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18年5月17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7 1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8-5-17 08:24
在最牛科技公司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5月15日,华为武汉研发基地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正式投入运营,低调 ...

哈哈什么时候能到这食堂尝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2: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硚口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打造华中工业设计发展高地


乐居找房
百家号05-17 07:40
关注

5月16日上午,武汉市硚口区京汉大道特1号,“D+M工业设计小镇”对外开放。

这是武汉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目前华中地区首个工业设计产业集群,由武汉市硚口区政府、深圳浪尖集团共同打造。

开放首日,由浪尖设计集团牵头,小镇与深圳华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学、研、资各界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老厂房华丽转身

搭乘轻轨1号线从硚口路车站下车,一路走到仁寿路和双厂巷交会处,就是“D+M工业设计小镇”所在地,也是武汉化工厂老厂区旧址。

武汉化工厂曾盛极一时,2011年破产,厂区内留存有六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

两栋两层办公楼为法式建筑,有百余年历史;三座并排而立的车间为日式建筑,大部分采用木制结构,有80多年历史;一栋两层楼房,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苏式建筑。

这些建筑将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下来,展示汉口百年工业史。

梳理历史脉络,工业设计小镇周边方圆数公里土地上,曾诞生武汉的第一根火柴、第一块肥皂、第一滴自来水、第一度电等多个“第一”。新中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也出自此地。

10年内孵化200个创新团队

高架上,轻轨驶过;高架下,格局大变。

厂区内,新建一栋设计感十足的五层建筑:一楼布局3D打印中心、快速原型制作中心。二楼设置D+M智造体验中心、产品实验室等。三楼是产品设计中心和交通工具设计中心,还有小镇运营平台。四楼、五楼则布局高校联合研究院、创新孵化中心。

武汉“D+M工业设计小镇”占地40余亩,规划面积6.5万平方米,以“一小镇六组团”创新模式,构建设计创新组团、研究应用组团、孵化创新组团、产业链整合及智慧工业组团、教育培训组团以及服务配套组团六大组团,推进集群式发展。一期开放1.2万平方米,开放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包括产品设计、供应链设计、线下CMFT研究应用展示、CMFT技术交流培训、快速原型制作、产品检验检测、小批量生产以及各类创新思维交流、高校项目技术支持等全产业链设计创新相关业务模块,协同高校机构研究创新、协助创新企业技术研发。

按照规划,10年内,武汉“D+M工业设计小镇”将创造1万件知识产权,服务1500家客户企业,整合联动产业链上下游3000家企业,创造4000个就业机会,孵化200个创新团队,服务于中部制造业创新。

打造华中工业设计发展高地

深圳浪尖集团创始人罗成说,武汉“D+M工业设计小镇”是浪尖集团的第二总部。

浪尖集团总部位于深圳,在国内13个城市均有布局。罗成介绍,布局武汉项目是最高版本、标杆型业态,志在成为华中乃至全国领先的以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创造生态平台。

仅隔着京汉大道,标致雪铁龙亚太区总部落户越秀财富中心。挂牌新三板,与菜鸟、迈瑞等知名公司密切合作的普罗格公司,特将总部从北京搬到武汉,同样入驻越秀财富中心,正全力冲刺“独角兽”。

在硚口,以企业总部为代表的工业服务业正在加速集聚:2017年,葛洲坝集团、中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泰康人寿湖北分公司等22家总部经济企业,税收过亿元。汉江湾云谷建设取得可喜进展,声荣环保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精英盛华、德发信息、金东方等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猪八戒网武汉园区盛大开园,打造全球知识工作者共享平台。

一方面,工业企业生产环节纷纷外迁,近年来飞出一批“不死鸟”,如远大医药、武汉有机实业、双虎涂料、武汉无机盐、航天电工等;另一方面,企业“大脑”如管理、营销、研发、结算总部纷纷留驻。

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董广利说,当前正值武汉成功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和继续承办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的良好机遇,“D+M工业设计小镇”的建成开放,将帮助武汉更好地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打造华中地区工业设计发展高地。

一度沉睡的老工业基地,已经激活!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持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推动硚口乃至武汉高质量发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2: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mano320 于 2018-5-17 12:36 编辑

