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279|回复: 26

[经济商业] 分享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的两篇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1 04: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这两篇文章相同的观点都提到了上面不给政策广州,朝中无人,一些利益集团用行政手段调配政策资源到别的城市造成广州发展的困境。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明目张胆地对一个城市进行打压,这堵墙是你多努力都没有办法推倒的。广州相对于北上深甚至天津杭州,要的不是政策,而是公平的游戏规则,期货交易所是广州本来就有的东西,现在我们只是要求还给我们,然而十年过去了并没有什么卵用。反动的话我就不说了

广州吸引名企政策薄 企业总部:穗难成首选

广州吸引名企政策薄 企业总部:穗难成首选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时间:2014-02-18 11:34


如何吸引更多名企与能人?考验广州政府部门的智慧羊城晩报记者 邓勃 摄(资料图片)

广州,你何以吸引名企?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暐  梁爽

总部经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风向标。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广州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一直保持全国领先,行政部门甚至订立目标,在2020年,建成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总部经济之都”。

但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广州对于总部经济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在某些权威城市总部经济能力排名中,广州已经跌出前三,排名在京沪深之后。不少业界人士反映,一个明显感受是,许多在广州落地生根的龙头企业总部陆续“北上”,或者悄悄把销售研发等部门迁移至北京、上海等城市。

“商人都不会喜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真要放一个篮子,考量各种因素,这个‘唯一’不太可能是广州。”一位业界人士向羊城晚报记者打比方。广州要打动“总部”的心成为“唯一”,还需要格外的努力。

广州的名企,你们过得还好吗?广州的名企,你们希望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环境?带着种种疑问,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分别走访市内各行各业,探寻企业的经营实况,聆听经营者的心声,为行政立法等各部门提供可信的参考素材。

破解之道

区别对待“投机者”

用心留意“唯一者”

怎么留住总部企业?怎么能够成为这些企业心目中的唯一?有统计显示,目前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各种有总部功能机构中,北京和上海占了绝大部分,包括广州在内的其他地方不到10%。

“要搞清楚一些企业来广州是图什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说。广州真正可图的是“市场优势”。这就意味着广州应该招揽更多重视市场优势的企业,而非只盯着500强。他认为很多高端企业其实不了解广州,而且“高端”目前可操作的空间也不多,“很多人也就是把广州当个跳板”。但跳出500强,选择就很多。他认为,广州应该吸引更多相对中低端的产业,发挥市场调配优势。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则分析,在地理位置上,广州既得利于香港,也受制于香港,跨国大企业同时在香港和中国大陆设立总部,则一般不选择广州;如果没有在香港设立亚太总部,那么其中国总部的设立一般首选优势明显的北京和上海,其次才是广深;然后是金融业,根据国情,首选也是北上深,“对于这些企业,广州可以适当降低关注度”。

彭澎介绍,广州对于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是有相当吸引力;此外,广州土生土长也有不少优势企业,例如广汽集团、金发科技;珠三角、广东省内发展起来后迁入省会广州的企业,如雅居乐,“广州对于这些企业应该多关注,多提高服务质量”。此外,他也希望政府平心对待企业因为内部分工而将不同业务中心分到其它省市,“应该关注他们留下来的业务,这些就是广州可以吸引总部经济的地方”。服务到位。

“留守者”说

扎根广州,但也感受到他城优势

提及广州的总部企业,在落户广州的企业总部名录中,安利公司具有代表性。它的落户,也正是在广州总部吸引力最强的时期。当时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和发展能力一直处在全国的“第一能级”,与北京、上海等地共同被列为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首选的城市。

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的中国地区总部自1992年起落户广州,1995年开始营业,在广州已扎根大约20个年头,如今总部注册在天河区,生产基地位于广州开发区内。

谈及这段缘分,企业负责人依然相当感触。“当时,国内有五六个城市都表示欢迎安利去落户,公司高层也马不停蹄地进行过许多实地考察。最终选择落户广州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至今仍然认为这一选择非常正确。”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朝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对比国内其它城市,广州优势很明显,“这里有良好的政策及投资环境,有着毗邻港澳、位于珠三角中心、辐射华南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良的商业传统。更重要的是,比起其它城市,广州有高效务实的政府,市场化程度、透明度较高、服务意识、支持力度较好、办事效率非常高。广州的政府部门胸怀很开放,对企业跟得紧,可以说是做到‘贴心服务’、‘贴身服务’”。

