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州医疗信息专辑(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荔湾区儿童医院全面完工并移交
广州日报 2025-04-28 13:12
       近日,荔湾区儿童医院妇幼大楼改造工程及医院室外工程全面完工并交付,成为继去年医院新建工程交付投用后的又一个里程碑。荔湾区儿童医院已于3月底顺利通过专家二甲复审初评,新的就医环境为医院顺利通过二级复评提供了坚实基础。
       项目位于荔湾区东漖南路238号,按照一所集保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设计,预留创建三级妇幼保健专科医院的条件,设置床位超300张,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旨在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且优质的就医体验。承建单位广州建筑协安公司介绍,自开工以来,项目团队解决了旧楼改造边运营边施工的难题,按时顺利全面完工,项目先后获得了广州市、广东省安全文明示范工地荣誉称号。
       项目建成与投入使用丰富了广州西部的医疗资源,提升了荔湾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并覆盖辐射广州全市及佛山邻近片区,为更多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为创建三级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提供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化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按下“加速键”,城郊街东风村城中村改造首块地顺利交付
       作者 黄楚旋 2025-05-01 15:57
       近期,随着围蔽施工队正式入场放线,城郊街东风村首块**储备用地82.59亩正式完成清障交地。自此,东风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跨入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据介绍,东风村城中村改造首地块将用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从化妇女儿童医院(以下简称从化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用地全面拆迁清 零并交付,标志着东风村城中村改造取得关键突破,项目正式转入建设阶段,为后续全域更新奠定基础。
       全员攻坚破题征拆“硬 骨头”
       面对城中村改造“第一难”的征地关卡,城郊街发动懂政策、会征迁、肯吃苦的街、村干部组建专项工作组协同推进。
       “这段时间同事们都顶着压力干,连轴转是常态,务必按时完成任务。”动迁组工作人员说道,动迁组采取“一户一策”精准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向农户摆道理、讲政策,以政策温度化解村民疑虑,取得了群众的支持。
       历史遗 留问题处置组则耐心细致听取群众诉求,逐一登记造册,逐项破解陈年症结;资金保障组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以赴落实项目征拆补偿费工作,首笔补偿款快速到账,已顺利打进村民账户中。
       城郊街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这种“政策+情感+效率”的组合拳,才让城郊街顺利完成了从化妇女儿童医院项目的征地任务,为从化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三甲医院填补民生短板
       规划显示,从化妇女儿童医院作为东风村改造的重要民生配套,将按三级甲等、专科特色鲜明的建设目标,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分步建设”策略,建设设施用房、大型医用设备用房、感染疾病用房、科研用房、预防保健用房、教学用房等特色科室,首期工程投用后可直接惠及片区居民。
       身为两个孩子妈妈的工作人员算起时间账:“现在带孩子去广州市区看病,路上就要一两个小时,等新医院建好,大家散步的功夫就能到。”
       接下来,城郊街将积极协助各参建单位着重发力建设,换挡提速,高效推动从化妇女儿童医院建成启用,逐步缓解从化区及周边广大妇女儿童的看病难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以首块交地为起点,东风村城中村改造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未来,东风村的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将持续优化,为居民打造更加舒适、便捷、宜居的生活环境。
       “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这是东风村发展的重大机遇,抓住机遇才能让村民生活更有盼头。”东风村委会负责人说道。
       城中村改造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让每一位村民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城郊街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改造将通过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政策,让村民实现“住有宜居、业有可依”,也将为从化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广医三院白云分院揭牌
南方+作者 谭超 2025-05-08 18:40
       5月8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白云分院(以下简称“广医三院白云分院”)揭牌仪式暨“柔济精神传薪火·健康白云启新程”义诊活动举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广州医科大学、白云区人民政府、白云区云城街道办事处、白云区卫生健康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多方代表齐聚,共同见证这一深化医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历史时刻。
       使命启航,共绘健康蓝图
