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项目进度] 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8 19: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9: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8-28 19:05 编辑

今年前7个月广州CPI同比涨3%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王彤 发表时间:2019-08-28 08:58
分享到
新快报讯 记者王彤报道:广州市统计局近日发布了1-7月经济运行数据。1-7月,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0458.60亿元和249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8%。市统计局指出,广州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1-7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2.67亿元,增长8.1%,增速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39342.44亿元,增长8.9%,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日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3.6%、12.9%和11.5%。健康品质消费需求旺盛,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6.2%、35.7%、12.4%。

1-7月,全市进出口总值5461.8亿元,增长3.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883.3亿元,下降3.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收窄11.4个百分点;进口2578.5亿元,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1-7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8%,占进出口总额的50.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25.72亿元,同比增长3.5%。

1-7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0%,涨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持平,涨幅比上半年微降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8%,与上半年持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2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了!广湛高铁项目可研报告获批,争取年内开工
2019-08-27 21:21 来源:南方网
  近日,国家铁路集团和广东省**批复了广州到湛江的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项目争取年内尽早开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总额998.0亿元,建设周期五年,也就意味着,如果能在今年开工的话,将在2024年通车,届时广州到湛江仅需2个小时。

  广湛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新建正线自广州站引出,向西经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终至湛江北站。其中,新设佛山站、新干线机场站、新兴南站、阳春东站、阳江北站、马踏站、茂名南站、吴川站、湛江北站9个车站,预留湛江东站、阳西站。

  广湛铁路的始发站是广州火车站,终点站在湛江中心城区,将实现高铁从中心城区到中心城区的对接。通车后,广州到湛江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

  根据预测,广湛高铁建成后,初、近、远期2030年、2035年、2045年广州至阳江北最大区段双向客流密度3200万人、4100万人、5200万人/年,开行客车64对、86对、120对/日;茂名南至湛江北最大区段双向客流密度2560万人、3300万人、4180万人/年,开行客车55对、77对、108对/日。

  记者从广东省**网站上了解到,广东省正在全力加快推进广湛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并积极争取国家铁路集团支持加快项目推进。目前,广湛铁路项目可研已获批,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项目争取年内尽早开工建设。另据了解,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可研专题工作目前也正在加紧推进,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21: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冠深:广州和香港在科技发展上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广州一直是港商投资内地的重要基地,在科技发展上也可以有更大的合作空间。通过有效整合两地创新资源,进一步形成新兴产业群。”

在8月27日于广州举办的“创新升级 香港论坛”(SmartHK)上,全国政 协常 务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表示,广州一直是香港企业投资内地的重要基地,穗港在科技发展上也可以有更大的合作空间。他指出,通过有效整合两地的创新资源,进一步形成新兴产业群,广州和香港可以为大湾区跨境科技合作起到示范作用

“创新升级 香港论坛”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人民**港澳事务办公室及广东省工商联共同主办,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环球联系”为主题,就不同的科创主题展开探讨,并设有论坛、研讨会、展览会、商贸配对及交流等活动,促进粤港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


香港科技发展的三大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湾区其中一个战略定位,是要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的策源地。”蔡冠深在主题论坛中表示,“广州和香港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在科技发展方面各有优势,可以进行深度合作,在促进湾区科技建设上共同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蔡冠深指出,香港在科技发展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其一就是科研实力。

香港拥有一批知名高校,多家大学排名世界前列,是亚洲重要的教育枢纽,许多科研项目达到国际水平,而且有向市场转化的成功案例。此外,香港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特区**更是通过各项便利措施,进一步鼓励香港大学跟海内外科研机构合作。

第二个优势则是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作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能够为科技创新项目在融资资金、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等需求上提供支持,发挥“硅谷+华尔街”的双重优势。此外,香港近年来积极发展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素质和效率,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蔡冠深指出,对比大湾区其他城市,香港服务业占本地GDP比重相对较高,在法律、会计、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推广等专业范畴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有助于科研成果落地商品化、市场化,变成实实在在的商业红利。

