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283|回复: 14

广州,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超八成受访者愿意长居广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8 08: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凯迪网民调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愿意长居广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5年10月28日        版次:GA10    作者:梅雪卿 刘其劲 林宏贤






    新广图已经成为广州文化的新地标。南都记者 林宏贤 摄(资料图)


    你眼中的广州是什么样的?是登上600米“小蛮腰”的远眺壮阔,还是徜徉长堤骑楼的触摸岭南;是身处天河看车龙人潮川流不息,还是下地二三十米乘“地龙”横亘羊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广州。

    改革开放后的近30年,广州从“云山珠水”走向了“山城田海”,羊城迅速“长大”,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伴随这座城市成长的,还有不断涌入的人潮,老广州、新客家在此交融碰撞,成就了“包容的广州”。凯迪网的民调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愿意长期居住在广州,广州已经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人们留在广州的理由有很多———温润的气候、悠久的历史,这些是广州的“天赋”;便民的城市服务、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永不熄灯的城市文化,正成为托举“新广州”的“文明硬实力”。

    大广州

    轴线东移城市南拓

    530米!20 14年10月28日,位于花城广场的“东塔”封顶,广州的“城市高度”再一次被刷新。

    7434平方公里!2015年8月13日,广州市从化区正式挂牌,广州市辖面积扩大到7434平方公里,一举超过上海。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广州的发展日新月异———珠江新城拔地而起,刷新了广州成长的“高度”;天河、花都、南沙、增城、从化纷纷建区,扩宽了广州发展的“广度”。

    荒郊菜地变城市客厅

    有人曾说,地标是城市文明的第一记忆。广州的城市地平线上,高耸的广州塔无疑是最吸睛的一处。“好漂亮啊!”每当夜幕降临,广州塔灯光亮起,腰线婀娜,不少游客举起相机,将自己与广州塔定格在一起。

    家住广州塔附近的老广刘大爷几乎每天都会到珠江边散步。“以前这里就是一个造船厂,短短几年的功夫,一座高塔就起来了!每天都能看见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刘大爷坦言,时过境迁,广州塔似乎取代五羊雕塑成为广州新地标。

    凯迪网民调显示,28%的受访者认为,广州塔是公众心目中最具标志性的广州建筑,而选择五羊雕像的受访者为19%,位列广州塔和中山纪念堂之后。广州新老地标的更替,折射出广州城市中轴线的位移。

    广州的老中轴线是旧城区的中心,北起越秀山镇海楼,南至海珠广场,见证了广州曾经的荣光。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老中轴线向东五六公里,广州的新中轴线应运而生。从上世纪80年代天河体育中心落子开始,新中轴线一路向南,支撑起现代广州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和地标崛起。

    “以前的天河是广州的‘菜篮子’,珠江新城之前都是菜地,去天河都是叫‘串门’。”住在珠江南岸的王大爷回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变化太大了:天河体育中心周边曾是一片“荒郊”,现如今高楼鳞次栉比;花城广场曾经是菜地,如今变身广州的“城市客厅”;珠江南岸的造船厂,不到两三年的时间,一幢600米的电视塔巍然伫立。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广州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前是菜地,现在是C B D。新老中轴线的变换,不但记录着广州地理面貌脱胎换骨的改变,更彰显出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面。这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硬实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总里程将破500公里

    “坐在地铁上,儿子特别喜欢那种呼啸而过的感觉。”小甘是江西人,来到广州近10年时间,如今已在番禺洛溪买房,去年还有了孩子。每天早上7点多,小甘就从家里出发,坐差不多半小时的地铁到火车站附近上班。

    广州每天有十多万人“日出向北、日落向南”。“在老一辈人眼里,广州老城区就是越秀、荔湾。如今的广州发展越来越大,还要算上天河、海珠和黄埔,周末有空还会去南沙玩玩。”老广小曾说道。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广州市提出“南拓、东进、北优、西联”的方针,短短10多年的时间,广州的城市格局大开!要想支撑这一庞大的城市格局,做好配套的公共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

    凯迪网民调显示,在环保、医疗、教育、政务服务、公共交通中,受访者最满意的是教育事业,其次是公共交通。路面上,公交车滚滚前行,西起体育中心、东至夏园的BRT每日运输客流量达80多万人次。地面下,一张总长260公里的地铁“巨网”正在地下铺开。

