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Raino2016

[经济资讯] 2017年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成果一览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5: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工大深圳校区:高质量建设的新高校  http://www.cutv.com/v2/2017-2-8/G15fgfffhgjnlkkgjnjege.shtml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http://www.hitsz.edu.cn/index.ph ... d/125/eid/1367.html  到2023年,哈工大(深圳)教师将达到900人,在校生将达到10000人,其中本科生55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人,来华留学生1000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前景如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70883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5: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本科,才算真正大学 http://news.163.com/15/0924/07/B48T79VB00014AED.html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姚英学看来,本科招生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很多人认为仅有研究生教学点,就类似研究机构或者办学机构,而有了本科教育,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记者了解到,多年前在深圳拓展开办本科教育,深圳市就曾向清华、北大、哈工大抛出橄榄枝。但目前只有哈工大在深圳启动本科教育建设。

  “办本科难度特别大,它要求课程、师资、实验室等体系都必须完整,如果做不到,就很难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前期建设工作量也非常大。”姚英学说,而且上述名校都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任务繁重,若在深圳拓展本科教育,担心会分散精力。

  他透露,对在深圳拓展本科教育,哈工大最开始并没有强烈的愿望。2008年,深圳市找到哈工大谈该项目。一年后,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当时约定的本科生教育规模为2000人。在这之后,双方的合作陷入了一个困局,“学校认为实验室、房子等没弄好,没法找教育部批本科教育。市里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批下来,投资说不过去。”

  2013年,哈工大对在深圳的办学定位等做了详细的思考讨论,决定顺应深圳市的热情邀请拓展本科教育,把哈工大在深圳的办学做成一个完整体系。于是,2014年4月,哈工大(深圳)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本科生教育筹建工作全面启动。

  目前,哈工大深圳校区扩建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总用地面积15.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估算约12.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与现有的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有机融合,成为哈工大(深圳)。

  姚英学告诉记者,哈工大与深圳签署的协议中,对哈工大(深圳)的定位是“继承传统、扎根深圳、服务国家、面向世界的高精特的研究型大学校区”。


 去年4月,深圳市政府与哈工大、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在深圳建设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该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建设与国际太空事业发展、与相关技术产业化应用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水平研究开发基地,建成太空科技领域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专业性大学。

  姚英学透露,国际太空科技学院本科、研究生教育均覆盖,总共招收2500人。目前已经选址龙岗低碳城,项目建议书也已批复完毕。该项目欲做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与法国国际空间大学签署协议,但具体的办学细节还在谈判当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
http://szsb.sznews.com/html/2017-02/23/content_3730191.htm

【深圳商报讯】(记者 赵川 通讯员 高怡禧 何润豪)今年,石岩街道将通过6大主题共103项工作,全面提升街道各项工作发展质量,在新的起点实现再出发、再发展、再跨越。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建设也将提速推进。昨日上午,宝安区石岩街道召开党工委工作会议,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任务。

据悉,去年石岩发展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8.7亿元,同比增长10.6%,“十大重点工程”11个子项目已有8个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正式落户。

在完善基础设施上,石岩街道将启动2017年新“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15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加快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建设。新增公办学位4200个。全面启动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教学科教研中心建设工作。实现石岩外环路等道路建成通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全球招才
http://money.163.com/17/0219/17/ ... .html#from=relevant

中新网广州2月19日电 (记者 许青青)记者19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珠海校区、深圳校区正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

目前,中山大学拥有广州校区南校园(海珠区新港西路)、东校园(广州大学城)、北校园(越秀区中山二路)和珠海校区、深圳校区。

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于1999年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7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再次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全面提升珠海校区办学水平,共建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天琴计划”。中山大学方面表示,未来五年里,珠海校区将成为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地,也是中大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新增长极。

2015年11月,中山大学和深圳市政府确认合作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校区选址于深圳市光明新区,面积约5000亩,预计于201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深圳校区将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重点建设医科和新兴工科交叉学科。同时,还将合作在深圳建设三所中山大学附属医院。

