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2-7 13: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大哥说得对了,
港资要低价、要国资配合还是小事,作为标杆项目是可以协商的。
(其实广州在当年港资根本不需要国资配合,他们更加希望的是自己全资。)
真正要命的是捂地,一块地可以给你捂15年,谁受得了
@求实 大哥一直理解不了的是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偏好。
也不熟悉广州本地历史。
他以为修了就能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随便举个例子,
假设你在中山三路或者环市路,搞两个项目,一个类似太古汇和一个类似中华广场。
2000-2010十年周期
后者估计价格倍杀前者,租金收入五倍于前者。
如果是2005-2015十年周期呢?
我估计价格仍然是“中华广场”高80%以上,租金收入3倍于“太古汇”。
这期间还会得罪大部分地产掮客。
当你做个十亿级别的项目,你告诉其他人项目要被爆打10年,20年后再投几个亿翻身就能做华南顶流。
你怎么面对其他投资者?
你怎么面对zf?
你怎么过得了自己那关?
上海顶豪酒店、顶豪商场的老板又不是没有广州人,为啥2008他们不来广州做?因为没zf关系吗?
想想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