    如果算上正在建设和待建的线路,广州地铁总里程将突破500公里。“我们现在非常期待去从化的地铁开通,那样去泡温泉、度假旅游也就更方便了!”小甘憧憬道。未来地铁十四号线开通后,从化到中心城区的时间将由现在的约两小时缩短至不到一小时。距离,不再是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广州城不断长大。与此同时,广州城中的市民生活越来越便利。2014年,广州举办了10余项国际体育赛事,观看国际赛事不用走出国门;建成了30个小型足球场,公共体育场馆优惠开放,周末带着小孩休闲健身不再是“奢望”;各区儿童公园基本开放,小孩有了玩耍的好去处……

    一系列政府普惠性政策,正便利着每一个广州人的生活,也成为“文明广州”的重要推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广州

    每8万人将有一座图书馆

    广州变大,让我们感受到“文明广州”实实在在的硬实力。不久前闭幕的南国书香节,则可以看见广州人对图书的热爱、对文化的追求。为了营造更为良好的读书环境,广州市提出打造“图书馆之城”,未来人均拥有3册公共图书馆藏书。

    不熄灯的阅读文化

    8月14日-20日,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在琶洲拉开大幕。行走在书香节的展馆内,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场馆内到处可见席地而坐正在读书的人们。

    “小时候最喜欢看武侠小说,想要看书是要去租书的。租书潮很快就过去了,书店就多了起来。”老广曾先生在书香节现场表示,在广州买书非常方便,有很多书店可供选择。“广州这边的书更快、更新,而且主题沙龙活动很好,让我受益匪浅。”来自河南的“新广客”李先生表示,平时工作比较忙,但逛书店的习惯一直都有,而且身边的同事也经常向他推荐图书。

    短短7天的书香节上,广州主会场共迎客70万人次,图书销售码洋达到近2000万元,而其他分会场加起来的销售码洋为1100多万元。根据当当网发布的《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广州是全国图书消费最多的城市(不含直辖市)。

    打开百度地图搜索“书

    店”二字,可以发现广州被红色图钉“占领”了。仅广州新华书店集团下,就有经营场所近30个、营业面积2 .7万平方米。除了“高大上”的购书中心,广州还有不少拥有格调、情怀的独立书店。

    方所、博尔赫斯书店、1200bookshop……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目前共有10多家独立书店,其中还有一些是24小时营业的“通宵书店”。“虽然书店受网络冲击严重,市场洗牌在所难免,但独立书店依旧延续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态。”中山大学学生小陈说。

    小陈是一位老广,爱好读书的她节假日最爱在独立书店“泡一天”。她记得媒体上曾有一句话———书店,应该是一座城市最具温度的文明地标。“广州有很好的阅读环境,我希望广州也能像台北一样,有几家有代表性的24小时书店,让广州拥有不熄灯的城市阅读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图书馆之城

    花城广场最南端,是眺望广州塔的绝佳位置,这里也能看到新广图大门前络绎不绝的人潮。2013年6月23日,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

    “每天都有好多人来看书!”暨南大学小安是大二学生,对比以前的旧广图,小安称,新广图更大、藏书更多,很多措施都很人性化。虽然在互联网买书更方便,但在图书馆看书更有感觉。

    “广州是千年商都,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名城,这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今年5月召开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实施工作会上,市长陈建华如是表示。

    根据计划,到2020年,广州将实现“约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公共图书馆藏书”的目标。由此,广州将进入全国图书馆事业发达地区的行列,成为一座“图书馆之城”。

    站在新广图大门向西望去,能看到广州少年宫、广州大剧院,往南则能看见广东博物馆。花城广场不但是广州的“城市客厅”,更是“文化客厅”。根据广州市政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将加快“四馆一园”的建设。也就是说,在珠江南岸也将成为广州的文化中心。

    此外,广州还将重点推进海事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南粤先贤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华侨博物馆、第三少年宫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多样的文化场馆将极大满足广州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靓广州

    垃圾分类改变一座城

    “垃圾问题”,无疑是一座城市文明的试金石。去年开始,一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运动在广州轰轰烈烈地展开。时间过去一年,不少市民发现,广州的城市环境变靓了。一些城中村告别了“电线飞架、脚下垃圾”的时代。而2012年开始的“垃圾分类革命”正在默默改变广州人的生活,未来或将成为“文明广州”的新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图书馆之城