第三是香港的制度特色。“《基本 法》规定香港保持自由港的地位,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蔡冠深说,“除了人才来往,也保障货物、资金和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让香港连续25年成为了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

他指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简单低税制、完善的普通法制度和广泛市场联系的优势,吸引不少海外投资者透过香港进入内地市场,也帮助许多内地企业经香港平台走出去。

此外,香港与国际标准高度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是鼓励创新的重要条件。“通过与广州知识产权法 院和其他区内机构加强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大湾区整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蔡冠深表示,“包括利用香港金融和法律的优势,探讨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高端服务,带动科技产业链的纵深发展。”

穗港科技合作的三大方向

蔡冠深指出,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广州与香港本来就是紧密的经贸伙伴,在大湾区发展的框架下,可以从三大方向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湾区科技产业的竞争力。

首先是产业链的互补协调。目前,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蓬勃,汽车、电子、航天航空、医药等先进制造工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这与香港在上游科研和专业服务上的优势形成互补,可以打通科技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发展。

近年来,南沙新区正逐步发展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在科技创新研发、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等多个范畴先行先试。“加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尤其适合作为穗港科技合作的核心门户。”蔡冠深表示。

第二就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加强大湾区和海内外市场的联系。蔡冠深指出,广州和香港都是区内重要的航运物流中心,在海、陆、空方面都有一流的基础配套,完善的交通建设不但有助人才往来互动,也是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基础。


蔡冠深认为,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的广交会,充分展示了广州在国家对外贸易上扮演的领头羊角色,而香港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重要门户,是全球第七大的贸易市场,广州和香港应积极结合两地贸易网络,为大湾区科创产品和其他货品建立更多海内外的销售渠道。

第三是加强两地学术交流,鼓励科研成果的分享转化,培养更多科创人才。广州是内地高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一批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近一年来,ZY**和粤港澳三地**出台不少便利措施,鼓励大湾区跨境科技合作。

蔡冠深认为,广州和香港可以借此深化两地大学间的交流合作,研究成立联合实验室或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提高大湾区的科研实力。

目前,香港不少大学已经在内地成立分校或研究院。2018年,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政 府、广州大学达成协议,在南沙共同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蔡冠深认为,这种合作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把香港国际化的教研文化和管理方式引进内地,也可以充分利用大湾区人力资源,满足区内对优质先进教育的需求,值得大力推广,构建大湾区国际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23: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塔一塔倾城 彰显岭南魅力

http://news.ycwb.com/2019-08/28/content_3032673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11: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启动穗港科技合作园建设

中国日报网
发布时间:08-2818:44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同日13个项目动工、5个项目揭牌、1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523亿元

