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18年1月11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 08: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文展大楼封顶 计划明年投入运营

1月10日,航拍建设中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文物展览大楼。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8: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2南计划是19年通车,搞不好11号再晾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8-1-11 08:01
上汽通用武汉基地突破年产70万辆大关
    本报讯(记者李金友)长江日报记者10日从武汉市经信委获悉,继东 ...

希望上汽通用多引进点“值钱的”车放在武汉生产,壮大武汉的汽车产业,要知道东本今年也突破70万辆大关,产值1100亿左右,上汽通用的两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领头,宜昌今年因为化工原因深度调整,希望不要掉队,其实宜昌的资质完全可以发展成类似于湖北的宁波,厦门这样的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8-1-11 09:53 编辑

武汉今年拟新增1万个幼儿园学位
发布时间:2018-01-11 07:48:13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郭文杰王荣海)昨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武汉市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解决百姓“最盼、最急、最优、最怨”的问题。
2018年武汉“十件实事”是:
1、新增公共停车位1.5万个、人防地下停车位1.3万个,缓解停车难。
2、新改扩建公益性幼儿园40所、中小学校20所,分别新增学位1万个、2.2万个,服务“二孩”政策和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
3、新改扩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50家,提供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等居家养老服务。
4、每个中心城区在3至5个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开展加装电梯试点。
5、新改扩建城区公厕100座、旅游厕所100座,改造农村户厕1.8万户。
6、绿化高架立柱1万余个,建设林荫道50条、街心公园40座,提档升级道路绿化景观510公里。
7、为12万名适龄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新改扩建3家区级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开设儿科独立病区,增加儿科病床600张,三级公立医院儿科24小时提供急诊服务,新增儿科医生150名。
8、为1900个老旧小区提供基本物业服务,推进“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9、严控工地噪音污染,投诉处置率100%;在主干路、环线、快速路等城市高架上,新装、加装、改装隔音屏50处。
10、组织专业院团、大学生进社区(村)免费文艺演出1000场,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进社区(村)活动2000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8-1-11 09:53 编辑

销量连续6个月增长 神龙公司触底回升
发布时间:2018-01-11 08:01:03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剑军、通讯员屈洪宇、魏薇)神龙汽车有限公司1月10日发布消息:自2018年1月15日起,东风标致品牌部、东风雪铁龙品牌部分别从北京、上海统一迁至武汉总部集中办公,原来分设于京沪的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市场部集中到上海办公。神龙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有助于快速反应、快速决策,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
2015年,神龙公司销量曾突破70万辆,达到历史峰值,但2017年遭遇巨大挑战,上半年销量为14.78万辆,同比下滑48.23%,平均月销量不到高峰年份平均月销量的一半。为突破困境,该公司确立了站稳脚跟、重回赛道、追求卓越的“三步走”战略路径,在采购、营销、制造体系、行政管理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改革,将神龙武汉一厂、二厂、三厂合并为一,并成立制造总部,整合管理职能,员工竞争上岗。
大刀阔斧的改革激发了内部活力,神龙公司正在走出经营发展的困境。自去年7月起,神龙汽车销量一路攀升,连续6个月环比正增长,尤其是新车型东风标致5008、东风雪铁龙SUV天逸C5 AIRCROSS两款新车型持续热销,后者上市两个半月销量已达2.3万辆,另有订单2.8万辆;9月神龙汽车销量超过4万辆,12月升至年内峰值58924辆,全年交付434027辆,实现销售收入506亿元,降库存5.4万多辆,实现全年盈亏持平。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认为,神龙公司已显现“触底上升”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8-1-11 10:23 编辑

