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9-1 16: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在隔壁版看到一段文章,感觉很有道理,粘贴下:
一、原因:这几个自贸区比较类似的地方有,都是两纵三横城镇化格局的交汇枢纽点,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地区的核心地域,国家在“十三五”时期已明确重点建设的城市群。因此,这几个区域里就会出现国家需要培育或支持的国家的核心城市,或者称国家中心城市。建十几个类似于北京的中心城市,但也只可能在几个方面出现类似北京的职能,除了前面几个自贸区明确下来的(福建特殊原因除外),第三批是相对各有特色和任务的,绝对不是撒芝麻盐,安慰奖。
二、方向:自贸区给大家指的路是,辽宁重在转机制,重庆西部开发、成都内陆开放高地、武汉重在打造产业,郑州重在体系交通,西安重在经济文化合作,但重点方面不是自贸区全部,重点只是值得培育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三:意义:有了自贸区说明没掉队,没有一定会很被动。因为创新政策交汇的中心往往就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甚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布局是和自贸区、示范区、试验区、重点发展规划区都是高度重合的,而自贸区政策又是当前改革转型最重要的政策。以此来看广西出局,陕西入局都很合理,不奇怪。国家中心城市是引导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同步发展、推动区域创新转型发展的核心城市。在全国层面布局相对均衡的国家中心城市,都会更有利于全面对外开放,有利于扭转不均衡发展的局面。在培育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国家一定会在一系列政策制度设计上会给予倾斜扶持,关爱有加,包括自由贸易区、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示范区等,同时在国际门户枢纽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建设方面补短板。
四、 借鉴:自贸区定位设计上没有根本的高下之差,但对目前发展阶段还是有客观描述的。国家交给武汉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任务较重,当然说明武汉在这方面的实力,要立足内发性可持续增长的实践,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但高度定位绝不应该止步于示范中部崛起或长江经济带层次,示范作用和重庆的带动作用,显然层次是不一样的。湖北自贸的对外开放意涵也没显现出来。豫陕,全部背靠路桥有一带一路概念,而且都有国家的航空试验区,郑州也是跨境电商试点之一,有些对外合作的意涵,但郑州低于成都、西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概念,特点是立体枢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