8月28日,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举行穗港科技合作园核心区暨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启动活动。本次活动共有13个重大项目动工、5个创新平台项目揭牌、18个产业和创新载体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1523亿元。
据介绍,继启动建设“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之后,该区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找准坐标实施“湾区+”战略,在全方位推动穗港深度合作方面建立又一座重要里程碑,旨在以“一区一园”建设,深度融通粤港澳资源,以资源要素的高效对接,实现更高标准创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
当天动工、揭牌和签约的项目,既包含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也涵盖众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研发项目。
大湾区建设是港澳青年的黄金机会。由香港工业贸易署中小企业委员会、香港大学、亚洲青年智库、香港青年联会等香港产学研各界组成的香港代表团,由澳门教青局、经济局和青年创业创新培育筹备委员会组织的“青年创业创新培育计划”考察团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在当天活动的致辞中表示,香港大学将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落地进行产学研合作,该区为香港大学实现高校社会功能和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了重要平台。此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两方的优势,实现互利多赢、共同发展,对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合作中,香港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来推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科技研发力量和智力人才的集聚和交流,用实际行动落实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规划,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流科研成果产业化生态圈。
据悉,穗港科技合作园是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与香港在广州开发区云埔工业园片区共同规划的科技创新园区,计划规划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9.8公顷。合作园将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氢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穗港各自优势,联合成立创投基金,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信贷、保险机制,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至2022年,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创新体系,集聚若干特色鲜明的优势创新机构和人才集群,形成带动穗港转型提升的新支点,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标杆区、科技规则衔接示范区。
建设“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今年5月,香港科技园有关负责人到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考察科技园区发展情况,了解政策及相关配套,双方就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化两地合作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从科技创新领域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合作,在广州开发区云埔工业园片区共建穗港科技合作园的设想。3个月后,穗港科技合作园的初期规划图和核心区计划浮出水面,数个选址于园区的穗港合资或利用港资的科技创新实体产业项目也纷纷亮相。
穗港科技合作园区核心区于活动当天启动,是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引入“港澳元素”的又一里程碑事件。该核心区面积19.8公顷,由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开发,总投资额约95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实现年产值(营业收入)不低于120亿元。核心区重点引进发展智能机器人为核心主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装备产业,聚焦于机器人研发、制造以及高新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环节,实现工业上楼。主要针对智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上下游企业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和组装企业,打造中小规模企业高端智能制造聚集工坊;同时对接香港乃至全球创新资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穗港科技合作,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当天动工的13个重大项目中,有7个位于穗港科技合作园及云埔工业园片区,项目聚焦于穗港科技合作园主要发展的氢能源、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少项目均为穗港合资企业或利用港资项目,该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港澳味道”日趋浓郁。
氢能源的研究和应用是穗港科技合作园聚焦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当天动工的湾区氢谷项目由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集团有限公司、雄川氢能科技(广州)有限责任公司及香港社会资本成立湾区氢谷开发公司实施建设,总投资44.38亿元,预计营业收入约100亿元/年。湾区氢谷项目将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导向,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的科学发展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引进氢能产业核心项目,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建设氢能产业集聚、研发设计、市场运营、检测检验、国际交流等“五个中心”。项目将同步组建湾区氢能产业基金,专项用于扶持优质氢能产业项目,吸引国内外创新型氢能企业落户黄埔区,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穗港合资企业广州玛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也于当日破土动工,该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预计年产值约25亿元。项目将量产目前国际高端的五轴智能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引进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数控技术,并与自行研发的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应用于定制家具柔性生产线,打造成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智能家具制造装备示范基地。
