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tianzhizizhiye

[城建综合] 暴雨过后,谈谈什么是海绵城市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7 23: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skycheung 发表于 2020-7-7 23:12
这里面其实除了一部分外地人不怀好意的调侃,还有不少本地人的妄自菲薄,前几天路过江边看到轮渡口因为防 ...

就是啊,一方面外地人黑,一方面本地人又总是莫名其妙的自黑,有时候就很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7 23:3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小小成 发表于 2020-7-7 23:16
就是啊,一方面外地人黑,一方面本地人又总是莫名其妙的自黑,有时候就很无语

可能是新来的武汉人吧,武汉一直在和外洪内涝作斗争,今年明显好很多,哪怕是江滩被淹、江提上闸门,也是淡定习以为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8 06:4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江滩环境确实不错,还适合远眺汉口天际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8 08: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前2天下大雨,下午天晴了后我出去路上都没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8 0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光谷问题比较大一点 洪山问题比较大一点。我生活的江汉区,路上真的没有什么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08: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4月,武汉入选国内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当年启动青山、汉阳四新2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武汉市城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试点区内计划的288个项目已基本完工,涉及城市水系、管渠、小区、公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等,建设面积38.5平方公里。


青山作为典型的老城区,大量社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下雨水管网老旧不足,下大雨后积水严重。海绵城市改造正逐渐改变这一现状。青山区海绵管廊站站长王卫锋介绍,通过海绵化改造,青山123社区、临江港湾、青和居、青康居等一批小区居民受益,雨水通过下沉式绿地、植草沟、能吸水的路面、地下蓄水模块等,快排快吸。







东湖港、东杨港、2号明渠等城市水系管渠改造通水,武丰闸综合整治完成,既成为蓄水海绵体,又通过整治消除黑臭。

家住青山工业二路附近112街坊的黄先生每天到青山南干渠游园内散步锻炼。游园已经发生变化,原来一下雨就会在园内踩一脚泥,还易积水,现在园内道路能吸水了,前段时间下大雨,黄先生走了一圈没湿裤脚。游园横跨4个街道22个社区,去年海绵化改造后,周边10万居民受益。

武汉的海绵改造,重在将海绵城市改造与老旧社区改造二合一。在青山区工业二路附近的兴达花园,除了将人行路面和停车场道路换成透水铺装,还结合居民需求,将小区原有的污水管道由直径200毫米换成300毫米,并对居民家中的出水管进行疏通。

统计数据显示,青山改造了117个小区、公建及29所学校,受益师生近3万人,还为社区新增停车位3737个、座位1276个,活动场所33100平方米。汉阳四新改造了29个小区、公建及4所学校,同时改造生态停车位2700多个,为8万余平方米的休闲活动区提升品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09: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zhizizhiye 于 2020-7-8 10:29 编辑


提升海绵城市绿地公园,让城市更加美丽。近日作为武汉海绵城市项目青山示范区公园,武汉青山公园经过海绵化改造后焕然一新。


海绵化改造的青山公园杜鹃花溪——雨水搜集净化利用、曲泽汇芳——处理积水自然渗透、南溪旷野花坡——减缓径流净化水质、郊野问渔——自然积存生态湿地四处主体景观改造工程。这些美丽的景观工程背后,是“海绵”技术组合应用的结果。

武汉是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青山区和汉阳四新地区在武汉率先进行试点。目前,青山区以学校、医院为代表,对相关公共建筑类、老旧小区类、公园绿地类、城市管渠水系类、市政道路类设施进行海绵化改造。青山公园、和平公园、戴家湖公园等经过海绵化改造后景观变美了,提升了排水能力。现在,只要经过海绵工程改造的地段,那怕是刚下完雨,路上积水不会影响出行,我早上跑步,脚上也不会沾上泥巴,很干净!

小雨不湿鞋,这样的人行道真好走,这样的透水混凝土路面铺装随处可见。
透水混凝土路面,从上到下透水混凝土层、透水级配层、土路基层,整个结构层的透水性都非常强,雨水能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不但颜值高,能起到装点城市的作用,而且透水性和承重能力都比以前人行道采用的透水混凝土更好,能避免积水、减少碾压破碎的风险。


透水混凝土是由粗骨料、水泥和水及添加物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等特点。

















主要还是细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8 09: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网络上流传的“看海”图片大都还是2016年的,一方面固有印象的确还有不小市场,二方面,武汉城市宣传方面太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8 10: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spirit_moon 发表于 2020-7-7 22:39
每个城市暴雨都涝,只有武汉“看海”就热搜