中国造船业世界第一背后:湖北力量建功海洋强国
发布时间:2018-01-11 08:32:11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2017年6月28日,湖北设计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东莞下水,该船填补了我国小吨位大钻深海洋地质钻探船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新华社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通讯员 万里 实习生 王子路
2017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稳居世界第一。这其中,湖北力量功不可没。1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报道《中国造船业世界第一的背后》,探访在汉央企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等单位,解密高端船舶如何研发。
首艘国产航母,总体设计来自湖北
中国船舶业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高端船舶越来越多。这些高等级船舶是如何研发出来的呢?2017年12月底,央视记者走进中国船舶的研发基地武汉。
在七〇一所信息化中心,电脑上呈现的全部是三维设计图。“这样的设计方式周期短,更精准。”信息化中心主任刘敏介绍,借助三维设计,设计师可以直接进入后期仿真计算分析环境,设计转向定量精细化。
过去的二维设计,技术人员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做模型,然后再进行手工模型放样,既耗时又耗力,制造返工量大,质量难以控制。七〇一所大型驱逐舰总设计师徐青表示:“三维呈现,让设计师的想法精准地落实在图纸上,这样对船舶的建造质量、建造水平都有质的提高,这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有了精准的设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造船业正逐步从低附加值市场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造船市场。2017年5月,七〇一所总体设计的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中国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能够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2017年6月,武船造世界最大“深海渔场”交付挪威,这是世界首例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填补了国内海工行业多项科研和施工空白。2017年,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成功承接国内首套山东日照全潜式三文鱼深海渔场合同,我省深远海智能渔业装备产业正在形成。
武汉智慧,为海洋强国加油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管辖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武汉研制的一批高端船舶正成为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的利器。“淞航号”是国内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在首航实验中,其拍照设备下到3000米的水深,对浮游生物进行原位快速拍照,并自动鉴别生物类别。七〇一所“淞航号”副总设计师李伟杰介绍,有了浮游生物取样数据以后,科研人员可以对该海域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对开辟远洋渔场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同样是七〇一所设计,“海洋地质调查十号”作为高精度多功能的综合地质调查船也在2017年入列。“海洋地质调查十号”总设计师杨俊介绍,该船钻探能力达到1400米,对我国目前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有重大意义,为我国在南海钻探和开发可燃冰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一个个世界领先的深海重器接连入水。蛟龙号已经完成152次试验性应用下潜,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作为蛟龙号的兄弟,深海勇士号被视为又一深海利器。这两型深潜器的水面支持系统,均由七〇一所总体研制。该所深海勇士号水面支持系统技术负责人马斌表示,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水面支持系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未来还将有望实现领跑。
发展海洋经济,湖北大有可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船舶工业已经成为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及捍卫国家安全、维护海洋利益的“排头兵”。“发展海洋经济,湖北大有可为。”省国防工办船舶处处长胡琼说,我省海洋科技优势非常明显。全国共有29家军工船舶研究所,其中7家在湖北,位列全国之冠;全国有14名船舶专业院士,湖北有5名;全国有30名船舶设计大师,湖北有11名;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湖北有1000多项国家专利,抢占了研发制高点。在海洋工程方面,湖北造海洋油田固井设备占国内市场份额90%以上,甲板机械占远洋船舶配套市场近半壁江山,大型海洋压裂设备领域处于垄断地位。
2017年12月4日,省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决定中,把船舶与海洋工程列为军民融合优势产业,将重点推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8-1-11 10:25 编辑

2017年武汉十大企业新闻出炉!

长江网1月10日讯(记者 朱德华 通讯员 孙思)1月9日,长江网记者获悉,“2017年武汉十大企业新闻”正式发布,这十大企业新闻集中展示了过去一年的武汉企业发展成就,反映了武汉经济发展最新趋势。

  “2017年武汉十大企业新闻”评选由武汉企业联合会、武汉企业家协会组织开展,以企业为新闻主体、事件意义重大、媒体公开报道、激发正能量等为评选标准,经长江日报、武汉广播电视台及武汉晚报、长江网等新闻单位资深财经媒体人与专家学者认真评选,并将初评入围条目在长江网上公布,接受网友投票,最终评定产生。

  2017年,武汉企业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武汉十大企业新闻”集中展示了我市广大企业在这一年里取得的创新发展新成就,展现了武汉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新动能,体现了武汉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

 1、东风本田成为武汉首个产值过千亿单体企业

  2017年12月15日,从武汉开发区获悉,东风本田公司1-11月累计实现产值1092.2 亿元,同比增长29.5%,成为武汉工业史上首个年产值破千亿的单体企业。1至11月,该公司汽车销量达64.7万辆,将力争达成全年70万辆以上的目标。《武汉统计年鉴》显示,2001年武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破千亿,为1020.84亿元;2010年出现了首个千亿产业——汽车,全年完成产值1212.28亿元。从千亿城市到千亿产业用了10年时间,从千亿产业再到千亿企业只用了7年时间。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2、京东方落户武汉创当年招商引资单个项目之最

  2017年8月10日,京东方发布公告,2020年3月31日前在汉正式投产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生产65英寸等液晶显示模组产品,打造总投资规模达460亿元的生产线项目,成为2017年武汉招商引资最大规模的单个项目。根据京东方与市政府、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的投资框架协议,该项目选址武汉临空港经开区。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3、禾元生物从水稻里“种”出人血清白蛋白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2017年5月16日,由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 获得国家食品药品审评中心批准进入临床研究,这是湖北省首个获批临床的生物一类创新药,也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水稻来生产的一类创新药。现有人血清白蛋白完全从血浆提取,而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则是从稻米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其纯度达到99.9999%,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优秀专利奖。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4、斗鱼在中国游戏直播领域率先实现盈利