安利与广州的结合,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双赢,企业总部对于中心城市起到税收贡献效应,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和服务业的“几何级”聚集和发展。目前,安利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全国唯一的生产厂房,面积14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广州开发区建设第二厂房,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

但安利管理层也明显感受到国内其它城市的强力磁吸,陈朝龙表示:“在政策便利、人才引进方面,广州有着比北京、上海稍为逊色的地方。同时,在广州周围两小时交通圈内,也面临香港、深圳的强力竞争。”他强调,这些年来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的投入和努力,城市之间的竞争大了,企业自然就有了更多选择、会分流,尽管广州“依然很有优势”。

“离开者”说

总部迁移, 只因广州短板很明显

但有些原因,或许是“留守者”和“离开者”都不愿意说出来的。据相关部门公布统计,目前在广州市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超过15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设立的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企业超过60家。

但羊城晚报记者分析其中的趋势,发现数字背后也隐含问题。例如,位于安利公司所在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辖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对外公布的数据为56家,但这仅是其建成30年来的“累计数字”。记者了解到,这些企业存在分流的情况,如今西区内世界500强企业的实际数字为40多家。

一些财经记者都还清晰记得,2011年,信诚人寿总部正式从广州天河北路中心广场搬迁至北京,仅剩其运营、IT等后援支持部门继续留在广州。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在2000年到2003年间,保监会发放了一批合资保险公司牌照,其中有中意人寿、中英人寿、信诚人寿等3家外资寿险公司将总部设在广州,10年间,这三家公司的总部陆续搬迁至北京,无一例外。信诚人寿的离开,标志着广州失去了最后的外资寿险总部。

另一个标志性事件出现在2012年下半年,世界500强企业宝洁公司悄然在上海成立销售总部,导致该公司给广州半年的税收收入同比下降五成,一年税收减收约20亿元。虽然宝洁公司有关负责人当时强调“不管是从近期还是长期来看,广州都是宝洁在中国最重要的生产基地……除了目前是宝洁亚洲最大的黄埔工厂,我们正在萝岗建设另一全新的工厂”。但有分析就指出,随着2010年研发中心迁移至北京,再到销售中心的迁移,宝洁公司的“大脑”和“左右臂”先后告别驻扎20多年的城市,广州沦为它的生产基地。

为什么离开?羊城晚报记者也曾向部分企业发出采访申请,但企业都更愿意表达“广州的政策和环境很好”,不愿多提及“总部迁移”。也有企业解释,企业部分产能因地制宜地迁出,更好地利用各地优势进行资源分配,“这也是正常做法,不足为奇”。

但为什么立足京沪的总部企业就很少“因地制宜分配资源”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都道出了原因,广州短板很明显。丁力介绍,北京是政治中心,五成以上跨国企业总部在北京;上海是金融中心,跨国企业总部也占了两到三成。他更指出,从某种程度上,深圳在这两方面的条件也比广州优胜。

他认为广州的优势在于市场化程度高,“如果市场分配资源能力占上风,那广州具备高吸引力”,“但近年来,国内行政部门对资源调配的优势很明显。这是企业离开广州的原因”。

吸引优质人才,广州还需要做什么?代表委员齐齐将目光投向北上深等“先行”城市

他城有的人才政策为什么广州不能有?

广州,你何以B1吸引能人?

文/羊城晚报记者 尹安学

吸引优质人才,广州还需要做得更多。

作为积分入户专家,余梁在广州工作多年,他看到,很多高技能人才对是否入户广州,表现得很随意,因为即便入户广州,小孩读书问题也并不一定能得到很好解决。一些优秀专家,很轻易就被江浙抢走,因为那边很多优越条件,广州难以办到。

一个数据足以让广州警醒:2012年,广州有16万高技能人才落户指标,但只完成6万。环顾四周,“北上广深”中,怕只有广州受此冷遇。

眼前的海归,为何不善用?

“外地有那么优惠的政策,为何广州不能有?”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代表、委员表示不解,为何别的城市有的政策,广州不能有?何况,广州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实力与开放的软环境,都有条件赢得更多机会。

但事实并非如此。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智洋律师事务所律师曾报春说,她了解到,在天津等地,一位海归在合伙制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可以进入国有企业任职。深圳等地,对特殊人才,持外国护照即能取得当地正式户口,以解决子女到公办学校读书。这些,对很多在广州工作的海归来讲,简直是天方夜谭。

曾报春认识两名知名知识产权专家,一位退休前是高官,一位是正在执业的香港律师,两人做知识产权几十年,深入了解了各国政策、市场、战略和对策等。他们希望到广州系统地传道授业。

但,他们在广州找了几所大学,对方都表示,没有政策正式接纳他们,只能进行简单的讲座解决;难以聘为教授,开设常规课程。

曾报春说,我们处处喊,要吸引人才,这不是人才吗?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海归”或国际知名专家系统讲授企业的知识产权实践,对于学生、甚至我们的企业都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同一做法适用于其他专业。“这样的人才,你给他一个客座教授的称号,他就愿意为你效犬马之劳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奋力争取吗”?