    花城广场最南端,是眺望广州塔的绝佳位置,这里也能看到新广图大门前络绎不绝的人潮。2013年6月23日,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

    “每天都有好多人来看书!”暨南大学小安是大二学生,对比以前的旧广图,小安称,新广图更大、藏书更多,很多措施都很人性化。虽然在互联网买书更方便,但在图书馆看书更有感觉。

    “广州是千年商都,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名城,这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今年5月召开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实施工作会上,市长陈建华如是表示。

    根据计划,到2020年,广州将实现“约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公共图书馆藏书”的目标。由此,广州将进入全国图书馆事业发达地区的行列,成为一座“图书馆之城”。

    站在新广图大门向西望去,能看到广州少年宫、广州大剧院,往南则能看见广东博物馆。花城广场不但是广州的“城市客厅”,更是“文化客厅”。根据广州市政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将加快“四馆一园”的建设。也就是说,在珠江南岸也将成为广州的文化中心。

    此外,广州还将重点推进海事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南粤先贤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华侨博物馆、第三少年宫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多样的文化场馆将极大满足广州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靓广州

    垃圾分类改变一座城

    “垃圾问题”,无疑是一座城市文明的试金石。去年开始,一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运动在广州轰轰烈烈地展开。时间过去一年,不少市民发现,广州的城市环境变靓了。一些城中村告别了“电线飞架、脚下垃圾”的时代。而2012年开始的“垃圾分类革命”正在默默改变广州人的生活,未来或将成为“文明广州”的新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图书馆之城

    花城广场最南端,是眺望广州塔的绝佳位置,这里也能看到新广图大门前络绎不绝的人潮。2013年6月23日,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

    “每天都有好多人来看书!”暨南大学小安是大二学生,对比以前的旧广图,小安称,新广图更大、藏书更多,很多措施都很人性化。虽然在互联网买书更方便,但在图书馆看书更有感觉。

    “广州是千年商都,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名城,这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今年5月召开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实施工作会上,市长陈建华如是表示。

    根据计划,到2020年,广州将实现“约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3册公共图书馆藏书”的目标。由此,广州将进入全国图书馆事业发达地区的行列,成为一座“图书馆之城”。

    站在新广图大门向西望去,能看到广州少年宫、广州大剧院,往南则能看见广东博物馆。花城广场不但是广州的“城市客厅”,更是“文化客厅”。根据广州市政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将加快“四馆一园”的建设。也就是说,在珠江南岸也将成为广州的文化中心。

    此外,广州还将重点推进海事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南粤先贤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华侨博物馆、第三少年宫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多样的文化场馆将极大满足广州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靓广州

    垃圾分类改变一座城

    “垃圾问题”,无疑是一座城市文明的试金石。去年开始,一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运动在广州轰轰烈烈地展开。时间过去一年,不少市民发现,广州的城市环境变靓了。一些城中村告别了“电线飞架、脚下垃圾”的时代。而2012年开始的“垃圾分类革命”正在默默改变广州人的生活,未来或将成为“文明广州”的新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大环卫投入扮靓城中村

    “每天工作8小时,轮班的。这条路要扫好几遍。”刘大姐是车陂街的一位环卫工。8月的广州,太阳有些毒,刘大姐顶着烈日在车陂街高地大街上来回清扫。“现在你看,地上多干净啊,污水肯定没有,果皮纸壳也几乎见不到。”

    说起高地大街过去一年的变化,刘大姐坦言:“街道环卫工增加了近一倍的人手,还增加了很多现代化设备,添购了6台电瓶车、2台洒水车,还有专门收集大件家具的专用车。”

    “以前下雨天走在路上,脚上会溅到黑泥,现在好了很多。”住在高地大街附近两三年的崔先生很有感触。

    过去一年多,广州城中有许多条街道都像车陂街一样,开展了“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综合整治行动。

    在广州的城市客厅———花城广场,改变也在悄然进行。从北到南全长约1500米的花城广场,被划分为5大网格,每个网格配一名负责人,再安排相应数量的保安、保洁、工程等人员。保安员吕尚建谈到花城广场近一年的变化,非常自信。“路面更干净了,乱摆卖和派传单的也少了,骑车、遛狗的也少了很多。”