除位于穗港科技合作园片区内的动工项目外,活动当天还有数个饱含“港澳元素”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项目揭牌或签约,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正在加速形成。其中,具标志性的穗港澳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于活动当天签约落户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将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具备较强科研力量的粤港澳知名高校进行战略合作,采取“国际协同实验室”发展先导技术、“基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三元耦合发展工程技术的运行机制,围绕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光电子技术与系统、新能源、生物医学成像、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6个重点领域,研发原创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建成后将整合大约10所国际一流大学资源,聚集高端人才100名以上;每年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100名左右;每年创造具有竞争能力的重大技术20项以上,新增创新创业企业10家以上;为100家左右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大湾区重要的原始创新引擎。
全球华语媒体凤凰卫视本次也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有新动作,凤凰创新产业平台项目于活动现场签约落户。凤凰卫视将联合市场上有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等,发起凤凰创新产业联盟,共同搭建中小企业加速成长的孵化与战略服务平台,并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的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和孵化新媒体、内容产业、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助力面向未来的科技产业领跑者。此外,还将设立文化传媒平台,推动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剧场演艺、会展论坛的落地,加速该区文化产业和事业的集群化发展。
位于穗港科技合作园区核心区的重点项目京广协同创新中心于活动当天破土动工,该项目由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建设。京广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北京、广州两大国企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借助广州开发区政策集成创新体系,打造区首个穗港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促进京穗港三地的科技、产业对接交流,为三地企业打通“南北通道”,搭建京广发展平台,高能对接港澳科技创新。项目将重点引入科技创新产业,建设以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为主产业的“摩天工坊”,打造集研发、设计、试生产、检测、制造、销售、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产业园区。
实施“湾区+创新”工程的重点在于加速高端科研院所建设。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携手先进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于活动当天揭牌、签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ZY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广东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多个高端科技创新产、学、研载体项目,也是该区实施“湾区+创新”战略,组建科学技术融合、前沿学科交叉、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黄埔实验室”的集中体现。
标志着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不断涉步尖端科学技术创新前沿领域的揭牌项目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建设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暨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开展太赫兹基础科学、雷达遥感研究、通信、生物医学、关键部件与组件研究。项目建成运作后,将产出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凝聚国内外优秀太赫兹人才,抢占太赫兹科学发展的国际制高点,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太赫兹科学技术学术高地,成为引领国际的太赫兹科学中心。
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转化平台方面,揭牌的恒瑞源正粤港澳免疫细胞研究院项目位于科学城福珀斯生物医药创新园,设计年生产免疫细胞制备1000例,实验室场地面积约3500平米。恒瑞源正拥有第四代肿瘤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已经获得国家药品评审中心(CDE)批准一期临床试验,是国内唯一批准用于实体瘤治疗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项目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聚集免疫细胞治疗、慢病管理、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细胞治疗总部企业。
该区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ZY研究院和大湾区产业基地”项目同样于当天签约落户。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打造以广州市为基地辐射整个大湾区、以“人工智能+应急安全”为主题的创新中心,建立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以机器人为载体的人工智能与应急安全领域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化平台。另一个签约落户的“巨无霸”科技创新载体项目是合生创展科技创新走廊,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50亿元,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科技创新示范走廊,依托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版块优势,深挖双创合作发展空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智能化产业新城和产城和谐发展高地。自动驾驶是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近年来重点关注发展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运营项目也出现在当天的集中签约项目之列。文远粤行WeRide RoboTaxi是布局未来RoboTaxi(以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出行服务)的智能出行公司,由中国L4级自动驾驶头部企业文远知行WeRide、华南最大出租车公司广州公交集团旗下的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致力于实现中国领先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为市民提供安全、经济、便捷、可靠的智能出行服务。项目注册资本1.8亿元人民币,预计可实现营收30亿元。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运营项目的落户将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综合应用,助力该区打造5G车联网先导区。
此外,活动当天特别值得关注的动工项目还有南方智媒大厦、LG化学偏光片二期项目。南方智媒大厦由南方报业集团联和越秀集团建设,项目位于黄埔保利鱼珠港东侧,总投资约36亿元。项目将打造移动媒体、视频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业务的孵化器和集聚平台,构建涵盖全媒体产业运营中心、全媒体技术研发中心、文化金融投资中心、“传媒+”文创产业中心、南方传媒智库矩阵中心、智媒电商平台、黄埔文化产业会展中心等7大产业板块的“智慧型媒体产业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新地标。据悉,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目前已聚集了励丰文化、多益网络、奥飞硅谷等文化产业领军项目,活动当天南方智媒大厦的动工和凤凰卫视创新产业平台的落户,将进一步加速该区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步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17: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8-29 17:04 编辑