记者在招聘启事中看到,其中珠海校区国际关系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国际金融学院招聘院长以及学科带头人,历史系招聘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哲学系、大气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等院系招聘学科带头人。

深圳校区临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招聘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招聘学科带头人。附属第七医院招聘科室主任。(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18年底基本建成
http://news.k618.cn/society/201702/t20170210_10282117.html

深圳新闻网龙岗讯(记者 李云云)开年没几天,位于龙岗大运片区的深圳东部两大著名高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区建筑工地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日前,记者获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教学区建设工程的主楼以及生活区桩基础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建设,预计在2018年年底,工程可基本建成并逐步移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一期工程也预计将于今年8月完工,未来相关部门还将根据学校招生情况适时启动二期及远期工程建设。

  2月9日下午,市委常委杨洪到龙岗区调研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建设进展情况,先后到正在建设中的两所高校建筑工地实地查看,并详细了解了工程内容、项目进度以及施工方式等情况。杨洪指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深圳两所重点高校,校园的建设是民生工程,也代表了深圳城市形象,今年是深圳质量提升年,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坚持科学模式推进项目建设。龙岗区委书记高自民、副区长黄惠波等领导一同参加了活动。

  作为中俄两国国家元首共同签署的中俄文化交流战略合作项目,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自去年5月份奠基以来,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提效。据了解,这个位于龙岗大运新城片区、用地面积33万余平米的大学校区将囊括主楼、图书馆、会堂、体育馆、田径运动场等设施,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达20.43亿元。建成后,该校有望达到国际一流大学标准,供国际一流学子前来就读。

  项目建设进度方面,据了解,经春节期间连续实施,目前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项目一标段教学区主楼桩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主楼基坑土方开挖完成85%;二标段生活区桩基础工程也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计划在今年9月前完成主楼结构主体建设、高层宿舍施工至20层以上,到2018年底,工程将开始逐步移交学校使用。

  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筑工地上,杨洪表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国家项目,建筑施工方要注重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力争将项目建成标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校建分校扎堆深圳和青岛未来或成报考热点
http://www.gaokao.com/e/20170223/58ae29e4afbfa.shtml

  最近几年,高校合并、搬迁、更名等现象不绝于耳。其实,无论是合并、还是搬迁、亦或是更名脱帽,都是高校在寻求"强身"之术的新举措。对于合并、更名之后的高校,要么实现了优势互补,要么看似更加高大上,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考生的报考需求。关于合并更名现象,可以参考《梁挺福:梁高校更名潮的背后驱动:发展靠刷颜值? 》一文。

  但是对于高校设立分校区搬迁的举措,往往会使得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踌躇犹豫,举棋不定。

  的确如此,如今设立分校区,尤其是跨省设立分校区的高校越来越多。对此老梁曾在文章《高校在更名、外迁,你还能读到原汁原味的大学?》一文中对设立分校区的高校一一点名并点评,当时正值2016年春节,那时跨省设立分校区的高校还不是很多,而且多集中于河北。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已然出现了更多更大范围的跨省设立分校区的热潮。相信您肯定看过这样的新闻头条:青岛已引进26所著名高校,剑桥也要来!亦或是这样的头条:北青岛、南深圳!新一轮城市"高校争夺战"开启!或者是这样的:中山大学珠海和深圳校区全球招才!是的!分校区计划已经开始攻占地缘、经济均占优势的城市了!诸如山东、广东这样的高考大省的考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出省就可以读名校。

  尽管各省都在拼命砸钱,尽管高校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挖人,尽管大部分高校都在承诺分校区毕业证与本部无差异,尽管录取分数相对本部,低一些..........但是,学习氛围怎么样?师资怎么样?社会认可度高吗?就业有歧视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每一位想要低分读名校的考生与家长。这些分校区到底值不值得报考?需要我们在以下问题中寻找答案。

  追根溯源--为何设立分校区?