重磅!今天起,湖北省委新增一个工作机构

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在汉揭牌

湖北日报讯 16日,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委军民融合办”)在汉揭牌成立。自此,该办作为一个全新机构正式运转,开启湖北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征程。

根据中央编办批复意见和省委决定,设立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加挂“湖北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牌子,作为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规格正厅级,列省委工作机构序列。

省委军民融合办负责人表示,新机构的设立,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省委军民融合办和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种新体制在全国军民融合机构中属于首创,有利于实现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的高效治理。

省委军民融合办成立后,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健全完善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政策法规建设,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办检查。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体党员干部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全力推动湖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湖北省是军工大省、军需大省、科教大省、工业大省。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将重点实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基础设施共建、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国防动员建设、服务平台构建等“六大工程”,大力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光电子信息、北斗导航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一批军民融合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5: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romano320 发表于 2018-5-17 10:54
加快人才引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含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为产业升级转型奠定基础。目前看做得不 ...

虽然第三名可喜可贺,但和前两名差距太大了,还要努力缩小差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5: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romano320 发表于 2018-5-17 12:34
重磅!今天起,湖北省委新增一个工作机构

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在汉揭牌

军民办....还真是贯彻上面意思... 能有个改善投资环境的更好 红肿走了就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5: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高新区领导赴深圳拜访重点企业
来源: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网     
        5月15日,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子清、常务副主任陈平一行赴深圳拜访天马微电子公司和华大基因,东湖综保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首文参加。 刘子清一行与天马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陈宏良等高管就企业在光谷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沟通,感谢天马微电子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并表示东湖高新区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天马微电子的发展,高新区各部门要加快解决天马微电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在光谷继续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陈宏良感谢东湖高新区对天马微电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表示天马微电子将继续扎根东湖高新区,把东湖高新区作为AMOLED板块的总部,加速推动武汉第6代AMOLED生产线量产,为东湖高新区“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作出应有贡献。
        在华大基因深圳总部,刘子清一行考察了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并与华大基因农业集团董事长梅永红、华大基因副总裁路军等座谈,就华大基因在东湖高新区的发展进行了沟通交流。刘子清表示,希望华大基因能够以光谷为家,扎根武汉,东湖高新区将全力支持华大基因在武汉市发展壮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6: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romano320 发表于 2018-5-17 12:34
重磅!今天起,湖北省委新增一个工作机构

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在汉揭牌

一新书记到中央后还兼着跨军地改革小组的组长职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6:1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omano320 发表于 2018-5-17 12:34
重磅!今天起,湖北省委新增一个工作机构

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在汉揭牌

这个好,这部门在中央是陈一新负责。应该对CBD那一块有利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6: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武汉造火箭一飞冲天,助力武汉迈向中国航天“第三极”


2018-05-17 14:11 来源:长江日报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效果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7日讯 长江在新洲双柳转了一个小小的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坐落在这里。16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工地一派忙碌,一座现代化的航天产业新城正在崛起,与一江之隔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遥相呼应。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开建一年多,火箭产业园主体厂房施工已接近尾声,再过一个月,火箭总装总调中心将迎来主体结构封顶,今年底可完成全部土建工程,明年上半年投产,年产20发运载火箭。届时,“武汉造”火箭将一飞冲天。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效果图

早在2016年2月16日,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就在阳逻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专业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姚少君介绍,火箭公司目前主要研制“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其中,“快舟一号”用于微小卫星发射和组网,700公里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200千克;“快舟十一号”用于一吨级卫星发射和组网,700公里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000千克。放在车上就能发射,是“快舟十一号”火箭的最大特点,普通火箭发射前要准备至少一个月,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只需要准备几天;“快舟二十一号”可满足大吨位卫星发射,还能搞太空货运。

他介绍, 在其他地区工厂生产的“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计划今年以“一箭六星”方式完成首飞。他还透露,为“快舟十一号”火箭量身定制的集运输和发射于一体的火箭发射车,是目前世界上机动运输能力最强的火箭发射车,机动性能强,到达指定位置后,可在两小时内完成火箭发射,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的需求。