吸引人才,那些城市怎么做?

好不容易吸引一个人才,快签协议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人才很快流入外地。

广州一位高校校长告诉记者,他们想引进一位经济学家,对方对学校的科研氛围还是比较满意。到最后签协议阶段,突然内地一所高校找到他,提出送他一套市中心185平方米的商品房,他很快就改变主意,去了那所高校。

这位校长说,为了引进这位人才,他动用了自己能动用的所有资源,也才只能凑几十万元安家费给他。“工资差不多,内地工作节奏又没有广州快,更重要的是有套房子。假如是我,我也会去。”

失去一位渴望引进的人才,校长至今谈起这事就叹息。他说,广州已经没有福利分房的政策了,任何一所广州高校都不可能给引进的人才直接送房子,“内地为什么可以?内地为什么还能频频建廉价集资房”?

广州市政协委员岳朝阳曾对中山大学调研发现,近年来港澳、海外的专家学者与内地科研机构交流日益频繁,这些境外科研人员想留下来。但问题是,如果他们在内地工作,无法购买社保,公积金、子女读书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近两年,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各地在人才政策上展开激烈竞争,人才政策不断突破与创新,不少省市的政策力度都已经超过或正在超越广州。多项调研结果也表明,无论是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是吸引人才的政策上,广州都被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以及深圳等地超越。

江苏明确规定,港澳台及外籍人才都可办理居住证,享受担任企事业单位领导及重大项目负责人、办理购付汇手续、申报专项资金、参加学术组织和申请政府奖励、职称评定、购房、社会保障、公积金、子女就近入学、申请驾驶证和车辆入户、住宿登记等权益。

对境外人才比较关心的公积金问题,广州市人社局称,按国家政策,公积金缴交不包括境外人员。广州严格执行国家法规,目前能做的就是与有关部门协商,探讨为境外人才缴存公积金的可能性。

很多地方对境外人才均有个人所得税优惠,但广州市人社局咨询市国税、地税局,两局均表示,地方无权对税收进行减免,需依法征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04: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城市总部经济实力跌出全国前三 政协:防止企业总部外迁
2015-01-22 07:58:10来源: 南方日报作者: 马喜生我有话说(1人参与)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在政府政策仍主导资源配置而市场机制优势尚未充分发力的背景下,广州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就自然削弱了。提案还建议,广州要大力扶持和建设金融交易平台,继续办好股权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所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积极策划设立保险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全面提高广州金融中心辐射力。


现状

  广州企业总部屡屡外迁

  记者从提案中了解到,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民间也长期享有中国“第三城”的地位,是国内高端资源尤其是总部经济集聚之地。然而,近年来,广州一些知名企业总部却纷纷出现了外迁或“北上”的趋势。最早一批外迁的以好又多为代表。

  提案总结了十多年来广州企业总部外迁的“轨迹”:2003年,在华南地区做得风生水起的量贩式超市好又多突然宣布,为配合其全国战略布局,“迁都”上海;2006年,中英人寿和中意人寿两个外资保险总部先后从广州流失到北京,广东省政府在当年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广东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以应对;2009年,作为广州唯一本土产的互联网门户名企,网易向全体员工发布了关于网站部“北迁”计划;2010年,硕果仅存的唯一一家总部设在广州的外资保险公司,信诚人寿总部也决定迁往北京;而近两年,作为广州长期以来的纳税大户,广州宝洁也先后将研发中心布局北京、销售中心迁往上海,在广州只留下了生产基地,其中特别是其将销售中心外迁,当年就使广州净流失了约20亿元左右的税收,给“日化之都”以巨大震动。

  提案称,根据“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从2005年开始发布的城市总部经济实力榜单看,广州从2011年开始丧失了全国前三的地位,已连续3年被深圳所超越。根据《财富》发布的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看,北京以98家名列第一,其后依次是上海37家、深圳27家、杭州15家,而广州仅以12家排名第5位。