  扩招:其实这是毋庸置疑的。扩招带来的痛远不止于每年的各种"更难就业季",还有昂贵的教学成本、拥挤的学生宿舍、供不应求的教学资源等等,于是设立分校区,缓解本部教学压力便是上策。最初的分校区一般不会跨省。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推进,跨省建立分校区成为主流。扩招"难逃其咎",但是,老梁认为这并不是关键原因。

  双一流:随着与985、211相关规范文件的失效,随着双一流的推进,各省都拼命砸钱争取在本省多砸出几个双一流高校或者学科,对此,可以参考文章:《梁挺福:"双一流"来了,985、211高校注定要重新洗牌》。于是乎,争创双一流过程中就出现了:新一批的合并潮--力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向一流大学或者一流学科冲刺;或者设立分校区热潮--深扎地方,利用当地的地缘优势,或者经济优势,或者财政支持力度,或者生源优势等等,避免分校区招生可能遇到的生源、师资、氛围等不足,在推动当地政府双一流建设的同时,又弥补高校的弱势学科建设,极大地增强自身整体学科实力去争取双一流。在老梁看来,争创双一流已然成为高校设立分校区的最直接动力。

  当然,还有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考量:对此,主要集中于北京地区的高校,尤其是市属高校,纷纷在周边寻找建立分校区,廊坊、秦皇台等都榜上有名。包括最近2017年2月17日公布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计划--推进组建京津冀高校联盟,促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科共建和师生交流。建立三省市高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库,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高校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同时,三省市高校、科研院所试点联合培养研究生,实现资源共享。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河北各有任务,对于天津,尤其是河北,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人才吸引力不强等原因,必定导致高校搬出之后的招生尴尬,没有深圳、青岛那么抢眼,只能做好各种配套支撑了,于是乎教育协同发展计划呼之而出。

  探寻规律--为何扎堆大城市?

  其实,这个问题背后反映的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地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到底优先考虑地域?还是优先考虑院校,亦或是优先考虑专业?对于高校而言,在哪里设立分校区将直接关乎其分校区试验能否成功,关乎招生是否圆满。大城市意味着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才吸引力强势,与之而来的便是更好的良性互动:师资队伍不输阵,考生报考热情高涨。更为重要的是,选择这些大城市是高校之间的一种默契。当有一所或者几所高校选址某一城市之后,随之而来的会是更多的高校,高校都在"刻意"地营造一个城市的学术氛围,或者培育一座城市的教育资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坐落于河北廊坊的大学城,始终难以熠熠生辉,尽管有高校分校区集聚,但是地缘优势不好,师资人才的吸附力太差。常驻廊坊吧,太憋屈;往返北京廊坊之间吧,太疲惫。但是像青岛、深圳、珠海等这类的城市而言,其地缘优势无疑胜出的可不止一筹!

  权衡利弊--报考优势何在?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扎堆深圳、青岛,的确布局缜密。但是,摆在考生与家长面前的问题是分校区值不值得报考?到底选择地理位置绝佳的分校区还是选择地址位置略逊一筹的知名高校校本部?

  分校区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一般为985、211高校,毕业证与校本部无区别;不足之处在于:分校区招生没几年,对于这些分校区的学风怎么样?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就业质量与去向等问题仍未知。是否会沦为教育改革的小白鼠?

  其实在双一流的大背景下,高校争创双一流的决心与行动毋庸置疑。当位于东部城市的高校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财政支持争创双一流的同时,中西部地区高校却面临着人才流失,甚至学科带头人被挖走的尴尬。这也注定了东部城市在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下,拔得头筹的实力与未来可以预见。东部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的教育资源也会随之崛起。所以尽管初次试验,尽管尚无成功案例可循,但是这些分校区的发展潜力仍不可小觑。

  终极预测:高校争夺战还是城市争夺战?

