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毛毛细雨 于 2015-10-16 19:14 编辑
让广佛同城激发出更大发展能量
2015-10-14 06:23:27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评论眼:当下,无论是经济总量的竞争,还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比拼,广州正在面临着一批后起之秀的追赶。广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的步伐不应该只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可以是在佛山等诸多珠三角战友火力掩护下的快速突围,共同托起发展之核。
广佛同城又热起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广佛同城“大招”频出:广州市花都区与佛山市三水区、广州市番禺区与佛山市顺德区分别签署共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还将共建“五眼桥—滘口”和“三沙—东沙”两大示范区。
与此同时,广佛地铁的连接也正在加速快跑: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顺德段日前获批,而根据已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8年)》(以下简称《规划》),佛山未来将有8条地铁,其中有6条将对接广州,这也意味着未来将有7条地铁线路连接广州、佛山。目前,广州和佛山之间的地铁只有广佛地铁首通段(西朗站至魁奇路站),连接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
连接正在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信息和生产要素的便捷流通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合作和分工,更在高效的经济活动中激发新的生产力,让商品交换速度和效率大幅度提升,让经济超越空间和时间瓶颈,推动发展,引领升级。交织在现实和理想之中的广佛同城,通过地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路网,将促使资源要素、产业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在这一区间内加速流动。以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顺德段为例,这条串联起广州大学城、广州南站的线路将直通珠三角花卉业、家电业的重镇顺德陈村和北滘,一条地铁线如同曲线联通制造与智慧的两端。
改革开放之初,来自广州科研院校、国企的“星期六工程师”为佛山制造业的崛起注入了科研力量,不少佛山企业通过相对低成本的人才“借脑”实现产业升级,这可能也是广佛同城要素流动的“萌芽”。当创新创业的大时代呼啸而至,地铁加速流动背后的广佛同城,蕴含着同城产业协作更巨大的想象空间。此前,广州市政府邀请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广州“把脉”,多位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广州发展放缓的重要原因。而在同城视野下,广州的创新要素与佛山的制造业之间将碰撞出怎样激烈的火花;将在打通产学研关窍上探索出怎样的路径,把科教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样的前景值得期待。
当下,无论是经济总量的竞争,还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比拼,广州正在面临着一批后起之秀的追赶。广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的步伐不应该只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可以是在佛山等诸多珠三角战友火力掩护下的快速突围,共同托起发展之核。从数据看,2014年,广州的GDP达到16706.87亿元,佛山的GDP为7603.28亿元,两者的经济总量达到24310.15亿元,已经超过了上海23561亿元的经济总量。这样一个超级经济体,如果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紧密地连接起来,合二为一,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优势互补,经济的正外部性无疑将创造出更加强大的发展能量。
后工业化时代,真正的全球城市是各级经济网络中处于节点地位的城市——决定城市地位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实力,其外部联系尤为重要。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城市群领头羊的广州,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依托,以泛珠三角地区为腹地,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这宏大的战略布局背后,离不开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支撑。而事实上,广佛同城本身就是一道开放的课题,广州对佛山的开放融合能够走得多远,也将决定了未来广州与其他城市的开放融合能够行进到何处。
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格局下考量,广佛同城让我们有更多期待:广佛融合的广度、深度,不仅是当下城市转型发展的观察样本,更是为整个珠三角城市群的融合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