区委常 委会、开发区党工委会议重温***去年视察我区重要指示精神

8月22日下午,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 记周亚伟主持召开黄埔区委**会、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会议,重温***到我区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省 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决定》《中  共中 央国务 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精神,研究我区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全区要深刻感悟***视察我区重要指示精神,把殷殷嘱托转化为前行动力。去年,***亲临科学城视察,为我们把航定向,提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科学城五年大变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区在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全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实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强大动力。

会议要求,要推动聚焦主业,为中小企业办大事创造更好条件。***强调,民营企业就要心无旁骛,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我区要落实好指示精神,聚焦****要做好的工作,努力把我区打造成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沃土和家园。要加快科学城扩容提质增效,促进科学城空间拓展、功能提升、制度创新,实现科学城“五年大变化”。要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下功夫,全力打造“黄埔实验室”,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推进“数字**”建设,实现“数字上云、服务下沉”,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会议指出,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黄埔工作新局面。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 共中 央国务 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精神,并对高标准推动我区重点工作提出了意见。

会议强调,要提高站位,深刻感悟***的深情关怀。主动谋划、敢于作为、勇于先行,深学悟透《意见》精神,与深圳遥相呼应,走向舞台ZY,在承担国家使命、落实战略举措上要敢想敢拼、敢闯敢试;抓纲带目,战略谋划重点工作;对标对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18: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投资460亿!国内首条高世代OLED产线在广州正式投产


e公司讯,8月29日,我国首条高世代OLED面板线——乐金显示OLED项目宣告正式投产,这是全球最大尺寸和最先进的8.5代OLED生产线。该项目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总投资约460亿元,预计到2020年底实现达产产能9万片/月,年产值约200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20: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山过江通道计划明年开工 有望建双向12车道以上
  
大洋网讯 又一条跨珠江口的超大型通道即将开工建设,29日,莲花山过江通道项目超大跨悬索桥结构体系及锚碇基础研究开始招标。其中透露,该项目起于番禺潭边与南沙港快速相接,向东与广深沿江高速、广深高速相连,而且该项目要重点研究双向十二车道及以上建设方案。

莲花山过江通道是《广东省人民**关于珠江口跨江通道统筹规划研究的批复》中规划建设的7条公路过江通道之一,已纳入《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广东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中。项目建设对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战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招标公告中透露,该项目过江工程北距黄埔大桥约9.5公里,南距南沙大桥约13.5公里,起于番禺潭边与南沙港快速相接,向东在官桥与京珠高速相接,经莲花山风景区北侧跨越狮子洋,于新沙港二期14号泊位登陆,沿麻涌大道向东,与广深沿江高速相接,经洪梅、望牛墩至广深高速望牛墩互通,路线全长约28.39公里。

去年4月,广东省交通集团透露消息称,莲花山过江通道计划2020年开工,2025年完工。而目前该项目处于工可修编阶段,过江工程桥梁和隧道方案正开展深入比选论证。由于项目位于珠江口门以内上游区域,两岸皆为经济发达地区,水上通航环境、港口生产、锚地限制等情况复杂,过江工程方案通航标准要求较高。其中,桥梁方案需一跨过江,推荐方案为主跨2100米超大跨度悬索桥。

值得关注的是,招标公告中同时透露,为满足两岸日益增长的过江交通需求,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莲花山过江通道将重点研究双向十二车道及以上建设方案。目前广东省内的高速公路基本在双向4车道到8车道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21: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日报》:广州的大开放与新未来
2019-08-29来源:南方日报分享到:

内联外通搭建“一带一路”建设桥梁
  8月26日,2019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下称“海丝博览会”)在广州落下帷幕。本届海丝博览会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区就吸引了9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数量创历史新高。海丝博览会正在逐步成为境外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间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投资贸易、平台建设、人文合作等各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以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为目标,广州通过建设内联外通的基础设施、实施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搭建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形和无形的桥梁。
  港口互通
  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