对啊,尼玛一堆城市内涝,一到武汉,一堆人就在那‘黑’,对比2016年的时候,这个雨有过之而不及,我觉得排水还是很有进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10: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zhizizhiye 于 2020-7-8 10:32 编辑

非常之哇塞,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暖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10: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zhizizhiye 于 2020-7-8 10:45 编辑


疏浚渠道引活水解决黑臭水体
记者来到洪山区信和路,此处北洋三桥下即为沙湖港流经处,港渠整治已初见成效,放眼望去,渠道非常开阔,两边是宽宽的绿化带,渠内的流水清澈见底。
施工过程中,此处曾清理了4米多高的渣土山,使整个港渠河面将拓宽至30米,往两边是4米宽的生态护坡,以及2米宽的人行步道。
对于沙湖港综合整治的治污排涝功能。记者在施工单位中交二航局了解到,现已封堵了沿线遗留的排污口,清运了严重富营养化的淤泥,并局部改迁、新建了一些污水管道,较有效地控制了沙湖港污染程度,改善了港渠内的环境。


目前,东湖港综合整治项目渠道整治部分已基本完成,沙湖港也在紧密施工中,待东沙湖水系整体联通后,将进一步打通长江与东湖水系连通通道,实现区域水资源灵活调度,加快区内河港水体循环,改善水环境。

水土保护毯打造海绵样本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湖港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处处体现着“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一般而言,港渠河面的坡面防护,多采用六角块或砼等其他形式的硬质护坡结构,既留不住雨水,使用年限也短。而沙湖港整个河道坡面防护及景观布置均结合“渗、滞、净、用、排”的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港渠沿线将有雨水缓冲绿化带,有陶瓷透水砖步行道,有岸坡水土保护毯的“海绵体”。


据悉,水土保护毯系的材料从德国进口,是湖北境内首次引入该产品。该产品是一款新型柔性生态护坡产品,目前在全球被广泛应用于护岸和护坡工程的生态治理中,是一款安全、成熟及工艺先进的加筋生态护坡材料,该产品通过植被将土壤进行握裹,护坡效果好,施工周期短,且生态环保,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也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同时,为解决沙湖港沿线跨渠道路和人行设施较少的现状,此次综合整治还拟新建4~5座跨渠桥梁,方便市民出行。


打造两港海绵示范带对接“东湖绿心”
市海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长4.7公里的东湖港与沙湖港走向基本呈平行状,未来计划在这两大港中间合围的区域打造“两港海绵示范带”景观工程。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该区域北起友谊大道、南接欢乐大道,东西分别至杨春湖路和礼和路,未来将着重打造两大主题内容:一是贯穿南北的两港海绵水廊带,二是具有海绵特色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内计划形成三大功能区:北部是互动休闲区,中部是科技观光区,南段是山水画卷区。

据介绍,未来,这一两港海绵示范带,将成为南北贯穿杨春湖商务区、连通东湖和长江间重要的生态廊道,是地区代表性的都市绿肺。同时,其绿道整体对接武汉市域绿道系统规划及“东湖绿心”绿道网络,北向延伸与青山公园绿道、戴家湖公园绿道以及滨江绿道形成有效串联,南向延伸与东湖绿道二期——湖泽道连接,打造具有大东湖山水特色的区域绿道网络。









占地20万平方米的韵湖公园去年7月初正式开放,这一光谷最大海绵社区公园,让周边10余个小区近10万居民受益。
设计建设方中冶南方海绵城市设计院院长艾庆华介绍,韵湖公园所在地原是个低洼鱼塘,大部分是荒地,经海绵化改造后,水面扩至7.3万平方米,绿地8.4万平方米,占公园面积近八成,调蓄雨水容积近3万立方米,汛期能缓解该区域内涝,同时也能缓解热岛效应。


据武汉市城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武汉海绵城市试点即将迎来国家验收,少数项目还在精雕细琢中。按照计划,今年海绵城市建设将向全市推进,7个中心城区及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陆续启动建设。东湖、南湖、龙阳湖治理水环境、水体的同时,周边区域的道路、小区、公建海绵化也将同步实施。



