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项目进度] 全文!省 委深改委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7: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广州空港“航天产业与空港经济 集聚创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9-10-29 15:06:25 发布单位:广州空港经济区
10月29日,中国•广州空港“航天产业与空港经济集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由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郭荣主持,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致辞,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邓建清作发言,航空航天领域数名企业代表作主题演讲。其间,还专题推介了广州空港经济区建设发展情况。来自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以及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航天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多家商业航天企业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指导,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商业小卫星产业创新联盟、卫星产业投资合作工作委员会、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广州空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旨在探讨航天产业协同空港经济集聚创新发展,发布产业布局与项目需求,为业内提供展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应用、探讨携手合作的产业开放平台。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广州空港经济区正致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生态智慧现代空港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空港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是探讨航空航天领域合作发展的良好平台。
据悉,这是广州集中面向北京航空航天企业举办的首次推介活动,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于空港未来发展,广州提出了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共同发展的倡议,重点聚焦临空产业转型升级,致力打造临空产业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广州空港经济发展水平。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 总 书 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机遇的主要功能平台之一,是广州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当前,广州正全面加快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集群。
刘殿勋局长在致辞中表示,航天产业作为航空产业的延伸,在产业链上具有一定相通性,也为未来空港功能的延伸提供了支撑。随着商业航天的兴起,航空航天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空港经济的产业生态正变得更加完整。商务部投促局将利用所参与的近百个多双边合作机制和跨境产业平台,帮助以广州空港经济区等为代表的,产业方向明确、配套政策完善的地方**和园区开展投资促进工作,以更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
邓建清副主任表示,本次论坛以航天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和市场机制创新进行了有益探讨,为业内搭建了一个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与成果共享的产业开放平台。广州空港经济区愿与各方一道,继续巩固平台成果,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要机遇,加快培育临空产业,积极引入航天产业,推动关键技术的交流合作,促进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携手推进商业航天产业与空港经济的集聚创新,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多合作共赢。
活动期间,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资深专家曾湧、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李殿赟、航天世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张旺力、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市场经理吴都和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融资总监张宇蛟、北京千乘探索有限公司遥感载荷系统负责人谷振宇等专家学者受邀作主题演讲,围绕卫星遥感、芯片、商业航天测控、商业航天等如何助力空港经济区建设展开了交流研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22: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高会携手广州开发区倾力打造湾区科技达沃斯论坛
信息来源:区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10-29 09:31:27
在***视察广州科学城一周年之际,近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论坛合作协议签约活动,合作各方将依托和借助各自资源优势、合作渠道,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论坛”。

据了解,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论坛将每年持续举办,并将倾力办成有规模、有价值、有影响力的世界湾区科技论坛,打造“湾区科技达沃斯”合作各方还将依托高峰论坛,共同推进优质高科技产业化项目转化落地,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科技发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核心枢纽,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据悉,第二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论坛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计划于11月25至26日在广州科学城举行

高峰论坛以“创新•生态•共赢”为主题,邀请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高等院校、**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管理者、企业家,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制度环境构建、资源整合配置等重大课题,参考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新时代科技创新,共商共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新模式,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宣讲、前沿技术交流、项目对接、资本对话的互动交流平台。

高科技领域国内与世界知名院士、专家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商业航天与太空经济、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作主题发言和展开研讨,举办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对话圆桌会、交流座谈会和多个分论坛,还将发布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项目。

据了解,中高会与广州开发区共同举办高峰论坛以及推动高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合作,肇始于一个月前。9月26日,中高会党 委书 记、常务副理事长梁小虹带队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调研考察,与该区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日前实现签约,相关工作同步展开,合作实质性推进。

在签约座谈会上,梁小虹颇有感触地说:“来到黄埔,感受到黄埔的担当、黄埔的境界、黄埔的速度。黄埔的担当体现了其政 治站位和战略眼光;不设前置条件的合作体现了黄埔的境界;黄埔的速度延续着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务实、高效的作风。”

梁小虹表示,中高会与广州开发区的合作是机缘、奇缘,是良禽与珍木结合。良禽择木而栖,中高会肩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与使命,是良禽;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各种惠企政策和措施颇具特色,走在全国前列,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化项目落地转化,是珍木。