预计到2021年,火箭公司完成全系列型谱火箭研制,具备年产50发运载火箭的能力,实现不低于62次商业发射,进入上下游核心板块,完成产业布局。

只要几小时就可发射 每公斤发射成本最低不超1万美元

快舟堪称中国最好的商业火箭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展示馆内“航天模型”。记者刘斌 摄

2017年4月24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开建,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的首批三大项目——火箭总装总调中心、电磁防护材料和高端铁芯及其延伸产品制造项目,正式入驻基地。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重点打造以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为核心的三大产业集群。布局航天科工火箭、卫星项目和“五云一车”工程,即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高速飞行列车。

航天科工重点发展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主导产业。

快舟系列运载火箭采用智能化设计、车载机动垂直发射、低成本固体发动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实施发射。“快舟一号”每公斤发射成本约2万至3万美元,“快舟十一号”更是低至每公斤1万美元以内。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展示馆内“航天模型”。记者刘斌 摄

作为中国目前最好的有商业优势的快舟火箭,创新性地使用了新型结构材料,重量更轻,牢固度更高。

2017年2月16日,“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二级发动机进行地面点火试验,试车圆满成功。目前,该箭完成关键技术攻关,进入全箭调试测试阶段。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表示,中国航天作为世界航天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从跟跑转向并跑,个别领域正从并跑向领跑转变。“未来几年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发展的黄金时期,武汉一定能够抓住历史机遇,为国家航天产业振兴作出贡献。”

近年来,上海、西安先后成为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谋篇布局的战略要地。在中国中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助力武汉阔步迈向中国航天“第三极”。

航天产业港公寓、超市、健身房一应俱全

高科技人才可拎包入住

从长江边一片村庄和荒地上诞生,在一张白纸上着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仅仅历时一年,蓝图已初步绘就。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展示馆内“航天模型”。记者刘斌 摄

5月14日,长江日报记者再访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17公里的阳大公路横贯东西,穿越基地。宽24米的省道,升级改造成宽60米、双向6车道的城市道路。阳大公路有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航天大道。

东部产业核心区、中部商务中心区、北部生态创新区、西部产业配套区……航天大道一线串起四大功能区。未来,它将成为引领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黄金大道。

航天大道以南,东部产业核心区沿线布局。园区内,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纵横交错,环境宜人的产业港公园绿树成荫、绿草茵茵,园林绿道蜿蜒穿梭。

占地80亩的航天产业港主体结构基本封顶,预计下半年建成交付使用,为企业提供厂房、研发基地、展示及配套用房等设施。

在航天产业港,134套公寓、食堂、超市、健身房等生活配套将一应俱全。届时,高科技人才可拎包入住。

“以航天产业为龙头,基地已初步形成8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基地建设运营方华夏幸福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总经理周解波难掩内心激动。他说,一年前,这里还是零散的村庄和荒地。如今,这里每天不一样!

自2017年11月8日破土动工以来,火箭产业园内打响大会战,50多台大型施工设备进场,工人三班倒施工,40多天就完成园区厂房2500多根19米多深桩基的施工,创造了“火箭速度”。

好消息接踵而至。火箭产业园一期主体厂房施工接近尾声,今年底,火箭总装总调中心全面完成土建、机电安装、外立面工程,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签了80亿元大单 120亿元项目在谈

上百家火箭卫星配套企业结伴来落户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常务副主任、新洲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介绍,基地现在时常有考察团找上门,到园区参观考察,专班几乎天天都有接待。

更让他高兴的是,到园区注册的企业也多了起来,不乏商业航天产业相关配套的企业,中遥智图、太库科技等上百家火箭、卫星关联配套研发企业将入驻。

“基地产业招商形势喜人。”华夏幸福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总经理周解波介绍,基地开建以来,成功签约13个项目。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协议总投资额达80亿元,在谈项目36个,总投资额达120亿元。这当中,不乏奥英光电、优利麦克这样的高新企业。

今年1月22日,总投资15亿元的奥英光电新型显示器件生产项目,正式与新洲区政府、华夏幸福签约,落户基地,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曲面显示器产品,将实现“武汉造”。

