,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设友谊商城、邯郸金融大厦、商业街、写字楼、五星级酒店、SOHO公寓等设施。目前项目正在进行装修和招商,预计年底开业试运营。建成后预计总销售收入27亿元,年利润3亿元,年纳税额1亿元,增加1万个就业岗位。目前这个区域在建商务楼宇已达到100余栋,总投资达230亿元,总商业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已培育出年利税超千万元高档商务楼宇15栋,入驻企业3000家,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特别是该区域内的金融服务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有11家股份制银行邯郸总部落户于此,实现了金融业聚合式发展。
实施“三带突破”,就是全力建设串城街文化旅游步行街、滏阳河滨河休闲带和果园路沿线发展崛起带。总投资50亿元的串城街文化旅游步行街项目,目前正在实施排土、降水作业。滏阳河酒吧一条街B、C、D、E四个地块正在紧张施工中已完成70%,两岸主体建筑已完成,正在内外装修。项目建成后,将引爆邯郸的夜经济,成为城市消费和休闲的新“亮点”。积极培育果园路发展崛起带,重点推进市儿童医院、泰鸿森商业广场、远洋新兴公馆等项目,以多元业态提升区域开发价值。
推动“四圈集聚”,培育打造稽山现代商业圈、鑫港综合商贸圈、大乘寺文化旅游圈和万达商住聚集圈,大力发展体验消费、休闲消费,打造体验式城市休闲中心,进一步聚集人气、商气,更好地满足居民购物、娱乐、休闲等消费需求。
“繁荣北部”就是对北环路以北黄粱梦镇、三陵乡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按照“文化引领、生态优先、创新机制、合作共赢”理念,重点打造“一山一湖两线”。“一山”,就是全力推进紫山综合开发,搞好生态绿化,打造邯郸西北部生态屏障。“一湖(滞洪区)”,就是推进北湖区域整体开发改造。“两线”,就是建设107国道电商物流线和黄工路精品旅游线,全面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区、美丽乡村示范区。
截至目前,北部区域共谋划实施了总投资602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的中国梦城项目,由中国供销合作对外贸易公司建设,初步选址在中华大街以西,107国道以东,青兰高速以南,梦城路以北,用地面积约8300亩。北湖风景综合体项目位于中华大街以东、滏阳河以西、输元河以南区域。总投资42.8亿元,总占地面积为263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米。主要建设集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高档写字楼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该项目建成后,年可纳税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0人。目前该项目手续齐备,正在基础施工。总投资3.6亿元金隅太行矿渣微粉项目,以钢厂废弃物水渣为原材料,生产矿渣微粉,作为混合土掺和料,可使混凝土的多项性能得到极大改善,使各种建筑后期强度得到大幅提高。目前,该项目已经竣工投产。投资50亿元的浙江传化物流公路港由浙江传化公司建设,在黄粱梦选址1000亩土地,建设大型物流公路港,主要包括联运中心、配套服务区、办公区、司机旅馆、物流信息港、展示销售中心、仓储配送中心、零担快运中心、车源中心、交易中心等。投资38亿元的邯郸恒博华贸国际水上运动中心,总占地450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初步选址在北湖公园5号岛,建设中国皮划艇协会邯郸训练基地、水上运功专业学院、国家运动康复疗养中心,以及五星级酒店、世界名吃娱乐街、世界运动名品店等配套设施。
时尚网商引领潮流
河北网商园是丛台区大力培育的新兴产业项目,是集网商办公、人才培训、企业成长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由一期天琴孵化中心、二期远洋电子商务大厦和三期互联网产业园三部分组成。正式运营后将成为集办公、住宿、商业配套、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综合型电商产业园,形成“工作圈+生活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电商产业新城。
孵化中心位于天琴大厦三楼,占地5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招商工作,已签约企业45家,入驻企业37家。自开园以来共进行各类培训50余场,接受培训人数达到8000余人,通过培训成功创业5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上半年交易额3.6亿元,提前实现了全年交易3亿元的目标,预计当年交易额可达8亿元以上。总投资16亿元的远洋电子商务大厦位于北仓路以北,中华大街以西,以打造河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为目标,依托邯郸远洋中心项目,建成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远洋电子商务大厦。该大厦预计在2017年投入使用,入驻网商企业可达到150家以上,年交易额可达到50亿元以上。三期河北网商园·互联网产业园,计划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投资100亿元。主要用于电子商务企业总部、线下体验中心、电子商务中心、设计中心、培训基地、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该区正在积极与海关对接,拟将三期规划建设为综合保税区。
楼宇经济率先领跑
