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广穗 于 2016-5-26 15:41 编辑
为广府文化入课堂点赞
南方都市报 2016年05月26日 作者:陈扬
陈Sir扬言(第2015期)
地处广州中心老城区的越秀区推行广府文化进校园无疑是一种对历史的承担,应该点赞。
南都的报道说,越秀区大南路小学在校内融入广府文化教学。学校邀请广府戏服、广彩、剪纸、讲古等七个广府非遗项目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手把手教新生代传承广府传统文化。
无独有偶,长堤真光中学围绕校内的潮州会馆、豫章书院两座古建筑,组织师生研究广府传统文化,包括醒狮、鸡公榄、茶艺、剪纸、满洲窗制作、广式戏服、广式宫灯等,成为学校的日常课程。
而这些只是越秀区弘扬广府传统文化教育的案例之一。从2014年起,由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教育局联合推出“五个一”工程,主要包括编制一套《广府文化读本》、打造一系列广府文化传承品牌活动、打造一批青少年广府文化传承特色项目、建立一个广府文化教育网站、每年举办一次集中展示宣传活动。目前越秀区全区各中小学都在深入开展一系列青少年广府文化传承教育活动。越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广府文化的发源地,越秀区将尽全力擦亮广府文化的品牌。这只是越秀区弘扬广府传统文化教育的案例之一。广府文化率先在广州市的传统老城区走进了校园。
一说起这类题材人们都很激动。有人认为广州的孩子现在已经对广州的传统习俗知之甚少了。但也有人抱着对广州本地文化的偏见,动不动就说广州人排外、狭隘、没文化。此不管怎么说,越秀区推行广府文化进校园还是要些勇气的。
从我开始进小学以来,准确地说是从幼儿园教育开始,记忆当中爱国主义都一直是最重要的教育题材之一。但是地方文化却一直不在这些教育的选项当中。所以,我现在对于广州文化和岭南文化所有的了解都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这是我对家乡本土文化所知甚少的重要原因。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来源于地方文化的多样性,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所在。话说五千年文化的历史也是各种地方文化历史的集合,而不是单一文化延长线。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道理,但是到了教育实践当中,我们却很难找到本地文化的一席之地。
翻翻孩子们的课本,往往对千里之外的某个城市描摹细腻,热情赞颂,从小学到中学反复灌输。但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却在课堂中一次次缺席。以致孩子们潜意识中,觉得那个遥远的地方是崇高的,跟他紧密相连的家乡反而很抽象。长大以后,对家乡知之甚少,缺少认同,感情淡漠。这是违反人性的。爱一个国家,首先要从爱家乡开始。
地处广州中心老城区的越秀区推行广府文化进校园无疑是一种对历史的承担,应该点赞。 □陈扬
茶煲家系列漫画 □老唐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