  在高校相继攻占深圳、青岛之后,还会有哪些城市成为新战场?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中西部城市、一些省会城市等,都将或者已经加入这场双一流建设的争夺赛之中。所以,当发达城市门槛水涨船高之时,这些城市也是值得报考的。

  一位伟大作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我想,对于正处于高等教育深刻变革前言的我们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高等教育终于开始重新洗牌,终于有机会有可能就读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名校了;坏在,改革初期一切尚未可知。但是,只要我们始终有升学规划的理念与认识,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时代与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南开大学落户九龙山

其中,北站商务中心片区要强化总部经济、国际商务、金融服务等核心功能,一批公共配套设施正加快开工建设;鹭湖科技文化片区突出科技文化服务功能,三一智能制造项目已经开建;九龙山科技片区突出产学研特色,将着力引进一批总部企业入驻,南开大学有关校区也有望落户于此;龙华现代商贸片区着力提升购物、休闲和文化等功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建设,今年将推动鸿荣源壹城中心、龙华海岸城等大型商业项目建设。不仅如此,龙华还启动了大浪时尚创意片区、观澜生态文化片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7-02/23/content_373064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空间战略研究”启动会在深圳召开
http://today.hit.edu.cn/news/2016/10-14/2692555101RL0.htm

深研院宣(常溪/文、图)10月13日上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办,校区承办的“数字空间战略研究”启动会在深圳召开。中科院院士、哈工大副校长韩杰才,中科院院士魏奉思、许厚泽、曾庆存、穆穆、龚健雅、姚振兴、陈大可、周志鑫、李崇银、周成虎、万卫星12位院士出席会议,校区筹建办党委书记唐杰,哈工大校长助理、校区筹建办常务副主任甄良,筹建办成员刘红军、孙秀冬以及来自中科院、各高校以及航天国防军队系统的80余位教授、专家也出席了会议。启动会由韩杰才主持。

会上,韩杰才代表主办方向各位远道而来的院士及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课题选在深圳启动,既契合了深圳这座经济活跃城市创新创业的热点,同时也符合南海及近赤道地区数字空间发展和应用的需求。该战略主题是空间领域的前沿课题,更是符合国家重大需求的领域。他表示,此次诸位院士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数字空间应用战略,希望能够深入探讨,切实推进。

唐杰以“北斗”在深圳的发展为例指出,事物的发展日新月异。回首看五年前或十年前的事情,当初的不可思议如今都已发展为如火如荼的事业。深圳是通讯的城市,是数字的城市,成果正在快速结晶,未来近地空间、卫星数字化必将收获丰硕的成果。在深圳这座城市,正如基因产业在深圳的落地,数字化产业未来也将长足发展。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钟海表示,空间和数字领域是深圳的战略未来产业,深圳在空间和数字领域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需求。国家基金委地学处处长于晟表示,20年来,我国空间物理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世界方阵的前列,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下一步应加强整体组织协调,推动空间科学进一步发展。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咨询与科普教育处处长谢光锋表示中科院学部作为科技智库,此次设立“数字空间战略研究”课题,旨在服务国家决策、科学引导公众,结合专家智慧,形成科学性、独立性、战略性的决策。

魏奉思介绍了“数字空间战略研究”提出的背景。他介绍说,数字空间是中国科学家在空间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具备初步基础、国家需求日益突显态势下,因势而为提出的新概念。

魏奉思还提到,从内涵上讲,数字空间是空间与应用实践“天人合一”的空间信息大数据库,是可数字化重现真实空间的虚拟空间实验室,是观测数据驱动的“活”的空间神经网络系统,是助力提升空天精准作战水平的空间信息保障体系,同时也是向产业化前行的战略经济新领域。从科技交叉来看,数字空间是在数据的卫星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应用与服务中融入大数据、云计算、空间通信网络和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空间科技前沿交叉新领域之一。从工程性质上看,数字空间是集空间科学、技术、应用与服务为一体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科学与技术融合、科学与经济融合、军民深度融合是数字空间的主要特色。

据悉,在国际范围内,尚未有本项目中所指的数字空间概念、战略研究或计划的提出,此次提出数字空间战略研究,是实施全球空间战略必须拥有、夯实和抢占的一个空间科技战略制高点。

会上,与会专家就数字空间战略的推进、体系建设、战略布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又讯,当日下午,我国低纬赤道地区空间科技应用探讨会在深召开。会上,探讨了我国低纬赤道地区范围的界定、课题小组的成员等问题。来自国内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做了主题报告。会上,与会专家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3