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实惠又实用

发射场地只需一个篮球场大小

目前,在商业航天领域,美国全球领先,有一大批商业公司从事航天产业。其中,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开始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维珍银河公司开展了为普通人提供太空旅游服务的业务,亚马逊蓝色起源公司则在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低轨道飞船,以降低载人航天的成本。

我国商业航天处在起步阶段,市场正在培育,需求旺盛,前景广阔。

我国的军用、民用航天,主要是长征系列液体运载火箭发射(36000公里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一颗通信卫星集成了很多服务功能,因此,体积、重量大(3~10吨),造价昂贵。

我国的商业航天,主要是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发射(300~1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小卫星体积、重量小(一般在1吨以下),造价比大卫星便宜。发射小卫星成本低廉,可集群发射。

小卫星、微小卫星广泛应用于遥感、测绘、气象、通讯、大数据传输及分析、智慧城市交通等服务。

采用机动车载发射的快舟系列运载火箭,采用智能化设计、车载机动垂直发射、低成本固体发动机。可以快速响应,火箭运到指定场地后几小时内就可发射。对发射场地保障要求低,只需要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平整场地,只需间隔1到2天就可以组织下一次发射。



( 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程书雄 郭文杰 肖熠旸 王林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7: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18-5-17 11:15
好像现在湖北要支持华中科技大学争取天琴计划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以前华工主导引力波这块的罗俊去 ...

主要还是钱,几百亿的项目对湖北来说还是挺重的,毕竟不是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9: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琴主要是套国家的钱,地方配套一些。分好几年建设,平均下来每年拿出的钱不是不可承受的。但这个项目确实是好项目,可以推动好多学科的发展,可以聚集好多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9: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江大桥 于 2018-5-17 19:24 编辑

武大的光源和华科的天琴起来了,队伍建起来,武汉高校的基础研究能力就可以提高到世界级的水平了,对应用研究的助力也很大,可以说是战略级的大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20: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工艺验收
        发表日期:        2018-05-15       
        打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关闭】        点击率:6
  5月9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武汉P4实验室”)工艺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召开。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建国院士任组长,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医科院等单位13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实验室项目进行了工艺验收。验收会议由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郑晓年主持。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建设、试运行总体情况及工艺情况汇报,审阅了工艺验收申请报告及相关测试报告,经现场考察,专家组认为:武汉P4实验室项目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部建设内容,工艺性能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南要求,一致同意武汉P4实验室通过工艺验收。

  武汉P4实验室是我国首个建成运行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填补了我国生物安全体系的空白。其设计先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具有完备的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实验室在人性化设计、运行效率、气密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性。项目整体运行稳定可靠,将在我国生物安全领域起到基础性、技术性、战略性的支撑作用,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和生物防范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和生物安全平台的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21: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吹风会,肯定武汉推进“中国制造2025”成效明显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7日讯(记者贺亮 通讯员武经宣)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国务院对2017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陈因以武汉为例,介绍积极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上的典型做法,肯定武汉在推进国家重大政策落实中成效明显。

据工信部介绍,武汉制定《武汉市2025行动纲要》《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等以集中资源、聚焦重点领域发展。截至2017年,武汉市一共获得2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称号,累计有8个企业获得了国家级试点示范企业称号,有3家企业获得了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

连续两年,武汉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等国家重大政策上,获得表彰激励,“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存储器基地等一大批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惠及武汉,有力促进武汉新旧动能加速换挡。

近年来,武汉工业增加值与规上工业利润总额逐年递增,千亿产业增加到6个,全市首个产值过千亿企业诞生在工业领域。

2016年底,武汉成为全国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存储器、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航天产业等四大国家级基地先后在汉落地,成为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两年来,武汉一批重点企业和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工业发展主要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去年,武汉工业经济实现“两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和0.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2404.9亿元,增长13.6%,工业投资增幅在副省级城市列第2位。

武汉市在今年初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实施“万千百”工程,建设信息光电子、汽车及零部件2个万亿产业集群,打造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若干个千亿产业,加快打造百亿企业方阵,奋力书写“中国制造2025”的新答卷,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典型样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3 06:16 , Processed in 0.04823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