丛台区作为邯郸市的中心城区,主城区有限的地盘多为建城区,行政区域相对狭小,土地资源紧缺,地价昂贵,经济发展受到土地的限制,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去年以来,该区顺应发展形势并结合丛台实际,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战略布局,目前已成立了区发展楼宇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丛台区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五个发展专件,选定了稽山新天地、大光明商贸等10栋重点商务楼宇重点打造,并建立了三个楼宇社区服务中心。从目前来看,丛台楼宇经济发展有了载体、发展格局也基本形成、发展业态逐渐清晰、税收贡献日益凸显、运营管理趋于规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该区共打造商务楼宇24个,总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90%以上,税收超千万元楼宇8幢,亿元楼宇1栋。去年共产生税收2.4亿元,占全区全部财政收入的5.45%,其中对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贡献超过7000万,贡献率为21%。本着“整体规划、连片开发、集聚发展”原则,全力打造“轴线扩展、带圈联动”的楼宇经济空间结构,到2020年拟形成以中华北大街为“轴”,人民路、联纺路、北仓路为“带”,丛台新城、北部新城、梦都新城、黄粱梦镇为“组团”的“一轴、三带、四组团”楼宇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总部经济区、金融产业区、“都市工业”区、“商务花园”区、文创产业区、科技研发区等“六大主题楼宇集聚区”基本成型,业态集聚渐成规模,初步展现“邯郸新名片、华北新门户、中原新客厅”风采。同时,该区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工作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全力支持个体工商业主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市场主体全面激活,今年1至5月份,市场主体新增1856户工商户,872家企业,拉动就业1万余人。
魅力紫山 绿色发展
紫山,位于邯郸市西北,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35.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距邯郸市区仅15公里,是市区近郊的一片绿色净土,亦称邯郸第一山。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紫山核心区的建设,2014年7月移交该区以来,区委、区政府更是秉持“功成不必在我、久久为功”的理念,按照景观协调、尊重历史、建筑一致的原则,切实加大对文化遗产内涵的系统考证、发掘力度,不断充实、丰富紫山的文化肌理,积极稳妥地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努力把紫山建设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该区专门聘请中国美院景观设计研究所和邯郸市水利设计院有关专家,对核心区的布局和生态恢复进行论证,对竹林寺、紫山书院、马氏宗祠和素食养生馆等合理规划设计;完成了紫山景区内31家养鸡场的清理搬迁。同时,制定落实《紫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围绕“六大工程”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实施“生态绿化”工程。重点围绕核心景区内新修道路两侧、山门周边广场和大景区进行道路绿化、景观打造及配套绿化。目前,绿化面积约6150亩,种植侧柏、木合欢、栾树、大叶女贞、紫叶李、碧桃、珍珠梅等各类树木50余种,共计76.8万余株。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6%提高到现在的90%,初步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错落有致、色彩多变的生态效果。二是实施“道路修建”工程。加快推进观光道、山地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建设。道路建成后将大大优化紫山景区硬件条件,为游客提供游览车观光、驴友骑行、徒步探景等全新旅游体验,增强景区投资吸引力。三是实施“造建水库”工程。依山就势,筑堤修坝,建设库容3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20万平方米的紫山水库。建成后不仅能够涵养景区的生态绿化,还将通过开展漂流、垂钓等娱乐项目留给游客足够的亲水空间。四是实施“停车场拓建”工程。计划在309国道附近公交车道以及公交车停靠站点,修建占地约50亩的生态停车场,确保满足景区接待高峰时的容量,实现停车场景观化。五是实施“厕所改造”工程。沿途按每公里一处设置移动式厕所,并完善内部设施设备,制定专门管理制度,确保厕所建设更加人性化,环境卫生更加整洁化。六是实施“游客中心创建”工程。通过设置咨询区、休息区、医疗室等便民服务设施,提供人性化的、个性化的附加服务,使景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针对西部多为丘陵地带的实际,该区按照以造林绿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思路,采取土地流转、引进农业产业项目,公司加农户、农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以种植绿化为主的特色农业园区,形成了以紫山为核心,以“一横三纵”(“一横”:黄工线;“三纵”:陈大线、永焦线、旅游路)为框架,以“两万四千”(万亩核桃园、万亩小麦基地,千亩蓝莓基地、千亩葡萄基地、千亩冬枣基地、千亩油牡丹基地)为基础,以“五个一”文化旅游节点为支撑,即“一山(紫山)、一龙(古石龙),一湖(北湖),一梦(黄粱梦吕仙祠),一陵(赵王陵)”,以“四个小弟八模式新农村庭院建设”(陈窑、寺西窑、薛三陵、姜三陵)为带动的绿色生态工程。积极推广林药、林禽等种养模式,观光采摘、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加大林下经济比重,实现绿利兼得。重点打造以核桃种植为重点的大型综合农业开发基地(三陵万亩核桃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该基地以工程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前郭庄、黄窑、南两岗、郑村、中三陵、李三陵6个村,形成以核桃种植为主,涵盖药材(杜仲)、鲜果(苹果、梨)、蔬菜等多种经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三年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亩。目前,全区共有农业种植大户、公司18个,投资总规模达1.9亿元,流转土地规模达9000余亩,带动2000余人就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