  马来西亚的槟城州,是有着“全球十大海岸旅游胜地之一”美誉的度假天堂。随着日前广州南沙与马来西亚槟城州的“牵手”成功,“老广”们在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港后,便可搭乘邮轮到达槟城州,享受独特的南洋风情。
  以邮轮航线合作为基础,广州南沙与马来西亚槟城州还将在文化旅游、经济贸易等多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基础,也是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与各国互联互通的重要设施。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对广州港能级量级的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我们需要投资更多新的港口、开拓更多新航线以便实现更多货物的运输。”马士基集团副总裁、马士基码头公司亚洲区首席执行官施敏夫表示。
  今年5月,广州港与荷兰鹿特丹港、巴西阿苏港、釜山港、蔚山港等港口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广州“港口朋友圈”总数增加至50个。此前,广州港已与土耳其伊兹密尔港、印度蒙德拉港、马来西亚巴生港、马六甲港等1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在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看来,广州港正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点,以港口为依托,海运物流和临港产业等领域的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去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超过6亿吨,位居全球第5位。今年,广州港货运愈加频繁。数据显示,今年1—5月,广州港铁水联运累计完成33610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41.0%,新增5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目前广州港共开通集装箱航线214条,其中外贸航线108条,内贸航线106条。
  提升港口能量级,港口航道、码头等硬条件也需相应提升。今年,广州港航道拓宽工程、南沙港区四期、国际邮轮码头等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3.3亿元,完成计划过半。下一步,广州港还将继续增强港航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进广州出海航道工程二期全面开工,加快南沙港区四期、国际邮轮码头等重点航运枢纽基础设施的建设。
  港口的运输能力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当中。“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港口共识,绿色港口发展如火如荼。”陈英明说道。当前,南沙港区四期四个1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在建设,人工智能、云计算、5G通信、卫星导航等多项先进技术汇集于此,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全球首个集单小车自动化岸桥、卫星导航无人驾驶智能集装箱卡车、堆场水平布置和港区自动化模式为一体的全自动化码头。
  规则衔接
  营商环境拓展合作渠道

  出国旅客打开手机小程序,拍照上传护照页面并补充航班、酒店、居住地址等旅行信息,机场的自助终端机便可将出入境卡和落地签申请表打印完成,免去旅客在飞机上或到达后手动填写的麻烦。
  这个1分钟就可以完成全套入境手续的系统,是白云机场在8月26日投入使用的“出国宝”国际旅行入境手续办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可办理入境手续的有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11个国家,其中有绝大多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需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今年初,广州出台的《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提出,广州要将进口边境合规时间降至40小时,费用降至332美元;单证合规时间降至8—12小时,费用降至110美元。将出口边境合规时间降至16—18小时,费用降至285美元;单证合规时间降至6—8小时,费用降至76美元。
  同时,实现机场、海港口岸全年“7×24小时”常态化通关,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
  此外,在去年印发的《广州市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也提到,要努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多层次投资和贸易合作网络,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多措并举,今年上半年,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货物贸易便利化实现了稳步提高。
  广州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6月,广州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412.9亿元,占全市进出口9.1%;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6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4%;南沙口岸平行汽车到港6473台,居全国第二。
  此外,广州已向3000余家广州企业进行AEO培育宣传,引导15家企业向海关提出AEO认证管理申请,对广州市196家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广州海关报关单、舱单和运输工具“单一窗口”申报覆盖率达到100%。
  在本届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粤港澳大湾区,接下来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便在于做好规则的衔接,完善居民之间往来、资金往来、货物往来以及整体的营商环境。
  航空互联
  国际枢纽能级加速提升

  斯里兰卡的螃蟹、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樱桃、土耳其的无花果、巴基斯坦的岩盐……品类多样的商品源源不断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来,经广州白云机场通关,由物流企业配送至千家万户手中。消费者足不出户,便能买遍世界。这背后,是广州空港枢纽的发展在支撑。
  自去年白云机场二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也已启动。今年上半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新增国际及地区的13条航线中,有8条是飞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200余个航点,航线网络辐射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第13位。今年上半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564.6万人次,同比增长4.1%;完成货邮吞吐量90.6万吨,同比增长1.2%。
  近年来,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互动愈发密切,不少相关企业都希望增开往返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
  在海丝博览会的闭门会上,圆通速递的相关负责人十分看好斯里兰卡的货运潜力,“今后将充分挖掘和发挥斯里兰卡作为国际货运枢纽的作用。”目前,基地设于广州的九元航空已在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开通了国际航线,未来有望增开广州飞往斯里兰卡的航线。相应航线的开通,也将会推动中国企业家到当地投资。
  在本届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中,斯里兰卡交通与民航部长阿尔朱纳·拉纳通加希望中国企业到斯里兰卡投资改造,完善本地航线,改善当地航空交通方面安保设施不够完善、机场跑道扩建、航空货运发展缓慢等问题;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沃图提到,埃塞俄比亚航空每周往返于广州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航班有十次,往返于深圳的航班也即将开启。
  “粤港澳大湾区内已经与以色列有了直飞的航班,不仅吸引了更多中国游客到以色列旅游,我们以色列的企业家们往返广州也更便利了。”中以集知(广州)科技有限公司CO-CEO伯恩赐(Boaz Sacks)认为,随着中以两国间往返航班的愈发密集,双方通过合作交流都能够收获更多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上的广州枢纽
  ◎航空