       仪式上,广医三院白云分院院长陈敦金以“精进之力、赶考之心、共赢之志”为承诺,强调将以改革破题妇幼健康领域“卡脖子”问题,以患者满意度为最高标准,主动融入白云区三级医疗网络,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为健康白云、健康广州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麦倩挚指出,白云分院正式揭牌是落实广州市政府深化医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响应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发展迫切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两院以学科共建、管理协同为核心,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为更多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白云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鲍涵慧表示,此次合作是深化医联体建设的关键实践,期待广医三院白云分院紧紧依托广医三院的优质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深化合作,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妇幼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群众满意的三级甲等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晓辉强调,白云分院的成立既是校地合作成果,也为临床教学与科研创新提供新平台,将进一步建立更紧密、更高效的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端华提出三点期许:一是立标领航,勇当改革“探路者”;二是聚焦民生,甘为健康“守护者”;三是凝聚合力,争做发展“示范者”,推动“白云经验”走向全市。
       顶级专家下沉,“家门口”享优质医疗
       揭牌仪式当天,广医三院白云分院同步开展“柔济精神传薪火•健康白云启新程”大型义诊活动,特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主任、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侯红瑛,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主任兼重症产科主任王志坚,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刘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生殖内分泌科主任黄神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张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兼儿科负责人吴繁莅临现场开展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设置了产科、妇科、儿科、内科、外科、中医科等专科咨询台,为群众提供免费胎心监护、阴道镜检查、血压/血糖/尿酸检测/肺功能检查、超声骨密度测量、中医针灸推拿辨证、小儿穴位贴敷(缓解积食、咳嗽等)等医疗服务,专家团队针对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供个性化指导,惠及数百名群众。
       据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作为拥有126年历史的“柔济”品牌医院,是全国首家市级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妇产科研究所所在地,产科是国 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孕产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
       白云分院的正式揭牌标志着白云区医疗资源优化整合迈入新阶段。未来,广医三院将通过人才派驻、技术帮扶、科研创新等机制,助力白云分院提升医疗质量与管理效能,以“管理同质化、服务一体化”为目标,为健康广州建设注入新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成功织就无缝“天衣”
2025-05-09 10:32:12 广州日报新花城
       近日,经过44小时连续浇筑,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项目直线加速器区混凝土浇筑圆满完成,标志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项目后续重离子区域超大超厚混凝土施工提供了重要技术参数和施工经验。
       此次施工的直线加速器区位于中肿天河院区地下室负二层东侧。作为核心放射治疗功能空间,其结构安全性、防辐射性能、侧壁防水抗渗性能直接关系到医疗环境安全。若采用分次浇筑,极易形成施工缝,导致结构出现薄弱点,埋下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难题,保障机房的防辐射、防水抗渗效果与结构稳定性,项目采用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工艺。该区域顶板、墙体最大厚度达3.0米,单次浇筑混凝土方量高达3787立方米,对混凝土的温控防裂措施、防渗漏措施、平整度控制、截面尺寸精度、密实性指标均提出了远超普通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珠江监理深入推行“全周期、全链条、全覆盖、全责任”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提前策划,牵头组织参建各方成立专项筹备小组,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对专项施工方案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讨,邀请行业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为确保混凝土质量达标,珠江监理组织各方人员走访多地混凝土供应商生产基地,联合搅拌站与设计单位,围绕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开展多轮试验与验证,最终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水泥用量、水化热温升抑制剂配比及入仓混凝土塌落度参数。施工中,浇筑全程进行严格温度控制,采取墙体预埋冷却水管进行降温处理、电子测温计实时监测、里表温差过大及时加冰降温等措施,确保混凝土浇筑全程温度受控,严防内部裂缝形成。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位于龙洞,总建筑面积约29.90万㎡,配置了1套全球唯一的全埋式重离子放疗系统(肿瘤放疗领域的前沿技术)、10台直线加速器、2台PET-MR等尖端医疗设备,形成国内顶尖的肿瘤诊断治疗集群。中心日门诊量约6000人次,建设床位约1100张,预计2028年1月交付,将成为面向未来的世界级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肿瘤医学科学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 聚焦智能医学新发展
