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DarthVader

[经济资讯] ZGZY、GWY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41次提及深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9 1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很好了,交通等方面有了双枢纽的描述,对深圳来说就是实质性的利好。
至于其它的方面嘛,并无太大亮点,都可以预见的到,深圳的规划定位一直比很多网友的期待低两三个台阶的。但规划和现实经常是两回事儿,龙头不龙头的事儿,对深圳无非是时间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0: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很快将推出长三角湾区,京津冀湾区,渤海湾区,长江湾区,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提及个城市字数:

广州:41次
“广(代表广州)”:2次
---------------
合计:43次

深圳:39次
“深(圳):2次
“港深”:3次
“深港”:12次
-------------
合计:56次

说来说去,从定位上来讲,广州一个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定位,就与京沪比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推动实现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支持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训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0: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深圳始终要给香港作配。国内金融中心的话,还给上海狠狠地压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0: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PUTIANABC 发表于 2019-2-19 10:52
现在深圳的经济实力明显远远强于香港, 如果强行压制深圳给香港作配,那绝对是一种错配,将是历史的罪 ...

比以前已经好了许多,以前当深圳小丫鬟,现在要求深圳当贤内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1:00: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UTIANABC 发表于 2019-2-19 10:52
现在深圳的经济实力明显远远强于香港, 如果强行压制深圳给香港作配,那绝对是一种错配,将是历史的罪 ...

渔村和广州、香港比,虽然经济实力接近了,但综合实力差距还是有的,不管是医疗、教育、文化设施、大机构、国际化的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1:07: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现在主要就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其他方面还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达到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毕竟深圳才成立四十年,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经济发展后劲依然很足,若干年以后经济水平再上新台阶,从而带动其他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这时候zy自然会给更高的定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做为内地两大交所深交所所在地,日均交易额超过所谓金融中心上海的这样一个城市,居然无任何金融字眼定位。这本身就证明这是一个极矛盾的规划,或者说彻底考虑香港的定位。不过这完全不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1:32: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这个规划在平面媒体上都上不了头条;其次,作为热点新闻也就半天就下架了。从这里看,上面对这个规划还是不想太高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1: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湾区规划中的深圳价值解读