梁小虹表示,要把高峰论坛办好,秉持共赢办会,协商办会,市场办会的原则,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把论坛的打造成为世界“湾区科技达沃斯论坛”,用智慧引领世界奔跑,促进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携手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实体经济主战场,高新科技主引擎。中高会与该区的合作将有利于吸引更多高科技产业项目落户,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开展创新创业,为该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核心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利用好论坛的溢出效应,通过该平台加速科技创新发展,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引领之区。该区将以高峰论坛为契机,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系统、科学、权威的高科技产业化信息发布平台,倾力打造中国科技界“达沃斯论坛”和世界湾区科技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23: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0-30 00:38 编辑

社会各界热议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
2019年10月29日08:1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深化珠三角城市战略合作 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近日,《中 共广东省 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下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作为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瞄准“老城市新活力”再出发,强化广深“双核联动”,深化珠三角城市战略合作,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承担起支撑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历史使命。

  在习 近 平 总 书 记视察广东一周年之际,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牢记总 书 记嘱托,在省 委、省政 府支持下,再次站在新一轮腾飞发展的起跑线。随着《通知》的下发,广州发展定位更加明晰,优势更加凸显,前景更加远大。
  省 委改革办表示,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是习 近 平 总 书 记对广州、也是对广东的重要指示要求,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下,必将进一步强化广州、深圳“双轮驱动”,为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下发后,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省市各部门第一时间学习贯彻,出实招、真落实;专家热议“双核联动”对大湾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创新发展的推动,企业欣喜由此带来的更多机遇。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陈思勤 李凤祥 黄颖川

  黄舒旻 谭超 余嘉敏 柳时强 黎华联 彭琳

  “双核联动”,大湾区资源要素配置更优化

  “在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地区的力量要协同发展,其前提是中心城市发挥引领作用。”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广州和深圳作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双核联动”更有利于大湾区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通知》指出,要把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同等力度全力推动实施。“这充分体现了省 委对国家战略部署的深刻理解。”广东**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只有广州和深圳在产业实力、创新基础、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推动作用,大湾区、广东省的发展才会更加稳定。

  广深两城在地理人文、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方面各具优势,《通知》为“双核联动”提供新动力。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表示,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则是华南地区政 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通知》的出台,可以更好发挥广州优势,与深圳形成发展合力。

  广深“双核联动”有助于资源优化、效率提升,必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对此,企业给予高度关注。

  “深圳拥有全球最佳制造产业链配套和智能硬件产业集群,广州以现代服务业见长,广深‘双核联动’将有力加强广深产业协作,加速人才、资本、技术交流。”奥比中光副总裁孔博表示。作为全球为数不多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之一,奥比中光吸引了人工智能视觉上下游产业在深圳集聚,《通知》下发让其在大湾区看到新的商机。

  “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综合经济实力雄厚,深圳科技创新基因强大,广深充分协作,可以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引擎作用。”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总经理王恕慧表示,作为国内首个地方金控上市平台,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资源和产业布局服务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

  出新出彩,广州“老城市新活力”推进更有力

  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离不开省级部门的支持。省 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三个方面全力支持广州实现“四个出新出彩”。一是推动广州开展省级重大改革试点和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积极支持广州申报国家级改革试点试验;二是支持广州创造出具有首创性、差异性、前瞻性的改革经验成果。三是建立特事特办工作机制,打造改革办服务联络广州的“绿色通道”。

  在《通知》两万多字的内容中,对广州各区在推动“老城市新活力”中的工作均作了明确要求和部署,如何结合各区优势找到最佳发力点,成为贯彻落实《通知》的重要内容。

  “省 委深改委印发的《通知》,回答了广州城市‘老’与‘新’的辩证关系,是激发新活力的施工图、技术图、线路图,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实效性。”广州市 委常 委、黄埔区委书 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 记周亚伟表示,《通知》中涉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事项近百处,该区将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抢抓机遇、与古为新,在贯彻落实上做到“快、准、狠”。

  周亚伟表示,尤其要着力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上找到出新点、出彩点,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在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中勇当重要“活力源”,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贡献黄埔力量。

  “《通知》的出台充分展现了省 委、省政 府对广州实现‘四个出新出彩’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将为广州贯彻落实习 近 平 总 书 记对广东、广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注入强大动力。”广州市 委常 委、南沙区委书 记蔡朝林表示,南沙作为国家新区、自贸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将奋力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蔡朝林表示,南沙将率先打造制度创新高地,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争取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和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尽快落地,加快建设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对标国际一流,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