2025-05-08 15:07 来源:南方网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变革的浪潮中,中山大学深耕医疗健康领域,通过学科交叉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学科交叉优势,进一步推进智能医学跨越式发展。”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说。
  近年来,从理论探索到技术落地,从临床应用到基层普惠,中山大学在智能医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AI+眼科:与华为联合攻坚,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面对人民群众对眼科医疗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率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病防治中的应用。
  2016年,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教授团队创建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CC-Cruiser,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辅助医生完成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和风险评估,被评为全球医学界11大AI事件之一。2017年,眼科中心开设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门诊。
  2023年3月,中山眼科中心启动国内首个眼科大模型ChatZOC的研发,与华为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并于2024年6月6日正式发布模型。该模型通过交互式问诊为患者提供就诊建议,赋能医疗服务均等化。2024年10月,该系统在湖南、新疆、海南等地及马尔代夫落地应用。在新疆喀什,该系统帮助当地40余名村医和20名医护人员培养标准眼科诊疗能力,10天内为近3万居民完成眼病筛查。
  此外,中山眼科中心联合全国136家机构发起“百城光明行”活动,以5G智能眼科巡诊车为载体,在29个省级行政区、108个城市开展服务,累计筛查超过15万群众,打通守护眼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AI+肿瘤科:为医生打造智能助手,实现精准医疗新突破
  在肿瘤诊疗领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率先引入DeepSeek-R1 671B大模型,拥有6710亿参数规模,灵活应对复杂医疗场景。该模型与全院大数据平台联动,覆盖200万患者全病程数据,实现秒级调阅与智能解析,为医生提供个性化辅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孙颖表示,“只有让AI适应人,而非人适应AI,才能让AI真正扎根临床。”
  除了协助医生处理日常事务,借助AI的力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团队自主研发的上消化道癌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GRAIDS)对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敏感性高达90%以上,该系统于2019年问世即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马骏院士团队在鼻咽癌治疗领域实现重大创新。他们通过医工融合和产学研合作,采用三维多尺度卷积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利用人工智能仿真肿瘤生长规律,提取和分析所标记的目标区域的特征,辅助医生快速、准确对全身69个多部位危及器官进行智能勾画,大幅提升医生勾画精度和工作效率,医生的人均靶区勾画工作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0.5小时。目前,院内已累计使用7.3万次,已推广至国内30个省,361家医院,累计服务患者60万人次,大幅提高放射治疗精准度和效率,提升放射治疗水平的同质化。
  AI+医院:破解“数据孤岛”难题,助力医院智能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附属三院”)大数据中心主任刘子锋介绍,三甲医院通常有一两百个业务系统,数据串联长城存在障碍。面对医院数智化转型中数据孤岛、质量参差等痛点,附属三院开展“数据治理”,将5000万门诊患者、120万住院患者的30TB数据汇入统一“数据湖”,再针对不同系统业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高效数据管理体系。
  2024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后,附属三院筛选出多场景应用方案,推出“三院私域GPT”“智能预问诊”“患者数字分身智能体”等工具。附属三院党委书记吴京洪表示,医院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成果是“最具智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人工智能为驱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依托学科交叉与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山大学正在持续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革新突破,让智能医学成果惠及千万百姓,为全球医疗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大智慧”与“中国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五年广州血液中心采血量有四年居全国首位