原创: 宋丁  宋丁视点  今天


宋 丁

昨天晚上,万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终于正式出台了!到今日凌晨,网上有关《纲要》的解读已经出现了很多,但是我还没有看到一篇有关《纲要》中深圳价值的解读文章,这样,我就不再重复对《纲要》做综合解读了,就单独对深圳的价值做一点解读吧!
我看到有人说,深圳在《纲要》中的地位降低了。说实话,在《纲要》出台前,我也是这么估计的,毕竟在这个《纲要》编制过程中,一级话语权是ZY,是国家发改委,二级话语权是粤港澳三地,深圳最多就混个三级话语权,甚至也可以说深圳就没有直接的话语权。这种背景下,深圳的地位和价值当然可能受到负面的影响。
但是,昨晚看过《纲要》之后,我倒是觉得我原先的估计有些偏颇了。显然,ZY对深圳的作用、贡献、价值和地位还是心中有数的,尽管《纲要》突出表达了对香港的定位和作用,对澳门和广州的表述也有不少关键词汇,但是,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诉求看,深圳显然被寄予了相当有分量的厚望。我从六个方面来解读一下《纲要》对深圳价值的表述。
第一点:关于世界级。
在第三节“战略定位”中,首先的定位就是,大湾区要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国内,能和“世界”、“世界级”、“全球”这些顶级概念摊上关系的城市并不是很多,在大湾区内,当然要首推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我注意到,谈到深圳的定位时,四次和“世界”、“全球”相关:第一次是:“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第二次是:“以深圳、东莞为中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在全球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第三次是:“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第四次是:“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文化产业”。我们知道,《纲要》中出现过很多的“国际”概念,但在正式词汇中,“世界”、“全球”是高于“国际”的,深圳的“世界级”价值表述能够出现多次,这当然是深圳所具备的世界级实力的客观表现。
第二点:关于创新。
《纲要》通篇看下来,显然去年以来中美贸易战引发的国际深度竞争、特别是美国对华为、中兴的打压事件,对中国制造2025的恐惧和压制,导致ZY对大湾区发展寄予的最重要的期待是,大湾区未来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在这个问题上,《纲要》也对深圳的地位和价值做了充分的肯定,上面已经提到的那句话“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这个涉及“创新”这种城市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定位在对香港、广州、澳门的单独表述中都没有出现。谈到2035年的远期发展目标,《纲要》第一句话就是:“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尽管《纲要》对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做了大篇幅的阐述,但是,深圳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显而易见,这也和多年来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令全球瞩目的成就直接相关。
第三点:关于极点带动。
《纲要》中出现一个很酷的词:极点。原话是这样的:“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布局”。大湾区有几个极点呢?《纲要》提到三个组合式极点:“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大湾区一共四个中心城市,香港—深圳组合极点就占了两个,其他两个组合式极点各有一个。从各个组合式极点2018年的GDP看,香港和深圳是4.8万亿,广州和佛山3.2万亿,澳门和珠海是0.6万亿,显然,港深极点的优势非常突出。加上《纲要》对香港地位的高度肯定,这意味着,港深极点必将成为大湾区真正的核心,这就是说,深圳毗邻香港的优势在走过40年的改革开放道路之后,仍然明显存在,不同的是,目前的香港也需要回过头来,在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和它这个名叫深圳的小弟弟加强合作,这一点从香港近期在开发河套地区以及在在发展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积极性就看得很清楚了。深港一旦实质性实现经济科技全方位整合互动,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前景,并对大湾区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引领性影响。《纲要》所布局的“港深极点”,其核心地位和价值非常明确,意义也非常深远,深圳将在这个极点价值中深度受益。
第四点:关于交通。
以往在综合交通方面,广州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被称为“华南门户”,而深圳只是在产业成长方面实力强大,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化的产业中心,但在华南地区的综合交通功能常常受到行政性挤压,在门户地位上相对薄弱,与强大的产业中心完全不匹配。但这次《纲要》在对大湾区的综合交通的表述中,出现了这样的语句:“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并且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表述中也谈到:“提升广州和深圳国际枢纽竞争力”。这表明,深圳在综合交通领域的地位和功能得到充分认同和扶持,未来的深圳不仅是以高科技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中心,同时也将成为华南重要的综合交通门户中心。可以预见,广深之间在交通网络、国际航线等重要指标方面的差距会显著缩小。
第五点:关于制造业。
特朗普这两年来拼命搞的一件事就是鼓励制造业回流,可见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业更是各国的核心竞争力。《纲要》同样极为重视大湾区的新型制造业发展,其中关于深圳,上面提到的那句话非常重要:“以深圳、东莞为中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在全球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深圳在土地极为匮乏的当下,仍然坚持保留30%的工业用地面积,凸显了制造业对深圳经济发展的卓越的历史功绩和在未来继续扮演重要的产业升级功能的意义,连“产业空心化”非常严重的香港都要强力推进“再工业化”,可见深圳处在剧烈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对于深圳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第六点,关于前海。
广东自贸区有三个分区,分别是深圳前海蛇口、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其中深圳前海又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地位之重要,以往已经非常明显,国家最高领导多次考察这里,从入区企业和注册资本看,前海都遥遥领先其他自贸区。这次《纲要》又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一章中首先提出:“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还特别提出“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的确,相比于广州南沙、上海自贸区,更不用说海南自贸港,前海实在是太小了。深圳势必利用这次《纲要》给予的重大机会,认真研究前海总盘子,提出一个能够与大湾区的发展匹配的合作区大空间来,我认为应该不低于100平方公里,这样才能形成大前海的真正影响力。
《纲要》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深圳的表述也有39处之多,可以说,干货多多。整体看,还是凸显了深圳多年来坚持市场化发展的优势,这充分表明国家层面对深圳市场化发展的高度认同和支持。尽管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尽管其他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这都没有关系;尽管《纲要》是从ZY到粤港澳地方**合力推出的产物,但我仍然坚信大湾区未来发展中市场的力量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价值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树立起来的。因此,在大湾区规划引领下,深圳大有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1: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1: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ahdxbz 于 2019-2-19 11:54 编辑

还是老大高。知道名头没给你们,怕受委屈,提前给个批示!

湾区要代表天朝参与世界PK,肯定要用H/K的知名度,对标纽约、东京、旧金山,这是聪明做法。

深港4.8万亿的GDP规模,不用说这里就是湾区中心,傻子也能看出。与广州同等的枢纽地位,给深圳也就是给H/K,这是个实打实的礼包,其他深圳不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2: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圳 发表于 2019-2-19 11:38
大湾区规划中的深圳价值解读

原创: 宋丁  宋丁视点  今天

嗯,巧了,我昨天27楼的回帖跟宋丁先生的《解读》的第二、三、四点观点相同。

个人粗略理解:深圳从政策上可以彻底摆脱广州的层层堵截,极点带动强强联合中排第一位的香港与深圳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就有两个绑在一起合作——港深合作。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又指出深圳要发挥作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在公路、高铁、快速铁路交通上,明确深圳也作为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把深港分开看的人,格局不高,看不懂大棋不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9 00:05 , Processed in 0.04406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