  2017年11月20日,武汉首家独角兽企业斗鱼直播宣布已完成D轮融资,成为国内第一家迈入D轮的网络直播平台,同时表示已完全进入盈利模式,成为中国游戏直播领域首家盈利的平台。11月9日德勤中国发布的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榜单披露,斗鱼三年累计增长率70776%,创下该榜单企业收入增长新纪录,已经成为国内直播行业的头部平台,目前注册用户超过1亿,日活跃人数近3000万,月活跃人数近2亿,细分市场占据超过七成份额。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5、中铁大桥局
承建的非洲最大斜拉桥正式通车

  2017年7月7日,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绕城高速公路上的第一辆车轻盈地驶过刚通车的大桥,标志着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非洲最大斜拉桥——摩洛哥王国布里格里格河谷斜拉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桥位于新建的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绕城高速公路上,跨越布里格里格河谷,全长952米,桥面宽30.4米,在世界上的同类斜拉桥中,主梁的柔度、跨度均为世界第一。该桥是摩洛哥乃至非洲大陆开工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斜拉桥,也是截至目前非洲大陆已建成的最大跨径斜拉桥。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6、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荣获“全球道路成就奖”

  2017年12月29日,在汉举行的2017武汉设计年度发布会发布,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西藏林芝至拉萨高等级公路,历经6年实现分段通车目标,填补了藏区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空白。该公路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中国高寒、高海拔地区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高等级公路,多项创造性设计,对打造世界级绿色环保旅游公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因此获得2017年度国际道路联盟“全球道路成就奖”,这是我国道路设计项目首次摘得此项大奖。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7、光谷金融控股集团500亿产业基金助力打造“金谷”

  2017年12月26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金谷”发展规划,同时成立光谷金融控股集团,设立规模达到500亿元的光谷产业基金,将此前区域内较为分散的多家国资涉金融资产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成为产业发展坚强后盾。“武汉·金谷”的空间布局将形成“一谷多中心”格局,为金融机构提供充裕物理空间。在光谷中心城将建设科技金融总部基地,打造“光谷金融谷”,到2030年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8、航天科工火箭公司进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2017年4月24日,我国首个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作为首家入驻的商业航天平台公司,中国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首期投资约17亿元,建设运载火箭总装总调中心,计划2018年建成投产,预计投产运营后两年内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其中运载火箭总装总调中心项目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核心引领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20发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航天科工快舟系列运载火箭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武汉有望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航天产业第三极”。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9、卓尔航空产出首架武汉造轻型飞机

  2017年11月2日,随着一架卓尔领航者SL600飞机从卓尔航空厂房内缓缓驶出,首架武汉造通用航空飞机正式下线,标志着武汉在飞机整机制造领域实现零的突破。4日,卓尔领航者SL600在武汉举办的世界飞行者大会上亮相。该款机型起降距离只需一两百米,可在公路或草坪上起飞和着陆,可载2人,最高航速每小时265公里,航程可达1600公里,最高飞行高度为4000米,百公里油耗仅为8升。除首款SL600机型外,卓尔航空还将推出多型号轻型飞机和多款混合动力飞机。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10、京东在武汉率先启用“无人仓”

  2017年6月18日,京东集团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等“三无”智慧物流技术在购物节期间投入运用,其中京东武汉亚洲一号仓储物流中心率先启用“无人仓”,使用机器人分拣,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先进的电商物流中心,辐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等省。京东华中物流基地以武汉为中心建设华中区域总部大楼、华中区域订单生成中心,云计算大型数据中心、研究中心、运营中心、电商产业园。武汉已成为京东物流“精准达”首批试点城市。