  “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方面,增城将发挥交通便利、环境优良、产业基础较好等优势,以1978电影小镇为核心,对周边旧厂房、旧仓库、旧村庄等进行创意性开发改造,并整合周边的更新改造区域,着力打造文化体育创意园区,力争成为文化出新出彩的重要承载地。”广州市增城区委书 记张火青表示。

  广州市 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认真落实省 委深改委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特事特办工作机制,制定专项方案任务清单,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强化试点带动,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等重大改革试点的突破带动作用。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及时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提升改革获得感幸福感。

  湾区引擎,辐射带动全省发展动力更强劲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之一,广州一直紧紧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不断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广州市荔湾区委书 记陈小华表示,《通知》提到“支持建设广州市(荔湾)岭南文化中心区”,广州参与共建人文湾区必将更具国际影响力、辐射带动力和强大生命力。

  在广州,荔湾是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区,也最能代表广州的老城市新活力。“我们下足‘绣花’功夫推动永庆坊、沙面、西堤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提升,勇担建设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的新使命,传承弘扬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等岭南传统文化精粹,大力推进省‘三馆合一’项目建设,扩大岭南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陈小华表示。

  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 组书 记、局长张文涛告诉记者,《广州市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明确,在“数字**”建设框架下,打造“智慧政务”平台等改革目标任务,为广州下一步政务服务改革指明了方向。广州将持续强化政务服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携手深圳共同推进大湾区政务服务互联互通,助力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推动形成政务服务改革的强大合力,持续深化“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争当全省“数字**”改革建设的排头兵。

  《广州市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广州地铁线网向周边城市延伸。对此,广州地铁集团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丁建隆表示,广州地铁集团将在强化轨道交通线网的“内通外联”上发力。

  丁建隆透露,在内通方面,将在实现广州“区区通地铁”的基础上,确保2019年底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2023年开通运营规模将超过800公里。外联方面,逐步实现与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清远等周边城市轨道交通上的无缝联接,力争实现“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湾区轨道交通新模式,引领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此外,实现对白云机场、第二机场、棠溪火车站、广州东站、南沙邮轮母港等主要枢纽站的轨道交通覆盖,更好服务《行动方案》提出的“增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定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00: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21号线年底确保开通 广州地铁总里程跨越500公里
2019-10-29 18:14 来源:南方网
  离2020年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21号线能否在2019年开通运营一直引起广大市民关注。今年8月,广州地铁车站陆续换上了新的线网图,增加了二十一号线(员村—镇龙西)和八号线北延段线路。9月份,广州地铁曾就“21号线9月28日开通”的说法辟谣,但是否年底开通,一直没有官方说法。

  今天(10月29日),广州地铁集团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丁建隆在《南方日报》上就广州地铁如何落实《广州市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确保2019年底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目前,广州地铁的运营里程是478公里,但八号线北延段土建工程仍未完工,也就是说21号线在2019年底前开通终于“实锤”了!

  助力广州出新出彩:广州地铁确保年底运营里程跨越500公里

  《广州市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广州地铁线网向周边城市延伸。支持广州建设世界级都市数字交通体系,打造多模式多业态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持续增强城市综合交通精准动态协同服务能力。

  对此,丁建隆表示,《广州市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动方案》为建设新时代轨道交通指明了方向。为落实《行动方案》,广州地铁集团将在强化轨道交通线网的“内通外联”上发力。

  内通方面,在目前已开通运营14条、478公里线网,实现“区区通地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13条共345公里新线的建设,确保2019年底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2023年开通运营规模将超过800公里,一方面加密中心区线网,提升中心城区内部通达性的线路,另一方面,强化周边城区内部联系的线路,支持周边重点区域发展。

  外联方面,一是配合市规划部门开展线网修编,逐步实现与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清远等周边城市轨道交通上的无缝连接。二是逐步接管部分珠三角城际铁路的运营,力争实现 “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湾区轨道交通新模式,引领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三是实现对白云机场、第二机场、棠溪火车站、广州东站、南沙邮轮母港等主要枢纽站的轨道交通覆盖,更好服务《行动方案》提出的”增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定位。

  此外,广州地铁还将在“智慧地铁示范站”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全信息环境的“智慧”轨道交通,为新时代人民幸福出行提供全面、可供选择的智慧化、智能化服务。