四新生态新城作为武汉海绵城市试点两大示范区之一,其海绵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以及市政道路。为提升道路对雨水的下渗、吸收和调节作用,透水混凝土铺装已成为该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凤凰湖环湖南路建设标段上,记者看到该项目负责人对透水混凝土道路进行长时间灌浇,落在地面的水通过路面骨料之间的孔隙快速下渗,从而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这种混凝土以石子为主要材料,将增强剂与石子按一定配比掺合,胶结形成带孔的体系结构。这样的混凝土作为道路、地面的铺装材料时,可有效渗水、吸水,其强度和耐磨度比传统混凝土更高。据该负责人表示,除了能够实现城市水循环,铺设透水混凝土路面还能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此外,涂抹上各种绚丽颜色的路面,还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为新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贴合实际需求的设计方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10: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武汉园博园,全园绿化景观及配套设施如同一块弹性十足的巨大海绵,在下雨时饱吸雨水,在干旱时“吐”水浇灌花草树木。仅水费一项,每年可节省近150万元。
用透水混凝土收集雨水

  武汉园博园有北入口、南入口两个大型广场,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广场硬铺装地面,铺设的是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砖。下雨时,雨水能透过混凝土和砖的缝隙渗入地下,一部分自然回灌地下水,一部分经埋设在地下、纵横交错的透水盲管收集。其中,北入口广场收集的雨水汇入到园博园北区的杉杉湿地景区,经水泵提升至荆山顶后,顺坡自然流淌,汇入南区容量10万立方米的人工湖楚水。南入口广场的雨水经透水盲管收集后,直接汇入楚水。需要浇灌花草树木时,再通过水泵从楚水取水。

“雨水花园”净化雨水   武汉园博园建有6个容量各200吨的弃流池,以及12个大大小小的雨水花园。这些弃流池和雨水花园,专门用来收集和净化雨水。下雨时,地表径流通过遍布园区的生态草沟,有的被收集到弃流池,经初步沉淀、过滤后,汇入楚水;有的被雨水花园收集贮存起来,通过湿地植物净化后,用来浇灌花木。
  
8月18日下午,记者在北区荆山中部看到,一个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的雨水花园内,水边种植了芦苇、再力花、千屈菜等很多水生植物,前不久下暴雨积蓄的雨水经这些水生植物净化后,已变得十分清澈。一座曲曲折折的小木桥,影子倒映在水中,十分别致。

屋顶雨水也能收集利用   园林艺术博览中心、长江文明馆是武汉园博园内两大主要建筑,屋顶将进行绿化。下雨时,一部分雨水被屋顶花草树木吸收、滞留,一部分经排水管网排走,还有一部分经埋设在屋顶和墙体的管道,流入地下多个专门收集雨水的PP模块。这些模块集雨水过滤、净化、贮存功能于一体。等干旱缺水时,可为附近的花草树木提供“解渴”近水。

雨水浇花木年省150万   占地213公顷的武汉园博园,面积超过200个标准足球场,其中绿化面积达176公顷。园内共种植苗木4.8万株,草坪36.5公顷。最“渴”时,这些花草树木每天需要“喝水”约2600吨,其水源主要取自楚水。楚水虽然主要引自银湖水,但必须保持一定水位体现景观效果,其每天浇灌花草树木消耗的部分,主要靠收集雨水进行补充。
  
武汉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李良钰称,“海绵园区”收集的雨水,基本能自给自足。按全园平均每天节水2000吨,每吨水费2元计算,武汉园博园每年可节省水费近150万元。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
时间表
2015年4月
武汉成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
2015年9月
武汉园博园建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绵公园
2015年10月
青山区和汉阳四新片区被确定为重点试点区域
2016年6月
青山区武丰闸湿地公园开园迎宾,是武汉建成的首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2017年6月
我省首个“海绵江滩”青山江滩二期正式开放
2017年底
青山区和汉阳四新两个试点片区288项工程主体完工,试点区域总面积38.5平方公里,占武汉中心城区面积的4.4%
2020年
武汉中心城区20%的面积将实现海绵化
2030年
这一比例将提升至80%

雨不知时漫天泼,
波涛汹涌入城郭。
海绵治水荷叶碧,
造福千秋与人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8 10: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knight 于 2020-7-8 14:22 编辑

接近400毫米比16年大得多,南湖这次经受住了考验,一个有耐于新建的江南超级泵站,二个巡司河拓宽清淤改造产生了实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8 1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比2016年强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1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井然 发表于 2020-7-8 11:06
今年比2016年强太多了!

这句不错,小诗改成,
雨不知时漫天泼,
波涛汹涌入城郭。
海绵治水荷叶碧,
今非昔比强太多。
欧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3 07:21 , Processed in 0.03498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