学校官网到2023年,哈工大(深圳)教师将达到900人,在校生将达到10000人,其中本科生55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人,来华留学生1000人。(2017年1月更新)

http://www.hitsz.edu.cn/index.ph ... d/125/eid/136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计划筹建生物医学与健康国家实验室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http://www.siat.ac.cn/zhxw2016/201702/t20170214_4744825.html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访问先进院

2月13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访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党委书记、副院长白建原,副院长吕建成、郑海荣、冯伟等接待来访。

  座谈会上,樊建平向赵忠贤院士介绍了先进院的十年发展概况,冯伟、郑海荣分别就“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的办学思路、规划,及新时期建设生物医学与健康国家实验室的构想与赵忠贤院士进行了交流。赵忠贤院士肯定了先进院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建议先进院未来可以在凝聚科研方向、开拓具有更有挑战性的科研方向并力争做强做大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会后,赵忠贤院士参观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室,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了细致地了解,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赵忠贤,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首届王丹萍科学奖、首届陈嘉庚物质科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等多个奖项,2017年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及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国科大校长丁仲礼一行指导国科大深圳校区建设  
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一行来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指导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办学工作。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党委书记、副院长白建原,副院长吕建成、许建国、郑海荣、冯伟,人力资源与教育处副处长杨帆等接待来宾,合作办学相关工作人员出席工作会议。

  樊建平先向丁仲礼一行介绍了国科大深圳校区依托单位先进院的部分实验室建设及科研进展情况。随后,双方对合作办学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冯伟代表先进院详细介绍了国科大深圳校区2017年重点工作计划;先进院访问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周启鸣教授围绕香港高校的教育经验进行了分享。丁仲礼对深圳校区的推进工作表示肯定,表示将加大力度支持深圳校区的发展。

  会后,丁仲礼一行还参观了中科创客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2017年最新自然指数出炉! 南科大排名43、深大排名69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12.01至 2016.11.30
在此次统计结果上,南科大排名43。而另外两所新兴学校:国科大排名第8,上科大排名87。


自然出版集团以“加权分值计数法”(WFC,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指数方式发布了全球“自然指数”。自然指数的分析是基于前一年各科研机构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6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数量进行计算和统计,它追踪了约6万篇优质科研论文的作者单位信息,涵盖全球2万多家科研机构。68种来源期刊由全球在职科学家所组成的两个独立评选小组选出,分为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学四类。


本期青塔统计了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100的情况,其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居前三位,进入前十名的高校还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和兰州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新自然指数排名TOP100名单中,出现了不少地方重点高校,包括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常州大学、深圳大学、河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均表现出色。

与去年数据相比,本次最新的公布的自然指数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加权文章总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不过,大多数高校加权文章总值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减少。

下面来一起看看最新自然指数综合排名TOP100的排名情况(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在自然指数中没有按照地区进行区分;排名按照自然出版集团公布的结果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台铭:深圳已具硅谷雏形,富士康将更好地深耕深圳扎根中国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郭台铭接受记者采访。

“富士康和深圳的命运息息相关,富士康乐见深圳发展,更要参与深圳发展!”2月18日下午,在富士康龙华园区,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接受了深圳特区记者的采访,畅谈深耕深圳、扎根中国加快发展的感受和期待。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科技制造商,富士康1988年在大陆设立的首个生产基地即落户深圳,至今在深圳发展已经将近30年。郭台铭回顾说,从制造的富士康、到科技的富士康、再到创新的富士康,富士康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历程,就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发展的缩影,“我们和深圳一起,极力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在郭台铭看来,深圳之所以能够在调结构、促转型、抓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包括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深圳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毗邻港澳,交通发达;二是深圳是一座开放型的城市,在全球范围内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的人才,已经具有了创新型社会的特征;三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十分深刻,高度重视和极力推动创新驱动,“深圳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创新的驱动。”郭台铭特别谈到,深圳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也正成为吸引创新人才、创新企业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把深圳和硅谷联系在一起。郭台铭长期在硅谷工作生活,十分熟悉全球科技、产业发展情况,在他的眼中,深圳已经具备硅谷的雏形。他说,深圳只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吸引政策,更好地吸引国际型、领先实力的高科技企业进驻,成为中国的硅谷、世界的硅谷指日可待,“深圳完全具备这个基础和能力”