    除了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整治活动还注重引导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广州。越秀区登峰街居住着许多外国客商,登峰街通过建设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配备懂各种外语的社工,宣传广州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中心还会定期举办“分享各国家乡菜”、“组织外国小朋友包粽子”等活动,增加他们对广州的融入度,打造“平安、有序”的社区环境。

    垃圾分类或带动社区自治

    家住黄埔区海安社区的崔阿姨拎着垃圾从楼栋里面出来,“你看,我是分两袋的。干湿要分开嘛!”海安社区正在推行“定时定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从2012年开始,广州城中就掀起了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垃圾革命”。“我们家住在一楼,丢垃圾还挺方便,最高楼层的住户也会自觉在晚上9点之前把垃圾放到门口。”崔阿姨坦言,“定时定点”之后楼道的卫生更干净了,老鼠、蟑螂也少了很多。

    “最辛苦的还是保洁人员,他们会在规定的投放时间站在桶边监督垃圾分类,如果分得不够细致,他还会重新分类,然后告诉我这些垃圾应该放在哪一类。”崔阿姨称,正是因为桶边监督,让她慢慢了解垃圾该如何分类,“我就是举手之劳,最好不要麻烦保洁员再分一遍了。”

    从去年7月10日开始,广州逐步推广“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这一模式已覆盖全市过半社区人口。按照推广目标,到今年底将覆盖超六成社区人口。

    广州推行垃圾分类,有一群人非常活跃,他们是N G O。罗建明,网名“巴索风云”,曾是番禺反焚烧事件的参与者。近年来,他带领着一帮朋友,创办了环保公益组织“宜居广州”,这一组织的一大宗旨就是推进广州垃圾分类。罗建明身体力行,深入社区楼盘搞调研、总结经验,近期还和街道合作在菜市场推行垃圾分类。

    “广州的垃圾分类在理念和措施上都走在全国前列,接下来要不断加快市场化步伐,引入企业参与分类。”罗建明坦言,垃圾分类正深刻影响着广州,“像我们这样关注垃圾分类成立的N G O会更多,街道、居委为了推广垃圾分类进行的良性互动将会带动社区自治。”

    “届时,垃圾分类将不仅改变广州的城市面貌,更成为改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途径。”罗建明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08: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访谈

    市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郭艳华:

    推广垃圾分类不妨曝光黑点

    这两年,市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郭艳华很忙。她加入了广州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公众监督咨询委员会,在其中担任副主任,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明察暗访。“把广州的垃圾分类说成,改变市民文明习惯的里程碑,一点也不为过!”郭艳华评价。

    2012年,广州开始了一场“垃圾革命”。郭艳华坦言,垃圾分类看似小小的一个动作,折射的却是市民的修养、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郭艳华认为,目前,广州垃圾分类已经进入全新阶段,也就是全市推广。在此阶段,要继续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现在不用总是宣传好的典型,可以曝光一些做得不好的,促进广州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1964年2月出生于辽宁的郭艳华,1991年来到广州,现在成为广州这座城市的“新广客”。“刚来广州那会儿,确实是一方经济热土,很发达,但城市确实脏乱差。”在郭艳华的记忆中,当年的广州火车站地上污水横流,广场上还有很多人强买强卖,秩序很糟糕。“但现在你到火车站看看,地面很干净,而且秩序好了很多。”

    “亚运会以来,广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艳华称,花城广场、小蛮腰已成为广州这座城市的新坐标,猎德村等城中村改造让城市“旧貌换新颜”,“这些都反映了广州城市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统筹:南都记者 刘其劲

    采写:南都记者梅雪卿 刘其劲 实习生 姚丹

    数据分析支持:凯迪数据研究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09: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版主删除此楼主这信息。
这种新闻稿完全和高楼迷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0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linli163


    深圳佬优越感十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12: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linli163


    这么说就没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12: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cyralschen


    楼主发这贴没问题呀,广版有分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12: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linli163


    也比你乡下快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13: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O1985 于 2015-10-28 13:36 编辑

回复 10# linli163


    是吖,深圳好,建议都去挤深圳吧,广州已经够多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05:30 , Processed in 0.94018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