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6-17 12: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6、16)的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深圳获批成为全国第四个、同时也是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析了深圳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以及未来将对深圳产业转型带来的积极影响。
报道称,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第34个年头,深圳正在寻求城市发展的二次飞跃。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寄希望于把整个城市做成一个巨大的创新孵化器。
和之前的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这三个示范区不同,深圳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是由一个或多个园区组成,而是包含了城市所有的产业用地,总共397平方公里。
市委书记王荣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高新产业集聚为主,深圳市委市政府对这些区域的产业集聚,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政策的服务体系,都做了精心的设计。下一步将全力推动落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
报道称,将一座城市打造成中国自主创新的引领者,深圳人有着自己的谋划。从单一的科技创新,到建设综合生态体系,也就是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圳希望以此完成从传统制造基地到高技术产业领军者的华丽转身。然而,缺资金、缺人才、缺政策也让深圳有些力不从心。这次升级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让深圳在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科研经费分配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司司长赵玉海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部在深圳除了要进行中关村已经有的一些政策的落地以外,同时还要加大深圳在科技金融结合,建立新型科研机构,以及深港合作等方面,进行相关政策的探索和先行先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