近年来,在持续增强精密模具、关键零组件、机电整合模组等产品既有技术优势的同时,富士康科技集团积极推动跨领域科技整合,在纳米科技、精密光学、环保照明、平面显示、自动化、半导体设备、云端运算服务等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

“深圳的转型和创新,完全符合富士康转型的方向,我们要参与其中!”郭台铭介绍,富士康一直致力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目前正努力把自身制造的优势实力和互联网云端网络运算能力结合起来,为实现更大附加价值,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三个转变”作出自身的努力。

郭台铭说,深圳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孕育出一大批全球顶尖创新型企业,富士康和这些企业都有业务往来,进一步加强和这些企业的合作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在深圳,富士康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也能善用城市的优势,富士康将更好地深耕深圳、扎根中国,以深圳作为重要基地和战略支点,持续提升研发设计和工程技术服务能力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市政府和富士康科技集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在产业孵化器、8K电视生态系统、半导体产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深入合作。(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甘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实施十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并获批建设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深圳将实施十大行动计划 布局新一轮科技产业创新  http://tech.southcn.com/t/2017-01/18/content_163958204.htm
深圳获批建设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http://www.cutv.com/v2/2017-2-21/G16ghgggihkonmnghooxe3.shtml
余治国观察 深圳:做实“科技中心”实现国家定位  http://www.cutv.com/v2/2017-2-21/G17hihhhjilponohkhouu2.shtml

在1月17日举行的深圳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市长专场记者会上,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有关民生、科技创新布局、城市管理等问题,并表示深圳将在2017年起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对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进行布局。

  去年以来,国际媒体持续报道了深圳科技创新的成果,并给深圳冠以“新硅谷”的称号。深圳即将启动的新一轮科技创新布局如何?对此,许勤回应道,为了更好地建设未来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必须对新一轮的创新作出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大行动计划,就是新一轮的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的布局。

  据介绍,深圳十大专项行动计划具体为:一是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在信息科学与安全、生命科学与健康等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快推进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建设和深圳超算中心扩容,规划布局国家基因库二期、生物医学大数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二是设立十大基础研究机构,重点在数学、医学、脑科学、新材料、数字生命、数字货币、量子通信、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清洁能源等领域谋划建设10个基础研究机构;三是组建十大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发挥诺贝尔科学家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化学、医学、光电等领域,规划建设10个由诺贝尔获奖者领衔的实验室,力争今年新建两个以上;四是实施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加快在石墨烯、微纳米、机器人、5G移动通信、金融科技、VR/AR等10个领域出台专项支持计划;五是打造十大海外创新中心,出台专项计划,支持企业和机构在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创新资源高度密集地区,规划建设10个海外创新中心,构建国际协同平台;六是建设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实“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在机器人、3D打印、新型显示、精准医疗、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规划建设10个创新中心,提升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能力水平;七是规划建设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在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领域,加快建设10个集聚区,培育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八是搭建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在创新设计、品牌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打造10个重大平台;九是打造十大“双创”示范基地;十是推进十大人才工程,实施“院士引进工程”、“创新领军人才集聚工程”、“优秀大学毕业生引进计划”等,全年引进院士10名左右,孔雀团队3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400名以上。

  许勤表示,这里有的是针对需求而设定,有的是针对问题设定的。“比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大家都知道,深圳在技术研究、应用研究上是强项,这些年我们在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载体建设下了不少功夫,但是未来要成为国际科技研发中心,基础研究是深圳要解决的短板。因为深圳在过去并没有国家布局的大研究所,不像北京、上海等有很多大的科学院所,包括数学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等。我们在数学、医学、科学等要加强基础研究,一方面是我们走到了这个水平,需要基础研究的突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汇丰商学院创办牛津校区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教育界用“史无前例”来形容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的创办,因为它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海外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但也正如一切开辟新纪元的历史事件一样,只有走近观察,才能听到时代发轫的滚滚车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为什么不向国家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http://gaoloumi.cc/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9 07:49 , Processed in 0.05884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