  原因

  广州政策吸引力不足

  对于广州企业总部外迁,提案遗憾地提到,广州以“千年商都”闻名、市场机制发达并坐拥中国“第三城”地位的国家中心城市,竟然也留不住成长起来的企业总部。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称,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调查,认为原因有三,首先是政策吸引力不足。提案中举出一个例子说明问题,据一位跨国日化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的政策红利——上海自贸区试点是促成宝洁在华业务重心调整的重大诱因之一。

  “上海、深圳等城市优越的财税政策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明显的政策洼地效应。反观广州,受现存财税分配体制的制约,全市每年创造的全口径税收收入,仅有不到30%留归地方使用,而留归市本级的一般预算收入仅为税收总收入的1/7,这大大限制了广州对总部经济的财政激励能力,”提案接着解释道,“此外,用地、人才政策也缺乏突破,在天津、珠海等地区,为留住企业总部,当地政府可以财政返还方式实施对企业高管的个人所得税减免,广州在这方面的政策差距明显。”

  金融与资本支持功能较弱

  提案还认为,广州企业总部外迁还与广州金融与资本支持功能较弱有关。

  提案分析,对企业总部而言,资金调度与融通的便利度一般是首要考虑因素,是实现总部投资管理、研发、营销等其他职能的前提,总部经济往往对金融服务要求更高,特别是资本市场功能,直接决定了企业总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目前,广州虽确立了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但其金融实力尤其是资本市场功能与京、沪、深三市相距甚远,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实力弱,上市企业少,且缺乏全国性金融交易平台,而在私募股权、融资租赁等类金融方面,也远落后于天津、杭州等市。

  此外,广州电子商务规模虽居全国第二,但与之紧密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却没有同步跟进,与国内深圳、杭州等差距较大。可以说,金融与资本市场功能之不足,也是导致广州企业总部不断外迁的重要动因。

  高端人才相对缺乏

  提案还分析道,吸引企业总部的另一关键要素是人才,而广州相比北京、上海两城缺乏高端人才。

  “某位已外迁北京的知名企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将总部布局于北京,主要是因为北京是中国文化、教育、技术中心,可以轻松招到所需的高级专业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从企业国际化战略考虑,随着企业‘走出去’不断加快,企业总部需要不少外籍工作人员,而北京、上海是大陆最多外籍人才集聚的城市,容易找到跨国经营的合作伙伴及人才。”提案特别引用企业人士说法说明问题。

  广州尽管是对外开放前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广州虽不乏一般性人才,但高端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人即可带动一个产业链”式的人才是极度稀缺的。

  市场化演进深度不够

  提案称,时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两大方面:市场化和政府力量。广州的优势在于市场化程度高,如果国内普遍是市场配置资源占上风,那广州对总部企业将具备高吸引力。

  然而,近年来,国家政策以及各地行政部门对资源调配的贡献率显著上升,广州在这方面的吸引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广州的市场化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为其市场化演进深度不够:商品市场已很发达,但要素市场化远未到位,土地、产权等市场仍受政府高度控制;行政服务效率仍待提升,企业交易成本仍处于高位。

  在政府政策仍主导资源配置而市场机制优势尚未充分发力的背景下,广州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就自然削弱了。

  建议

  重视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发展资本市场

  2006年、2010年、2013年广州先后三次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效果是否明显?广州如何防止企业总部进一步外迁?民革广州市委员会在提案中建议,广州要实施政策梳理与检讨,加大政策创新与落地力度。

  提案认为广州应认真研究政策弹性空间,在不突破法律、政策底线前提下,加大财税、用地、人才等政策创新与突破,尽快缩小与京、津、沪、深等地区的政策差距。同时向国家争取一些新的功能性政策,如启运港退税、航线航权、金融交易平台、人民币跨境使用等。

  提案还建议广州要高度重视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培育金融新业态,做大做强融资租赁,大力扶持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及产业投资基金,合理引导第三方支付。

  而且要大力培育金融主体,壮大总部机构,大力培育本地金融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全力推进民营银行、航运保险、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财务公司、网络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申设工作,合理引导本土金融机构实施跨境收购。

  提案还建议,广州要大力扶持和建设金融交易平台,继续办好股权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所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积极策划设立保险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全面提高广州金融中心辐射力。

  此外,民革广州市委员会还建议广州营造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腹地空间,加强与泛珠三角城市经济合作,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马喜生

  图表:曹琪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0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5%税收优惠,全国性金融交易所平台如证劵,期货等,广州只要拥有这两个就可以了,问题是国家和中央不想,说难听点就是打压你!!~广州也有自己的问题,不重视创新,没有自己的电子电器方面的龙头企业,擅长的交通建设也越来越慢,广州先解决好这几个问题吧!~祝福广州!~希望以后还能经常看到广州排在前三!!~中央啊中央,可惜广州这个好苗子城市了,给广州一把火,他就能燃烧起来,为何你们看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07: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还是 这种 类型  怨国家的文章。。


杭州  政策 和地位  ,或者 先发优势 比你 高吗  难道?