责编:冯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8-1-11 09:55 编辑

武汉未来铁路枢纽规划获批 天河机场有望与新建高铁

连接 2018-01-11 08:06:01 来源: 武汉晚报


  发改委主任、铁四院党委书记与网友聊高铁网 天河机场有望与新建高铁连接
  《武汉未来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获批复,这意味着武汉将来有六个火车站。这六个火车站建设进度如何?
  昨日,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许甫林和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雷佳民两位人大代表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和网友交流。
  许甫林表示,武汉规划的六个火车站中,除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武汉站、汉口站和武昌站,未来还将有流芳站、新汉阳站和天河北站。雷佳民介绍,目前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主要承载大量高铁运输任务,未来,新汉阳站将承担往西方向的动车始发,流芳站主要运营城际铁路动车,天河北站则是考虑与沿江高铁衔接。未来,武汉铁路枢纽将形成衔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贵阳、杭州等方向13条干线引入的环形放射状大型枢纽,形成“米”字型十多个方向辐射的高铁中心。
  有网友问,何时能实现高铁与天河机场的结合?许甫林解答,从技术意义上讲,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即为高铁。武汉已实现了机场与汉孝城际铁路并连接武襄十高铁的目标。但要实现与350公里时速左右的高铁衔接,未来的规划是与新建沿江高铁设天河北站连接。(记者陈晓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fly1130 发表于 2018-1-11 08:43
7号线又一竿子支到年底了,另外今年2南和11东真的不开了么?

对啊 还想着上半年能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哪里? 发表于 2018-1-11 09:03
武汉领头,宜昌今年因为化工原因深度调整,希望不要掉队,其实宜昌的资质完全可以发展成类似于湖北的宁波, ...

宜昌去年也是下了大决心了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纽约地铁好多单线,也就是一个隧道好几条线共用,没有可比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09: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8-1-11 10:09 编辑

2017年,武汉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10日讯(记者张隽玮 通讯员吕雪)2017年,武汉强力扭转了本轮周期性下滑态势,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整体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34万亿左右。经济增幅逐季回升,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基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财政收入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目前,正在召开的两会上,2017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报告正提请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记者获悉,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677.7亿元,比2016年增长10.5%,占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02.9亿元,同口径增长11.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分别比2016年提高2.4和1.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增幅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成以上

2017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1257.9亿元,比2016年增长14.4%,增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1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2.8%,比2016年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重点保障了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精准扶贫济困、改善养老服务、提升教育医疗水平等方面。

2017年,全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三化”大武汉,积极从政策、资金上支持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认真落实促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激励政策,助推武汉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在增加有效投资方面,114.8亿元资金用于支持轨道交通、航空航运、城市路网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和保障亮点区块的规划等。2017年底,武汉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同时开通试运营。

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2017年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营改增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共减轻企业负担200亿元以上,减税力度为历史之最。2018年1月1日起,取消“九桥一隧一路”ETC车辆通行费,预计为群众、企业节约出行成本10多亿元。

目前,武汉取消、停征了省级及省以下的全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布执行的收费项目仅为政府性基金收费项目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40项,其中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18项。

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税务登记户达到61.69万户,新增12.9万户,为历史新高。从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178.77亿元,比2016年增长14.3%,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4%,比2016年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二,显示出我市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市直“三公”经费支出较预算数下降近三成

年年地方两会财政预算信息公开, “三公”经费众所关注。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严格控管,疏堵结合,“三公”经费得到有力控制。2017年市直部门“三公”经费支出较年初预算数下降了26.7%。

在绩效管理方面,强化“用钱受监督,花钱必问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市直部门绩效评价规模已从2013年的44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255亿元,增幅5.79倍,在同类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去年年底,市财政局开展绩效目标现场评审试点,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35个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评审,涵盖部门整体支出、项目支出和专项资金三大类别,涉及民生、科技创新、精准扶贫、技术改造、旅游发展、行政运行等多个方面,涉及资金55亿元。

预算信息公开是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措施,武汉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2017年在市直预算部门公开预决算信息时,同步依法公开绩效评价情况和评价结果,进一步提高增强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我市连续三年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排名全国前十。

2018年预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891.87亿元

据悉,2018年市本级预算编制有4个重点,分别体现在优先保障民生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加大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三乡工程的支持力度,以及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期实现2891.87亿元,比2017年增长8%。

预期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中,支出增幅较大的分别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5.53亿元,增长12.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1.01亿元,增长12.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25亿元,增长12.3%;教育支出81.54亿元,增长12.1%;住房保障支出25.91亿元,增长9%。

市财政局介绍,编报2018年部门预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市直部门,要考虑未来三年涉及的财政收支的重大改革和政策事项,科学合理地测算并编制本部门三年支出规划。在切实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的同时,对“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只减不增。记者注意到,2018年市本级预算中,要求蔡甸、江夏、黄陂、新洲区等新城区财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并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50%以上存量资金用于精准扶贫。在支持大学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除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外,市本级财政预算还将投资11亿元用于建立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体系。

Part 2 2017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677.66亿元,比2016年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增幅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备注:以下所报告的收入为实际完成数,支出为预计数。)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8.3亿元,增长13.4%。其中主要项目情况是——

教育支出267.99亿元,增长16%

科学技术支出112.99亿元,增长30.7%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47亿元,增长1.9%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4.55亿元,增长8%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43.50亿元,增长7.1%