  地铁线网图换新,21号线年底开通早有端倪

  今年8月,广州地铁车站开始陆续换上了新的线网图。广州地铁表示,考虑到线网图的更换范围广、更换量大,需要提早启动更换工作,为新线开通做好前期准备。

  记者发现,这次的新版线网图基本沿用了旧版的布局设计,主要变化在两方面:一是增加了两条(段)新线路。从新版线路图上可以看到,21号线(员村—镇龙西)和八号线北延段线路信息已更新进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以上两条(段)新线的具体开通时间、开通区域尚未确定,目前广州地铁特意在线网图右上角处粘贴了“尚未开通”字眼的“温馨提示”信息加以说明,同时也提醒乘客在搭乘时要留意以免引起误解。

  那么这两条新线,21号线(员村—镇龙西)和8号线北延段线哪一条将率先开通?据了解,截至目前,八号线凤凰新村至文化公园段轨行区已经移交运营部门,而8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至滘心段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7%。因此,21号线作为最可能今年开通的新线,广大市民尤其是增城区以及天河区的居民一致翘首以盼。

  由于关注度很高,今年9月甚至流出了“21号线9月28日开通”的传言,不过,广州地铁马上明确回应,“暂不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其实,今年2月18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出台相关文件,其中明确规定“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中按照开通运营时列车运行图连续组织列车20日以上且关键指标符合相关规定”“各列车运行里程均不少于2000列公里”等。记者了解到,21号线增城广场至员村段于8月23日实施全线贯通试运行,这意味着11月23日试运行时间将达到3个月的基本要求。

  广州地铁提醒,关心新线开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建议以官方渠道公布的信息为准,不可轻信保安以及施工人员公布的开通时间。

  连接增城与天河,21号线将与7条线路换乘

  21号线共设21座车站。其中,增城广场至镇龙西段长26.2公里,设9座车站,已于2018年底开通,员村至镇龙西全长35.3km,设12座车站。待开通的员村至镇龙西段经过天河、黄埔两区,途经黄村、科学城、苏元、水西等地。21号线将以快慢车的模式运行,通车后,增城等区域与广州市区之间将实现一小时的时空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21号线未来将与7条线路换乘。其中:员村站与现有的5号线换乘,天河公园站与11号线和13号线二期换乘,黄村站与现有的4号线换乘,苏元站与6号线二期换乘,镇龙站与知识城线、穗莞深城际线换乘。

  目前,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公布了广州地铁21号线后通段(员村至镇龙西)最高单程票价为8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0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戴和根会见广州市白云区委**赵军明

10月23日上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戴和根,在集团总部会见了广州市白云区委书 记赵军明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戴和根对赵军明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化学工程的改革发展历程、发展优势及战略布局等情况,向白云区对中国化学工程及南方建投公司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戴和根表示,广州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中国化学工程将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落实南方企业总部事宜,将中国化学工程的技术优势与白云区的发展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南方建投要抓好在建项目的执行,加大新项目的运作力度,争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排头兵,为白云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赵军明感谢戴和根的亲切会见,介绍了白云区投资建设情况、区位交通优势及发展规划,对中国化学工程在建项目推进情况给予肯定,并希望中国化学工程集中优势力量,在基础设施、环保以及八大产业园区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大对白云区的布局和投资力度。白云区委区**将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与中国化学工程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武宪功,集团公司市场开发部、办公厅和北京建投等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温深圳考察,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

http://www.gz.gov.cn/gzgov/s2342 ... 8f23b1940b00d.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2: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放弃对广州的偏见,这次广州超越深圳

抱朴财经
发布时间:10-2915:27

文 | 今纶
自去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反复提醒:不要唱衰广州,这个城市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别的城市说“稳中有进”可能会引发笑声,广州说“稳中有进”谁敢笑?笑了之后数据会打脸,现在让我们看看数据:
一线城市前三季度GDP增速
广州 6.9%
深圳 6.6%
北京 6.2%
上海 6.0%
是的,那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经常被唱衰的广州“居然”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勇夺一线城市的经济增速冠军!
我知道你们要问:杭州呢?杭州的这一数据是6.7%!落在广州后面。而广州的年度GDP总量超过杭州一万亿,总量大,增速还比杭州快。
虽然说GDP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却是衡量城市发展的最直接最简洁明了的指标。
广州的“问题”在于: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已经在一线城市中夺冠了,居然没有人吱声,仿佛没人看见一样。这个城市的低调啊,真是深入到骨子里。
如果换作别的城市一定是:“沸腾!XX经济增速再次超越宇宙,营商环境赶超火星”。但是,我搜了一下,广州经济增速在一线城市中夺冠的事实基本被无视了。