难道人家就停止不前了?


广州 现在 活脱脱就是一个 啃老族,  自己 政府 无能   和 香港  政府 有什么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08: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还是 这种 类型  怨国家的文章。。


杭州  政策 和地位  ,或者 先发优势 比你 高吗  难道?
...
shootime 发表于 2015-7-11 07:36


某地就别跳出来了,把广州比做杭州,你想作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年份 是2014年的。
不过广州对于金融业这方面还是继续加油。不过吧这文章做观点的话
还有这篇不要在拿宝洁说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2: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还是 这种 类型  怨国家的文章。。


杭州  政策 和地位  ,或者 先发优势 比你 高吗  难道?
...
shootime 发表于 2015-7-11 07:36


要是广州政府有能,赤党早就倒台了,政府有没有能,看得是行政的独立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排除可能对广州的打压,因派系斗争是常人看不见的,但广州自己扪心自问是否够积极是否够有企图心,实际存在不少懒政怠政,这个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不长进,似乎感觉广州总满足自喜于“第三城”这顶帽子,总说GDP第三,这个帽子可能害了广州,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广州就是广州,一个特色鲜明的城市,不是什么第三城,凭什么要做第三,广州这么好的条件,底子又不差,为什么不能争做第一?特别是经济上而言,没有雄心的城市就没有干劲!这样自喜自满,先发城市的好底子几近耗尽!群雄逐鹿,不进则退啊!希望广州能扬长避短,发挥好自己的优势长处,叫那些只靠政策吃饭的城市无话可说,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功能迫在眉睫,这不属于政策范畴,这样广州必有长足的竞争力,这样不靠政策的机制竞争力是最长久的,也是最靠得住的,目前的时局下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讲得不合适的地方请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4: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mlee99 于 2015-7-11 15:21 编辑

旧闻了,另外数据也不准确,2010年,广州外资企业就超过1.5万家,2014年7月时的新闻,广州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35家,
楼主发这目的就是想说智联招聘的薪酬排名说广州低于很多二线城市是正确的吧,这和总不总部没多大关系吧,广州的外资企业总数、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最低工资标准都远超任何一个二线城市,你说广州的工资会比二线城市低吗,这些抹黑排名弄得超离谱,破绽就会超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5: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楼狂 于 2015-7-11 15:10 编辑

老新闻,首先500强入驻数量绝对不是150家,应该是240家左右,

其次,2014最新的社科院总部经济发展能级排名,广州已经重回前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5: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得无聊的人真多,政治性问题是要来猜想得么。国家肯定想每个地方能发挥最大限度发展的哪里还会打压的,比如一间酒店难道还会租一半把另一半放空么?用屁眼来想东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6: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的问题在于,太多老人家了,总是抱着以前的心态,面对曾经的落后者穷追不舍却视而不见,建议大家平时多到外面游历,而且不要总是看着现在别人不如你,而是看看人家是如何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的,中国许多二线城市已经日新月异了,作为一个年轻人,混过外省的大学,去过外地旅游,混过pe机构,眼前看到的,无不让我担心广州的未来,广州一直在进步,只是进步的速度真不够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8: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有各抒己见的自由和平等空间,只要是理性讨论就好。即便有不合自己胃口或不中听的话也别轻易吐脏话或用言语侮辱他人,这样只会显示你的虚弱、表现你的低素质。不好意思,恕小弟得罪、直言冒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9: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的问题在于,太多老人家了,总是抱着以前的心态,面对曾经的落后者穷追不舍却视而不见,建议大家平时多 ...
maisheng1993 发表于 2015-7-11 16:17



    兄弟,你说的是非常对的。广州,怎么说呢,政府和一大堆事业单位什么的,基本上那些领导都是本地的,一大帮土鳖,简直就是土鳖中的土鳖。总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整天想着喝茶喝茶。。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有闯劲有眼光有动力呢。如果广州还在睡梦中的话,不出10年,广州会被深圳远远地抛在身后。真是可悲呀。在广州那么多年,我感觉我的收入实在下降的。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2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本来想做大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交易的,成为第三世界首都。可惜被一波波的反黑人潮排挤,成交额上升很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06:43 , Processed in 0.04796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