节能环保支出34.23亿元,增长20.3%

城乡社区支出329.59亿元,增长34.6%

农林水支出91.72亿元,增长2.9%(主要是2016年抗洪救灾支出增加,形成了较高基数)

住房保障支出58.02亿元,增长19.1%

Part 3

专家点评人大代表刘成奎:

财政出资帮助解决了ETC收费问题

看完预算报告后有四点感受,让人感觉气象一新。

一是20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20%,低于全国22%-23%的平均水平,显示出武汉营商环境佳,企业税负较小。第二,民生支出占比高,超过7成,显示了财政以人为本、兜底线的原则,为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作出了贡献。第三,今年的预算报告有个特别之处,提到“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较年初增加20.49亿元,用于偿还‘九桥一隧一路’收费权质押债务”,这显示出财政响应民生解决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决心。第四点,报告中要求深入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我认为这一举措,将有效应对经济波动带来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解决双向波动影响的问题,增强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近年实施的预算绩效评价方面,刘成奎认为 “武汉市这几年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追踪问效,从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看,将评价结果应用到下一年的预算编制中,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强化了‘用钱受监督,花钱必问效’的理念,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10: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8-1-11 10:11 编辑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顺利封顶 规模将列全国前三

2018-01-11 08:34:31  来源: 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月10日讯(文/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简光玲 饶亮 朱佩 彭焕 图/记者任勇)位于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已于近日顺利封顶。包括一座文物展览大楼、三个中心在内的扩建工程,预计2019年9月具备开馆条件,建成后将成为规模全国前三的国家级博物馆。
施工单位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项目经理甘猛介绍,三期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达6.49万㎡,其中文物展览大楼约4.7万㎡,三个中心(文物保护中心、文物研究中心、旅游团队接待中心)共计约1.78万㎡。项目建成后将与湖北省博物馆一期、二期形成整体的博物馆建筑群,整个省博的总建筑面积超过11万㎡,规模位列全国前三。

上午9时,记者来到省博路,在原省博展览馆的东侧,是正在建设的文展大楼。它的外形已初具雏形,远看形似“一尊鼎”。“文展大楼地上4层,地下1层,作为编钟演奏厅的一部分是地下4层。”甘猛介绍,大楼外形以“鼎盛江城,楚韵基石”为核心构思,通过对“鼎”形体的提炼与概括,通过高台的处理抽象表达出“楚韵基石”超拔之美。未来建成开放后,参观者还可到达大楼顶部两侧的平台上,眺望东湖。
近日,由于《国家宝藏》电视节目的热播,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文物,重新吸引世人目光。“新文展大楼内的编钟演奏大厅,将完全设计在地下,深18.4米,相当于地下四层楼,有一座机械升降舞台,共设330个观众席。”甘猛介绍,编钟演奏厅在施工过程中,有2项技术攻关和创新技术项目,分别是编钟馆内隔声措施、编钟馆内吸声处理。

据了解,文展大楼除了编钟演奏厅,功能还有文物仓库、各类大中型展厅、公共活动区域、配套的功能房间及地下车库。其中,主要的展厅有越王勾践特展、曾侯乙大展、编钟展、早期曾国展、方国展、楚文化展、明代藩王展等。

未来,老馆(综合陈列馆)与新建的文物展览大楼有连廊相通,连廊共三层高,其中连廊的2层和3层为人员通道。参观者通过连廊,可从老馆进入新馆,也可以从新馆大门直接进入。

在服务设施方面,文展大楼设地下停车位181个,三个中心设地下停车位146个;室内外均设置无障碍通道,其中室内有3个无障碍客梯,室内设有无障碍卫生间,演奏大厅设有残障人士席位。

作为一座博物馆,建设有哪些难点呢?甘猛介绍,一是基坑深,局部深达地下四层;二是由于参观人数多,每平方米的负荷要达到500公斤,高于常规建筑物荷载;三是结构复杂,由于是“鼎”造型,结构上大下小,跨度大,模具种类多,最大模架高度有24米。

目前,三个中心区域已完成结构验收,文物展览大楼完成结构施工。项目正式转入砌体、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施工阶段,预计2019年9月具备开馆条件。

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可完善湖北省博物馆的各项功能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湖北对于荆楚文化的大力宣传再添新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10: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Blaine 发表于 2018-1-11 08:50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文展大楼封顶 计划明年投入运营

1月10日,航拍建设中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文物展 ...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的外立面风格应该是和之前的保持一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7 10:50 , Processed in 0.074235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