广州一直在求新求变
我一直说,中国的城市,我最看好广深杭,这一观点至今没变。深圳的科创和金融,杭州的数字经济都不错。
那么,广州何以被看好?前几天和研究院的同事再次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此前我也写过文章:广州是把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结合得比较好的城市,同时又是一座相对拥有土地优势、人口优势、地理优势、教育优势的一线城市。
就一线城市而言,广州的土地优势远超深圳,深圳早就没有土地了,没有土地必然制约深圳发展。
人口方面,广州虽然也在老龄化的通道中,但是老龄化程度比上海、北京要好很多,而且人口净流入远超京沪。
地理优势方面,广州是公认的交通枢纽,信息密集的交汇之地,物流发达是城市竞争力的突出要素之一。
至于教育优势,众所周知,广州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堪称华南第一。
这些优势是传统优势,早就有,但是广州的凶猛之处在于“求新求变”。

我们还是拿数据说话:
“前三季度,广州八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3174.06亿元,增长7.0%,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1个百分点;合计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占比较上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广州市统计局)
很多人说起广州还在说“千年商都”,还在说她的服装批发市场,抱歉,你们去看看广州行政区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冠军、亚军、季军分别是谁?
南沙10.3%,天河9.0%,黄埔8.3%。
(可点击链接查看本号相关文章从一季度经济数据看广州:观南沙,知广州未来广州这个区,与深圳南山并称双子星)

些区不是大搞贸易的批发市场聚集地,而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公司的汇聚之所。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关注到这些行政区的变化,但是,你没看见,不等于没发生。
广州的经济增速悄然夺冠,就是这三大行政区在引领。
请放弃对广州的偏见!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提速。(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9%,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3.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8.8%,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这是广州工业在求新求变。
“高技术投资行业有新突破。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13.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7.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行业中的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等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增长97.8%、43.1%和12.1%。
高技术制造业行业投资面有所拓宽。新增的华航空电子研发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乐金化学(广州)信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3个项目分别弥补了广州市航空航天器机器设备制造业及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投资的空白”。
这是新兴产业投资的方向在求新求变。
正是因为这种求新求变,而且有着对效果、效率、效益的极度重视,广州才能在城市竞争中杀出重围,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
广州后劲和深杭一样足
广州的工业基础雄厚,人口不断增长,教育科研机构数量庞大,客观上决定了这个城市一旦找对了正确的方向,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动能。
广州的方向很明确,朝着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急行军。
那么,如何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
搞好基础设施,加大工业投资,把每年几十万人涌进广州的住房问题解决好。
所以,我们看到“前三季度广州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广州的投资正在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分别为27.6%、25.9%、18.9%”。
正如公开数据显示,广州的房价在一线城市中是性价比最高的,保持供应量确实有必要,如果人口涌入,但是供应量不增加,必然导致房价大涨。
在基础设施方面,广州也下了大力气:“广州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完成率创近年新高。轨道交通及综合枢纽、高快速路等领域项目加快推进,带动全市344个门户枢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44.7亿元,完成率82.2%,创近年新高”。

位于广州地铁四号线南延段的南沙客运港
广州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情,所以才会有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大爆发。
另外,我也要强调一点:广州的后劲和深杭一样足。
深杭之所以在舆论中留下了高科技城市的印象,首先是整体营商环境好,投资者、创业者纷至沓来。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两座城市都有高调的互联网企业或者硬件制造公司,广州在这方面比较吃亏,微信总部在广州,但是张小龙是出了名的低调程序员,一年到头对外演讲估计只有一两场。
而且整体而言,广州的企业家不爱抛头露面。所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你很难在媒体聚光灯下看到一个高曝光率的口才极好的广州企业家。他们更喜欢讷于言,敏于行。
但是广州的营商环境其实也在大幅度提升,不输于深杭,这一点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我的一位朋友在广州开发区咨询一个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他是一位中等公司的高管,并不是大型公司的管理者,结果第二天居然有职能部门的人登门处理,把他感动得一塌糊涂,经过对其他因素的综合考量,他后来向总部汇报,将另外几个分公司也迁入广州。这就是广州的竞争力和后劲。
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新注册企业28万家,增长36.5%,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3142家,增长91.5%;吸收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大型外资项目347个,增长3.4倍,涉及合同外资226.3亿美元,增长1.4倍。
2018年,广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总数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的1.1万家,稳居全国第三;科技创新企业超过20万家。
近年来,广州一直在高科技赛道上不断超越自我,一直在和自己死磕,这是广州在积蓄能量,不断提升后劲的明智之举。
只不过,大多数的广州传媒机构、新媒体从业者主要聚集在越秀区或者珠江新城一带,所以大家对广州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力量没有太多感受,其中相当一部分新媒体从业者也不懂产经、财经,又不愿意实地调研,所以,他们集中力量去宣传广州的美食和游玩、娱乐场所,这样既安全又能把流量拿来赚钱。
至于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有一部分人是懂产经、财经新闻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只能写套路式的毫无阅读快感,没有传播力的文章,甚至直接把通讯员的文章拿来加上自己的名字。
其他城市的新媒体从业者、评论员自然是从上述渠道获得信息,然后凭借自己的推测、想象来给广州画像。
最后的信息传递结果就是:广州是一座美食之城,广州人会吃。
没人知道广州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南沙、天河、黄埔。