2025-04-25 04:30 来源:大洋网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4月24日—6月24日期间,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委联合开展“赓续‘五四’薪火·青春热血有我”——广州市迎“五四”青年无偿献血系列活动,发动全市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昨日,该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广州血液中心举行,各行业团员青年代表现场积极挽袖献血。
       “天使白”“消防蓝”都来献血了
       在启动仪式上,广州血液中心主任梁华钦介绍,2024年,广州血液中心累计采集血液52.29万个单位,其中全血采集40.11万个单位,成分血采集12.18万个治疗单位,近五年的采血量有四年位居全国各大血液中心第一位,其中的成分血采集量,更是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唯一年采集量达到10万治疗单位的血液中心。但在医疗需求连年增长的背景下,广州市无偿献血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季节变化与特定时间段的影响,血液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尤其在寒暑假期、春节等献血“淡季”,血液库存常处于“紧平衡”状态。
       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环投花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市卫生健康委直属各医疗卫生机构等250多名各行业团员青年代表参与了昨天的启动仪式并现场献血,加上市内各分会场,全天共组织超过1000名青年参与献血。4月24日—6月24日期间,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委将联合发动全市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无偿献血,营造“青年带头、全民参与”的公益氛围。
       大一小伙已献血7次
       梁华钦表示,广州血液中心的数据显示,广州的无偿献血者60%是35岁以下人群,青年人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是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广州航海学院参与现场献血的学生志愿者中,董骐铭的献血次数在同龄人中可谓“遥遥领先”——才上大一的他,已经献血7次。他告诉记者,自己有亲属是医务工作者,所在的医院会定期组织献血,自己受其影响,在刚成年的时候,就参与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上了大学后加入了学校的红十字会,开始献成分血。按照规定,成分血每隔15天就可以献一次,因此至今他已经献了5次成分血,昨天则是他第二次献全血。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高明在过去的10多年间,基本每年都会献血一到两次。昨天,他在献血现场收到了一份意外惊喜——广州血液中心的资料库显示,他是一名稀有血型者,将获得广州血液中心送出的一枚专属定制的“稀有血型纪念章”,并纳入全省统一的特殊血型献血者信息平台。
       为何献血者献血12次,昨天才第一次知道自己是“熊猫血”?梁华钦解释,2021年起,广州血液中心牵头建立全省统一的特殊血型献血者信息平台,“对于稀有血型中较为常见的Rh阴性血,我们会在所有献血者中进行筛查;而对于一些10万甚至几十万人中只有一例的稀有血型,我们会抽样进行筛查。”所以在高明上一次献血后的抽检中,才发现他属于“熊猫血”,并把他的信息纳入了特殊血型献血者信息平台。
       由于特殊血型的稀有性,稀有血型者献出的血可供普通血型患者使用,但稀有血型者需要用血时,只能接受同样的稀有血型血液,因此他们面临着血源更紧缺、库存更稀少的困难。特殊血型库可以让为数不多的稀有血型者抱团取暖、互帮互助,目前特殊血型库中已经冻存了13种稀有血型的血液。梁华钦表示,血液中心会动员稀有血型者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定期献血,他们的血液将会进入特殊血型库内,冻存时间可长达10年,供相同稀有血型者或者其本人使用,让小群体也能有用血保障。
       无独有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护士赖俊程,也在昨天的献血中得知自己原来是Rh阴性“熊猫血”血型。他选择捐献400毫升血液,帮助更多同属“熊猫血”的患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贡献抗癌防治新方案 新药及技术创新显强劲势头
2025-04-20 17:02:1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主题为“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药的治疗效果,击败了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分享了上述消息。其中所指的企业则是来自广东的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方生物”)。
       除了新药方面的进展外,南都记者注意到,被誉为“放疗领域皇冠上的明珠”的质子治疗目前也正陆续在广东地区投入临床应用。
       业内人士透露,随着抗肿瘤药物和方案的自研、快速引进以及国家医保的及时介入,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绝大多数都能快速应用在中国临床。我国的癌症患者能够同步用得上最前沿癌症治疗手段,也正在从“有得用”向“用得起”迈进。
       肿瘤放疗的“利器”落地华南
       质子治疗实现对肿瘤“定向爆破”

       放射治疗,最早是用来治疗皮肤表面的肿瘤,是通过射线的电离辐射作用破坏细胞结构和细胞活性,杀灭肿瘤或控制肿瘤的治疗方法。
       早期的放疗,受技术条件限制,精度不高、受照范围过大,肿瘤多少照射的剂量,正常的细胞就有多少剂量,难免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由此,尽管放疗逐渐成为肿瘤的主流治疗方式之一,但也令不少人“谈放疗色变”。
       质子治疗一度被称为肿瘤放疗的“利器”。质子治疗相比普通的光子放疗,优势在于存在独特的“布拉格峰”现象。这也意味着,质子可以实现到达肿瘤部位后才释放最大能量,能够精准地将能量分布在肿瘤部位,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教授向记者介绍,“从开机到现在,我们已治疗80多位患者。不少患者从全国各地赶来,也不乏境外的患者。目前,医院接受质子治疗者最小年龄为4岁,最年长者为75岁。尤其是儿童的实体瘤接受质子治疗的效果也同样非常明显。”