  2019年上半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564.6万人次,同比增长4.1%;完成货邮吞吐量90.6万吨,同比增长1.2%。2018年,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第13位。
  ◎航运:
  广州港与马六甲港等15个沿线港口建立友好港合作关系,2018年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5位。2019年1—5月,广州港铁水联运累计完成33610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41.0%。新增5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目前广州港共开通集装箱航线214条,其中外贸航线108条,内贸航线106条。
  ◎陆运:
  2019年上半年,广州中欧班列共发运22列,发送999个40尺集装箱,出口货值1.62亿美元,货物从中国运抵俄罗斯、德国、波兰等国家的多个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0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启动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肖伶 谭聚 古钦宏)8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广州高新区揭牌。该研究院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人民**、广州高新区、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共同创建,旨在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据了解,研究院是借鉴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基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三元耦合发展工程技术的运行机制而设立,采取“国际协同实验室”发展先导技术,围绕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光电子技术与系统、新能源、生物医学成像、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6个重点领域,整合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全球化前沿创新策源中心、交叉创新融合中心、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中心。
据粤港澳大湾区协同研究院院长王茤祥介绍,研究院建成后将整合国际一流大学10所左右,聚集高端人才100名以上;每年培养创新创业研究生100名左右;每年创造具有竞争能力的重大技术20项以上,新增创新创业企业10家以上;为100家左右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的枢纽和旗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组建,拟按照“1+4”模式设立,即在广州设立一个管理本部,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分步组建4个分中心,其中广州分中心拟由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牵头组建,其他三个分中心研究院参与组建

这是重磅的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广州设立管理本部(广州提出打造珠三角大科学装置“指挥中心”,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开始)、广州市政 府直接介入、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参与(据说是张SJ、华工高校长、黄埔共同努力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30 09: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19-8-30 01:13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启动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肖伶 谭聚 古钦宏)8月29日,粤港澳大 ...

中大去哪啦,出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1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8-30 11:21 编辑
jeremywangwei 发表于 2019-8-30 10:34
中大去隔壁了!这一任的校长要把在广州的资源挖空


能不传播这种谣言吗?

中大最强的学院只有两个:医学院、管理学院(+岭南学院)都在广州,医学院在黄埔、南沙都有很多项目。无论是新建医院还是产学研。

中大不参与估计与华工有关,这次邀请的都是工科强校,而且是华工主导(研究院院长是华工高校长推荐、前段时间高校长还专门去香港与相关大学谈了这方面的事)


除了医学院是深圳本身的实际需要,中大的烧钱项目(实质就是罗俊的项目),广州没办法支持,本来想全部放在珠海,但珠海财力也有限,隔壁有钱,所以去了,无可厚非

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工学院、材料学院、药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等都在广州,下一任校长只要不是与罗俊同一学科方向,若加上广州能提供支持,相信广州校区大有可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30 12:2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说搬到隔壁去的 你们是否查查“广州中山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什么时候注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12: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wsy1991 发表于 2019-8-30 12:25
……那些说搬到隔壁去的 你们是否查查“广州中山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什么时候注册的


希望广州的版友不要有太多情绪性的发言,对广州发展并无好处

广州的高层已经做出示范:做好自己的事!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至于有些来挑衅的,不理他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16:44 , Processed in 0.04847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