广州黄埔区科学城科学广场霞光映照
为了对广州的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下个月,我们会在南沙增设一处办公地点,近距离触摸这座广州GDP增长冠军区的产业脉动。
如果让我来给这几年的广州画像,作为一位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年的新广州人,我想说:广州是一座变化之城,其城市内核正在发生与高科技关联的核聚变。
清代著名诗人江逢辰曾有著名诗句称赞惠州——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改造一下其实正好来形容广州的当下——
“羊城珠水激潮流,天下不敢小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30 13:2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eremywangwei 发表于 2019-10-30 13:25
不错不错,多走出去看看外面好的经验和做法,胸怀天下才能强我内核

多动脑筋,上次示范区公布后,阿深过来,现在出新出彩出台,到阿广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6: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10-30 16:53 编辑

增城区召开三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会议
发布时间: 2019-10-30 10:38 来源: 增城日报
  昨日,增城区召开2019年三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会议,总结三季度金融工作,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剖析经济金融运行存在问题,并对全面完成全年金融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增城区经济金融发展实际,会议对各金融机构做好金融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深刻领会党ZY关于金融工作的指示要求。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二是充分运用金融手段推动增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信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通道;深化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增创增城金融发展新优势;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与重点产业融合,扶持发展农业金融,探索发展地方特色普惠金融,构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相互支持互利共荣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三是切实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要强化风险意识,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金融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完善对危害金融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预案,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协调联动机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今年前三季度,增城区金融运行保持较快发展。截至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804.7亿元,规模超过广东5个地级市,同比增长19.5%;比年初增加233.8亿元,同比多增163.1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529.2亿元,规模超过广东省内9个地级市,同比增长26.8%,高于广州市同期10.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4.8亿元,同比多增140.3亿元。

  今年以来增城区贷款增速明显加快,为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是加大了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9月末,增城区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0.2%和685.0%,增速远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二是加大了对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9月末,我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2亿元,同比增长23.0%;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余额129.5亿元,比年初增加23.7亿元,同比增长26.9%。在国家普惠金融政策指导下,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力度加大。三是固定资产贷款明显增加。在区**“攻坚拔寨”行动下,9月末,增城区单位固定资产贷款余额408.5亿元,比年初增加151.6亿元,同比增长85.5%。

  增城区委**、常务副区长、组织部部长陈小华,人民银行增城支行、增城区发改局、增城区公安分局和银证保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没想到增城金融业发展这么快,存贷款增速可以说是飞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30 16: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19-10-30 01:40
戴和根会见广州市白云区委**赵军明

10月23日上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戴和根, ...

全国所有化工原材料包括石油、矿石等等的进出口关税统一由广州海关负责征缴,已经有不少相关行业的公司过来登门了,广州该好好利用这些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30 16: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zapdos 发表于 2019-10-30 16:41
我认为这个“四个出彩”政策,是广东不满深圳不交钱光占资源已久,正式公开的反抗ZY的一个信号
因为,深圳 ...