       据介绍,质子可治疗的病种包括头颈部恶性肿瘤、鼻咽癌、脑肿瘤、乳腺癌、肝癌、胰腺癌、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等。
       南都记者从和祐医院了解,目前和祐质子重离子咨询门诊已正式开诊,由和祐医院副院长陆嘉德教授领衔,带领肿瘤医学中心多学科团队为患者病情多维度评估。作为医院重点项目,和祐质子重离子中心总投资逾20亿元,目前医院引进的质子与重离子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已完成安装,进入到精密调试阶段,计划2026年正式投入临床验收。
       据介绍,上述设备同时支持质子治疗与重离子治疗,为患者提供多种技术和射线种类的选择,尤其适用于难治性和常规放射性抵抗肿瘤。同时,质子360度旋转机架与多角度重(碳)离子射线角度,与基于笔形扫描技术的精确粒子调强放射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各种难治性和形态复杂的实体肿瘤,提供精确、适形、有效的放射治疗。
       质子重离子放疗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加入到推广这一前沿技术的队伍中来。
       而在整个广东省,还有多家医疗机构正在拟建这一系统,并相应启动建设前的环评、认证工作。随着该先进放疗设备陆续在广东地区投入临床应用,大湾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需放疗癌症患者有望就近接受质子重离子治疗,并从中获益。
       高质量的新药好药被批准上市
       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中国解决方案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药的治疗效果,击败了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今年两会,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分享了上述消息。而他所指的这家企业则是来自广东的康方生物。
       依沃西单抗
是一款首创新药,2024年5月在中国获批,作为四价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靶向PD-1和VEGF两个关键靶点。而PD-1抑制剂K药(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美国医药公司默沙东的核心抗肿瘤药物。
       根据HARMONi-2(一项关于依沃西单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相比K药,依沃西单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治疗开始到疾病出现进展或患者死亡的时间)为11.14个月,显著高于K药的5.8个月,并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9%。
       事实上,这仅仅是目前国内创新药飞速发展的一大缩影。
       药物是肿瘤治疗的重磅武器之一。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干扰癌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生物过程,从而阻止或减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在中国市场上,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同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1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到2311亿元,较上年增长17.01%,预计2025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3747亿元,并在2030年增长至6094亿元。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癌症创新药正通过差异化靶点选择、技术平台革新和生态体系重构,完成从跟随创新到原始创新的历史跨越。不少国内企业在ADC、双抗、CAR-T等领域布局全球前沿靶点,甚至部分管线已领先国际。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ADC全球在研管线超400项,中国企业占据全球40%的管线份额,HER2已形成成熟技术路径,TROP2和EGFR在肺癌、乳腺癌等适应症突破在即。
       国内创新药的发展离不开政策鼓励与机制完善。国家药监局发布《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4年,我国全年批准1类创新药48个,涵盖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抗感染等近20个治疗领域,一大批新药好药加速惠及患者。
       据媒体报道,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业务管理处袁利佳提及,针对临床急需药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多个药品加快上市通道。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为例,将常规的200个工作日审评时限,缩短为130个工作日完成审评。
       在医保层面,国家医保局立足维护人民健康的职责定位,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肿瘤治疗药物纳入医保,特别是通过准入谈判,发挥战略购买优势,引导肿瘤治疗领域新药价格回归合理,使原来价格昂贵、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的肿瘤药能够惠及广大患者,推动我国肿瘤治疗临床用药水平迅速比肩国际主流。
       据国家医保局公示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 年)》,26种被纳入医保的肿瘤用药中,有12种抗肿瘤药物的创新疗法首次被纳入医保,覆盖了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常见癌种。
       发出“中国声音”
       实现“国产创新药+全球同研”模式

