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1-1 19: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 你要是举什么上海的例子也就算了,北京线网规划可是出了名的平直。而且是比我更狭义更强迫症一样的横平竖直。尤其是线网在早中期的成型阶段。
实际上,北上广在早期线网还没成型的时候,很多线路不说真的“看起来”平直,但好歹线路的定位和走向是很明确的。这条线他功能就是东西向命脉、XX道路沿线公共交通主干组成。像2号线、3号线那样南北向之后往东西向折的也有,那这个折的也没问题,主干就还是确定的。
尤其是北京上海都有环线的,可以观察环线内圈的状态,进环线内的地铁线路和环线怎么交的,交几次,是北进南出、东进西出,还是北进西出、东进南出?和环线有几次换乘,2次、3次、4次?
上海的4号线、北京的2号10号,还有规划的广11,哪个不都比南宁这条残疾一样的S0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北上广在后期因为地铁实在是很多,说夸张点,中心区的地下都被“掏空”了,由于既有线路和设计、土建等等用地的限制,基本在上述说的环线内的线网中心区域,已经是见缝插针、能进就进的状态了,所以经常会搞出交而不换、歪七扭八的操作。
但是南宁比得过北上广吗?人家建得都不能再建了还想着怎么把线路引进线网中换乘,不用担心钱呀……南宁要真的学北上广现在这种状态,搞出啥交而不换、出站换乘的骚操作,我估计设计能被推下邕江。
另外再可以拿出来说的就是,北上广都有拆线重组运营的行为或者规划,比较典型的就是广州2号线把万胜围那边的东西段走向给8号线,自己保留南北走向往南延,北京上世纪早期的1号线东段并入现在的2号线成环,自己再修一条直的东线,和八通线合成一条东西向大动脉,现在贯通运营了之后,真的就是“横平”过去。
而实际上他们早期的一些规划上的“缺憾”在现在也在优化完善补救。比如北京早期几乎所有线路都是横平竖直,最特例的就是13号线。你要说13号线人也多,那毕竟有地铁总比没有好,靠停站增加覆盖堆料上去,北京这种城市怎么样在那种时候都会有人的,但是你要说这就是个好方案,咁又未必。所以就规划拆成了13A、13B各自往东往西沿。
拐回来南宁,我觉得1号线就是一条定位很明确、职能设置清晰、客流培养成熟的线路,他就是一条沟通南宁东西新老城区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命脉,连接大学路大学城-市中心火车站-民族大道沿线住宅商业区-火车东站。他的客流特点和走线决定了它的这些因素,你再把1北放进1号线里面,这一段延长线2站2区间,和这个定位就是不搭嘎的。他也没有扩充线网整体覆盖面很多,通达性也不见得改善多少,拉伸城市框架也没有。
早期的横平竖直的线网框架,给了北京地铁很多的机会,如果要通过地铁带动城市整体向外扩张,北京的扩张能力可以是向四面八方来做,而关键是这样做的同时还相对比较经济。而不是像某些城市那样甚至还要搞出个60+、70+公里的线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