这种言论就是给广州树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30 16: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温仪 发表于 2019-10-30 16:57
这种言论就是给广州树敌的

9494 坏滴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20: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前三季度多个金融指标增速在北上广深津排第一
2019-10-30 15:37 来源:南方网 陈颖;吴雨伦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10月30日,记者从广州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19.53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市GDP增速(6.9%);占GDP比重为9.1%,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金融业税收342.4亿元,占全市税收的7.96%。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多项金融主要指标增速在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排名数一数二。具体而言,前三季度广州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10.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其中,存款余额5.68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二位;贷款余额4.54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

  银行机构发挥融资主力军作用,为广州企业融资注入金融“活水”。数据显示,制造业贷款快速增长,余额为2406.9亿元,占比9.4%,同比增长23.7%。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了65.8%、32.5%和83.1%。广州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638.2亿元,同比增长9.8%;1—9月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90.17亿元。

  在保费方面,1—9月,全市保费收入1090.05亿元,保费收入规模排名全国城市第三位,占全省保费收入的25.10%,同比增长20.01%。保险资金在广州市累计投资余额超过3000亿元。

  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广州今年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广州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新增境内上市企业14家(其中5家过会),其中,8家企业完成科创板申报,其中方邦电子成为我国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之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金融总体呈现规范稳健发展态势。截至9月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109家(其中互联网小贷41家,居全国第2位),今年新增3家,注册资本260亿元,贷款余额231亿元;融资担保机构33家,今年新增1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6家,再担保公司1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20: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三季度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1.79%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妍 通讯员陈瑜)今年前三季度,广州港生产保持稳定增长,货物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79%。
内贸外贸齐头并进
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不久前来到广州港南沙港区,惊叹于这里气势磅礴的码头作业现场。如果从空中俯瞰,码头上堆放的集装箱层层叠叠,五颜六色,一艘艘巨轮载着货物,在港区进进出出。今年10月,南沙港区三期大型设备增添了新成员,3台远程半自动化轨道吊抵港,像钢铁巨人般挥动臂膀,进一步提升了码头生产能力,减轻了人力操作的强度。智慧港口建设,令广州港码头建设如虎添翼。
2018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13亿吨,同比增长3.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92万标箱,同比增长7.6%。2018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港口第五位。
2019年前三季度,广州港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完成货物吞吐量4.71亿吨,同比增长11.79%(按同口径对比),其中内贸货物吞吐量3.64亿吨, 同比增长13.06%;外贸货物吞吐量1.07亿吨,同比增长7.6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14万标箱。
截至9月底,广州港有集装箱航线215条,其中外贸航线109条,内贸航线106条;经出海航道调度船舶39061艘次,同比上升8.7%,其中10万吨及以上吨级船舶2107艘次,同比上升11.4%。

内贸方面,国内宏观经济向好,内贸运输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外贸方面,国际贸易环境有所缓和,广州港进一步优化环境,外贸航线增加,国际大型船舶到港明显增多,推动外贸吞吐量稳步正增长。
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2019年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排名上升至第16位。
外贸商品车装卸量抢眼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港内、外贸商品车装卸量表现抢眼,累计完成106.60万辆,同比增长10%,位居全国港口第一位。其中,外贸出口完成2.23万辆,同比增长53%,广州港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启动二手车出口业务的港口。南沙汽车码头和海嘉汽车码头9月完成商品车装卸量为10.2万辆,创历史新高。
2017年,广州港商品汽车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11万辆,2018年吞吐量132万辆,居国内港口第二位,南沙成为全国平行进口汽车第二大口岸。南沙汽车码头单一码头商品汽车吞吐量于2018年突破100万辆,广州港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汽车枢纽港。
2019年1~9月,广州港完成煤炭5520万吨;粮食1934万吨;钢铁2520万吨。
据介绍,2015年,南沙港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DIT(国际延迟中转)业务的口岸。目前南沙DIT(塑料)业务发展迅速,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工程塑料集散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2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沙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3% 连续三季领跑广州
2019-10-29 16:23 来源:南方网
  日前,笔者从南沙区统计局获悉,南沙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已公布。数据显示,南沙1—9月GDP(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51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市的6.9%和全省的6.4%。这也是南沙今年连续第三个季度增速领跑全市,一季度、上半年增速分别为11.9%和9.4%。

  笔者梳理经济主要指标发现,南沙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超过38.1%;税务部门收入同比增长20.3%。

  从产业结构分析来看,南沙第三产业增速不断加快。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17.6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97.95亿元,增长15.4%。

  今年来,广州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统筹谋划推进力度。轨道交通及综合枢纽、高快速路等领域项目加快推进。其中,深茂铁路先行段(南沙)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惠及社会民生的项目进度也在加快推进,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开工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20:20 , Processed in 0.04683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