       中国原研ADC药物实现晚期实体瘤治疗重大突破,为小细胞肺癌后线治疗提供“中国方案”。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赵洪云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了全球首个B7H3靶向ADC药物YL20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
       这是全球首次B7H3靶向药物在实体瘤的研究结果报道,还是首个报道的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后线治疗药物。该研究覆盖全球54家中心,纳入312例患者,发现YL201在小细胞肺癌、鼻咽癌、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等难治性肿瘤中的显著疗效,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均超过现有标准治疗,且安全性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该临床试验是国产原研药,是由中国研究者主导、全球研究者参与的早期临床研究项目,是“国产创新药+全球同研”模式下的里程碑成果,彰显了中国原研药物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首个由中国学者主导、全球研发的B7H3靶向ADC,YL201的全球多中心模式不仅加速了临床试验进程,更打通了药物国际化的通路,为国产创新药出海树立标杆。
       抗体偶联药物(ADC)作为当前医药研发领域的热点,通过连接子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相结合,精准地将药物递送至肿瘤细胞,形成癌症病灶富集的靶向作用,可以大大改善传统化疗药物无差别杀伤的弊端,被誉为“魔术子弹”。
       YL201正是这样一种“精准导弹”。“本次YL201研究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是全球首个在鼻咽癌和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中展现显著疗效的B7H3 ADC药物,此外,它在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这一突破性进展有望改变未来肿瘤治疗格局,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方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I期病房主任、临床研究部副主任赵洪云教授表示。
       此外,在肿瘤整合医学领域,中国的探索成果丰硕。多学科诊疗(MDT)和全方位诊断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涵盖“防、筛、诊、治、康和评、扶、控、护、生”全生命链条。以此理念为核心创立的“CACA指南”,多次在世界性肿瘤医学峰会上宣讲,为中国肿瘤医学的国际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民营医院被首次纳入!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到增城调研
南方+作者 郑慧梓 2025-04-23 12:55
       4月21日,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到广州增城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进行督导与调研,这是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首次将民营医院纳入到基层调研工作当中。
       麻醉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围手术期患者安全,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水平。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副主任姚尚龙表示,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作为全国首家参与此次国家级调研的民营医院,用五年时间实现了从零起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的麻醉专科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在内涵质量与外延服务双轨并进方面树立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本。”
       调研活动通过主题汇报、座谈交流及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展开。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副院长寇秋野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期待通过这场“国家级质检”促进医院麻醉质控工作再上新台阶;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副院长蒋海作麻醉手术中心质控工作汇报,详细介绍了基础医疗质量现状、麻醉相关文书、围术期体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等。
       实地考察过程中,专家组参观了麻醉手术中心、颐和国际医疗中心、医院沙盘及门诊大厅等重点区域,了解麻醉质控工作在临床中的实际落实情况,对麻醉手术中心的质量控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质控工作信息化、不良事件管理以及手术安全核查等方面,为围术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表示,此次调研指导是正式运行以来首次接受国家层面的“面对面”实地检查督导,对促进医院麻醉质控的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医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落实专家组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持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以更高的要求做好精细化麻醉质控工作,在保障医疗安全、优化服务品质的道路上深耕精进,为推动麻醉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9 23:30 , Processed in 0.03621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